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第九章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货币与货币种类 银元 晚清时期,除日趋减少的西班牙本洋之外,在 中国使用的外国银元主要有墨西哥鹰洋、英属地的 两种银元和日本龙洋等几种。 铜元 清政府多次饬令各省重新开炉鼓铸,但由于钱 本昂贵,即使减重铸造,仍然多有亏折。 各种纸币 1845年之后,外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也在 各通商口岸逐步发展起来,他们经营汇票、外汇买 卖、票据贴现、存放款等各项业务并发行钞票。
第一节 商业
商业结构:中国传统社会先是官营商业,后 来是由政府授权的商人在长途贩运贸易中居 于主导地位。再后来是民间普通商人的进入 与大量参与。1840年外资商人进入中国,传 统商业逐渐走向衰落,新式资本主义商业逐 渐壮大。
对外贸易;1620年英国商船首次抵达中国,1720年清政府 在广州设立“公行”,授予它同外商进行一切交易的绝对权 利并代政府收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废除了公行制度, 对外通商口岸由一口扩大到五个口岸,割让香港给英国, “协定关税”,解除了外贸制度性的约束,贸易量相应扩大, 由1840年的4千万两上升至1900年的5亿两,1931年的23.4 亿两。
公路建设与运输。在现代公路出现以前,中国已拥 有完整的驿道系统。1906年开始修筑龙州至镇南关 公路50余公里,1928年全国通车的公路里程达 29127公里,1937年达11万公里,初步形成规模。 车辆登记68917万辆,其中营业车辆28492辆。公 路虽然先进,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投资能力有限, 公路运输未能取代传统的人力畜力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业。蒸汽机车取代的是陆路运输中的骡马大车,
其运力是成千上万倍的增长。1894年建成的从天津到山海关; 从台北到新竹间的铁路约400公里为其开端。铁路运输有丰 厚的利润回报,容易吸引外资和在民间集资,1895年《马关 条约》签订后消除了制度性的障碍,在中国境内掀起了铁路 建设的第一次高潮。1897年俄国开始修筑从中国东北经西伯 利亚到莫斯科的中东铁路,1904年日俄战争后为日本夺走一 部分路权。到1912年,中国建成京汉、京广南北铁路干线, 里程达到9254公里,1937年建成陇海东西干线达到2.1万公 里。形成了东西南北铁道运输大动脉,货运量178亿吨/公里。 日本在东北、台湾经营期间,建成了东北、台湾地区铁路网。 铁路建设带动了铁道交汇处的宝鸡、郑州、蚌埠、徐州、浦 口、连云港、长春、哈尔滨、锦州、满洲里等一批新兴城市 的兴起。在中国境内,除外资直接投资经营的线路外,铁道 运输基本上属于国家资本,具有高度的垄断性。
第二节 金融业
旧式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 典当业:这是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专 营金融行业,通过抵押物品放贷取息。1936 年全国有当铺4500家,其中2/3分布在农村。 资本总额1.05亿元,营业额约2.1-2.6亿元。
ຫໍສະໝຸດ Baidu
钱庄;早期钱庄的基本业务是银钱兑换。随着国际 贸易的发展,钱庄对丝茶收购发放贷款。1840年后 逐渐发展为经营存放款、发放兑换券、票据结算与 “汇划”业务。1936年总数约1500家,资本额约1 亿元。与外资在华银行、本国银行成鼎足之势。 票号;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由于与封建政治的关 系过于密切,辛亥革命后,贷款难以收回,导致了 票号的衰落。
民用航空业。飞机出现于1904年。1911年法国人
范朗驾驶的飞机出现在上海。1913年中国开办了第 一所航空学校。1918年设立航空行政机关并且开始 购买客机、教练机、商务机。1927年开辟了民用航 空事业,主要有沪蓉线、沪平线、沪粤线等。
