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策略
教学篇•经验交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就是要“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实践证明,用学法决定教法,教法渗透学法,才能使教学效率最大化。
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过程中进行多层次的学法指导的渗透,让学法像无声的细雨润入学生的心田,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主要的步骤和具体要求是: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列个简单的学案;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来或记入预习笔记。
二、课堂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验实践的宽广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学法指导的成败最关键取决于这一环节。
1.听课的指导(1)理清思路法教给思维的正确方法是学法指导的基本内容。
教师在面对一个一个的历史问题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如何去归纳、概括,更要讲“我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想的”“想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味、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举一个例子:解析某事件的背景时,我便向学生展示关于历史背景的一般思维过程,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同时,教师也可大量运用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或电教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打破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加上教师恰当地设计问题,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
(2)阅读指导法:历史科的教材资料多,有文字的、图画的,那么怎样读书才能收获更多呢?第一,要着重阅读正文。
第二,要学会圈点方法,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字处做上记号。
历史教学要注意“教法”更新和“学法”指导
何 开展 , 能更 好 地 贯彻 新 《 史 课 程 标 才 历 准》 中提出的新理念 , 新历史课程改 符合 革的精神和主 旨, 无疑是我们教学第一线 的历史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 也是我 历史 教师 不能 回避 的 问题 。 师 要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不 断 地 改 进 教 学 方 法, 把研 究 学 生 学 习 方 法 , 养 学 生 的 培 学 习能 力 放 在 十分 突 出 的地 位 。 () 1 问题 导 引 的 方 法 教 师 把 教 学 内容根据要 求转 化为 一组 组面 向全 体 学生 的序列性 问题 , 以问题来引发学 生 的动机和行为 , 因此教师应从备教案 转 变为备学案 , 要有教法 , 要 有学法 ; 既 更 既要 有 教 师 的教 学 过程 和 活 动 , 要 有 更 学 生 的学 习过 程 和 活 动 , 与学 两 条 线 教 齐头 并 进 。教 师 在 设 计 学 案 时 , 只需 突 出基 本 的教 学 思 想 利 教 学 步 骤 , 绍 观 介 点方法 , 无需涉及具体 的细节 。我们 可 以把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成 “自学 方 案 ” 采 , 取学 、 、 、 议 导 练的教学方式 , 这样 , 学生 动脑 动手 的机会 就多了 , 创新能 力的空 间 就 大 , 根 本 上 克 服 了 “ 堂 灌 ” 也 从 满 , 能充分体 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 () 2 学生 自主学 习为 主 和教 师 讲 授 为 辅 的 方 法 。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并 不 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 , 自主学习教学模 式接纳所有 的教学 方法来 促进 学 生 自 主地学习 , 生在认 知活动中。往往缺 学 乏背景知识或认知方法 陷入 困境 时 , 教 师就必须给 以讲解点拨 , 但教师的讲解 是 为 了帮 助 学 生 能 自 主 地 开 展 学 习 活 动 , 堂 教 学 必 须 以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为 课 中心 , 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来说 只是 起 辅 助 导 向 的辅 助 作 用 . () 3 个人 思 考 与 同 伴合 作 相 结 合 的方 法 。新 课 标 在 “ 程 与 方 法 ” 要 过 中 求学 生学 习要 “ 于同他人 合作 , 同 乐 共 探讨 问 题 , 流 学 习 心 得 ” 交 。个 人 思 考 探索是 开 展 同伴 合作 、 组讨 论 的基 小 础 , 展 合 作 学 习 的活 动 不 仅 仅 是 为 了 开 认知 , 还为 了培养训练学 生的合作 意识 和技能 , 如新 课 程在 “ 容标 准 ” 内 上设 置 了许 多 的“ 学 活 动 建 议 ” 可 以很 教 就 好地培养学生 的这种合作意识 和技能 。 这一 阶段学 生难 以解答 的 问题 和在 阅 读 中发现 的新问题 是小 组讨 论 的主要
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机 统一。 “ 主导作 用的要害是启 发性 ,即循循 善诱 ,主体 地位 的核心是独立思考 。 “ ” 善思则得 ,善诱则通 ,诱 思交
融 ,百 炼 成 钢 ,这 就 是 教 学辩 证 法 的 真谛 ” 。教 师 要 在 备 课 上 多 下 功 夫 ,吃 透 理 解 教 材 ,根 据 教学 目标 ,针对 每 一 课 , 提 出一 些层 层 推 进 、 向 教 学 目标 靠 近 的 诱 导 性 问题 。 以历
依 据 史 实 ,推 导 出两 种 评 价方 法 , R 简 单 的 评 价 和 综 合 的
评价 。简单地评价历 史人物从三个方 面 : ( )他是 什么时 1 候 的人 ; ( )他做 了什么事 ; ( )给他一个恰 当的评价 。 2 3
而 综 合 地 评 价 历 史 人 物 是 根 据 他 所 做 的 事 情 逐 项 评 述 ,且 史实与史论要相结合。 3 导 入 讨 论 。课 堂 讨 论 是 发 挥 教 与 学 两 个 方 面 的 积 极 .
