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期末考试 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物流:是指物资资料的实体运动过程及其相关活动的总称。
2、物流主要特征
实体移动性、质的不变性、商业服务性、活动系统性
3、商流与物流的区别与联系
4、物流基本活动及其过程模型
物流包括了以下几个功能性活动:
1、包装
2、运输
3、存储
4、装卸搬运
5、流通加工:分装,表层处理,商品搭配等
6、信息处理
7、其他增值服务:代收款项;代为安装等
其中:运输与存储为主要活动
物流的一般过程模型
5、物流的效用
(1)时间效用:“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由改变这一时间差所创造的效用,称作“时间效用”。
时间效用通过物流获得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缩短时间创造效用;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
(2)空间效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也就是说,供给者和需求者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
由改变场所的位置创造的效用称作“空间效用”。
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效用;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效用;从甲地生产者流入乙地需求者创造空间效用。
(3)形质效用: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现代市场需求变化的一些新特点从事一定的补充性的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是创造商品主要实体,形成商品主要功能和使用价值,而是带有完善、补充、增加商品功能性质的加工活动。
这种活动必然会赋予劳动对象以附加的形质效用。
6、物流在企业生产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
(2)物流是企业的重要利润源泉(成本冰山理论、第三利润理论)
(3)物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服务中心理论)
7、物流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1)物流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动脉
(2)对社会生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3)对经济增长与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8、物流的分类(按物流在企业中所发生的领域分为)
供应物流、物的转换、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流
9、物流管理的概念: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及其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活动
主要内容:(1)物流企业战略管理:关于物流企业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的制定、实施与控制
(2)物流项目管理:物流系统的建设管理,如物流园区的建设管理
(3)物流运营管理:主要为运输、仓储等业务活动的管理
特征:
第二章
1、物流(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是企业给予买方的,在功能产品之外的,能增加客户愉悦和方便客户实现产品功能的附加产品。
特性:1)无形性;不是产品实体,不具备产品功能
2)即时性;也称不可储存性,物流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3)差异性;与企业员工的服务态度有关,也和企业的顾客有关
4)从属性;不能作为具体的物而离开消费者独立存在。
5)移动性和分散性;由服务对象决定。
6)较强的需求波动性。
7)可替代性。
物流服务是通过物流活动使客户得到产品时增加满意度的一项重要客户服务活动
2、物流服务的价值含义
(1)物流服务是直接面对客户的服务,对顾客的满意度有直接影响。
(2)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就是直接提高客户价值。
(3)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比起增加或增强产品功能比,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3、企业物流服务的内容
4、服务水平的三个层次:
(1)基本服务:顾名思义是指向所有的顾客提供支持的最低的服务水准,送到即可
(2)增值服务:是指对具体的顾客进行独特的服务,是超出基本服务方案的各种延伸服务。
有量化评价体系,如固定时间送货,到达时间稳定,退货速度快等。
(3)超值服务:包含更广泛和丰富的服务内容。
从现代物流的各种创新服务到物流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协调以及“零缺陷”的高质量、高效率的满意服务。
其中完美订货服务是具有突出意义的物流超值服务。
5、服务水平的衡量方面及指标体系
服务水平的评测指标
平均订货周期(Average order cycle time)
订货周期的变化(Variability of order cycle)
现货供应比率(Fill rate)
发票的错误率(1nvoice error rate)
产品破损比率(Damage)
缺货频率(Stock-Out Frequency)。
使用替代品频率(Product Substitutions)。
运输延迟比率(Shipment Delays)。
短装、短卸的比率(Shipment Shortages)。
运输路线变动的比率(Routing Change)。
回运或运输调整的比率(Returns/Adjustments
6、物流服务水平的决策原理
(1)物流服务利润最大化原理(以销售物流为例)
物流服务管理的目的是以适当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顾客服务。
