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词艺术风格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李词艺术风格对比分析
引言
婉约派作为古代词学流派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学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说到词,许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便是“宋词”。
李煜和李清照是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两宋词坛上,自出机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写作手法,别具一格,为后人留下的华美辞赋流传至今。
数百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他们的词作极其推崇和敬佩,他们的词作在后人中流传甚广、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宋人中填词, 李易安亦称冠绝。
”1清代沈谦在《填词杂说》中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便是当行本色。
”2由此可见,二李的词作研究价值极高。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研究二李生平经历和词风前后期变化的文献较多,大多数学者主要是研究二李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变化及思想感情,研究二人作品意境、深度的资料并不多见。
笔者通过搜索关键词、查阅文献时发现,李清照在词作上和李煜是有联系的,她比较欣赏李煜,在词句方面及叠词的运用上对李煜都是有所继承并创新发展的,对后人的创作有深远影响。
后人谈起词,都会称李煜和李清照为“词中二李”。
要去探究其中原因,笔者认为大概是参考二人生活和创作的共性倾向而言的。
这些共性倾向包括以下几点:其一,“二李”在婉约派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属于代表词人;其二,二人的经历都很相似。
生活在一个悲剧时代:由繁荣到衰败;戏剧性的人生遭遇:都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以及悲剧的人生经历。
由于他们社会的地位、生活的环境和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大起大落的变化,因而二人的词作整体看来分化较明显:呈前后两期。
具体比较这两个时期的作品,不难发现在情感和风格上又都发生了转变,前后两期的作品存在很大的差异,截然不同。
其三,二人后期的作品中都流露了怀国之哀、失家之痛,词风一致。
其四,二人都善用白描手法,细读他们的词作,不难发现他们在运用语言和塑造形象上都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地步。
综述上面相似之处,可以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共性较多,但认真研读二人的词作,还是不难发现二人的词实际上各有特色,各具韵味,在抒情风格、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同中趋异,异曲同工。
本文拟就李煜、李清照二位词人在词作的创作方面作一比较。
1杨慎.词品[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0.
2沈谦.填词杂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6:103.
第一章“二李”词的艺术风格特点
为了分析、研究二李词艺术风格的异同点,笔者打算分别从李煜和李清照前后期作品入手,进行区分研究,从而找出二李前后期作品各具的特点,方便下文的对比研究,得出观点。
1.1李煜词的艺术风格特点
1.1.1李煜前期词的艺术风格
1.1.1.1绮丽柔糜,不脱花间习气
南唐后主李煜自小在宫廷之中长大,本无意于王位,心中只有与大小周后的缠绵悱恻,但事与愿违,他成了南唐最后一任君主。
王国维也认为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他虽有愧于国,是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但是他心思细腻婉约,在文学上确是一个天生的文人。
前期生活安定幸福,他恣意享受着宫廷的奢侈生活,词作的用词取材也是寻常人家不可见之物,极尽奢靡。
大概是因为他特殊的地位和生活环境,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多是充满着香艳的脂粉气息,难脱“花间”的樊篱。
如《一斛珠·晓妆初过》(绣床斜凭娇无那)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欢愉的作品,全词描绘了一个女子从化妆到出场的全过程。
“沈檀”一句细致的描绘了歌女点唇的动作和神态,下阙通过“罗袖”“杯深”等词描绘了女子和情郎调笑欢会的画面,女子艳情姿态描绘的格外传神,具有浓厚的花间习气。
李渔《窥词管见》曾批评说:“此娼楼倚门腔,梨园献丑态也。
”3全词着重描绘了歌女姿态的艳丽,反映了词人早期寄情歌舞、放浪形骸的生活,格调委实较低。
还有《菩萨蛮》一词,主要描绘了女子幽会的场景,“花明月暗笼轻雾”渲染了当时那种朦胧浪漫的气氛,女子的动作、神态、语言是描绘的也是极具特色。
因而詹安泰先生也曾评价李煜早期的作品是:“内容充实而意味不够深厚, 描写精细而笔触未能沉着”,继而点明“这和他在这时期的生活实践是有密切关系的”。
4
1.1.1.2思想内容艺术性较强,价值不高
因为李后主前期主要生活在宫廷之中,一直过着纸醉金迷、奢华的宫廷生活,因此所创作出来的题材较窄,几乎离不开欢愉享乐的宫廷生活,词作中语言的运用及情境的描绘所表现出的艺术性极强。
早期作品《玉楼春》中用“晚妆”“明肌雪”等次描写了明艳动人艳丽美妙的宫女形象,随即就是歌舞登场的场面,“笙箫吹断水云间”则展现了当时宴会之上音乐的悠扬和器物的华美,细致形象的展
3李渔.窥词管见[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508.
4詹安泰.李璟李煜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7.
