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合集下载

孔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孔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孔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伟人,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可以说是非常杰出的一位。

他不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代表,还是独具经典性的思想家。

他提出的思想与理论对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品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思想书写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的最高章节。

一、孔子思想的地位孔子与他的思想在中国的历史地位不言而喻。

他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开创者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国古代,孔子被尊奉为“圣人”,与黄帝、尧舜等人共同构成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核心人物。

孔子思想更是被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他的思想大大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教育、文化、伦理等领域,是多少代中国人文化传承的主流。

二、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以其“仁者爱人”“中庸之道”等思想理论为代表,对中国与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出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联系,取代了先秦时期以“道”的规范为中心的“自然主义”,成为中国古代道德理论最重要的一种表述方式,至今仍有余之热传。

同时孔子的“君子”思想,影响着中国人的修身养性和行为准则。

孔子的“中庸之道”也成为中国伦理文化的重要决策,并在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中国社会需要弘扬孔子文化的精神,倡导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积极发扬孔子优秀传统思想文化。

孔子的精神代表着中国人集体的历史载体,是一份无形的财富,需要我们共同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和弘扬孔子思想,既能让外部机构对中国的文化产生好奇,也让我们中国人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从而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综上所述,孔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孔子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塑造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髓。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我们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孔子的地位和影响介绍

孔子的地位和影响介绍

孔子的地位和影响介绍孔子是一名教育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有着不可动摇的文学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地位孔子对于后世的影响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我们要研究孔子,要将孔子学发扬光大,那么我们就要知道在历史中孔子地位如何。

孔子地位在每一个时期是不同的,后世人称孔子为孔圣人,而在文革时期,孔子成为了人们争相批斗的对象,所以在不同时期孔子地位也是不同的。

从历史顺序上讲,孔子本是一个老师,他的教书理念较为创新,打破了教育的界限,认为人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这种思想是创新的。

孔子死后,他的地位逐渐攀升,人们称之为至圣先师,他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为一个特殊的教师。

公元前二世纪,孔子被推崇为天命所降,继周而王。

《春秋》这本作品被评价为一部政治著作,其表现的伦理及政治观点已经超出了编年史的范畴与高度了。

公元前一世纪,孔子逐渐被神化,其本人在《春秋》中树立的政治理想,足够汉朝的政治实施,所以人们以活着的神来定位孔子。

公元一世纪初,出现了一批理性主义的儒家人,这里孔子的地位变化了,他从神的位子上下来,但是他在“至圣先师”的地位任然很高。

十九世纪末,孔子又被冠以天命为王的说法,但是这种没有持续多久,民国建立后,孔子地位极速下降。

到文革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其很多文物均在那时候被毁灭。

但是后世对于孔子的地位又得到了恢复,人们争相学习孔子的思想,树立自己的道德标杆。

孔子对我们的影响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家思想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对社会,对政治,对文化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孔子的儒家思想规范着人们的生活准则,为品德树立标杆,可谓是深深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一:诚信做人孔子曾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话就是告诉人们如果没有信誉,那么还能干什么呢。

孔子在教育的时候注重4面,文行忠信,就是文献,品行,忠诚与诚信。

关于孔子形象史料

关于孔子形象史料

关于孔子形象史料孔子形象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和伟大的思想家。

通过历史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智慧、品德和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孔子形象的一些历史史料。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这个称号体现了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崇高地位。

孔子的学说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人们应该尊重长辈,尊重礼仪和道德规范。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奉为圣贤。

孔子的形象也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

据记载,孔子是一个温和而谦逊的人。

他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总是以平和的语气传授知识,鼓励学生思考,并且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

他的言行举止体现了他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也使他成为了学生们心目中的楷模。

孔子的形象还体现在他的行为中。

据记载,孔子曾经游历于各个国家,传播自己的学说。

他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社会的进步。

他的行为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

孔子的形象还体现在他的学说中。

他提出了"仁爱"的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他认为,只有通过仁爱,人们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他的学说也强调了个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规范,他认为只有通过自我修养,人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孔子的形象在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历史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智慧、品德和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他的形象体现在他的学说中,他的言行举止中,以及他的行为中。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作为一个充满智慧和仁爱的人,孔子的形象都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为什么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能够说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呢?本文将从他的思想体系、教育理念和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