一般来讲,物流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成本就会上升,可以说两者间的关系适用于收益递减法则。
(2)一种简单的物流成本投入(物流服务水平)的决策方法
设企业新增物流投入为C,新增销售收入为R,销售贡献率为r,则达到物流投入盈亏平衡的销售量为:R=C/r
第三章
1、仓储和仓储系统
仓储是指利用仓库存放、储存物品,并根据需要交付使用之行为。
仓,即仓库,是为存放物品而设置的建筑物或场地。
储,则是指对物品进行收存、管理、交付使用等行为。
仓储和运输是物流的支柱环节。
仓储系统:由物料搬运和存储系统组成
2、仓储系统的功能
(1)储存和保管物品功能
(2)集散货物功能
集中--若货物供应来源多,建立货物集中地(仓库或货运站),可将零星货物集中成较大批量的运输,降低总运输成本。
(集运,如快递仓库)
拆装(分散)--以低费率大批量运输的货物运进仓库后,再根据库户需要以小批量送到客户手中(流通加工)
混合--也叫“集散”。
将从许多生产商那里订购的产品,在分拨仓库中进行产品混合,按不同客户需要的品种混合装车运输,会带来运输中的经济效益。
(配送)
(3)物料搬运的功能:装卸和库内移动
3、作业活动
(1)进货入库作业(2)货物保管作业(3)补货及拣货作业(4)流通加工作业(5)出货作业处理
4、仓储管理的主要任务
(1)如何增加储位空间的有效利用,即提高仓储空间效率。
(2)如何促进货品的流动,即按订单收出货的时间效率。
5、仓储管理内容
(1)仓储规划布置(2)仓储设备的选择(3)储位管理(4)仓储作业管理
6、仓储管理的基本原则
(1)效率原则:“快进、快出、多存储、保管好”。
(2)效益原则:不断降低仓储成本。
(3)服务原则: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7、仓储决策管理的决策内容
(一)仓库产权决策
(二)仓库数量决策
(三)仓库规模决策
(四)仓库的选址决策
(五)仓库布局决策
(六)存货内容决策
8、仓库布局的一般原则
(1)系统简化原则
(2)平面设计原则
(3)物流和信息流的分离原则
(4)柔性化原则
(5)物料处理次数最少原则
(6)最短移动距离,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原则
(7)成本与效益原则
9、仓储作业管理
包括商品从入库到出库之间的装卸、搬运、仓库布局、储存养护和流通加工等一切与商品实务操作、设备、人力资源相关的作业。
10、仓库装卸搬运
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其结果是物品的垂直位移。
搬运(Carrying/Handling):指在同一场所内以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的物流作业,其结果是物品的水平位移。
11、装卸搬运作业的特点
1)装卸搬运作业量大
2)装卸搬运对象复杂
3)装卸搬运作业不均衡
4)装卸搬运对安全性要求高
12、装卸搬运作业的合理化
(一)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二)提高作业对象的“活性”
(三)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力影响
(四)利用机械化作业,实现“规模装卸搬运”
(五)推进集装单元化
(六)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
第四章
1、库存(Inventory)
是指企业中暂时闲置的用于未来销售或者使用的一切资源。
企业己购进但尚未投入使用的原材料、外购件与尚未售出的产成品,生产中除了正在加工、运输、检验之外而处在等待状态的在制品,都处于储备状态,都属于库存。
2、库存的作用与弊端
作用:(库存是调节供需矛盾的缓冲)防止脱销、快速满足用户期望、储备功能、争取价格折扣、防止生产过程发生中断、稳定生产
弊端:(1)库存物资占用资金。
(2)企业要对库存进行管理,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
(3)库存物资发生损坏或者丢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4)库存会麻痹管理人员的思想,其掩盖的管理问题后果往往更为严重
(5)有了库存,会使管理人员以孤立的观点看待供应链上企业运营。
3、库存的分类
按库存作用分:
(1)周转库存。
周转库存是指由批量订货而周期性形成的库存。
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环境下为满足日常的需要而建立的
库存。
(2)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是指为应付需求和订货周期的多变性而准备的缓冲库存。
安全库存是防止由于不确定因素(如大
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期等)而准备的缓冲库存。
(3)调节库存。
调节库存是指为调节需求或订货的不平衡、订货速度不均衡、各生产阶段的产出不均衡而设置的库存。
(4)在途库存。
在途库存是指处于运输过程以及停放在相邻两个工作地点之间或相邻两个组织之间的库存。
按其在生产和配送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类
(1)原材料库存(2)在制品库存(3)维修库存(4)产成品库存
按需求来源分:
(1)独立需求库存(2)相关需求库存
4、库存管理的目标
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
5、库存成本的构成
(1)购入成本(进货费与购买费)
(2)订货成本(准备成本)(订货费)
(3)持有成本(保管费)
(4)缺货成本:失去销售机会带来的损失、信誉损失以及影响生产造成的损失;库存短缺影响生产进度所引起的成本,
如停工待料,等有了物料后的加班、计划的变动等。
在进行一般费用核算时主要为前三项之和。
6、库存费用模型
1、订货费:
含义:订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
包括差旅费,订货手续费,通讯费,招待费以及订货人员有关费用。
特点:每一次订货中订货费与订货量的多少无关。
若干次订货的总订货费与订货次数有关。
公式:设一次订货费为C0,且每次订货费都相等,如在T期间内共订了n次货,每次订货量为Qo,T期间内的总需求量(也即T期间内的总订货量)为D,则T期间内的总订货费为:
如平均单位时间需求量(也即平均需求速率为R),则T期间内的平均订货费为:
2、保管费
含义:保管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
包括:
