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面神经炎)

面瘫(面神经炎)
面瘫(面神经炎)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石学敏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分期诊断

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至15天;

2.中期(恢复期):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晚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证:口眼歪斜,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证:口眼歪斜,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四)分型标准

1、络脉型:单纯面部表情肌萎软无力,额纹变浅或消失,举眉不能;眼列增大及不能闭眼,闭眼则露白睛;鼻翼下垂、鼻唇沟变浅;唇峰偏向对侧,口角下垂,甚则流涎;不能露齿、不能闭嘴,闭嘴则口嘴歪向对侧。

2、经脉型:

⑴具备络脉型表现:单纯面部表情肌萎软无力,额纹变浅或消失,举眉不能;眼列增大及不能闭眼,闭眼则露白睛;鼻翼下垂、鼻唇沟变浅;唇峰偏向对侧,口角下垂,甚则流涎;不能露齿、不能闭嘴,闭嘴则口嘴歪向对侧。同时具备⑵和⑶或⑶的一些症状和体征:

⑵患侧头胀,耳后、乳突部疼痛,耳鸣、重听,舌不辨五味,流泪,甚则耳道、耳甲、面部疱疹。

⑶后期可能出现连带运动,即闭眼则口角歪向瘫痪侧,张口则同时出现闭眼;瘫痪侧流泪;进食时出现患侧流泪和面部流汗;面肌出现萎缩;眼睑、面颊、口角肌肉震颤或抽搐等症状。

完全性面瘫:病侧面肌全部瘫痪

不完全性面瘫:病侧面肌部分瘫痪

3、临床可分出四种类型:(便于临床研究对比分析)

⑴络脉型完全性面瘫

⑵络脉型不完全性面瘫

⑶经脉型完全性面瘫

⑷经脉型不完全性面瘫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口服中药

1.风寒证

症舌脉:起病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畏风恶寒,或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肌肉关节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

牵正散和防风汤加减:防风、鹅不食草15 g,荆芥、羌活、白芷、白僵蚕、炙甘草各10 g,川芎12 g,白附子、全蝎各7g,表寒重者加麻黄10 g。

2.风热证

症舌脉:起病骤然,口眼歪斜,头痛面热或发热恶风,心烦口苦,耳后疼痛,口干咽痛,大便干,小便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调畅气机。

推荐方药:

小柴胡汤和升降散加减:柴胡、黄芩、姜黄、蝉衣、僵蚕各10 g,瓜蒌30 g,生大黄(后入)、生甘草各6 g,天花粉、板蓝根各15 g。热甚者加石膏30 g。

(二)针灸治疗

1、器械选择:

针具:使用φ0.25-0.30×30-40mm华佗牌针灸针。

艾具:使用φ10.0×100mm艾条。

2患者体位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患者采取平卧、或坐位体位,头部保持中正位。3消毒:

医者手指及施术部位作常规消毒:

4腧穴及定位

(1)穴位:百会、神庭、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印堂、水沟、承浆、阳白、鱼腰、四白、地仓、颊车、攒竹、承泣、巨髎、足三里、血海、内庭、太阳、下关、翳风、太溪、廉泉、听宫、行间、阳陵泉、大椎穴、曲池、膈俞、尺泽。

(2)定位: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沈雪勇主编的《经络腧穴学》。

5.针灸操作:

①早期(急性期):

治则: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ⅰ急性期:循经取穴,四肢和头部外周穴位。

第一周:采用循经取穴针刺取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选用φ0.25-0.30×30-40mm毫针,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

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

ⅱ亚急期:循经取穴、头部及面部外周取穴。

第二周: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头、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选用φ0.25-0.30×30-40mm毫针,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

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足三里;听觉过敏加听宫;风寒者加风池、列缺;风热者加曲池、尺泽;血瘀者加膈俞;血虚者加血海;热毒者加至阳。

风寒性病性可以采用艾灸翳风,悬起灸20~30分钟/日;如果瘫痪面积松弛,萎弱,可以使用电针,具体方法见电针。

②中期(恢复期):

治则: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选用φ0.25-0.30×30-40mm毫针,针刺0.8~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

面瘫局部取穴针法。三线是指: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

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承浆穴。选用选用φ0.25-0.30×30-40mm毫针,针刺0.5~1.5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200转/分,捻针2min,间隔留针8min,重复3次,共针刺30min出针,每日1次,每周针灸3-5次,15天为1疗程,间隔2--3天进行第2疗程。治疗4个疗程。

③后期(发病6个月以上):

治则: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熄风止痉。

针刺:

针灸治疗原则:

均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穴位,具体方法见中期治疗。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φ0.25-0.30×30-40mm毫针,针刺0.8~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血海、太溪采用补法。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选穴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相应的穴位,主要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穴。

面瘫侧肌肉出现倒错现象或出现局部出现跳动,除采用缪刺法针刺。尚需艾灸或温针灸治疗。

电针:

