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DAY NURSE,February,2010,No.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突发事件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加之临床上医疗设备和医药用品的日趋多样化,使急诊科护理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面临的危险因素增多,发生职业性损害的概率增加。

职业性损伤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四大类,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危害人的健康[1],其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已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

2008年3月~2009年3月对本县15所医院280名急诊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对本县15所医院急诊科的280名护士进行调查,均为

女性,平均年龄(27.5±2.2)岁。1.2方法

自行设计急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现状问卷,问卷内容

包括:急诊护士职业危险的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及职业法的相关知识。调查护士对相关知识概念的认识,采取的防护措施,职业性损伤发生的概率和原因等。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有效回收率为89.29%。1.3

观察指标

针刺伤发生率;安瓿划割伤发生率;生物性损伤发生率;化学性损伤发生率;对防护知识的认识度。1.4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

2结果

2.1急诊护士针刺伤和安瓿划割伤发生频率

(见表1)

表1急诊护士针刺伤和安瓿划割伤发生频率

例(%)项目例数

经常

每月数次每年数次偶尔

没有

针刺伤

250102(44.0)39(16.8)32(13.8)17(7.3)42(18.1)

安瓿划割伤250112(48.2)32(13.8)41(17.1)25(10.8)22(9.5)

※职业防护

!!!!!!!!!!!!!!!!!!!!!!!!!!!!!!!!!!!!!!!!!!!!!!!!

工作单位:417700双峰县湖南省双峰县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

2009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陈霞华

摘要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安全防护的现状,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08年3月~2009年3月对15所医

院急诊科的280名护士进行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现状的调查。结果物理性损伤如针刺伤和安瓿割伤发生频率较高,掰安瓿时有72%的

护士没有垫纱布保护;发生化学性损害的比例达12%;发生物理性损害的比例有21%。结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薄弱,防护知识缺乏,

需要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培训,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调查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0)02-0122-03

2.5课后免费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等,进行初步的健康体

检。

3新型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讲座是指导群众正确掌握健康知识的途径。因此讲座必须做到针对性强、生动务实,同时还须深入浅出。3.1理论知识包括妇科、心理学等健康保健知识,如妇女围绝经期的保健,如何保持好心情等。

3.2

关爱妇女健康,通过图文并茂和模型展示的形式,向广大妇女同志讲解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解剖,讲解定期妇科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3举办疾病系列讲座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阴道炎的讲座等。4结果

本科从1999年开始至今共举办16次健康讲座,共有3200余人参加。其中参加3次以上的占总人数的35%,满意率达98%。问卷调查发现,90%的人提高了对妇科疾病知识的了解,40%的人能了解本院的专家和教授,并知道这些专家和教授的专科出诊时间,其中有25%的人已在有病时去找专家和教授诊治,从而增加了这些教授的门诊量;有95%的人提高了对本院的认识,认为有病在本院

治疗是值得信赖的。5小结

社区健康教育越来越被认为是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医务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健康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使健康教育事业在不断地服务于医院患者的基础上服务于社区人群,做到有位(子)、有威(信)、有为(作为)的发展和创新[2],在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培养社会公德、环境意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等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医护人员要明白健康教育不是单向传播,而是教育者与受众双方共同参与、双向交流的过程,最终促进人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四者的和谐统一。

参考

文献

1姜亚芳,余丽君.健康评估[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序.

2

宋山.新世纪社区健康教育的定位和运作方式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1,10:615~616.

(责任编辑:王婧)

122··

当代护士2010年2月下旬刊(专科版)

2.2急诊护士针刺伤和安瓿划割伤原因分析本组护士发生针刺伤397例次,其中115例次发生于分离注射器时,占29.0%;103例次发生于回套针套时,占25.9%;98例次发生于转移血标本时,占24.7%;82例次发生于有创操作中,占20.7%;本组发生安瓿划割伤412例次,原因为玻璃易碎157例,占38.1%,安瓿不易折断137例,占32.5%,手没有保护121例,占29.3%。

2.3急诊护士生物性损伤发生的情况本组共发生456例次,其中血液污染255例次,占49.3%;分泌物污染206例次,占45.2%;排泄物污染25例次,占5.5%。

2.4急诊护士化学性损伤发生的情况本组共发生172例次,其中过敏反应80例次,占46.5%;职业性哮喘42例次,占24.4%;职业性皮炎48例次,占27.9%;癌变2例次,占1.1%。