新式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新式银行:银行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从中 取息的商业金融机构。在外资银行已进入中国50年之后,中 国人才开始利用这一机构融资。1896年盛宣怀创办中国通商 银行,到1911年,中国先后设立过17家银行。这一时期虽 然也出现了中央银行之雏形,并有专门以发展交通、兴办实 业为目的银行,但各家银行的业务活动主要局限在官款调拨, 与产业发展并无多大联系。到1927年,中国各地设立的银行 虽然多达186家,但倒闭歇业就有135家。且多为地方官钱 局改组,主要经理省库,为地方军阀筹办军政费用服务。商 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则多以对政府放款与投资公债为主。但也 有少数银行经营相对成功。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南三 行”(浙江兴业、实业、上海商业储蓄)、“北四行”(盐 业、金城、大陆、中南)等,其资力、规模、信用均得到较 大扩展。抗战期间,中国银行总数416家,地理分布相对改 善,县级银行体系初步形成。为了保证经济的有效运行,国 民政府成立四联总处,并要求各城镇乡市每地至少设立一行。 到1943年底,西南、西北各省的金融网络基本形成,总数达 1137所。
60
80
0
新设银行数量 停闭银行数量
19 21 19 22 19 23 19 24 19 25 19 26 19 27
银行的新设与停闭数量
总支出(百万元)
330 300 270 240 210 180 150 120 90 60 30 0
19 28 19 29 19 30 19 31 19 32
中国银行业经营业绩的改善
2.股票和债券等 19世纪70、80年代,上海的各种公司债券、 股票的交易已经相当繁荣,并出现了上海平 准股票公司等组织。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与邮电业
近代经济是以市场经济危机出,信息的传播和沟通 是社会经济运转的命脉,交通运输和通信业是商品 流转和信息传播的载体,是经济近代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分支行累计(10家)
保险公司;保险是一种对不确定性的有害影响进行稀释
的机制。早期的保险契约主要与航海商业联系在一起。1835 年英商开始在香港设立友宁保险公司,到1935年,外资在华 的保险公司的总分机构、代理处达157家,其中英国占76家。 中国自营保险公司始于1885年在轮船招商局下设立的仁济和 保险公司,到1936年先后设立53家,实存40家。其中国营2 家,民营38家;专营人身保险7家,损失保险25家,85%集 中在上海、香港两地。营业总额约5100万元,资本金2600 万元。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的形成是从股票与企业 债券的交易开始的。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股 票与企业债券的交易总量非常有限,直到政府大量 发行公债才促进了交易量的扩展与金融市场的发育。 20世纪30年代,公债交易量约占98%,公司股票与 债券仅占2%。信誉较高的公债可以稳定市场,而 债信较差的公债却可以使市场陷于停顿。
信托公司;信托是接受委托代人管理财产或进行商业交易。
1921年中国有了12家信托公司。但在“信交风潮”中,大 多倒闭。直到1928年才重新开始发展。到1936年达到11家, 许多银行也兼营信托业务。营业总额达2亿元,存款达1亿元, 资本金2476万元。主要集中于上海一地。
储蓄机构与投资公司:随着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
商业组织和制度安排 出现了买办制度。买办最早的职能是“仆役头目”
和“贸易中介”,进一步的发展则是洋行深入中国 內地执行购销任务的直接经理人,从中获取薪资和 佣金。到1895年,全国有买办约1万人,拥有财富5 亿两。此后,买办也逐渐改为经销、代购等近代商 业的经营方式。也有中外商人共同投资组成合资企 业。
近代新式商业:与进出口贸易相联系的领域诞生了 一些新兴商业行业。如经销进口商品的棉布业、五 金业、百货业、西药业等。一部分旧有的行业则相 应衰落或转化。1933年,全国共有164万商户,从 业人员860万,另有300万的行商队伍。有农村集市 7万多个,农村集市贸易的网点在密集,交易的间 隔期在缩短,部分工业品乃至进口品也逐渐建入集 市交易。
第九章
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
他金 丰 升 经 国 济 提 第 随 服融 富 , 济 民 中 供 三 着 务业 。 其 增 经 的 服 产 经 业、 第 类 长 济 地 务 业 济 。交 三 别 的 中 位 的 即 的 通产也贡所日行为近 运业日献占益业农代 输包益率份凸在业化 业括细逐额现国和进 和商化步和,民工程 其业和上对在经业, 、
总收益(百万元) 纯益(百万元)
总行数量
分支行的设立
银行的数量趋势
19 33 19 34 19 35 19 36