担 。 … …对 于学 生 的各 种 看 法 ,只 要 他 们 经 过 思 考 并 言之 ”
作 ,组织小 组讨论 ,这是在历史课 堂 中发挥学 生的 主体 作
用 的 重 要 策 略 。 这 一 阶 段 ,学 生 难 以 解 答 的 问题 和 在 阅 读 中 发现 的新 问 题 是 小 组 讨 论 的 主要 内 容 。 以 《 斯 福 新 政 》 罗
性 、提高课 堂教学效 果 、激发学生学 习历史兴趣及 将一 节
课 推 向 高 潮 的 关 键 。 当教 师 诱 导 学 生 思 考 重 点 、 难 点 时 , 学 生 会 有 “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的现 象 。 对 这 种 情 况 ,切 忌 横 武 断地 一 刀 切 ,不妨 让学 生各 抒 己 见 ,亦 可 采用 自 由讨 论 、 自由辩 论 等 方 式 。 教 师 在学 生 讨论 或辩 论 时 ,要 把 握 全 局 , 对 学 生 的看 法 及 时 指 导 、引 导 。最 后 ,教 师 对 讨 论 的 结 果 要 给 予 画龙 点 睛 式 的 总 结 。 4 促 成 合 作 。让 学 生 在 个 人 思 考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间伴 合 .
历史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论文
历史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能促进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和世界观的形成,但是,学习必须讲究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科学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里。
历史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能够科学、高效和创造性地从事历史学习活动。
一、加强学法指导的重要性1、进行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历史教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进行和指导,目的在于教育他们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意义,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会他们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要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则又在于教师是否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本领。
2、进行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学本身的要求。
“教会学生学习”,从教的方面说,教师既要把握知识、思想、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教给他们独立掌握知识的本领;从学的方面说,学生既要充分利用教师“教”这个有利条件,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思想和技能技巧,又要把学习活动作为增长自己智慧才干,提高自己学习能力,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即以学生学会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交给学生方法,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获得知识的方法。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意味着智力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而智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为学习活动的进行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所以,教会学生学习,仍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历史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
3、进行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有效地进行历史学习活动的要求。
从学的角度看,历史学习是目标→计划→实施→检测→评价→调控的完整行为过程。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历史学习活动,首先要指导学生的历史学习行为。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论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论在历史教学中,教学理念与方法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历史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第一部分: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教师通常通过讲述、讲义和讲解教材等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法的优点在于结构清晰,教师能够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整理,便于学生理解。
然而,这种教学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
第二部分: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探索。
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实践活动、鼓励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这种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部分: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运用电子设备和多媒体资源,如电子白板、录像、动画等,将知识呈现得形象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然而,应用多媒体教学法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技能。
第四部分: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或全班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教师通常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思考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然而,讨论式教学法容易受到学生素质和参与度的限制,需要教师合理组织并及时给予指导。
第五部分:故事叙述法故事叙述法是一种将历史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教学中的一些学法指导
孔 子 说 过 :温 固而 知新 , 以 为 师矣 。” “ 可 由此 可见 , 习 巩 固 的重 复 要 性 。 因此 在 每 一 课 讲 完 后 , 者 都 指 导 学 生 及 时 巩 固 , 量 做 笔 大
练习和作业 , 同时 还 进 行 复 习 。复 习有 日常 复 习 、 元 复 习 、 末 单 期
别 注 意 老 师 的启 发 提 问 , 往 往 是 解 决 问 题 的 关 键 . 管 问 到 自 它 不 己 与 否 , 要 积 极 思 考 , 要 认 真 听别 人 回答 , 价 其 得 失 对 错 , 都 并 评 最 后再 认 真 听 老 师 的 分 析 和 评 价 ; “ 结 ” 教 师 一 般 在 课 堂 结 听 小 , 束 时 , 纲 挈 领 地 概 括 总 结 本 课 的 重 点 内容 和 脉 络 . 样 能 使 学 提 这
6 及 时 总 结 . 索 规 律 摸 要 求 学 生 每 学 习一 课 后 , 及 时 总 结 , 结 构式 、 图 表式 , 要 或 或
础 。某 些 章 节 内容 要 精 读 ,就 是 在 通 读 的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深 读 细
读, 深刻 理 解 基 本 知 识 点 , 阅读 时应 该 边 读 边 划 、 边读 边 写 。“ ” 划 就 是 对 历 史 概 念 、 史 人 物 、 间 地 点 划 分 层 次 , 为 重 点 进 行 历 时 作
关键词 : 中职 教 育 历 史教 学
中图分 类号 : 1 G7 2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6 2 8 8 (0 80 - 2 6 0 1 7 - 1 12 0 )9 0 5 — 1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作者:王文萍来源:《教育研究与实践》2008年第10期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重视将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取得一定效果。
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备课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备课过程中,既要考虑这一节课教什么?怎么教?更要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学习的思维障碍是什么?因此,教师组织教学内容要想到学生的学;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学;板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检查教学效果要帮助学生的学。
例如:“亚洲的觉醒”这一讲,如果单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只要把历史背景、主要历史事件、事件的历史意义讲清楚了,教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但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怎样得出“觉醒”的结论并不清楚。
因此,教师备课时就必须考虑如何提点学生认识“觉醒”的结论。
应当指导学生把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和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高涨的背景、领导阶级、斗争的性质、影响作一比较,并进而得出结论。