首先,孔子强调天命观念,认为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改变的、合乎道义的规律。

他认为天命决定了人类的命运,但人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其次,孔子注重尊卑有序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他提出“仁”作为伦理道德的核心,主张诚实守信、敬爱长辈、友善待人,以及君臣、父子、兄弟等人际关系的恪守礼仪。

此外,孔子还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德行和品德,使其成为有德之人。

这些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基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被尊称为教育家,是因为他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德性和个人素养。

他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耻下问”等重要教育原则。

孔子强调通过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学识,并将其用于实际生活中。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孔子主张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启迪他人。

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教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孔子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首先,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国家统治思想。

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官方思想,统治者将孔子的思想作为国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的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标志着孔子的伟大影响力。

其次,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教育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地位

孔子的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地位

孔子的思想及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地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生活年代是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杰出人物之一。

孔子以其伟大的思想和卓越的成就成为了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思想也影响了千百年的中国人民,为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孔子的思想是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他认为人性本善,并强调人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实践与理论的相辅相成。

他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正是指出了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他对于知识、智慧和教育的思考。

孔子的思想也强调了仁爱和道德观念。

仁者爱人,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人更好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仁爱之人。

他也提倡恕道和中庸之道,以求和谐、均衡和适度;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不忘自我修养。

孔子所提出的这些道德准则,对于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文明进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贡献。

孔子的思想还在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孔子看来,教育是一种使人成为人的过程。

教育要素除了科学、文化、技能,还要有人文素质的培养,更多地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孔子的思想为未来教育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影响。

孔子对于文化的贡献也是不可低估的。

他文化上的思考,使得他的思想得以传播和流传,也使得孔氏学派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孔子提倡的以“仁”为中心的文化思想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深深的人文情感和内涵。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孔子的思想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他的思想和思考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演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提倡的文化思想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在当今社会,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发扬仍然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从孔子这一人文思想中找到启示和灵感。

内容包括关爱他人、珍视内涵、人生态度、道德准则和文化积淀等方面,让每个人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启迪和指引,从而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章 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的问题

第四章  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的问题

第四章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的问题《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字仲尼, 姓孔氏”。

根据《公羊》《穀梁》的记载, 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 而卒于哀公十年(纪前五五二———四七九) , 这正是《春秋》的“ 所见世”。

而《论语》许多观念, 几无不与春秋时代一般贤士大夫间所流行的观念有关。

孔子自己说他是“述而不作”, 此亦其一证。

但孔子自身, 已由贵族下降而为平民; 较之当时贵族中的贤士大夫, 可以不受身分的束缚, 容易站在“一般人”的立场来思考题; 换言之, 由贵族系谱的坠落, 可以助成他的思想的解放。

也可以这样说, 周初是少数统治者的自觉,《诗经》时代末期及春秋时代, 则扩展为贵族阶层中的自觉; 孔子则开始代表社会知识分子的自觉。

由当时孔子徒众之多, 对孔子信服之笃 , 正可以证明这一点。

再加以他的“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的无限地“下学而上达”的努力过程, 其成就毕竟不能以春秋的时代作限制。

所以《论语》中每一个与春秋时代相同的名词、观念, 几无不由孔子自己一生工夫之所到, 而赋予以更深化纯化的内容。

中国正统的人性论, 实由他奠定其基础。

在未谈到他的人性论以前, 先根据《论语》上的材料, 应略述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不过, 一直到现在为止, 人与人相互之间, 谈到人自身的现实问题时, 有的仅是适应现实的环境而说的; 有的则是直就应然的道理而说的。

在适应现实环境中所说的话, 对于应然的道理而言, 常常须要打许多折扣。

直就应然的道理以立论, 便常须突破现实环境, 与现实中既成的势力相冲突, 因而便常常不能畅所欲言。

在现实环境中所作的改良性的主张, 这是孔子的“大义”。

不考虑现实环境, 而直就道理的本身立说, 这是孔子的“ 微言”。

同时, 一样的话, 说的对象不同, 表达的方式也常因之而异。

有的仅适于某一特殊对象: 有的则可代表一般原则。

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

他的思想贯穿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的地位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之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

其地位不可替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中国社会中,孔子思想一直被奉为圭臬,传承至今。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教学相长”、“四书五经”、“君子之道”等,都对近两千年来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古代的私塾教育,还是现代的学校教育,均贯彻了孔子思想的精髓。