适应症:面瘫早期、中期面肌萎软瘫痪、肌痿无力的治疗。

面部穴位可以实行电针治疗。每次4-6个穴位,一般以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接电极进行电针治疗,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采用电针时,针刺后直接接电针而不用手法,电针针刺时间30分钟。

灸法:

适应症:面瘫风寒型,早期、中期及后期治疗。

选穴: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等面部穴位进行灸法治疗。选用艾条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重点穴位采用雀啄灸。每次灸约20分钟,可以针刺同时采用,也可以单独采用灸法。

拔罐:

适应症:面瘫风寒型,中期及后期治疗。

闪罐治疗:

处方:阳白(患)、下关(患)、巨蹘(患)、地仓(患)、颊车(患侧)。

操作:选用2号透明玻璃火罐3个和3号透明玻璃火罐3个,用24cm 止血直钳把棉球夹紧,浸润95%医用酒精后点燃,采用闪火法,于患侧阳白、下关、巨髎、地仓、颊车穴等面颊部处,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1秒钟,拔上马上取下,再拔上,再取下,如此不断反复,每次闪罐5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

为度。每日闪罐1次,每周治疗3-5次,疗程以病情而定。

风寒者加风门、秉风拔罐治疗;风热者,加风门、大椎刺络拔罐治疗;热毒炽盛者,加针泻丰隆、内庭;曲池,大椎、肺俞刺络拔罐治疗。

疗程:针灸治疗5次/周,15天为1疗程,间隔2--3天进行第2疗程。治疗4个疗程共60几天。如果3-4次/周针灸治疗,则疗程之间不需间隔2-3天,治疗4个疗程共60天。

6面肌功能训练治疗:

面肌功能训练方法:

(1)抬眉运动。有节律地、用力将双眉抬起;

(2)闭眼运动。有节律地用力挤眼使上下眼睑闭合,反复开闭眼睑;

(3)鼓腮运动。闭住双唇,有节律的鼓起双腮,使之不漏气;

(4)吮嘴运动。用力吸吮双颊使嘴噘起呈o形,两颊内陷;

(5)露齿运动。用力做瘫侧双颊露齿,尤其瘫侧露齿动作;

(6)浴面运动。搓热双手,双掌进行面颊部、眼部、额部按摩。(三)特色中医治疗:必要时给以中药熏蒸、穴位敷贴等治疗。(四)护理

1、风热证

(1)饮食以清淡为主,忌甜腻煎炸之品及生冷瓜果。

(3)伴发热者,应观察体温变化,可热服中药汤剂或热粥、热饮,服后加盖衣被,使汗出热退,汗多者切忌汗出当风。

2、风寒证

(1)室温宜稍高,阳光充足,注意保暖。

(2)宜进温热柔软、清淡少渣、少油脂、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瓜果、芝麻、核桃等凉性润肠之品。

(五)健康教育

1、局部避免受寒吹风,必要时可戴口罩防护,面部注意保暖,耳后部及病侧面部行温热敷。

2、预防并发症患侧眼睑闭合不全,故平时外出或睡眠时应戴眼罩,经常上眼药水,睡前应涂抗生素眼膏(注意防过敏),防止角膜炎或暴露性结膜炎。

3、急性期注意休息,尽量减少外出。

4、注意饮食调养。忌辛辣、坚硬、油腻、生冷食物。

5、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以抗外邪侵入。

6、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平时注意陶冶情志,聆听音乐等。

7、配合治疗,定期随访,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评价标准

(一)病情进行分级标准

参照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见附表1.

(二)观察指标

1.House-Brackmann量表(总体评分、局部评分)。见附表1.

2.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见附表2。

(三)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杨万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临床疗效标准判定如下

