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摘要:海洋蓝色经济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海洋灾害将逐渐加剧,这会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安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围绕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滨海湿地退化、风暴潮灾害加剧等危害进行阐述,并提出防治建议。
关键词:海平面沿海地区影响
海平面变化与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休戚相关。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6500多个沿海岛屿,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和1.4万公里长的岛屿岸线[1],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约70%以上的大中城市和50%以上的人口。2012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达5万亿元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9.6%,海洋蓝色经济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沿海地区的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等海洋灾害逐渐加剧,这使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脆弱性加大,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安定。
1 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海岸线位置的后退、岸滩下蚀的现象。我国主要有基岩海岸、珊瑚礁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四种类型,几乎所有类型的海岸都有可能遭到侵蚀的威胁,砂质海岸侵蚀最为严重,淤泥质海岸侵蚀次之[2]。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是导致我国海岸侵蚀发展的主要因素。海平面上升引发波浪和潮流动力作用增强,在波浪掀沙、水流输沙的动力作用下海岸侵蚀不断加剧。海平面上升使得海岸与海洋动力条件发生改变,海岸物质平衡和稳定性受到破坏,从而加大海岸侵蚀灾害。
在我国海岸侵蚀呈加剧趋势,主要表现为侵蚀岸段增加和岸滩下蚀加剧两个方面。(1)江苏省废黄河三角洲附近侵蚀岸段有所增加,20世纪60年代其侵蚀岸段的南边界在还在射阳港以北,现在已经延伸至射阳盐场。(2)在修建人工堤防的沿海岸段,由于岸线被固定,海水对堤防底部进行淘刷,使得海岸下蚀严重。厦门岛东南海岸潮间带最大下蚀速率接近500毫米/年,海岸侵蚀导致海堤基础被掏空,海岸呈严重侵蚀状态。
海岸侵蚀破坏沿海各种设施,造成岸防工程被冲毁、近岸建筑倒塌、滨海公路塌陷;使得岸线后退,潮滩面积减小,破坏海洋鱼类索饵场和产卵场;导致海水浴场退化、破坏旅游资源;加剧海水入侵,造成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
2 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
海水入侵指的是滨海地区地下水的运动发生变化,使得海水与淡水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导致海水向陆地方向入侵的现象。土壤盐渍化是指由于发生海水入侵,土壤中聚集盐、碱超过正常耕种水平,
导致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的现象。
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受地面径流和海平面高度共同影响。地下水需要地面径流渗透来补给,如果气候持续干旱,降雨量减少,地下水得到的补充也将减少。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抬高了海水的水位,使得咸淡水分界面向陆地一侧移动,加剧了海水入侵。
我国首先于1964年在大连市发现海水入侵,以后随着工农业快速发展,对地下水开采量的逐渐增加,海水入侵面积持续上升。20世纪70年代后期,又在莱州湾发现海水入侵;进入80年代,海水入侵现象又发现多处,且海水入侵范围逐渐扩大、入侵速度逐年加快、危害越来越严重。国家海洋局于2007年启动了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的沿海地区,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的滨海平原地区是灾害多发区。江苏连云港和盐城海水入侵距离一般在距岸10 km以内,属于轻度海水入侵。东海和南海滨海地区盐渍化范围比较小,入侵距离距岸2~3 km以内。
3 咸潮入侵
咸潮是入海河流河道里的水变咸的现象。涨潮流把高盐度的海水向河流上游推进,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就形成了咸潮。咸潮的严重程度以每升水所含氯化物浓度来衡量。按照农田灌溉水质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灌溉水源和水厂供水水源氯度上限为250
mg/L,若超过此标准,就不能满足供水水质标准,影响城镇生活、工业供水及农业灌溉。
在高海平面期、天文大潮期和上游径流枯水期易发生咸潮入侵灾害。近几十年来海平面逐渐上升,使得咸潮活动频繁、持续时间增加、上溯影响范围扩大、强度趋于严重[3]。有研究表明:海平面上升1 m,咸水将向内陆上推20 km。
咸潮入侵对长江口的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乃至城市工业生产及其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1978年冬至1979年春,长江口遭遇咸潮袭击,咸潮入侵至黄浦江,影响上海市供水近100天;1998年冬至1999年春,咸潮期持续近24天,长江取水口氯度最高达到2000 mg/L;2011年4月至5月,长江口发生了三次大规模咸潮,且持续时间均超过6天。
4 滨海湿地退化
滨海湿地是指低潮时水深浅于6 m的水域及其沿岸浸湿地带,包括沿海低地、潮间带和水深不超过6 m的永久性水域。我国滨海湿地主要包括浅海水域、河口水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滩涂、盐沼。
沿海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主要表现在:(1)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2)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释放出氧气。(3)可以调节维持区域水平衡,避免水旱灾害。(4)可以净化水体,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重金属元素,降低其在水体中的
浓度。(5)调节局部小气候,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有利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6)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可以抵御海浪、台风的冲击,保护海岸堤防[4]。
海平面上升会使得沿海湿地向陆地方向推移,在近岸低洼的地方营造出新的湿地,使得近岸陆地生态景观逐渐向湿地生态景观演替。但是大多数海岸都有护岸工程,湿地内移的幅度有限。在我国近年来因海平面上升加剧了辽东湾、莱州湾、海州玩和其他沿海低洼湿地的消失。
5 风暴潮灾害加剧
风暴潮是指由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冷空气等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的现象。根据诱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特征,通常将风暴潮分为温带风暴潮和台风风暴潮两大类。
风暴潮灾害的致灾程度主要与风暴潮自身强度和发生风暴潮时的基础水位有关。海平面上升抬高了风暴潮的基础水位,同时使得波浪和潮流的作用增强,加大了致灾程度。
2010年10月,福建沿海海平面高于常年同期174 mm。在此期间,台风“鲇鱼”在天文大潮期间登录福建漳浦,异常高海平面叠加与风暴增水,造成了严重的灾害,致使6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