现了当时奢靡华丽的宴会场景;下阕则是描写宴会结束后的情景:曲终人散、踏月醉归,词人宴会之后余兴未尽,便纯任得得马蹄,踏着一路月色归去。
“谁更”“醉拍”将作者的醉态展现出来的活泼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笔法自然奔放,语言明丽畅快,艺术描绘生动逼真,充分显示了作者高妙的艺术造诣。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一词也是极为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可以说是帝王奢华、享乐生活的真实写照。
词中生动描绘宫廷生活的豪奢、纵情声色的场面,刻画了富丽堂皇的宫殿以及舞女们轻盈的舞步和妩媚的姿态。
画面感极强,但是表现出了词人此情此景的小得意,也反映出了南唐朝廷的腐朽。
1.1.2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风格
1.1.
2.1直抒胸臆,无丝毫做作
在后期的作品中,李煜作为南唐末代帝王,身份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帝王沦落成被囚禁的“违命侯”,面对这巨大的落差,他悲痛欲绝。
李煜在这时创作的词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前期作品中的花间习气在这时难寻踪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5哀痛国家的衰忘却又无可奈何,怀念之前华丽的宫廷、奢华的生活,将心中对于国破家亡后的无奈、愤懑、悲痛都融进了作品中。
他从未掩饰过自己的真实情绪,甚至被囚的那段时间也是夜夜吟唱绝命词。
在后期作品的创作中他直抒胸臆的成分增多,常将自己的悲痛哀婉的情感借助作品来宣泄出来。
如《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一词,词人借“蝶翻”来反写,映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苦。
下片以“寂寥”起首,承接上片,“空持罗带”“回首”等词刻画了一个孤苦无依、难遣忧愁的形象。
就像王国维先生说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6《望江南》(多少恨)是词人亡国后被囚创作的一首词,“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抒发了梦中重温旧时光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
1.1.
2.2悲怆沉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面对国家破碎的境遇,李后主词作中的情感色彩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欢愉享乐的词少了,在这时创作的作品中转变为悲伤的情感的宣泄,在艺术风貌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种全新的艺术审美特征——深沉、哀伤带着血色悲情,成为了后期词作的艺术趋势。
7李煜成为亡国之君后,一首堪称绝命词的《虞美人》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惆怅,在意境的勾勒下衬托出了他心中的悲苦愤慨,还有被囚禁的哀愁,其
5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9:8.
6同上p9.
7刘姝麟.李煜与李清照词作中的艺术世界[D],2012:15.
中又夹杂了些许的悔恨之意;“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诗人将今朝与往昔进行对比,美景和悲情相结合,淋漓尽致的抒发了心中的苦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这篇词的最后一句,作者用生动的喻体来比喻自己的“愁”,江水是绵延不绝、汹涌沸腾的,生动形象而又富有感染力的展现了心中愁苦的多和重,赋予了“愁”力量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尼采谓一切文学, 余爱血书者。
后主之词, 真所谓血书者也”。
8词人在《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中也说道:“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呢?”借助梦境来抒发自己对现状的愁恨之情。
1.1.
2.3语言凝练,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因李煜自小的生活环境的特殊,他晓音律,工书画,可以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家。
前期生活过于安乐欢愉,后期作品中用字意境的营造达到了少有人能企及的高度。
如他的《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以“遥夜”“亭皋”开篇,交代了当时的时间地点,点明了当时的背景是夜晚,词人漫步在一个依水而筑的亭子旁,用短短简洁凝练的四个字,就营造出了当时的意境,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借春暮这个时令来感慨自己往昔岁月的流逝做了铺垫,美好的岁月一去不复返。
这首词含蓄委婉,无奈之情别出。
《采桑子》中“亭前春逐红英尽”以“春逐”“红英尽”展现了亭子前红花飘落,春色消逝的场景,借一个少妇来抒发伤春怀人、难遣愁思的情绪。
1.2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特点
1.2.1李清照前期词的艺术风格
1.2.1.1率真自然,富有感染力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气息浓厚,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从小受家庭的熏陶,知书明理,家庭生活温馨。
第一任丈夫是赵明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恩爱,琴瑟和谐,幸福美满。
正如《碧鸡漫志》中所说:“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瞻”,李清照少年就已经成名,这充分对李清照年少的成名进行了肯定。
9在这期间,她创作的词一般都是描绘的女孩家闺阁时的趣闻还有和丈夫赵明诚夫妻恩爱的日常生活,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
如早期作品中的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生动刻画了一个少女醉酒后可爱憨态的形象。
在野外溪边的亭子喝酒,一不留神已是黄昏时分,但女词人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醉到一定程度,但又有酣乐之意。
回去途中,乘着酒兴奋力争渡,一不小心酒后发劲,小船误入藕花丛中,惊起一群在滩涂休息的白鹭。
语言平淡朴实,
8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9:9.