痊愈:HB量表I级;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为100分。

显效:HB量表II级;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在75分及以上、未满100分。

有效:HB量表III级;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在75分以下、50分以上。

无效:HB量表IV级及以下;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在50分及以下。

附表1 (1) 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评分

(2) 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局部评分

附表2 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 疗效观察及护理 董红琴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73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HBO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实验组综合治疗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对符合治疗指证的患儿应尽早采用HBO综合治疗。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高压氧;疗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3.01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C-3099-02 随着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医学的不断发展,HBO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对其中7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HBO治疗,选择病情基本类似的65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HBO综合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疗效明显。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73例,其中男38例,女35例;年龄1.3岁~9.8岁(4.8岁±0.8岁);发病时间2d~18d(6.5d±1.8d)。对照组65例,其中男32例,女33例;年龄1.5岁~10.3岁(4.3岁±1.1岁);发病时间1d~15d(6.3d±2.1d)。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和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给予泼尼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巴唑、针灸;1周后强的松逐渐减量至停药,其他使用至痊愈。实验组患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行HBO治疗,我院使用武汉船舶制造厂生产的“氧宝”婴儿氧舱(YLC0.5/1.2型、YLC0.5/1.5型)。治疗压力为0.2MPa(2ATA),采用门缝洗舱(门缝距离1mm左右),洗舱3min,加压12min~15min,稳压吸氧30min,减压12min~15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5d,每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共统计3个疗程。 1.2.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1]制订评定标准。痊愈:面神经支配区域内所有功能正常。显效:静止时面部双侧对称;运动时前额运动功能良好,眼轻用力即可闭合,口角左右轻度不对称。好转:双侧面部可见区别,但无严重的外形损害;静止时双侧基本对称;运动时前额轻重度运动,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角有轻度的下垂。无效:有明显可见的面肌瘫痪,外形损伤;静止时双侧不对称;运动时前额无运动,眼完全不能闭合,口角双侧完全不对称。 1.2.3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 实验组73 48 13 11 1 对照组65 22 18 20 5 注:Zc=3.83,P<0.01。 3 护理 3.1 入舱前宣教 进舱前1h内患儿禁食禁饮, 避免在舱内发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脸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面瘫(面神经炎)入院记录模块

入院记录 姓名:XXX 职业:XXX 性别:男入院时间:XXXX年X月X日10:30 年龄:X岁记录时间:XXXX年X月X日10:30 民族:汉发病节气:立春前5天 婚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出生地:广东韶关 主诉:口角(左歪/右歪)伴(右面部/左面部)活动不利X周。 现病史:缘于X周前无明显诱因下患者出现口角(左歪/右歪),刷牙漏水,吹口哨漏风,伴(右眼睑/左眼睑)闭合不全,(右面部/左面部)咀嚼无力,但无明显的头痛头晕及肢体麻木,微笑及鼓腮时口角(左歪/右歪)明显,咀嚼时(右面部/左面部)乏力,曾在我院门诊理疗、电针,经治口角较前偏正,(右眼睑/左眼睑)闭合正常,但口角仍向(左偏/右偏),且吃饭时(左颊部/右颊部)藏饭,为求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门诊拟“面瘫”收入院,入院症见:口角(左歪/右歪),(右面部/左面部)咀嚼乏力,刷牙漏水,鼓腮受限,微有耳鸣,无头痛头晕,纳眠一般,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无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输血、手术及重大外伤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韶关,在本市工作生活多年,居住环境好,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不良生活习惯及嗜好。 婚育史:28岁结婚,育二女一子,配偶儿女身体健康。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5°C P:90次/分R:20次/分BP:109/66 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态正常,表情自然,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面部情况见专科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无肿大。口唇无紫绀,咽部不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度一致,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肾区无叩击痛,

小儿面神经炎治疗

小儿面神经炎治疗 平时人们在天气炎热的时候经常会使空调冷风直吹脸部,这种情况下是很容易诱发面瘫的,同时一些感染病毒也是面瘫的发病原因。中医解释是风邪或者是寒邪侵入人体,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应从温经通络入手,而这种面瘫的中医分型宜首选针灸或温经散寒的药物加以服用,平常多用手按摩或搓揉脸部肌肉,帮助气血的运行。针灸作用于这种类型的面瘫效果比较好,一般2周以内能看到效果,复发几率也比较低。 小儿面神经炎治疗 真实案例: 红尘一醉,愿得一人心。烟火夫妻,白首不相离红尘一醉,愿得一人心。烟火夫妻,白首不相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颜易逝,伊不离君不弃。相濡以沫,执子之手偕老。青色烟雨,孤影等你归来。大风天气易引发面瘫年轻患者居多近日来,大风降温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生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其中30至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30%—40%,而且他们的病症表现都是头痛,疑似感冒,实为面瘫。今年刚过30岁的小郑,平时身体素质很好,但前几日大风天气,出去跑业务后,就感到头后颈部酸痛,他以为是患上了感冒,

过两天就会好。哪知越来越严重,最后影响了正常工作,他才来院就诊。医生却告知:他患的不是什么感冒,而是受风引发的面瘫。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延长了治疗时间。【【乾正康】】治疗面瘫远离痛苦治疗面瘫,让患者远离面瘫困扰。采用新型优质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具有载药量大、恒定释放治疗成份等特性,药物吸收快,效力持久;药物经深层磁化处理,其与病变细胞的亲和性大增,强力渗透直达病灶迅速起效,组方含有营养神经的特别因子,能在短期内滋养、修复、再生面部神经。三个疗程彻底康复!冬季是面瘫的高发期,之所以年轻人频发面瘫,除了天气原因,与不规律生活,精神压力大也有较大关系。由于年轻人身体素质较好,一般面瘫不像老年人一样嘴歪眼斜,症状以头痛为主,会与初期感冒症状混淆,由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留下面瘫后遗症:面部痉挛,眼角、嘴角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等。因此,专家建议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治疗,不要因为工作而拖延。 小儿面神经炎治疗 【小贴士】:面瘫饮食中,对于能够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的日常生活饮食有香菜、番茄、冬瓜、黄瓜、木瓜、杏、柿子、葡萄苹果、菠萝、梨、桃、西瓜等很好的选择,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名中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七个秘方