2.5急诊护士防护现状。进行高度职业暴露危险操作,在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时有68.2%的护士戴手套,接触化疗药物时有55.3%的护士戴手套,抽血时有53.1%的护士戴手套,倒尿时有57.2%的护士戴手套;掰安瓿时有72%的护士没有垫纱布保护。

2.6防护知识的认知调查。有61.3%的护士知道相关的防护方法,18.2%的护士很清楚发生职业损伤后的处理流程;58.2%的科室制订有相关的防护措施或防护指引;43.1%的护士认为医院有必要出台更全面、更系统的职业防护指引。

3常见危害因素

3.1物理因素的损害

3.1.1锐器刺伤锐器刺伤发生率高,只有18.1%的护士没有发生过针刺伤,9.5%的护士没有发生过安瓿划割伤。针刺伤主要发生在注射后(回套针帽)或取下针头分类回收时。安瓿损伤主要是由于折断安瓿时未用纱布保护造成的。86.7%的护士认识到锐器损伤的最大威胁为血源性传播疾病,如乙肝、艾滋病、丙肝感染等。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的比率为0.3%;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损伤而感染HCV的比率高达1.8%[2]。

3.1.2放射线、激光、噪音等对人的影响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各种仪器的使用、患者的呻吟/婴儿哭啼声及陪护人员的吵闹等。噪音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听力下降等,心理反应如头痛、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紫外线照射易引起皮炎、结膜炎、白细胞减少。此外,手套的滑石粉、敷料的纤维、更换和清点的床单是粉尘危害的重要来源。急诊科护士接触放射线的机会多,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致畸,造血功能低下等。激光对皮肤、眼球有光化学效应损害。

3.2生物性因素的损害

感染是医护人员常见又严重的一种职业性损害。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若不重视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

3.3化学性因素的危害

急诊护士在长期的工作中,接触到各种药物和化学消毒剂,它们可通过皮肤、呼吸道粘膜吸收,其副反应主要有对骨髓的抑制、生殖系统的影响、过敏反应、致癌、咽喉炎、职业性哮喘、职业性皮炎等。当空气中甲醛浓度达到20mg/m3人就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持续性头痛,心悸、失眠,对妊娠早期的胎儿还有致畸作用[3]。有研究证明,戊二醛对健康有负面影响,可损伤皮肤、眼睛、呼吸系统,是中高度刺激物,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原因之一[4]。

3.4心理性因素的危害

心理因素主要为精神紧张、疲劳、压力感。急诊科急诊、重病、复杂患者多,人们普遍对医疗水平及诊疗技术有一种过高的期望,造成医患双方的矛盾,一方面是患方对医方提供的服务质量及水平的过高要求,另一方面是医务人员操作水平的不一致性,这给护士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患者的呻吟声、相互的争执声、患者或家属的指责声、频繁的轮夜班,抢救危重症患者、夜间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加之医疗纠纷的困扰,易引起护士疲劳、烦躁、头痛、耳鸣、失眠、内分泌失调等。Johnson等调查报道,护士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与护士承受巨大专业压力以及轮班造成的生物节律破坏有关。

3.5体位性损伤

搬运重物和弯腰操作时护理人员常处于一种强迫体位,由此引起的腰椎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发生率为8.4%[5]。而长期注射和静脉穿刺引起的手部损伤如腱鞘炎、脉管综合征也较常见。本调查显示,由于长期站立、给患者过床、弯腰过多等造成的腰椎劳损和静脉曲张等已经影响到很多护士的健康。

4防护对策

4.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订合理的防护措施。培训各级护理人员,普及相关知识,并将其纳入考试内容,使全体护士充分认识职业损伤的危害性。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2医源性危害的防护接诊时尽量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做好相关检查,对有感染性疾病者,作好消毒隔离,病历夹上用红笔标明,备好防护用具,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操作前后要洗手、操作时戴手套及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如戴眼镜、穿防护衣、雨靴。Barhara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时其危害性可能减少50%以上。安全处理使用后的针头,应遵循刺伤事故的预防原则: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禁止回套针帽;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针等锐器放入专用废弃盒内。护士每年定期体检1次,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方法。而洗手是预防感染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4.3化学性危害的防护加强对消毒剂使用的管理,在使用易挥发的化学药物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甲醛时注意加盖密封,防止挥发。倒出液体时动作要轻,以防溅到皮肤上。长期使用消毒剂的房间应有空气净化装置,注意定时通风,降低空气中化学消毒剂的浓度,减少呼吸道刺激。接触戊二醛时,穿戴不渗透的个人保护装备,最适宜的手套是丁基胶[4]手套。对碘过敏者行手部消毒时

12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