其次,在世界范围内,孔子思想也具有重要地位。

孔子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世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孔子思想强调“仁爱”、“礼敬”、“诚信”等人文关怀,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和推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一、社会道德孔子思想对中国的道德标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孔子提倡的“仁爱”、“博爱”、“礼敬”等思想被奉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社会伦理和道德传统。

二、教育思想孔子思想还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出的“教学相长”、“志士仁人”、“君子之道”等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教育的传统。

孔子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经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基础。

三、政治制度孔子思想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也有其独特的影响。

孔子强调“君子之道”、“依法治国”、“民本思想”等,对中国历史中的治国方式和政治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孔子思想中的“仁政”、“理政”、“德政”,成为中国传统民主政治和立宪政治的理论基础。

四、文化艺术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书法、音乐、戏曲、绘画等传统艺术,都深深地融入了孔子思想的精髓。

【精品】第二章孔子与儒家文化第一节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精品】第二章孔子与儒家文化第一节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孔子与儒家文化
第一节 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地位和作用
《中国文化史》:“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 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 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之后数千年文化 赖孔子而开。”——柳诒徵 《中国古代史》:“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 源;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夏 曾佑 张岱年:“在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共 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最重要,最 巨大作用的是孔子。”
2、 开创道德教育传统(2)
②敬兄长:程子说“孝弟行于家,而后
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 仁以孝弟为本。”(这是整肃好家庭关 系的根本)③泛爱众:广泛友爱大众。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 礼运》) “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2、 开创道德教育传统(1)

提倡“仁”德为本的道德传统。“仁者爱 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忠恕之道。怎样施行仁德:解决怎样爱人问题。 ①孝道:爱父母。“子曰:‘弟子(年轻人) 入则孝,出则弟(敬兄长),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亲近有仁德者)’”。“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子由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 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二、孔子开创了文化教育的新局面

私人办教育。西周时期,贵族垄断教育, “学在官府”。周:小学——学小履小节、六 艺:礼(仪)、乐(音乐)、射(军事训练)、 御(驾)、书(文字)、数(数学)——技艺。 束发大学(太):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定“六艺”),学大艺、履大节。—— 理论:为贵族培养人才。孔子,开创私人教育 新局面。提出“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 吾未尝无诲也。”孔门多杂,“子路、子贡、 颜琢聚……皆为显士。”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分成八派,影响大。儒学、显学。

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

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

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不仅创立了“儒家思想”,推崇“仁爱之道”,还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影响深远。

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思想精髓更是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道德观念以至于世界的文化交流当中。

一、孔子在历史中的地位孔子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他也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鲁国公元前551年出生的,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官吏,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孔子自幼聪慧过人,十分喜爱读书、学习经史。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历多次仕途失败,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一心向往“仁”的境界,为人民谋福利,推崇“中庸之道”,不断地进行教育实践和思想探索。

经过他和数代儒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儒家思想逐渐形成,其思想内容涵盖了政治、教育、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孔子的思想与教育理念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仁”的概念和“中庸之道”的思想。

他认为人要以仁为本,即要与人为善,援引古代哲学家墨子的“非攻”思想,即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他还提出了“愚公移山”这个著名的寓言故事,培养人的毅力和耐力,让人们知道只要努力坚持到底,总会有成功的机会。

此外,孔子对礼仪、习俗、道德、节俭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思考,他认为这些都是构成人性的重要元素,需要通过教育逐渐培养出来。

孔子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诗、书、礼、乐”这四个方面。

孔子认为应该让学生诵读经典,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尽管有些地方顽固的传统观念容易使人困惑,但是这样的重要性在于"想知道伟大人物的思想和作品,必须去读它们"。

同时,孔子倡导“师友之道”,即要通过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

三、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孔子将道德家和法家的思想合并起来,创造出了“儒家思想”,逐渐被奉为“经世致用”的重要理论。

孔子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孔子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孔子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孔子,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也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自孔子死后,其思想就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深深熏染了中国人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一、孔子思想的内涵孔子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仁、礼、义、智、信等。

先说仁,孔子认为仁是人类最高的做法,是一种涵盖了善良、仁爱、同理心、和喜欢帮助他人的品质和态度。

对于礼,孔子认为它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良好的关键。

他主张,礼是一种道德标准和礼仪规范,目的是教育人类文化,保持秩序,避免纷争和混乱。

关于义,孔子认为它是法德社会的基石,是一种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是人治社会的重要标志。