名中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七个秘方 治面神经麻痹(面瘫)秘方(7首) 19.1牵正四物合剂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白附子12克,僵蚕9克,全蝎6克,生地、赤芍各15克、川芎9克,当归15克,桑枝50克,丝瓜络9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活血。 【方解】方中以白附子去头面之风;僵蚕祛经络之风,全蝎熄风解痉;以生地、赤芍、 当归、鸡血藤、川芎、桑枝、丝瓜络活血祛风通络。合而用之,共奏祛风活血之功。 【主治】面神经瘫痪。 【加减】面麻痹甚者,加苏木9克;并以醋炒白附120克,盛于布袋之中,乘热熨麻痹 之处。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凡颜面神经麻痹,瘫痪出现之口眼歪斜,以及半身麻痹,半身疼痛,半身冷 暖,半身汗出等中医所称之中络证,率先用此,效果良好。 19.2二石复正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石膏20克,石决明30克,麻黄1克,细辛2克,僵蚕9克,全蝎3克,白附子2克,蟅虫3克,生穿山甲6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龙胆草6克,羚羊角粉0.6克(分冲),活络丹1粒(分吞),苏合香丸1粒(分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解】方中麻黄、细辛以驱表皮之风寒,轻可去实,用量不能过多,僵蚕、全蝎、 白附子为牵正散,为治口歪专药,但白附子燥热上升,用量亦不宜多,苏合香丸开闭以驱风寒,活络丹通络而治麻痹。惟以上诸药多为辛温燥热之品,故重用石膏、生石决明以清镇之;龙胆草、羚羊角粉清肝热而熄风;穿山甲、蟅虫、桑寄生、威灵仙活血通络,合之共奏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疗效】余每以此方治颜面神经麻痹,颇有捷效,一般服7剂见效,30例痊愈。 19.3复正散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白附子15克,全蝎6克,白僵蚕、川芎、干地龙、明天麻、双钩藤、鸡血藤、胆南星、丹皮各9克,防风、白芍各15克,蜈蚣2条,甘草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服3~6克,温开水送服。若病重 者改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化痰、熄风止痉、活血通络。 【方解】面瘫多因风邪中络所致。盖风邪中络,必先有“肝风内动之相召”,大抵外风 乘虚而入,二风相搏,阻遏经络,郁而生痰,痰气交结,气机失畅,内痰壅滞,“风性善行而数变”,其性主动,故证见口眼歪斜证。治宜祛风化痰,熄风止痉,活血通络。方中君以白附子,善清头面之风痰;臣以全蝎、蜈蚣、地龙搜风通络,熄风止痉;且蜈蚣还有良好的舒筋活络,软化血管的作用;合地龙、全蝎其功甚著;佐以防风祛风解痉,僵蚕、胆南星善祛经络之风痰;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化痰止痉;丹皮、鸡血藤、白芍、甘草、

面瘫面神经炎病历模块

入院记录 姓名: XXX 职业:XXX 性别:男入院时间:XXXX年X月X日10:30 年龄:X岁记录时间:XXXX年X月X日10:30 民族:汉发病节气:立春前5天 婚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出生地:广东韶关 主诉:口角(左歪/右歪)伴(右面部/左面部)活动不利X周。 现病史:缘于X周前无明显诱因下患者出现口角(左歪/右歪),刷牙漏水,吹口哨漏风,伴(右眼睑/左眼睑)闭合不全,(右面部/左面部)咀嚼无力,但无明显的头痛头晕及肢体麻木,微笑及鼓腮时口角(左歪/右歪)明显,咀嚼时(右面部/左面部)乏力,曾在我院门诊理疗、电针,经治口角较前偏正,(右眼睑/左眼睑)闭合正常,但口角仍向(左偏/右偏),且吃饭时(左颊部/右颊部)藏饭,为求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门诊拟“面瘫”收入院,入院症见:口角(左歪/右歪),(右面部/左面部)咀嚼乏力,刷牙漏水,鼓腮受限,微有耳鸣,无头痛头晕,纳眠一般,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无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输血、手术及重大外伤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韶关,在本市工作生活多年,居住环境好,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不良生活习惯及嗜好。 婚育史:28岁结婚,育二女一子,配偶儿女身体健康。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5°C P:90次/分 R:20次/分 BP:109/66 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态正常,表情自然,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面部情况见专科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无肿大。口唇无紫绀,咽部不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度一致,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肾区