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如“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等等,学生的学习就有可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任何教学设计都要通过教学来实施完成。
因而,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地把学法渗透其中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授课中,教师讲解具体的历史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方法揭示出来,并使学生会在学习同一类问题时也能够用相关方法去分析。
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在解决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就有可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为此,应注意指导学生:1. 学会分析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现象的本质与概括,是历史思维的基础和起点。
理解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认知结构的基础。
例如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介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历史原因,而是先让学生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历史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得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所以革命兴起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联系上一章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革命兴起的原因之二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原因之三是“新政”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反而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一、学法指导的意义、必要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宗旨,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逐步形成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意识,养成辩证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可以为学生实现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平时教学中总是在思考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普遍问题是什么?遇到的最大学习障碍是什么?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有多大等等。
多次的召集教研组人员深入分析讨论,最终汇集了大家的观点,形成一致意见。
单单从学生的“学法”这个角度来看,学生们学习历史的方法简单、陈旧、机械,依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记忆、背诵、完成作业,平淡而无趣,既影响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也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机变意识及能力,一旦遇到灵活演变的问题时,许多学生慌乱失措,不能沉着冷静应对,不能轻松自如地解决难题。
学法问题不解决,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俗话说,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能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轻松有趣的学习方法、学习套路,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以及教学质量都将是大有益处的。
本组教师对此都深有感触。
那么怎样的学法才是最有效的呢?《历史课程标准》在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对学生提出如下具体要求: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判断和计算历史年代及分期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初步掌握解释和回答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分析周全、推论得当、用词准确等。
二、学法指导例说遵循课程标准的宗旨和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学法指导,总结了几点成功的做法,有效改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作者:樊涪彦来源:《新课程·中旬》2017年第11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能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经过课堂实践,对一些探索性做法进行介绍。
一、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要兼顾学法指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为了使学法指导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实效性,教师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加以精心设计,这是做好学法指导的前提条件。
1.对教学方案进行精心设计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教授学生书本知识,还需要教会学生探究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他们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事件,解决历史问题,从而增强个人的历史认识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根据相关的典型材料优化教学设计,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关键。
例如,在对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进行备课时,传统的教学设计包括四个方面:(1)对鸦片战争发生前中西方的社会状况进行对比。
(2)鸦片的输入及其重大危害。
(3)中国开展的禁烟运动。
(4)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很全面,但不仅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鉴于此,教师应该根据相关资料优化教学设计:(1)中国与西方存在较大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林则徐是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代表,为何却被人们称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
)(3)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传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原理。
)(4)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辩证关系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观点。
中学历史教学学法指导二个想法论文
关于中学历史教学学法指导的二个想法【摘要】加强中学历史知识主体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教材。
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并加强史论结合的教学。
【关键词】中学历史历史教学学法史论结合关于中学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标准中有透彻解释,归纳起来就是:反映古今中外历史整体面貌和发展线索;反映古今中外历史演变规律;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反映国情以及建立在主体知识之上的与大学学习关系密切的学科理论和能力。
加强历史学科主体内容的教学,做到“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
即改变教为主导,改成学为主体。
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两点:一、加强历史教材知识主体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材要求更符合高考要求的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首先,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提高全面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教材内容一般以事件为中心,结构相对简单,较易掌握。
同时,教材内容涉及的历史概念相对较少,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以有效地巩固基础知识。
这一步的关键是弄清事件的背景,史实发展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本质原因,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及影响,比较并评价历史事件,达到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并联系当下热点事件活学活用。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一是作好单元划分,根据单元知识的内在隐性联系,理清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二是通过对单元内容准确、全面地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根据单元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再次,指导学生掌握专题结构知识,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一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划分和专题知识归类,按专题把教材中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以及历史结论根据一定线索系统化。