入、出库时的装卸搬运堆码检验费用;
保管用具用料费用;
仓库房租水电费;
保管人员有关费用;
保管过程中的货损货差;
保管物资资金的银行利息。
特点:保管费用与保管数量的多少和保管时间的长短有关
设单位物资单位时间的保管费为c 1,平均库存量为Q ,则T期间的总保管费C 1为:11c T Q C ⋅⋅=
7、库存管理的决策内容
为实现库存管理目标,管理者必须对持有的库存水平、库存补充时机与补充量(即订货量)做出科学决策。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库存控制。
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什么时侯订货,即订货时机,或订货点 2)订多少,即订货量 3)如何实施,即订货方法
8、ABC 重点控制法
(一)ABC 重点控制法的原理
1.ABC 重点控制法概述
它是根据事物有关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以有区别地实施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
2.ABC 重点控制法的核心思想有与基本原理
核心思想:一是强调“重要的一小部分” ;二是分类思想
ABC 重点控制法的基本原理是:把核心思想与技术、经济分析和定量计算结合起来。
3.划分ABC 三类的通常标准
A 类:称为重点项目或关键因素
B 类:称为主要项目或主要因素
C 类:称为一般项目或一般因素
20:80原则:A 类:20%物资,80%价值
B 类:50%物资,15%价值
C 类:30%物资,5%价值
方法:按价值(销售额)排序,累计百分比,分段划分
(二)ABC 重点控制法的实施步骤
1.收集数据 2.统计汇总 3.编制ABC 分析表
4.ABC 分析图 5.确定重点管理方式
9、定量订货法(计算题)
定量订货法:就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点和订货批量,随时检查库存,当库存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
在整个系统运作过程中,订货点和订货批量都是固定的,订货批量一般取经济订货批量(EOQ)。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 的确定)
EOQ 指通过对采购订货成本和仓储保管成本核算,以实现采购订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的总和为最低的最佳订货批量。
模型符号:D : T 期的需求量
c :单位产品购入成本
A :每次订货的费用
h :单位产品在T 期内的库存成本
D 、C 、A 、h 为已知或确定
Q :批量,决策变量
库存成本 T 期内平均库存水平=Q/2 T 期内库存成本=hQ/2 订货成本 T 期内定货次数=D/Q T 期的订货成本=AD/Q T 期购入成本=Dc T 期内总成本
T (Q )= hQ/2+ AD/Q + Dc
最优订货批量: 0)(*='Q T AD Q 2*=
第五章
1、运输
就是人们利用各种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外一个地点的物流活动。
特点:货物在工具中移动;贷物在线路上移动;贷物在物流节点之间的移动。
2、运输的功能
(1)货物移动。
1)运输首先是实现了产品在空间上位移的职能。
运输的主要职能就是将产品从原来所处的地点转移到规定的地点,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最少的费用和合理的时间完成产品的运输任务2)运输活动将产成品从产地运往消费地,运输通过时间和地点效用增加产品的价值,附加价值的实现是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商品的移运。
(2)产品短期储存。
运输还可以实现对产品进行临时储存的职能。
如果运输中的产品需要储运,而在短时间内又将再次
运输,并卸货和装货的费用可能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如汽车)中的费用时,就可考虑将运输工具作为产品暂时的储存地点。
3、运输的重要性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4)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4、运输系统构成要素
决策干系人(托运人(起始地)、收货人(目的地)、承运人、政府和公众)、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节点、运输法规
5、运输管理的目标要求:
及时、准确、经济、安全
6、运输的经济原理
规模原理。
是指随着一次装运量的增大,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
距离原理。
是指运输成本与一次运输的距离有关,随着一次运输距离的增加,运输费用的增加会变得越来越缓慢,或者说单位运输距离的费用减少。
速度原理。
是指完成特定的运输所需的时间越短,其效用价值越高。
说明了运输效益的主要影响机理,是优化运输方案的理论基础
7、运输方式选择
按运输的范围分类
1)干线运输。
这是利用铁路、公路的干线,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进行的长距离、大数量的运输,是进行远距离空间位置转移的重要运输形式。
2)支线运输。
这是与干线相接的分支线路上的运输
3)二次运输。
这是一种补充性的运输形式,指的是干线、支线运输到站后,站与用户仓库或指定地点之间的运输。
4)厂内运输。
在工业企业范围内,直接为生产过程服务的运输。
按运输工具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8、承运人的选择
承运人类型:单一方式经营人、联运经营人、包裹承运人(可提供小件货物运输服务)如:UPS、中国特快专递等9、定价管理
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运输成本结构
定价策略和费率的制订
10、运输过程合理化
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
2)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
3)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
运输社会化的含义是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行专业分工,打破一家一户自成运输体系的状况。