幼儿面瘫后遗症治愈2例临床报道111

幼儿面瘫后遗症治愈2例临床报道 面瘫后遗症是指少数患者出现的双侧面神经受损瘫痪,后期出现的面肌“倒错”现象。继发于 面瘫后期的面肌痉挛、鳄鱼泪等“联动现象”,以及经过多种治疗超过2月而面肌运动功能改 善不明显的患者[1]。 面瘫多为成年人疾病,幼儿很少见。这方面的报道也很少。但现在由于环境的污染、空调的 使用等一些原因,幼儿面瘫也偶有发生。 1、临床资料 笔者曾碰到过2例幼儿面瘫。1例为女童,一岁半发病,经正规治疗留下后遗症。来我科就 诊时已近三岁,经我科物理疗法治疗三个疗程,恢复正常;另1例幼儿为男童,6个月发病。未经正规治疗,出现“倒错”现象。 2、典型病例 谭xx,男,2岁半。无外伤史,6个月时发病。确诊为周围性面瘫(右侧)。发病后即在当 地医院就诊半月余,略有好转。后因其它原因放弃治疗,形成面瘫后遗症。2010年12月6 日来我科就诊时已 2岁半。 2.1 查体:口眼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力,口角歪向右侧,面部时有抽动,左右脸颊不对称, 右侧面颊明显小于左侧面颊,出现“倒错”现象。 2.2 问诊:(其母代诉)右侧咀嚼无力,不爱在右侧吃饭。诊断:面瘫后遗症。 3、治疗方法 3.1 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患部15分钟,距离以医者用手试温度,感觉温热即可。 3.2 电脑中频脉冲电治疗,选择治疗面瘫的处方号,频率10-15Hz,患侧面部治疗,时间20 分钟,10天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天。 4、效果 经治疗10天后,患儿右侧脸颊明显丰满一些,口角略正。按上述疗法,继续治疗。经治疗 4个疗程后,患儿表情肌正常,右则眼睑闭合完全,两侧脸颊对称,口角静止时无异常,大 笑时略有点歪斜。达到临床痊愈的标准。 5、体会 周围性面瘫是由茎乳突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病理改变主要是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 水肿。茎乳突及面神经管内神经髓鞘或神经纤维及轴突有不同程度变性[2]。患者多为成年人,儿童少见,尤其是幼儿(排除外伤性面瘫)。 有报道认为与病毒感染—局部微循环痉挛所致的缺血缺氧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免疫有关。 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 笔者所采用的方法: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促进 新陈代谢,增加肌体的抵抗力;电脑中频脉冲电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 恢复,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淋巴液回流。二法合用,相得益彰。 幼儿属于特殊群体,为娇嫩之体;由于年龄小,不懂得合作,不宜针灸;故选择柔和适宜的 治疗方法,为患儿及其家长所接受。

面瘫病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

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法。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选风池、地仓透颊车、翳风、阿是穴,用泻法。电针疏密波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闪罐:选用小口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处,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贴敷:采用我院离子导入法贴敷于患侧颊车、下关、地仓等穴,每日2次,10日一疗程。 (4)中药热敷治疗:可给予中药汤剂牵正散加减研沫封包热敷,1日1次。 (5)其他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激光治疗。 (6)药物治疗:口服甲钴胺片以营养神经,每次0.5mg,1日2次;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加注射用水3ml肌注,以营养神经,1日1次;静滴甘露醇注射液125ml以脱水、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天麻素注射液0.5g营养神经、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加银杏叶注射液20ml以活血化瘀、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病毒唑注射液0.4g以抗病毒。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 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 1.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主穴:攒竹四白阳白太阳颊车承浆地仓翳风合谷 ( 面部穴位取患侧,循经取穴取双侧) 配穴:风寒证者,配风池;风热证者,配曲池;风痰证者,配丰隆。 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面瘫早期治疗以浅刺轻刺为主,不宜使用电针,针刺量不宜过强。肢体远端的穴位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发病当日即可采用针灸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面瘫的综合知识

面瘫的综合知识 1.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面瘫? 也许那天在不经意中,发现自己面部不听使唤了,也许清晨起床后洗脸、漱口时发现自己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这时候,你可能就患面瘫了,对着镜子观察: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自己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眼皮下睑内翻,常常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当然也许你是早期患者,症状较轻,上面的情况你可能不明显或者只出现部分症状,建议你有必要去医院就医了。当然上面只是面瘫患者的一种最常见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寒等引起,起还有一些面瘫是由于某些疾病感染(如带状疱疹,腮腺炎,耳源性疾病,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外伤,肿瘤,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原因导致的面瘫。 2.面瘫分为那些种类?什么是中枢性面瘫?什么是周围性面瘫? 面瘫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又称面神经麻痹,我们俗称"歪嘴巴"、“吊线风”、“吊斜风”、“歪嘴风”、“面神经炎”等。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的部位,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即是平时说的脑血管疾患(脑中风)、除了面部有面瘫的症状外、还伴随有肢体功能障碍,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面瘫,大约占整个面瘫的49%,另外常见的还有亨特氏面瘫也比较多见。与中枢性面瘫不同的是周围性面瘫没有肢体功能障碍。 3.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如何区别?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对于瘫痪明显者通过上面对二者的界定很容易区别,但是早期的患者或极轻者鉴别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从下几方面进行鉴别: 一、表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 二、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但此法不太可靠。 三、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判定。 4.引起周围性面瘫的原因有那些? 西医对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病变如耳部带状疱疹、局部感染、多发性颅神经炎、脑膜炎、腮腺炎、猩红热、疟疾等。 (2)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等。 (3)肿瘤如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颈静脉球肿瘤等。 (4)外伤如面部外伤、颅底骨折。 (5)中毒如酒精中毒,药物中毒,化学物品中毒等。 (6)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7)其他: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