在他看来,没有义就没有公正、正义和社会治安。

智通常是指智慧,孔子认为智慧是在道德方面学习和思考,同时也学习和思考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

最后就是信,孔子认为信仰是一种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人类对正义、真理、和谐等价值的认同和尊重。

二、孔子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孔子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首先,孔子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

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孔子思想反复出现,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每一个层面。

其次,孔子思想影响了各个领域。

在政治和教育方面,孔子提出的“仁爱” “诚信”等理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帝王和统治者治国的基本原则。

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教育在家庭中开始” ,并强调对人、地、事、物的认识,确立了以教育培养人才的思想体系。

在文化上,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并秉持“仁德”为其文化基础。

在人际关系方面,孔子提出的“见贤思齐”“君子之交淡如水”等句子影响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观。

在哲学方面,孔子的思想主张“天人合一”、“道通天下”等,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道德伦理方面,孔子推崇“仁爱”、“尊老敬幼”等,成为了中国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孔子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并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梁漱溟.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

梁漱溟.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

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梁漱溟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中国古人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一贯地好讲情理,而孔子则是其关键性的人物。

以下将说明之。

往者夏曾佑著《中国古代史》,有云“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

柳诒微著《中国文化史》,有云“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两先生之言几若一致,而柳先生所说却较明确。

社会大于个人,个人出自社会;不能把任何一个人看得太高太大,脱离实际。

一社会都有其历史背景,一切所表现的事物莫不从过去历史演变而来。

一切创造莫不有所因袭而成,无因袭即无创造。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是老实话。

事物经过亦正是这样的。

说“孔子以前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传”者,古先的文化(历史事实、学术思想)不能不靠典籍文字以保有传递于后,而传于后的我们这些典籍如诗、书、礼、乐、易、春秋不全是经过孔子之手整理一道,用以教人而传下来的吗?其他有些传授是靠人的,如射、御、习礼、作乐之类,同为当时文化内容,同在当时孔门教学之中。

从事传习古文化者难说就只孔子一人。

但孔子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殆为人所不及,同时他亦有机会有条件从事于此。

试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史记·儒林列传》及其他载籍(如汉唐史书),诸讲习传布往古学术者非在邹鲁之乡儒家之徒乎?但在农工生产方面,当时孔门未加学习,这是因劳心劳力社会上必要分工之故。

无疑,凡我所说的情理和理性充分地寓乎那古经书中,却惜学徒们,尤其后世学徒们总把功夫用在讲解记诵书文上,鲜能回到自家身心生活上有所体认和存养,就不能真切地接续发挥理性主义。