4)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直达运输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可以减少中转过载换装、提高运输速度、节省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
6)配载运输。
充分利用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物品及载运方法,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7)“四就”直拨运输
8)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专用散装及罐车、大型半挂车、“滚装船”、集装箱船、集装箱高速直达车等。
9)通过流通加工,减少无效运输
10)优化运输路线
第六章
1、规范的配送定义
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订单形成),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分拣配货),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从物流节点到用户的运输)的物流活动
2、配送的特点
(1)配送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盈利的价值活动环节
(2)配送是一种高水平的用户驱动型的送货形式。
(3)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活动形式。
(4)配送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以供应者送货到用户的形式进行供应
(5)配送是相对于干线运输而言的概念
3、配送和运输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运输和配送都是线路活动。
运输活动必须通过运输工具在运输路线上移动才能实现物品的位置移动,它是一种线路活动。
(2)运输与配送的互补关系。
一般来说,在运输和配送同时存在的物流系统中,运输处在配送的前面,先通过运输实现物品长距离的位置转移,然后交由配送来完成短距离的输送
4
(一)作用
(1)完善了运输和整个物流系统。
(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
——多品种商品集中发货或多个用户的小批量商品集中发货
(3)通过集中库存,可使零售企业实现降低库存或零库存。
(4)简化手续、方便用户。
(5)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
(二)意义
(1)有利于实现物流社会化和合理化。
(2)有利于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开发和应用新技术。
(4)有利于创造物流效益。
5、配送的分类
(一)按照配送组织的不同分类
(1)配送中心配送
规模大,专业性比较强;
有配套的设施、设备和装备;
设施流程专门设计,能力强,配送品种多、数量大。
服务对象配送关系固定,机动灵活性差,投资较高。
(2)仓库配送
以一般仓库为据点来进行配送。
(3)商店配送:兼营配送形式。
组织者是商业或物资的门市网点,是一种销售配送
例如:超市配送
(4)生产企业配送
组织者是生产企业,适于地方性较强的产品
(二)按配送时间和数量多少分类
(1)定时配送:日配(24h配送);准时-看板方式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配送
(2)定量配送
按规定的批量在指定的时间配送
(3)定时定量配送
(4)定时定路线配送
在规定的路线上,按规定的时间表配送
(5)即时配送
(三)按配送商品种类和数量多少分类
(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可整车运输
(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可凑整装车
(3)配套成套配送
(四)经营形式不同分类
(1)销售配送。
配送企业是销售性企业;促销型配送,配送物品与用户不定
(2)供应配送。
为自身供应需要,自己组建配送据点;一般连锁商店多采用该方式
(3)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
销售企业既是销售者,也是用户的供应代理人;一般针对固定用户
(4)代存代供配送。
配送中,货物所有权不发生变更,只是位置转移
(五)按加工程序不同分类
(1)加工配送。
与流通加工相结合的配送。
(2)集疏配送。
只改变产品数量组成形态,而不改变产品本身的物理、化学形态的,如大批量进货后小批量多次发货,
或者零星集货后形成一定批量再送货等。
(六)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
(1)综合配送。
在一个配送网点中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产品向用户配送
(2)专业配送。
适当划分专业领域的配送方式。
(七)按配送的主体分
(1)自营型配送:商流与物流合在一起
(2)第三方配送:商流与物流分开
(3)共同配送:快递的拼车
6、配送活动的基本环节
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配送加工
7、配送的基本业务流程
进货——储存——分拣——配货——送货
8、特殊的配送流程
进货——储存——分拣——送货(适合于食品的配送供需)
进货——储存——送货(适合于散货配送流程)
9、配送中心的概念
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小;多品种、小批量;以配送为主,存储为辅。
10、配送中心功能
集货、储存、加工、分货和配货、送达
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综合,并有了配与送的更高水平
11、配送中心和仓库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区别
12、配送中心的种类
(一)按照配送中心承担流通职能分类
(1)供应配送中心。
特点:配送的用户有限且稳定,用户的配送要求范围也比较确定,属于企业型用户,配送中心的库存品种比较固定,配送中心的进货渠道也比较固定。
可以效率比较高的分货式配送工艺。
(2)销售配送中心
特点:用户不确定且数量也很大,每一个用户购买的数量较少,属于消费者型用户。