面神经炎治疗

面神经炎治疗 本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多发生在青壮年,无明显季节性。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起病突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病人病前数日可有耳下或耳后部疼痛,多数病人往往在晨起漱口或吃饭时,突然发现患侧面部发紧,动作不灵。面肌麻痹常只发生于一侧,在1~2天达最高峰。表现为面部表情动作消失,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扩大,闭目不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向健侧,笑时更为明显。患侧不能皱额、鼓腮、示齿、吹口哨等。进食时,食物留滞在齿、颊间,唾液自口角外流;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 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 治疗 西药 ●急性期以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为治疗目的, 常可选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另外还可选用加兰他敏、B族维生素、烟酸、ATP、肌昔、细胞色素C等药物治疗。 中成药 ●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可选用僵蛹片或天麻丸。 验方 ●葛蒲、远志、僵蚕、枳实、红花各6克,胆南星、当归、桃仁各9克,

竹茹4.5克,桑枝15克,全蝎粉(吞)1.2克,豨莶草12克。每日1剂, 水煎服。主治面神经炎。 ●防风30克,全蜈蚣2条(研为细末)。以防风煎汤送服蜈蚣末,日一 剂,晚饭后服,药后避风寒。病程长者加当归、川芎。主治面神经炎。 ●白术20克,人参、天麻各10克,炙甘草、沉香、青皮、紫苏叶、白芷、木瓜各5克,乌药15克。共研细末,每日40~80克,加水200毫升,纱布包,煮沸10分钟,早晚2次分服。10日为1疗程,服1~4个疗程观察疗效。主治面神经麻痹日久者(2年以下)。 ●黄芪100克,当归15克,白附子、僵蚕、全蝎各10克。水煎,滤汁 后加白酒10毫升,1天分3次服完。随症加减。主治面神经麻痹。 敷贴法 ●白芥子10~20克。取白芥子研末,用温水调成糊状,摊在消毒沙布上,芥子糊面积约为4×4厘米,厚约0.5厘米(小儿均减),敷在患侧相当于地仓、下关、颊车穴之间的部位,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主治面神经炎。局部有烧灼感及轻微不适,去除外敷药后局部可见红肿或少许散在水泡,按烫伤换药2~3次即可,3~5天红肿消退,25天左右皮肤色泽复原。 ●生马钱子适量。将马钱子甲开水浸泡24小时,切成薄片,厚约1毫米,抹去黄黑色油片和碎片,整齐排列于2张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上(约12~18 片),贴患侧面部,5~7天换药1次,一般2次可愈。主治面神经炎。

面瘫的治疗

面瘫的治疗 1. 面神经炎我喜欢用的处方如下: 1.强的松30毫克,每日一次. 2.ATP20毫克,每日3次. 3.地巴唑20毫克,每日3次. 4.维生素B12两支肌注,每日一次. 5,维生素B1一支肌注,每日一次.-----------------------------------------面神经炎的治疗: 面神经炎的治疗,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一)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二)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三)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B150-100mg,维生素B12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105-10mg等,肌注1/d. (四)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五)针刺治疗: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 (六)血管扩张剂及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选用妥拉苏林25mg或烟酸100mg,口服,3/d或患侧颈星状神经节阻滞,1/d,连续7-10日。 恢复期除上述治疗外,可口服vitB1、vitB8各10-20mg,3/d;地巴唑10-20mg,3/d.亦可用加兰他敏2.5-5mg,肌注,1/d,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 此外,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角膜炎,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对长期不恢复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面神经减压术,或者行神经移植治疗,一般取腓肠神经或邻近的耳大神经,连带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经分支,一般报道有效率约60%左右。 2、面神经炎的预后及预防: 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及时和得当。贝尔面瘫约80%的病例可在2~3mo内恢复。轻症病例多无神经变性,经2—3wk后即开始恢复.于1—2mo内可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神经部分变性者,需3—6mo恢复,更严重者恢复缓慢或不恢复。 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前者表现为病侧鼻唇沟的加深,口角被拉向病侧,眼裂变小,易将健侧误为病侧;后者病侧面肌不自主抽动,紧张时症状更明显,严重时可影响正常工作。少数病侧还可出现“鳄泪征”即进食时病侧眼流泪,可能为面神经修复过程中神经纤维再生时,