从汉唐以至清代,其代表儒家者不过是经学家而已。

宋儒明儒比较能在身心性命上理会孔门之学,但亦限于环境条件不能大有所发挥。

凡此都缘理性之启,文化之熟过早,是不能责怪后人的。

说孔子以前的上古文化赖于孔子而传者,其文化大要即如是,其流传也大要即限止于是;其功在孔子,其过不在后人。

论孔子“仁”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论孔子“仁”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要】 摘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伟人, 古以来被誉为文化的“ 自 集大成者” 孔子思想的最大贡献在于其“ 。 仁”
的思想。“ 在 中国历史上起 了很 大的作用尤其是对 当下转型 中的中国社会 更是不可缺少。 仁”
【 关键词】 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仁
中图分类号 :2 22 B 2. 文献标识码 : A
这些道德观念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孔子的伦理思想体系基本道曾经支配了我们两千多年的社会生活行为已经将其精神特德原则就是仁它贯穿于孔子的伦理思想体系的全部内容性融入了我们的民族性格之中并于无形之中发挥着巨大作之中是其伦理思想的基础
第 2 卷第 4 2 期
20 0 9年 1 2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文化是伴随人类社会而来 ,随人类 的繁衍进化而发展进 步。 中国的文化起源很早 , 在龙山文化时期就 出现 了一系列代 表祭祀意义的“ 文化 , 礼” 学界很多专家认为定义一种文化不 应仅以文字作为唯一的评 价手段 ,礼”文化更能代表人类文 “ 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 因此中国的文化有久远的历史 。 文化 自 产生以来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 可以 说,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 , 从生存到发展都离不开文化 的传播和 引导 。 中国传统文化 即在 中国历史 演变 中所形成 的文化体系,
家文化 中的“ 的观念 在中国历史上可 以说是深入人心 , 孝” 也 是我们的主要 品德和人格之 一。“ 的道德规范在传统社会 孝” 不仅维护 了家庭的关系 , 维护 了社会关系。 也 孔子日: “ 君子笃 于亲 , 则民兴 于仁 , 故旧不遗 , 民不偷 ” 《 则 。(论语 ・ 泰伯>, )意 思是说必须先孝亲 , 才能够“ 兴仁 ” 。孔子 的学生也有所述 “ 其 为人也孝悌 , 而好犯上 者 , ; 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 未之有 也。君子务本 , 而道生孝悌也 , 本立 其为仁之本欤 ”《 (论语 ・ 学 而》 , ) 这与孔子的“ 的思想相吻合 , 仁” 最能说明“ “ 二者 仁”孝” 的密切关 系。 孔子非常重视忠、 信 、 孝、 义这些 道德观念 , 他认为人不可 不忠、 不可不孝 、 不可言而无信、 不可行 而无义。 这些道德观念 曾 经支配了我们两千多年 的社会生活行 为 ,已经将其精神特 性融入了我们的民族性格之 中, 于无形之 中 并 发挥着巨大作 用 。 以直到如今 , 所 不忠 、 不孝、 无信 、 无义对我们来说 , 谁也不 敢去这样做 的。 儒家文化充满人文主义精神 , 它重视人的道德 修养 、 重视人 的人 格的 自我完善 , 提倡 积极有为、 奋发 向上的 人生态度 , 注群体 , 关 关注社会 , 当今社会 中有利于培养 良 在 好的民族主义和爱 国主义精神 。 如果说忠、 信、 孝、 义这些道德观念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伦 理道德 的防御 , 是一种 内在 的文化心理 , 包括人的本质、 道德、

孔子学说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孔子学说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孔子学说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孔子被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孔子所创立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进程,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源于中国春秋时期,而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和创始人。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人格修养和社会伦理道德,认为仁爱和忠诚是领袖与普通百姓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他还提出了“礼”、“义”、“廉”、“恕”等重要观念,这些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孔子的思想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进程。

例如,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史籍中就包含着一部分儒家思想。

《史记》中也有关于孔子和儒家学说的介绍。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学说逐渐地与中国的王朝体制、文化、哲学和道德伦理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与其他学派相互竞争和交锋,但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孔子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并且一直维持到清朝末年。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曾经是中国社会的官方思想,并被统治者用来约束百姓的行为,推行治国理政。

此外,儒家思想还帮助了中国的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

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进程有重大的影响,也对现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孔子的思想仍然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中国许多对家庭、教育、社会等方面的理解和行为方式都影响着儒家思想。

此外,现今的中国政治体制也与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孔子学说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它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进程,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的思想体系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社会影响深远,在现代的中国年社会与政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请简述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主要贡献

请简述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主要贡献

请简述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主要贡献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贡献: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即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他还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化贡献:孔子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他编修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保存了中华民族的典籍,为后人研究和学习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他还提出了“仁爱”、“礼制”等思想,对后世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哲学贡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强调“仁爱”、“中庸”等理念,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这些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哲学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政治贡献: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即以德治国,强调政治家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智慧。

他的政治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孔子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教育、文化、哲学和政治贡献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孔子,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被奉为一种传统、一种信仰和一种禁区,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如何得到确立的吧。

一、孔子二千多年来不断被推崇自孔子逝世后,其思想就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所推崇并广泛传播。

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代表和缩影,他的学说一直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岁月中,孔子的地位被逐渐提高,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各个朝代,孔子的学说都被奉为正统思想和教化的基础,对中国历史、文化、政治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中庸和礼教。

他将“仁”定义为“人之所欲而不施于人”的德行,认为仁是人类关系的基础,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二八定则”,即“二三其义,必有所佚,至于八九不可言矣”,反对一切极端思想和主张。

同时,孔子非常重视礼义,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和实践礼制,可以帮助人们培养人格,促进社会和谐。

三、孔子思想的贡献孔子思想不仅有很深远的历史价值,还对当代社会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孔子思想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首先,孔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代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思想强调仁爱、中庸和礼义的重要性,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其次,孔子思想对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也具有启示和参考价值。

