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本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作了新的诠释。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是用生命培养生命,是用智慧培养智慧,是雕琢人的灵魂,塑造人的品质,时时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生命运动的过程。语文教材的内容上涉到天文,下及地理,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真可谓丰富多彩,而语文课堂教学则运用思想,采用学生自主、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等方法完成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语文教师必须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自己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促进者、帮助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根据教学目标,考虑设计的多角度和梯度性,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针对教学对象,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有收获,确实授人以渔,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认识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握二者的关系,使工具性、人文性融为一体,以健全学生人格的的全面发展为中

心,充分把握教材的整体性,突出教材的实践性。构思中明确每一课在全书的地位,准确把握哪些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注意知识的准确性,课堂教学设计准确性;哪些知识是培养学生的情操,熏陶学生的文采,给学生以悟性,让学生明白的道理,总之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学生以极大的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注意课堂教学设计的灵活性。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思。首先是语文课的工具性。即解决好语言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是自己的感受有多好,自己有多少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指导、帮助将知识教给学生,因此,教学设计涉及学生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必须准确,技能必须科学。具体包括识记每一课的生字,掌握一些词语,能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语言的形象性以及生动性是如何通过必要的修辞得以体现,对学生来说,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强调运用知识的能力。这部分知识的获取,主要靠学生借助于必要的工具书以及对课文反复的阅读来完成,大胆放手的让学生自己去做,给学生以极大的信任。充分让学生动口动手,人人参与,让学生在读中去体验语言,进行语言的积累和储备。教师只是学生获取这部分知识的帮助者。具体操作是:学生应该每人具备一本《字典》或《词典》,采取分小组进

行。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在设计课堂教学中,课前通过学生根据课文提示进行预习,课堂士,通过小组合作对基本的字词读音进行校正,对课文注释进行默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能用普通话有表情、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实现语文课的工具性目标。具体包括读准的字音有:朗润、酝酿、嚎亮、黄晕、卖弄、烘托;掌握的词语有:花枝招展、呼朋引伴、酝酿、烘托;能找出课文中使用比喻和排比的句子;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的精妙。这部分知识的获取,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真正使学生做到口到、心到、动口、动脑,在反复的阅读中去体验语感,体验作者的感情,完成词汇的积淀和语言的积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体现语文读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设计的灵活性。即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的多角度和力度。语文教学课堂应当是充满活力的,朝气蓬勃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极广。言辞往往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带来精神的愉悦。好的作品,能使学生体会人间的喜、怒、哀、乐,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如柳永《望海潮》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就几乎引发一场战争。朱自清的《背影》所描写的父亲对儿子的眷眷之情,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拳拳之心,令多少读者潜然泪下。因此教师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应尽可能体会作品的意境,开掘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力争使设计富有创造性,使其能吸引学生,为学生所欣

赏,令他们感到学习语文就是一种享受,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南辕北辙,提倡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求大同存“小异”,教师要看到“小异”的珍贵,努力帮助学生思维创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偏重于自我体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他们的交流与合作中,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朱自清的《春》对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描写,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分析时,对文中所描写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给学生“留空白”,“雾里看花”让学生积极根据文字描述,展开形象思维,拿起笔描绘自己的“春天”。同时根据生活实践,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发现文章的精彩处。也许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结合观察也能写出自己生长地方的春天所特有的风景,真正让学生亲近自然,认识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