二是引导学生作好专题总结,即在把握专题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史观为理论指导,通过归纳法,比较法,阅读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知识体系构建法,读图识图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等,把零散的认识理顺成系统的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主要有哪些内容
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主要有哪些内容学法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使学法指导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实效性,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适时加以点拨、强化。
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根据教学的时代性特征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准备备学法:(一)揭示知识体系:在备课中,要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单化、条理化、网络化,使之成为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
这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前提。
(二)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
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一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
2.鸦片的输入及危害。
3.中国的禁烟运动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4.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是这样设计的:1.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讲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指导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3.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讲述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哲理);4.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讲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5.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讲解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6.引导学生讨论辨析“落后应该挨打”与“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指导学生怎样定论历史的方法)。
这样既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课堂教学教学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情感交流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法中“教法”更新与“学法”指导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法中“教法”更新与“学法”指导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展开,产生了不少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的出现无疑给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如果光靠教师殚精竭虑地思考教改的新思路,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学生积极性的主动投入过程,于是上课依然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结果是疲惫、厌烦,像两道纠缠无已的绳索,紧紧困住学生的身心。
如何改变这一种学习状态?对教法的更新与学法的指导进行一些尝试、采取这样的课堂教学程序———启发与预习、朗读与练习、讲授与巩固三部曲。
1启发与预习启发即对新课的教育目的,重难点提出明确的要求,将正确的思路指给学生,以便他们能有的放矢地去预习。
所谓预习实际上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课前有无预习,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意义,尤其是对普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更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
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基础只是比较浅显,容易掌握,只要课堂注意听讲还是应付得了的,到了中学以后,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
由于普遍的基础较差,假如课前不作预习,仅靠课堂听讲,势必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只好加班加点,进行补缺补漏。
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去了,但课余时间亦被各科瓜分殆尽,这与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相违背。
因此,与其让学生留着大串问题走出教室,还不如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达到传道解惑的教学目的。
教师应该刻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经过预习他们对今天老师要讲述的新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带到课堂。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课前预习的方法必须是在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完成的。
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一旦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就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是求全,全面复习而无重点,头绪杂乱,二是走向极端,自以为无师自通,忽视听课。
略高三历史教学如何进行学法指导论文
略论高三历史教学如何进行学法指导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也要求我们研究学法,指导学生的学,并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笔者长期担任高三一线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面有一些心得,现将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备课既备教法也背学法备课是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是教学环节的准备阶段,要上好课,必先备好课。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备学生,就要研究学生的学,指导学生的学。
(一)备好知识体系任何教材都有自身的体系,在体系中把握知识点有利于避免知识的零碎化,便于学生把握,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对教材的知识点按照其内在的逻辑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使零散的历史知识有序化、网络化,使之构成一个知识体系。
在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展示历史事实的联系,便于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二)善于转换问题的角度,将唯物史观贯穿于历史现象的分析中历史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了解历史史实,而且要求学生把握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联系,从而不为复杂的历史现象所迷惑。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以问题为中心,不时转换问题,引导学生转换思维的角度。
例如,讲授《鸦片战争》的时,如果将唯物史观渗透于历史教学中,提出这样的探究问题:1.鸦片贸易是非法的,西方为什么还会发动战争?为什么敢于发动战争?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我们为什么还要给予正面的评价?3.鸦片战争是禁烟运动引起的吗?能否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通过这样的问题点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研究历史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三)学法指导的系统性和方法的多样化学法指导不可以一劳永逸,它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但由于历史学科内容的庞杂,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有交叉,古代史与现代史有不同,中国史与外国史又有所不同,因而我们又不能把学法指导公式化,不同的内容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