9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碧鸡漫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6:88.
生动有趣。
读完这首词,少女醉酒后可爱憨态的形象跃然纸上,十分具有画面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展现了词人早期生活中的生活态度、心境情趣,表达了她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与丈夫离别时,所作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覃秋)中的“才上眉头,却下心头”,语句结构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思”已化为“愁”,与丈夫分别,难遣深愁。
1.2.1.2雅俗相济,富有表现力
李清照善用白描手法,即以浅俗平易的口语来进行词的创作,而这些口语绝不是信手拈来,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包蕴着作者丰富的意绪和真挚的情思。
虽有俗的外形,却具有雅的神韵和旨趣,形成一种俗中见雅、雅俗相济的独特语言风格。
10脍炙人口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词人醉酒后余兴未尽,回去途中奋力划船,许是力道太大,不小心惊起了在滩涂上休息的鸥鹭。
取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艺术特色,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完全是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景色优美,浅显易懂,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言尽而意不尽,篇幅虽短,却读着饶有兴趣。
1.2.1.3形神兼备,富有形象性
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
”11李清照在刻画人物形象中最为突出。
她有着女性的细腻,在创作作品的时候,细心地选取有代表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勾勒出具有鲜明特征、形神具备的艺术形象。
前期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刻画了一位少女遇见爱情时的娇羞模样,真实而生动形象。
以“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开篇,描绘出了一个少女自在欢快的形象,通过“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等几个连续性的动作描写,恰似镜头般的描写,成功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娇羞少女的形象。
节奏轻松,短短四十一个字就展示了少女的个性和形象。
词人在《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中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勾勒了寒梅孤傲清高的形象,点染其形象、神态美,同时也表现了女词人鄙弃世俗的胸襟。
1.2.2李清照后期词的艺术风格
1.2.2.1幽愤深沉,极富感染力
李清照在经历了一系列接踵而来的打击之后,在面对国家衰亡、丈夫离世、遭张汝州的欺骗,她后期所创作的词作普遍都是在表达对国家的担忧、南宋当权者不作为的愤懑以及对自己独守空闺的孤独、惆怅、哀怨之情。
《永遇乐·落日熔金》中,作者写了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将南渡前过元宵佳节的
10黄晓娟.论李清照词的语言芝术特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59. 11高尔基著.益昌等译.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332.
欢乐之前与如今寓居异乡凄凉的处境进行对比,想赏今夕的繁华来重温旧时的欢乐,但又担心面对元宵盛大的场景会触动自己心中时过境迁的悲凉之情,抒发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委婉的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更为直接的作品如《临江仙》,“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以口语入词,通俗明了,准确、深刻的表达出了词人孤居的心酸以及国家衰亡带来的悲愤。
1.2.2.2巧用叠字,极富音乐美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叠词的运用可以说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
运用叠词,在意境的构造、摹声、抒情等方面进行修饰,描写十分细致生动。
代表作《声声慢》一词中,首句巧妙运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个叠词,富有音韵,读起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反复吟唱,便能体会到词人心中的婉转凄楚。
再如词作中的“庭院深深深几许”连用三个“深”,前两个“深”为形容词,第三个即为动词,强调了深。
不仅点明了庭院的深邃,也起到了复沓、跌宕、回环的效果。
从侧面说明了词人幽闭不愿出门,面对如今处境,词人十分忧郁。
1.2.2.3色彩搭配,极具美感
词人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懂得字、词之间的联系,对色彩搭配有自己的见解,创作新颖别具一格。
在《如梦令》(绿肥红瘦)中,选用绿色和红色两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显得既有生气又特别,后面又分别搭配“肥”“瘦”,以极简的语言刻画出了暮春时节,一场大雨过后,绿叶繁茂,鲜花凋谢的场景,同时词人借春天的离去,花儿的凋零来自喻,传达出女词人惜春、惜花、惜人的哀伤之情。
《摊破浣溪沙》中以黄金来比作桂花,绿叶则如碧玉一般,黄绿搭配,再加上词人生动、贴切的描绘,加以想象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词人借花形、花态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第二章“二李”词艺术风格的异同分析
基于二人生活经历、词风变化等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且李清照对李煜在修辞、叠词等方面又有继承,二人的词作对后世影响颇深。
但纵观前学者的文献资料,研究二李生平经历和词风前后期变化的文献较多,研究二人作品意境、深度的资料并不多见。
因此,我将从二人用词的手法、意境铺展、思想深度等方面来分析二人在艺术风格方面的异同。
2.1“二李”词艺术风格的相同点
2.1.1委婉含蓄,真情自然流露
二李同为婉约派著名词人,在前期,二李的词作都是无忧无虑、享受生活的感情基调,而后期,二人都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遇。
