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大智慧_处世八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变

正确判断自己的状况、身边的环境,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而既有自知之明,又能对对手了如指掌,则是获胜的关键了。

生于乱世的叔孙通,却缺乏在乱世得到成功的条件,原因很简单—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过是个酸秀才。然而,知识分子也有知识分子的优点,只要不让他带兵打仗,优点还是蛮多的。就他而论,最过人之处,就是严守本分和准确判断形势了,这十分难得。本分归本分,野心还是野心,坚持梦想、实现野心,也是他的“本分”之一。有了准确的判断力,确实会让人的野心如虎添翼。

话说秦末汉初,天下大乱,出现了一位不亚于范蠡,同样能料事如神、善于判断形势、对成功之道了如指掌的绝顶高手——叔孙通。

范蠡本是个军人,中年以后变成了商人;而叔孙通却是个循循善诱的儒者,一辈子都以贯彻孔孟之道为理想。范蠡的决断与狠劲,既能舍掉心爱的女人,也能舍掉半生的荣华富贵,正应了古话“无毒不丈夫”,简直就是豪气干云;而叔孙通,却似乎有了一种女人的温柔,难怪古人总是把“温柔”与“儒雅”连用。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别,大概就是因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吧!即便风格截然相反,两人那惊人的判断力和直奔目标、直达核心的高度精确,却又殊途同归了。

马屁拍得刚刚好

叔孙通生于“薛”地,紧挨着儒学的老家“鲁”地。或许沾了点圣人的遗泽,他竟然能被那个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大为赏识,并任命他为博士候补,可见这个书生和那些被埋掉的书生,实在是大大的不同。

说白了,就是他比那些信书本、认死理的书生,更懂得拍马屁。

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号称要颠覆大秦的一统江山。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一时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二世皇帝眼见人心浮动,有心试探一番,便对大臣们说:

“听说楚地发生了叛乱,蓟县已经丢了,陈郡也跟着陷落。对于这个消息,你们有什么看法?”

大臣们都知道,皇帝一和气起来,八成就有陷阱在后面等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秦二世指鹿为马,这父子俩好像专门就和大臣过意不去,自己文化低,所以特别不相信知识分子。“杀鸡儆猴”的游戏已在宫廷上演了无数次,再傻的大臣也早已明白,皇帝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非要杀两个人出出火,所以,千万别当那根出头的椽子。

于是,文武百官纷纷拍起了马屁:

“在皇上的恩泽普照之下,不仅每个人都得到了一辈子最大的幸福,连阿猫阿狗、花花草草都变得特别有光彩。居然还有人胆敢背叛,他一定是丧心病狂、发了疯了,一定要诛灭他的九族,免得遗毒于后世!”

马屁确实拍出了大臣们的最高水平,可皇帝听马屁已经听出经验来了,一个字一个字听,一个字一个字过筛子。什么?背叛?这种恶毒的词汇怎么能出现在朝廷之上?于是龙颜不悦,准备再找一只用来“做猴”的“鸡”。叔孙通一看,又有人要遭殃了,这可不行,赶心说道:

“臣以为,区区陈胜、吴广,根本就不可能作乱!如今太平盛世,天下一家,一切矛盾纠纷都已经摆平,造成隔阂与纷争的城墙也都被拆掉,就连打仗的兵器,也都特意搜集起来,统一熔化,为的就是百姓能够安享长久的太平!皇上如此圣明,简直超过了三皇五帝。如今四海之内,再也没有争斗与纠纷,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天子以威德号令四方,百姓安守本分,幸福地生活,到处都洋溢着欢乐与对圣上的无限感激。我们的国家简直好得没法再好了,怎么还能有不满的情绪呢?就算有个别疯子捣乱,也绝对找不到市场!所以,那些危言耸听的消息一定是假的,不过是普通的窃贼而已,怎么值得大惊小怪?我敢拿脑袋担保,用不了几天,那些小贼就会被绳之以法!这种芝麻大点的小事还要惊动圣上,实在是臣子们的罪过!”