不同的方法又有某种共性,如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提供典型史料供学生阅读与思考;不同的方法之间又可以借鉴,可以迁移,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已知的方法去分析新的历史史实。
论学法指导在历史教学中应用
论学法指导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根据教学的时代性特征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字学法指导;多种形式;心理指导【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04-01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将来的职业不一定是从事历史教学或历史研究,因此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讲授和学习一些今后极少可能用到的知识上,可以说是一种浪费。
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学习历史中不断掌握和丰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1要对学生开展学习心理的指导。
这是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动力和保证。
不管教师介绍再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也无济于事。
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性不明确,就没有想学的欲望。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给学生许多学生方法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根据高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加强对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性教育,向他们介绍学习过程中学习识记、巩固、迁移、创新等基本知识和规律,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动机。
这样,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最适合的学习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习惯、性别差异等学习个性,从实际出发,在教给学生共性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要根据学习方法的个性特点,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他们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把学习方法指导落实到实处。
2要体现学法的多样化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而学法指导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章节、不同内容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导,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辑典型史料,提供历史定论等。
长此以往就能使学生的历史观得以加强,历史学习的方法得以掌握和应用。
3要科学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读历史无方法可言,只能够死记硬背。
历史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
【摘要】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加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20.01-2020.11本院收治的NVG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均通过抗VEGF药物加AGV开展治疗,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的手术成功率;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眼压水平、视力改变、视功能受损眼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1d及1周,手术成功率达到100.00%,后伴随时间延长有轻微下降,但术后不同时间的手术成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术后1d及1周,眼压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至术后1个月眼压有轻度升高,但仍低于术前(P<0.05),术前及术后眼压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5)。
术后1d及1周,视力提升比例达到100.00%,术后1个月开始有轻微下降,但术后不同时间的视力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术后,患者QOL评分术前显著升高(P<0.05),至术后1个月QOL评分有轻度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05)。
10例患者中1例出现前房少量出血,1例出现轻度角膜水肿,均未经特殊处理后自行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抗VEGF加AGV对NVG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其视力,降低其眼压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用。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Ahmed青光眼引流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眼压;视力水平;并发症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nti-VEGF drugs plus Ahmed glaucoma valve in treating the neovascular glaucomaShi XiangdongOphthalmology Depart ment,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Qiannan, Duyun Guizhou 558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nti-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rugs plus Ahmed glaucoma valve (AGV) in treating the neovascular glaucoma (NVG).Methods: 10 NVG patients treated from January 2020 to November 2020 in our hospital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 anti-VEGF drugs and AGV were perform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rate, intraocular pressure, visual acuity changes as well as quality of life (QOL) scores and surgical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Results: After1d and 1w of operation, the success rate was 100.00%; the success rate was slightly reduced over tim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after 1d and 1w ofoperation,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P<0.05); after 1m of operation,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was slightly increased, but was lower than before (P<0.05);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after 1d and1w of operation, the visual acuity was increased to 100.00%; after 1m of operation, the visual acuity was slightly reduced,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fter operation (P>0.05); after operation, QO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P<0.05); after 1m of operation, QOL scores were slightly reduced, but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P <0.05); only one case had mild anterior chamber bleeding and one case of mild corneal edema; the above symptoms were relieved without special treatment; no case was occurred with serious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The anti-VEGF drugs and AGV has obvious effects in NVG patients, which can reduce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improve the visual acuity and treatment safety.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Keywords] neovascular glaucoma; Ahmed glaucoma valve;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rugs; intraocular pressure; visual acuity; complications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属于一组最终以虹膜与房角新生血管作为特征的青光眼,该病出现和多类病因有关,常见包含视网膜缺氧、缺血或炎症,多是视网膜的中央静脉阻塞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患者眼压很难控制,使其出现剧烈眼部疼痛和视力功能进行性受损[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摘要】:“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古训激励了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此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