面瘫(面神经炎)气虚血瘀证病程记录模块

姓名XXX 科室针推病床XX 住院号XXXX 病程记录 XXXX-XX-XX 8:00 主治医师查房 口角(左歪/右歪),(右面部/左面部)咀嚼乏力,刷牙漏水,鼓腮受限,微有耳鸣,无头痛头晕,纳眠一般,二便调。体查:头颅大小形态正常,口角向(左/右)歪斜,鼻唇沟变浅,(右侧/左侧)面肌瘫痪,肌力减退,(右眼睑/左眼睑)闭合正常,额纹变浅,(右耳/左耳)无压痛,有耳鸣,未引出病理征,舌质淡,苔白,脉弦细。今日XXX主治医师详问病史、仔细检体之后指示:一、同意目前诊断:中医:面瘫(气虚血瘀),西医诊断:(右侧/左侧)面神经炎,二、予电针治疗、推拿、低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拔罐治疗、中药熏药治疗,配合予参麦针中静滴益气养阴,或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活血通络,三、本病应与脑血管病变相鉴别,二者均可有口角左歪及眼睑闭合不全,但后者一般还有肢体瘫痪及感觉障碍,并可引出病理征,通过体查及头颅CT可鉴别。四、中药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痉为法,方用活血汤加减: 当归10 赤芍15 红花6 丹皮10 川芎15 郁金15 秦艽15 白术15 黄芪40 饮片X剂,每日一剂,温服(X/X-X/X) 住院医师:XXX 主治医师:XXX XXXX-XX-XX 8:00 科主任查房副主任医师查房口角(左歪/右歪),(右面部/左面部)咀嚼乏力,刷牙漏水,鼓腮受限,微有耳鸣,无头痛头晕,纳眠一般,二便调。体查:头颅大小形态正常,口角向(左/右)歪斜,鼻唇沟变浅,(右侧/左侧)面肌瘫痪,肌力减退,(右眼睑/左眼睑)闭合正常,额纹变浅,(右耳/左耳)无压痛,有耳鸣,未引出病理征,舌质淡,苔白,脉弦细。今日XXXX科主任详细查看病人后指示: 一、同意目前诊断:中医:面瘫(气虚血瘀),西医诊断:(右侧/左侧)面神经炎, 二、予电针治疗、推拿、低频脉冲电治疗、微波治疗、拔罐治疗、中药熏药治疗,配合予参麦针中静滴益气养阴,或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活血通络 三、患者老年男性,因“口角(左歪/右歪)伴(右面部/左面部)活动不利X周”入院,

面瘫(面神经炎)病历模块

姓名科室针推病床住院号 入院记录 姓名: XXX 职业:XXX 性别:男入院时间:XXXX年X月X日10:30 年龄:X岁记录时间:XXXX年X月X日10:30 民族:汉发病节气:立春前5天 婚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出生地:广东韶关 主诉:口角(左歪/右歪)伴(右面部/左面部)活动不利X周。 现病史:缘于X周前无明显诱因下患者出现口角(左歪/右歪),刷牙漏水,吹口哨漏风,伴(右眼睑/左眼睑)闭合不全,(右面部/左面部)咀嚼无力,但无明显的头痛头晕及肢体麻木,微笑及鼓腮时口角(左歪/右歪)明显,咀嚼时(右面部/左面部)乏力,曾在我院门诊理疗、电针,经治口角较前偏正,(右眼睑/左眼睑)闭合正常,但口角仍向(左偏/右偏),且吃饭时(左颊部/右颊部)藏饭,为求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门诊拟“面瘫”收入院,入院症见:口角(左歪/右歪),(右面部/左面部)咀嚼乏力,刷牙漏水,鼓腮受限,微有耳鸣,无头痛头晕,纳眠一般,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无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输血、手术及重大外伤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韶关,在本市工作生活多年,居住环境好,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不良生活习惯及嗜好。 婚育史:28岁结婚,育二女一子,配偶儿女身体健康。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5°C P:90次/分 R:20次/分 BP:109/66 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态正常,表情自然,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面部情况见专科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无肿大。口唇无紫绀,咽部不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度一致,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A)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康复科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面瘫诊治指南