皇帝一听就乐了,一边听一边点头,得意地捻着胡须,看来庙堂之上,还是有浩然正气存在的呀!于是,特意赏赐他二十匹绸缎、一套衣服,荣升为博士。而那些不小心拍到马脚上的大臣,则被送去法办了,罪名就是出言不逊。

退朝之后,同僚纷纷指责叔孙通:“都怪你邀功买好,为了一己之私,害得那么多人被抓。你马屁拍得太过分了,简直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我要是不拍,皇帝不爽,处罚的人只会更多,你们真是不了解我呀!就连我自己,也不过是侥幸逃命罢了。”话说到这个份上,叔孙通也知道不能在这里呆了,立刻卷起铺盖,逃回家乡。

褪尽儒服

陈胜、吴广之后,各路英雄纷纷揭竿而起。叔孙通的故乡薛地,变成了楚国项梁的领地。这位爱拍马屁的博学之士,既耐不住寂寞,更耐不住饥寒,于是慷慨投军,成了项梁和项羽的部下。不过,聪明人从来都是不太忠实的,叔孙通当然也不例外。一等刘邦打败项羽,他又弃暗投明,为高祖“誓死”效力了。说起个中的因由,或许是因为项羽过于独断,让这位大儒者觉得没有用武之地吧。

刘邦就不一样,登基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文才韬略,特意穿上了儒服,头戴圜冠,脚踏方履,宽袍大袖。这身打扮对农民出身的高祖而言,显得十分滑稽,如同穿上衣服的猴子,不过倒也着实令人感动—他毕竟知道,靠农民是治不了国的。

可农民就是农民。高祖对那些口若悬河的斯文儒者,实在是喜欢不起来。一次,有个头戴儒冠的家伙拜谒他,大谈什么圣贤之道,连说的话都充满了“之乎者也”,让人听着都费劲。高祖开始还努力忍着,装出一副学识渊博的样子,不时微微颔首。可等了半天,人家才刚刚说完一个引子,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不就是来要官要财吗?直接说不行吗?非转弯抹角扯上半天,你当我是傻子呀?于是,他劈面摘下对方的儒冠,解开腰带就往里面小便,还说什么,“这就是联赐给你的黄金!”

这事传得满城风雨,搞得儒者名声很臭,连小贩碰到穿儒服的,都忍不住要奚落两句。叔孙通一看,穿这身衣服不吃香了,那就换吧,立刻就改穿楚国的短衣服了。高祖一瞧,还是他

乖巧,知道我不喜欢长篇大论,短衣服就是言简意赅呀,还真有点实干精神。

叔孙通身为饱学之士,难免会有人跟随。他刚加入汉军的时候,有一百多个弟子跟着他,以为靠上大树总有阴凉。可是,随着他越来越得势,却从来不向皇上提拔自己的学生,反而引荐的都是些地痞无赖。学生看了当然眼红,纷纷抱怨起来:

“我们跟着老师这么久了,学问世故也都学了不少,难道就一个也比不上那些无赖吗?老师口口声声要经国济世、大展宏图,我们就是看中了老师的梦想,才舍生忘死地追随着。没想到呀没想到,老师说的那些理想,原来都是骗我们玩的。既然这样,跟着他还有什么意思呢?”

叔孙通知道了,就把他们召集到一起,安抚道:

“不是我不照顾你们,只是机会还没有成熟。高祖还在打天下,需要的都是些能征善战的勇武之士,我当然只能推荐那些人了。至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在战场上根本发挥不了你们的作用,到哪里都只能送死。只有等天下平定以后,我才能给你们加官晋爵呀!”

因为举荐了大批有用之才,叔孙通被高祖封为社嗣官。

教化群臣

天下统一后,刘邦称帝,叔孙通被任命为礼官。

这可不是好干的差使。因为所谓的诸侯、将军,清一色都是好勇斗狠之徒,逼急了什么都敢干的,从来都是我行我素,不肯接受任何束缚。让他们遵守礼仪制度,那不是与虎谋皮吗?从一个小例子,就能看出他们是什么人:

有一天,高祖偶尔看到手下的武将们扎堆,紧张地交头接耳,面色忧惧不安,似乎在讨论什么大事。有大事要发生吗?我怎么不知道?于是高祖满腹狐疑地询问张良,到底是怎么回事?

“皇上怎么还不知道?他们是想要谋反呀!”

“天下已经安定下来,到了升官发财、过好日子的时候了。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还会出此下策,偏要放弃到手的富贵荣华,去犯那杀头的大罪呢?”

“启禀皇上,自您登基以后,分封受赏的都是亲信,不喜欢的一律贬官,也不管他们立了多少功劳。如今,宫里正在草拟分封奖赏的名单,根据功劳大小来赏赐土地。但如果让谁都领到封地,就算全国的土地都分出去,也是不够的呀。总有人捞不到好处,这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事。这些武将知道自己和您关系疏远,既害怕奖赏没有自己的份,也担心秋后算账,反而因以前的过失受到惩罚。他们心里忐忑不安,对未来一点把握都没有。而谋反的话,至少命运还能握在自己手里,不会是别人砧板上的肉,也不用这么提心吊胆过日子。”

“那你说,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请问皇上,您现在最恨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