配送计划性较差。
库存结构也比较复杂,一般采用拣选式配送工艺。
往往采用共同配送方法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经营效果
(二)按照配送领域的广泛程度分类
城市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
(三)按照配送中心的内部特性(功能和配货方式)分类
储存型配送中心、流通型配送中心、加工配送中心
有分装、包装、初级加工、集中下料、组装产品等加工活动
第七章
1、第三方物流
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注意:第三方物流是指一种物流运作、管理模式,而不是指企业。
第三方物流又称为合同制物流。
2、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征
(1)第三方物流的技术基础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
(2)第三方物流是个性化物流服务
(3)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
(4)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是联盟关系
3、第三方物流所具有的作用
(1)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2)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
(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
(4)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4、第三方物流企业(有哪些了解)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帮助货物供需方,完成各种物流业务的企业。
所以严格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称为物流企业,非第三方企业中进行的物流称为企业物流。
中海物流的综合服务模式、运城中联的快递综合物流
上海友谊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的物流服务
大连盛川物流有限公司——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的典范
5、第三方物流产生直接原因
(1)物流外包的需求:——企业竞争强调快速反应能力
——企业专注于主营业务
——产生物流外包的需求
(2)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1)供应链、虚拟企业等一系列强
调外部协调和合作的新型管理理念2) 现代物流技发
展3)专业化的能够满足需求的物流企业
6、物流模式及选择模型
企业物流模式主要有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等。
企业在进行物流决策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慎重选择物流模式,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八章
1、物流信息系: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
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来达到对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物流系统包括作业、信息、管理三大系统。
2、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1)是数据信息的加工工厂
(2)其产出物(信息)是物流管理系统的决策和控制基础;是作业系统的指令来源;它是系统连结的通道。
(3)能提高管理系统和作业系统的有效性。
3、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
(1)整体与部分的结构
硬件、软件、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相关人员、物流管理思想和理念、制度与规范
(2)分系统结构
数据收集与输入系统
数据的存储系统
数据的传输系统
数据的处理系统
信息的输出系统
(3)物流信息系统的常用子系统
1)入库系统。
入库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接收系统、存放的指示、存放的确认、更新库存、入库确认、生成会计系统
的传送信息。
2)出库系统。
出库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汇总出库数据、拣货处理、分拣处理、生成出库单据、包装和单据设置、确
认出库、向会计系统传送数据
3)库存系统。
库存系统的处理范围如下:从入库、出库各个业务的结果监视有关更新的库存是否是合理的库存;在不
合理库存的情况下,判断如何进行处理;根据张我的库内库存判断下次进行预备货架的补充;根据盘点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库存差额,存在是说明原因并能进行相应的处理。
4、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要求
(1)可得性
迅速的可得性对于对消费者作出反应以及改进管理决策是有必要的。
因为顾客频繁地需要存取存货和订货状态方面的信息,所以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可得性的另一个方面是存取所需信
(2)精确性
物流信息必须精确地反映当前状况和定期活动,以衡量顾客订货和存货水平。
精确性(accuracy )可以解释为物流信息系统的报告与实物计数或实际状况相比所达到的程度。
(3)及时性
物流信息必须及时地提供快速的管理反馈。
及时性( timeliness )系指一种活动发生时与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可见时之间的耽搁。
(4)以异常情况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必须以异常情况为基础,并突出问题和机会。
物流作业通常要与大量的顾客、产品、供应商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