论仁治国的思想,提出了有效的国家治理模式;关于中庸的思想,则成为人们维护心理平衡、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而礼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促进社会和谐,还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之,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是他的思想却历久弥新,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论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论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摘要:孔子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巨人,他的思想震古铄今,他开启了儒家学派的大门,他为后世指明了道路,他永远是中华文明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关键字:孔子中国文化教育思想正文:其实大家对孔子都比较熟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实每一个中国人对孔子都毫不陌生,基本每一个人都能背上孔子老先生的几句话,他和他的思想早就扎根在中华民族之中。

他在中华文化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来看看孔子的生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贵族。

那孔子在中华文化的巨大地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孔子为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其思想观点,集中见这于其弟子编撰的《论语》。

孔子的思想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德教化。

孔子的核心思想如下,礼:所谓的“礼”,是指按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

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

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

“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

“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

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

“人与天地合一”,可简称为“人和天地”的思想。

人性天赋,人伦与天道的合一,“人伦者,天理也”。

天人感应。

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

孔子在中国与西方历史上的种形象

孔子在中国与西方历史上的种形象

孔子在中国与西方历史上的种形象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提出的思想和教育理论对中国以及东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的思想和形象也被传到了西方世界,并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被视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并在中国史书中被誉为“圣人”。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形象是高贵、崇高和神圣的。

他被视为天命之子,代表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意义。

而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则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西方世界,孔子的形象和思想也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兴趣。

自20世纪初以来,许多西方学者开始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探究其对中国以及东亚社会的影响。

西方学者认为,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论对于现代社会和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在西方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则被描述为一位智者和哲学家。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被认为是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普遍价值。

西方学者将孔子视为亚洲文化的代表人物,认为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于了解亚洲文化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此外,在西方世界,孔子的形象也被戏剧、文学和电影等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和传承。

例如,美国戏剧家泰瑞·特劳特曾根据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创作了戏剧《孔子》。

此外,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也曾出版了关于孔子的小说作品《寒流》。

总的来说,孔子在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形象和地位都是十分崇高的。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的形象也成为了文化传承和理念传递的重要符号。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不断加深,人们将会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孔子这一历史人物,同时,更加深入地思考儒家思想和教育理论对于现代社会和教育的意义。

孔子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孔子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孔子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其中孔子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思想的基本内涵、历史地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孔子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孔子思想的基本内涵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孔子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以及“仁者爱人,孝者爱亲,恕者无敌”等思想。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学而优则仕”,即只有通过充实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和伟大的领袖。

二、孔子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孔子思想在中国古代有着深远的历史地位。

自西周时期起,礼仪之邦的概念被提出,孔子的思想也因此得以崛起。

在秦汉时代,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孔子思想成为统治者的约束力量和民众信仰的重要来源。

在此后的历史时期中,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影响继续扩大,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孔子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历史的,更在于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孔子思想成为了现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所倡导的仁爱、礼仪、诚信、孝道等价值观仍然深入人心。

在当代中国,孔子思想被认为是启发性的思想源泉之一,也逐渐扩展到世界层面,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总之,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孔子思想仍然被广泛传承和应用,成为了推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尤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的崛起,孔子思想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着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引领着中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孔子的影响和重要性

孔子的影响和重要性

孔子的影响和重要性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影响和重要性在中国历史中是无可忽视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孔子的影响和他对中国文化、教育以及全球思想的贡献。

一、孔子的背景与生平1. 孔子的出生地和时间,以及他成长的家庭背景。

2. 孔子的教育经历和师承,他受到的思想和教育的影响。

3. 孔子在政治和教育领域的工作和成就,包括他的学说和教育理念。

二、孔子的思想与教育理念1. 礼、仁、忠、孝等孔子提倡的核心价值观。

2. 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和他提出的教育理念。

3. 孔子对社会和政治秩序的看法,以及他的治国思想。

三、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 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他的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2. 孔子经典《论语》和《孟子》的重要性,它们对后世思想家和学者的影响。

3. 孔子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传承,以及它对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意义。

四、孔子对全球思想的贡献1. 孔子的思想如何影响了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等。

2. 孔子儒学的传播和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例如在东亚地区的教育体系和价值观的传统。

总结:1. 孔子作为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影响和重要性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

2.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孔子儒学的传承和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延续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观点与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他的核心价值观如礼、仁、忠、孝等不仅对中国人的行为规范产生了影响,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孔子的儒学传承至今,依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理念使人们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孔子的影响和重要性。