面瘫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面瘫(Facial paralysis)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发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凉、物理性损伤或病毒入侵所致,面神经的发病之初表现为面神经发炎,此时还未形成明显的面部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眼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典型的症状表现。因此,对于面神经的症状一定要加以了解,便于及时地发现这种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因治疗不及时而使病情加深。 发病原因 ⒈ 感染:约42.5% 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 lyme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 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⒉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约30 .3%,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⒊肿瘤( Tumor):约5.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 ⒋神经源性: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 ⒌创伤性:约8.2%,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⒍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⒎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⒏血管机能不全 ⒐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唾液分泌障碍(Saliva secretion disorder) 这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对诊断面神经非常有帮助。因此大家对其要引起重视。唾液分泌障碍就是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一侧会呈现唾液分泌量很少的病症,很多人都不太在意,理论上这是面神经病症,如果没有引起你的注意,那么就有可能使面神经的病情加深,对以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 泪腺分泌障碍(Lacrimal gland secretion disorde r) 在面神经麻痹发病期间,患者在平常常有不自主流泪的情况发作,同时还有眼睛干涩不能正常分泌眼泪的病症,这带给患者的危害是很严重的。面神经患者会呈现泪腺分泌障碍,主要是指面部神经麻木的那一只眼睛的泪腺会分泌量过少,以致有干涩的病症,但是另外的一侧却可以正常的分泌眼泪的面神经病症。因此,当出现这种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被诊断出面神经之后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 后遗症面瘫后遗症一般是指病程超过半年,因治疗方法不当而延误病情或者经多种方法治疗仍未痊愈的情况。面瘫后遗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患侧麻痹的神经没有完全激活,功能未完全恢复所遗留的部分病症; 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病情过重而形成的不可逆的损伤。具体表现:无抬眉运动或抬眉低,大、小眼或眼上睑松弛,抬眉时嘴角上错、闭眼时牵动嘴角、鼓嘴时眼小,鼻唇沟浅,面部僵硬、滞食、流泪等。 一般情况下由于治疗不及时(最佳治疗时间面瘫后半日内)或治疗期间不良嗜好及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等),使神经细胞的损害(例如:神经干的脱髓鞘)得不到及时修复,面神经就会出现传导神经冲动泛化情况,出现鳄泪症和口眼联动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还会继发患侧面肌痉挛,进一步可发展成失神经性肌萎缩。 疾病分型 中枢型 面神经麻痹的分型 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周围型 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说话不清晰等。

面神经炎(面瘫病)病程模板

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6-2 住院号:12793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3月03日 09:30 病例特点: 1、田明兴,男,27岁,自由。 2、主诉:右侧口眼歪斜一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1月前感冒后出现右侧头痛、头晕,三天后晨起自觉右侧面部板滞,出现右侧口角向左侧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说话漏风、喝水漏水、进食夹饭。病后无发热,无心慌、胸闷,无耳痛、耳鸣、耳聋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于广州某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消失,但右侧口眼歪斜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治疗,今来我院就诊,门诊遂以“右侧面神经麻痹”收入院。 病程中精神、睡眠欠佳,饮食、二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乙肝小三阳”病史五年,平素无特殊不适。否认“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T36.4℃ P80次/分 R18次/分 BP130/85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慢性病面容,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异常分泌物,耳廓对称无畸形,茎乳突无压痛,舌前2/3味觉减退,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右侧额纹消失,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鼓腮试验(+),示齿试验(+),抬眉试验(+)。心、肺、腹检查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压痛,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无。 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右侧口眼歪斜”为主症入院,属中医“面瘫病”范畴。青壮年男患,急性起病,病程一月余,病久正气耗伤,气血亏虚,气虚则血运迟滞,血 1

住院病区:针灸科 床号:206-2 住院号:12793 2 虚则肌肤失养,结合舌脉属“气虚血瘀”之象,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2、中医鉴别诊断:中医与“中风”鉴别,本证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不经昏仆而出现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 斜、言语蹇涩等症,发病前多有头晕、胀痛或肢体麻木等先兆,每因恼怒、劳累、酗酒、寒冷而诱发。与该患者病证多不符,不与考虑。 3、中医诊断:面瘫病(气虚血瘀) 4、西医诊断依据:1)青壮年男患,感冒后起病,病程一月;2)因“右侧口眼歪斜一月”入院;3)专科检查:舌前2/3味觉减退,右侧额纹消失,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鼓腮试验(+),示齿试验 (+),抬眉试验(+)。 5、西医鉴别诊断:西医与“中枢性面瘫”鉴别,后者常只限于病变对侧下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额纹正常,额肌运动不受累。头颅CT 检查可见病灶。与本患者病情不符,不予考虑。 6、西医诊断:右侧面神经麻痹 诊疗计划: 1)针灸科常规护理; 2)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 3)口服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B 1、B 2、B 12、甲钴胺等; 4)星状神经节阻滞及静滴黄芪针益气活血、改善微循环; 5)针刺治疗疏经活血通络,取“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 、下关、太阳、牵正、水沟、合谷、太冲、足三里”,“合谷、太冲”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余用平补平泻,中强刺激手法,1日1次,每次留针40min ,起针后配合闪罐法; 6)理疗:右侧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局部热敷; 7)按摩:一指禅推法重点按摩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颧肌、提上唇肌、口轮匝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