但教学的时代性,决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们只能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
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更加注意启发与预习、提问与思考、讲授与巩固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
同时也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启发预习思考巩固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如果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
新的时代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
历史学法指导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历史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手段。
现将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下介绍:
一、启发与预习
启发即对新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提出明确的要求,将正确的思路指给学生,以便他们能有的放矢去预习。
所谓预习实际上也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前有无预习对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意义,这是由于小学的基础知识比较浅显,容易掌握,只要课堂注意听讲还是应付得了的。
到了中学以后,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
假如课前不作预习,仅靠课堂听讲,势必难以当堂完成学习任务。
于是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只好加班加点,进行补缺补漏。
虽然学生
的考试成绩上去了,但课余时间亦被各科瓜分殆尽,这与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相违背。
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与其让学生留着一大串问题走出教室,还不如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刻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
如在上《战国七雄》一课时,由于准备充分,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上节课对春秋五霸介绍详尽,而这篇课文只重点介绍三次战争而不全面讲解其他六国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习的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课前预习的方法必须是在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完成的。
学生的学习具有盲目性,一旦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就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是求全,全面预习而无重点,头绪杂乱,二是走向极端,自以为已无师自通,忽略听课。
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预习之前进行必要的启发,以明确预习的目的性。
因此,预习和启发为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布置课后预习时,要求学生用铅笔在书本上作批注,尤其要注意问题的序号化,理清知识的条理性,而且,在预习后,要求学生将课后习题完成,我在教授新课中将书本上的习题完成,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提问与思考
授课中,我创造机会多设计问题由学生作答,使他们时时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尤其是多把机会让给那些腼腆或成绩较差的同学,对其作答要及时予以肯定,一方面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锻炼其语感。
无论是书本上的思考题
或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要留有一定时间思考,让学生轮流回答或进行讨论,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学生的思维结果尽量肯定,一方面无须要求他们遵循一成不变的答案。
只要能消化、吸收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中心意思明确即可。
如果只靠死记硬背却不愿花时间来吃透问题,那只能停留在认识的表面上。
所以我们应追求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在课堂教改实践中,对学生的踊跃回答,我就经常加以赞赏、鼓励。
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给予肯定。
我们老说学生只会死读书或读死书,这跟我们平常对答案的唯一性是有莫大的关系,因此我对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是十分赞赏的,如我们对秦始皇进行评价时,学生提出了功过对半、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等看法,我都进行肯定并启发,希望学生能保留自己的看法,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再论证。
当学生的思维结果经常被肯定后,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课堂的口头交流也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事实证明,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会使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热烈、活泼的场面,也会使我们的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讲授与巩固
在重视学生因素的同时,并非就可以忽略教师的因素。
不管怎样,教师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分析问题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讲述仍然贯穿全过程。
如果把学生比喻成针,那么教师就是线,脱离了线,针还是织不出美妙的图案。
我们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堂中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行思考。
学生脑海里能形成这么多“为什么”,本身就说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而解答这
些问题的任务则落到教师的头上,实际上升华为能力的培养了。
因此,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时,我们不能回避教师的主导作用。
再者,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唯物史学观来分析历史问题。
如书上关于如何评价秦始皇的问题,但学习了《秦王扫六合》和《伐无道诛暴秦》两课后,教师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对秦始皇究竟应该予以肯定还是否定?然后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以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
巩固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道程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简单的模仿学习方法到较高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回忆课上的主要内容,自行进行分析,归类,观察,比较,总结。
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学过内容要点,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和应用的学习方法有很多,例如:列表归纳法、比较法、调查访问法、阅读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读图识图法等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知识的积累,课堂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我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积累,既可巩固已学的知识还可以产生很多新的知识轮廓,如果在学习中遇上了,相信学生一定有兴趣再深入的了解,这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
笔者坚信,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书目:
1.《中学历史教育文萃》.阳谷、陈风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中学历史教学法》.夏子贤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