无论是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还是对于全球思想发展的探讨,了解和认识孔子的思想将给我们带来深远的启发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汽车工程学院车辆1205 罗正 0121207250512 摘要:
孔子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巨人,他的思想震古铄今,他开启了儒家学派的大门,他为后世指明了道路,他永远是中华文明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关键字:孔子中国文化教育思想
正文:
其实大家对孔子都比较熟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实每一个中国人对孔子都毫不陌生,基本每一个人都能背上孔子老先生的几句话,他和他的思想早就扎根在中华民族之中。

他在中华文化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来看看孔子的生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贵族。

那孔子在中华文化的巨大地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孔子为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其思想观点,集中见这于其弟子编撰的《论语》。

孔子的思想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德教化。

孔子的核心思想如下,礼:所谓的“礼”,是指按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

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

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

“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

“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

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

“人与天地合一”,可简称为“人和天地”的思想。

人性天赋,人伦与天道的合一,“人伦者,天理也”。

天人感应。

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

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

尚中、贵和的思想。

各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人际关系;治国之道等。

尚中,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

教育思想:他主张“有教无类”,使一些贫寒之士也受到了教育。

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不愤不启”等闪耀着教育思想的光辉。

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里面有许多
先进的思想,他对于中国文化传承功不可没。

在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华文化一路传承几千年,与我们的先进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儒家思想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屹立于世界而不倒也有很大的作用。

不过孔子的所有思想并不是都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看到孔子的思想与后来的统治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儒家思想也不是完全一样,儒家的发展也无不打上了为了维护君权、加强对老百姓统治的烙印。

这是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

但究其思想性而言,虽然有许多糟粕,比如维护君权、“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糟粕,对这些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正是孔子的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

历史上除了孔子再也没有人能将中华文化影响如此之深。

教育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中华文化能继承和发展5000多年而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孔子开创的教育文化。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创私学,广收门徒,号称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为继承、发展和传播古代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的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治学方法,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孔子的教育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一、在孔子“三十而立”前后,大约在他三十至三十五期间。

二、在孔子于鲁昭公二十七年自齐返鲁之后到仕鲁之前,也就是他三十七至五十岁期间。

这一时期中,孔子
的教育思想、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弟子遍及齐、鲁、楚、晋、秦、陈、吴各地,同时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注意。

三、孔子晚年,结束长达十四年的流浪生活,自卫返鲁,从他六十八岁到七十三岁去世,孔子进行了他最后五年的教育活动。

这期间他删定六经作为教材,使教学经验进一步系统化,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由于孔子生前非常注重教育,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因此,从孔子去世后第二年开始,孔子就不断受到祭奠和追封。

孔子的封号从汉平帝时的褒成宣尼公逐渐提升到唐玄宗时的文宣王,以及清顺治时的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

他一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的精神追求道,并极力寻找弘道的机会,但孔子一生不得志,就把志道、弘道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弟子身上。

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泰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可见,教道和学道是孔门师生共同的目的,孔子的教育目的已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因为这种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所以孔子才能造就出许多有才干的学生来。

子夏
说:“学而优则仕”,从理论上概括了孔子教育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学而优则仕”包容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

孔子对提倡“学而优则仕”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平民,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是贵族子弟。

如果要选用人才,孔子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学习与做官有了密切的联系,他鼓励学生们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必担心没有官做,要担心的是做官所需要的知识本领学好没有。

弟子们受此思想灌输,头脑中普遍存在为做官而学习的念头,既然已学为君子,不做官是没有道理的,子路心直口快说出“不仕无义”,这是很有代表性的。

孔子积极向当权者推荐有才能的学生去担任政治事务,但他在输送人才时也坚持一些原则:首先,学不优则不能出来做官;其次,国家政治开明才能出来做官,否则宁可隐退。

孔子培养的一批弟子,大多或早或迟地参加政治活动,他们“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

“学而优则仕”和孔子倡导的“举贤才”是一致的,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政治,改良社会政治,它反映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反对了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成为当时积极分子积极
学习的巨大推动力量。

正是因为孔子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人民永远记得住他的万世光辉,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孔子在中华文化上的地位是无法磨灭的,他永远是中华文明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参考资料:
1.《史记》
2.百度百科
3.《论语》
4.《孔子》
5.《孔子,喧嚣时代的孤独哲人》
6.《论语全集:世事洞明的处事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