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化学试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食品安全
学校:东北师范大学
学院:化学学院
学号:2011012865
姓名:武晓敏
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化学
化学和我们的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化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总之,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
但是当今却有一些不法分子将工业化学试剂作为食品添加剂,或者用工业材料包装食品,这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不可预知的伤害,使中国的食品安全遭受了巨大挑战,下面就来介绍几种被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工业试剂和不安全材料。
一.苏丹红
之前的“苏丹红”染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连肯德基这种国际企业也被拉下马。那么苏丹红到底是什么呢?对人体又怎样的危害?
实际上“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并非食品添加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又名“苏丹”。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
由于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一种工业染料,1995年欧盟(EU)等国家已禁止其作为色素在食品中进行添加,对此我国也明文禁止。但由于其染色鲜艳,印度等一些国家在加工辣椒粉的过程中还容许添加苏丹红I。“苏丹红”事件曝光后,卫生部发布《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该报告通过对“苏丹红”染料系列亚型的致癌性、致敏性和遗传毒性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对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引起的致癌性危险性不大,但如果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的危险性。
报告称,就其毒性程度来说,按照目前在食品中的检出量和可能的摄入量,食品中苏丹红含量增加100000--1000000倍才能诱发动物肿瘤,而对人体的致癌可能性极小。
虽然如此,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依旧很担心,对于喜食辣椒等调味料的人们而言,苏丹红无疑是可怕的杀手,我们输不起。
二.三聚氰胺
“结石宝宝”事件又让另一种化学试剂走进我们的生活,那就是震惊国人的三聚氰胺!这起食品安全事故让中国奶粉业遭受重创,更让中国妈妈们胆战心惊,而这起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就是无辜的孩子。
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IUPAC 命名为“1,3,5-三嗪-2,4,6-三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3.1g/L常温),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于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食品工业中常常需要测定食品的蛋白质含量,由于直接测量蛋白质技术上比较复杂,所以常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的方法,通过测定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由于三聚氰胺(含氮量66%)与蛋白质(平均含氮量16%)相比含有更高比例的氮原子,所以被一些造假者利用,添加在食品中以造成食品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假象,从而造成诸如20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和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等严重的食物安全事故。
三聚氰胺本身为低毒性,一般成年人身体会排出大部分的三聚氰胺,不过如果与三聚氰酸并用,会形成无法溶解的氰尿酸三聚氰胺,造成严重的肾结石。已经有报道称,三聚氰胺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特别是在胃酸的作用下,自身即可能部分转化为三聚氰酸,而与未转化部分形成结晶。长期摄取三聚氰胺可能造成生殖能力损害、膀胱或肾结石、膀胱癌等。
三.塑化剂
塑化剂又叫增塑剂,化学学名即邻苯二甲酸盐类(Phthalates)是一组化合物,主要用于聚氯乙烯材料,令聚氯乙烯由硬塑胶变为有弹性的塑胶,起到增塑剂(添加在塑料当中增加塑料弹性的物质)的作用。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
塑化剂事件是台湾在2011年5月底爆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起因为市面上部分食品遭检出含有塑化剂,进而被发现部分上游原料供应商在常见的合法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使用廉价的工业用塑化剂撙节成本。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饮料商品之外,影响范围亦扩及糕点、面包和药品等。相关政府机关在事件爆发后,明订同年6月起若相关食品未完成自我检验,一律禁止贩售。由于对台湾社会影响甚大,该事件常与2008年中国大陆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并论;然而部份专家指出涉及的塑化剂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是三十年来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亦有认为是0.1倍)
“塑化剂”与“激素”的分子结构对比图塑化剂被证实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生殖系统,降低人生殖能力。台师大研究团队更发现,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会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对肝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而且被毒害之后,还会透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四.保鲜膜
PVC(Polyvinylchloride),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色泽鲜艳、耐腐蚀、牢固耐用,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增加了增塑剂、抗老化剂等一些有毒辅助材料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故其产品一般不存放食品和药品。
PVC常用添加剂DEHP的危害:因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容易雾化,其他乙烯基产品包括汽车内部、淋浴胶帘或铺地板物料等,也会释放有毒气体入大气,而DEHP也易溶入油性液体中。另外,人们也开始关注到,儿童若嘴嚼这些软塑玩具,会有添加剂渗出的安全问题。一些研究表明,这添加剂也许令健康问题复杂化,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根据一些医疗研究显示,PVC 增塑剂也许会导致慢性病:譬如硬皮病、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angiosarcoma、脑癌与acrosteolysis。2004年,瑞典和丹麦学者组成的的研究小组发现,常用在PVC的邻苯二甲酸酯DEHP和BBzP,和儿童过敏有相当强烈的关连性。
五“孔雀石绿”
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菌剂,可致癌。孔雀石绿中的化学功能团三苯甲烷可致癌,很多国家已经禁用,但仍有渔民在防治鱼类感染真菌时使用,也有运输商用作消毒,以延长鱼类在长途贩运中的存活时间。
孔雀石绿具有高毒素、高残留、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在人体残留时间长,对人体的危害是积蓄式的。有的人虽然摄入量不多,不会有明显的中毒症状,但当体内孔雀石绿积蓄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六.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对食品有漂白和防腐作用,使用二氧化硫能够达到使产品外观光亮、洁白的效果,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范围和标准使用,否则,会影响人体健康。国内工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曾多次查出部分地方的个体商贩或有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其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色泽,或延长食品包装期限,或为掩盖劣质食品,在食品中违规使用或超量使用二氧化硫类添加剂。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不再仅限于色香味俱全了,食品安全成了大家最为关心的因素。在化学改善了我们生活的同时,安全也是必须的,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合理使用化学试剂是每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