无论是前期的儿女情长还是后期的家仇国恨,二人创作的词都是真实流露的情感。
李煜早期词《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传说是为小周后所作,描绘出了自己与小周后在宫廷中幽会的场景,少女的轻盈步履,顾盼神情跃然纸上。
情真景真,动人情思。
描写虽比较猥亵,但是情感表露大胆、率真;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成婚后,幸福美满。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女词人抓住几个简单的动作:买花、赏花、戴花等,从侧面再现了当时新婚生活的场景,俏皮生动的展现了夫妻间的调侃,女词人将新婚时期的甜蜜表露得一览无余,透过字里行间,便能感受女词人心中的甜蜜、喜悦。
二李在后期作品中更是真情流露。
李后主成为赵匡胤的阶下囚后,往日繁荣不再,一首堪称绝命词的《虞美人》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往事不再,今昔对比,引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愁怅以及如今为阶下囚的悲愤之情,心中满是悲苦愤慨还有悔恨之意;“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诗人将今朝与往昔进行对比,美景和悲情相结合,借机宣泄自己内心的苦闷悲愤,在这篇词的最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生动的“水”来比喻自己心中的“愁绪”化无形为有形。
绵延不绝的江水、汹涌澎湃,极具感染力的展示了愁的多、重以及力量感;再如《破阵子》:诗人回顾一生做了自我的反思和忏悔。
对于自己之前贪图享乐也毫不掩饰,敢于指出自己的无知和懦弱无能,最后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李易安的早期生活以及和丈夫赵明诚生活的时候是幸福美满,在靖康之难后,与赵明诚的分离以及之后他的离世,她的作品不见早期的欢快,转为沉郁凄婉的风格。
《声声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起句连用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富有音律美,几个叠词细腻深刻的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悲苦凄戚,独自一人的彷徨,末尾“怎一个,愁字了得!”以“愁”归结,词人的愁情之重都无法估量;词人中年时孤身一人所作的《武陵春》,更是非一般的闺怨词所能比。
词人炼字造句功底深厚,这首词简炼含蓄,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既点出了经历风吹雨打后、落花遍地的情形,又说明了现在已雨过天晴,同时又道出了作者惜春伤感的情感。
之后“欲语泪先流”简单五个字看似平常,却又表露了词人满腹的忧愁,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2.1.2凄怆悲愤,意境深远
二李经历了相似的人生变故后,词风统一一转凄凉悲愤,悲痛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人的心灵的深处,从而创作出震慑人心的作品。
李后主囚于汴京期间时所作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全词以一个亡国之君的角度和思想感情来回忆往昔。
将眼前景、象征景、想象景相结合:“往事只堪衰”起句,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后以“藓侵阶”来写出庭院的空旷、凄凉之景。
下阙又以“金锁已沉埋”来悼念国家破灭,几个方面结合来表现自己的凄凉处境、抒发亡国之痛。
在《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作者以“四十年”“三千里”等数量词展现了对故国疆土的自豪与留恋。
下阙“一旦”承接了上阕最后的“几曾”,一转笔锋,心中对故国不再、江山逝去的哀痛之意更甚,同时也对自己的无用表示痛恨;女词人李易安在《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以“落花”等词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借助这些意象展现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女性形象。
“物是人非事事休”时过境迁,光阴不再,一股悲伤涌上心头,“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
”词人说小舟都载不动自己的愁绪,化无形为有形,将“愁苦”具体化,用这种夸张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悲伤、愁苦,从侧面也衬托出心中愁苦的“重”“厚”,表现了词人的深沉哀婉,对故国的担忧、愤懑和对故人的思念,作品意境内容深远。
再如作者婚后的作品《醉花阴》,作者通过描述重阳节赏花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
结尾三句以黄花来比喻人的憔悴,用瘦来衬托出相思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2.1.3用词精炼,善用白描
二李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用词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字词之间的联系也把握的十分准确,有独特的洞察力。
如李煜早期的作品《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便可以体现其用词的精炼,开篇用“遥夜”“亭皋”两个词,直接明了的交代了时间地点,词人漫步在一个依水而建的亭皋旁,语言简练,点明了当时的背景是夜晚,短短四个字,便将当时的意境营造了出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意象的运用实则也是作者以此来衬托自己的无奈之情。
不光这首词,李后主的“流水落花”“一江春水”等也是极具代表性的白描手法,经词人手法的运用、点化,便能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李清照的白描手法在宋词中十分出众,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在民间流传甚广。
如她后期的《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独自怎生得黑”,《醉花阴》“人比黄花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绿肥红瘦”,语言通俗明了,并且词人虽用寻常之物“黄花”等入笔,但经她构思创作,词作都能够化俗为雅,勾勒出凄凉寂寥的意境。
对于她这种创作方法,明人杨慎也赞许道:“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易安先得之矣。
”12
12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 1986:45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