19 05 19 07 19 09 19 11 19 13 19 15 19 17 19 19 19 21 19 23 19 25 19 27 19 29 19 31 19 33 19 193 37 5 年 6月
证券交易所;这是为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流通、
买卖设立的交易的场所。1891年由欧美商人设立的 上海股份公所已具证券交易所的雏形。中国人自办 的北平证券交易所始于1918年。1921年,全国各地 设立的交易所已达200余家,在遭遇“信交风潮” 后仅存7家,主要集中上海。1930-1937年,成交总 额约224亿元。由于投机盛行,国民政府对有关交 易所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建设。
其他新式商业组织。如大型百货公司、商品交易所、商
业股份公司、经销商、代理商等。其经济意义不仅在于为商 品的供需搭建了平台,而且也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费用,分 摊了交易风险。
市场商品流通量和商业资本。明代商人资本规模约 为白银50万两。到清代已达数百万两以上。近代商 人资本有多达数亿者。1840年前国内市场的贸易值 约为5.25亿两,到1908年达到21.99亿两。1936年 达到127亿两。
30 27 24 21 18 15 12 9 6 3 0
19 05 19 07 19 09 19 11 19 13 19 15 19 17 19 19 19 21 19 23 19 25 19 27 19 29 19 31 19 33 1 9 1 93 5 37 年 6月
100
120
140
20
40
设立海关。海关起源于唐宋市舶司制度。近代类
型的海关是1854年英国人赫德担任总税务司后逐渐 建立起来的。它采用新式会计制度结束了“四柱清 册”式的账目记载历史,使收支账目分类明晰、记 录精确。但关税收入被扣押作为对外借款的抵押品。
商业行会;明清时期,随着地域商邦的兴盛,在全国一些
重要的商业城镇出现了以“会馆”命名的商业行会。这是利 用地域观念把同乡联合起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自治、自 律、自卫团体。此后,商业的同业性组织逐步得到加强,出 现了以公所命名的工商组织取代会馆的趋势。它打被了狭隘 的地域观念,不分籍贯。商会则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是商人的群众组织,是在洋商商会影响后,在 政府的直接倡导、劝办下建立起来的。自1904年创办以来到 1924年全国共达1631个。其基层组织为同业公会。主要任 务是贯彻商会的决定,控制本行业的价格水平,代政府征税 等。也有以振兴和保护商业,联络工商,调查商情,兴办商 学,维持市场运行,受理商事纠纷的职能。
轮船航运业。1840年外国轮船的进入增强了中国的航运能
力。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是中国民族新式航运业的开端。 到1911年全国有大小轮运企业600余家,资本2000万,轮船 1100只,吨位14.7万吨,占中外轮船总吨位的20-30%。主 要是向内港发展。到1937年,规模较大的还有卢作孚的民生 轮船公司、虞洽卿的三北轮埠公司等。轮船跑主要交通干线, 木帆船虽然跑支流,其收入则是轮船的2.5倍以上。
的发展,一些专业化的储蓄与投资机构也逐渐产生。到1936 年,吸收存款的总额达5亿元,营业总额达6.2亿元,资本金 2311万元。此外,专业化的投资公司也开始出现。
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
在传统经济中,唯一的金融工具是各种形式的实物货币。现 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是以公债和公司股票的出现为标志,大 体上是从19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 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部分。含有 同业拆借、证券买卖、外汇交易、黄金与白银交易、票据贴 现、申汇买卖、货币买卖等七个方面的业务。货币市场主要 包括同业拆借与票据贴现。但金融市场的运行主要是通过各 种证券的交易来具体进行的。因而,证券买卖不仅是近代中 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內容,而且也直接联系着货币市场、资本 市场与产品产场,反映了金融市场的发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