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样 化 的 方 式 和 人 性 化 的 制 度 , 现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的 新 型 旅 实
马 驰 口 等 认 为发 展 低 碳 旅 游 是 非 常 紧 迫 的 , 是 因 为 这 旅 游 资 源 在 开发 利 用 时 存 在 着 粗 放 性 和 盲 目性 , 游 业 发 旅 展 的粗 放 性 也 对 环 境 造 成 了污 染 , 时 旅 游 者 对 旅 游 环 境 同 的 保 护 意 识 不 足 。 明 庆 忠 等 _ 认 为 低 碳 旅 游 有 利 于 旅 游 7 ]
色 旅 行 消 费 活 动 。广 义 的低 碳 旅 游 是 以保 护 自然 、 护 生 维 态 平 衡 、 导 低 碳 生 活 、 育 低 碳 市 场 为 己 任 , 足 于 低 能 倡 培 立 耗 、 排 放 、 污 染 的 绿 色 旅 游 开 发 , 快 低 碳 技 术 的 广 泛 低 低 加 应 用 , 进 城 市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 进 经 济 社 会 向低 碳 、 环 促 推 循
第1 O卷 第 5 期
21 0 1年 1 月 O
淮 北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HUAI IP BE ROF S ONAL AND ES I TECHNI CAL COLLEGE
Vo . O No 5 11 .
0c .2 1 t 01
旅 游 的对 策研 究 、 碳 旅 游 的 个案 研 究 以及 其他 方 面 的研 究 。 低 关 键 词 : 碳 ; 游 ; 述 低 旅 综
中图 分 类 号 :5 0 1 F 9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8 7 (0 1 0— 110 17 —2 52 1 )50 0—3
们 从 各 自不 同 的 角 度 进 行 了分 析 。 刘 啸[ 认 为 , 碳 旅 游 就 是 借 用 低 碳 经 济 的 理 念 , 1 ] 低 以 低 能 耗 、 污 染 为 基 础 的 绿 色 旅 游 。 它 不 仅 对 旅 游 资 源 的 低 规 划 开 发 提 出 了新 要 求 , 且 对 旅 游 者 和 旅 游 全 过 程 提 出 而 了 明确 要 求 。它 要 求 通 过 食 、 、 、 、 、 的 每 一 个 环 住 行 游 购 娱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探索 。之后 ,气候变化 与旅 游业 发 展 的关 系 问 现 , 自然美景 和气候 对增 强旅游 目的地 吸 引力 题 引起 了国际社会 的高度 关注 。两届 国 际气 候 非常重要… 。第二届 达沃斯 国际气候 变化 与旅
变化 与旅 游业大会 的顺利 召开 ,为旅 游业 低碳 游业大会总结了气候 变化对旅游 目的地 的影 响。
旅游业缓解气候 变化的相关研究 。国 内外 关于低碳旅 游的发展轨迹存 在很 大的 不同, 目前低碳 旅游理论体 系与 实证研 究均有待加 强。
【 关 键
词 】 气候 变化 ;旅游业 ;低碳旅游
【 中图分 类号】F 5 9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1 3 6 1( 2 0 1 3 )o 2 — 0 0 5 3 — 0 6
成果之一
作 者简介 :周连斌 ( 1 9 8 1 一 ) ,男 ,羌族 ,四川绵 阳人 ,中国 民航 飞行 学院讲师 ,博士 ,研究 方向 :低碳旅游 、旅
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5 3
旅游者参与低影响 的旅游 活动 J 。
旅游者明 白其旅 游方式 可能 导致气候 变暖 ,但
关于旅游业对气候变化 的责任研究 始于 2 0 是很少有人 愿意 主动 改变 自身 的旅 游行 为¨ 。
碳 占全球 二氧化 碳 排放 总量 的 5 % ,若计 算旅 避 免 气 候 变 化 影 响 的 持 续 增 加 。 We a v e r
游业所排放 的其他 温室气 体则 可 能更 高。S c o t t ( 2 0 1 1 )认 为适 应 是 商业 应对 气 候 变化 的理 性 ( 2 0 1 0 )研 究 发现 ,如果 旅 游业 继 续 当前 的发 反应 ,并没有直接 关 系到环境 和社 会的可持 续 展模式 ,在将来其 他产业 经济部 门完成 节能 减 发展 ;而缓解措施 应该 受到 更 多支持 ,因为它 排计划后 ,旅 游业将 会成 为温室气 体 的主要来 们产生的实际效益 能解 决诸 如空气 质量和生 物

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姓名:姚卫杰学院:文法院专业:旅游管理班级: 0801学号: 080403014指导老师:李凤琴2011年3月20日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低碳旅游的发展姚卫杰旅游管理专业旅游0801班学号080403014授课教师李凤琴摘要低碳经济自20世纪末出现后,很快风靡于全世界,旅游业应主动寻求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将达到46 433亿元,相当于GDP的7%,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如若仍按照常规的生态旅游方式运作,必将产生很多弊端。

而低碳旅游就是采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丰富而且明确的内涵,从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到对旅游全过程的“六大”要素,都要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

这是建设全人类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进步的重要磐石。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生态文明进步和谐社会Based on low-carbon economy touris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literature summary——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ravelingAbstractLow-carbon economy has commenced in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And soon prevailed the whole word,SO the tourism industry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eek 8.11 important role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In accordance with the planning of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by2010,China’8 total tourism revenue will reach 46 433 trillion yuan,equivalent to 7%of GDP.Tourism will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If we still operate it by the traditional eco—tourism mode。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少 温 室气 体 ( en o sGa , Greh u s GHG) 的排 放 成 为 社
会 共 识 。与 其 他 行 业 相 比 , 游 业 有 “ 烟 工 业 ” 旅 无 的美 誉 , 节 能 减 排 的 目标 相 吻 合 。旅 游 游 的特征 皿 发展低碳旅游 的意义
Vo . 。 . 2 1 9 NO 1
De .2 l c O1
国 内外 低碳 旅 游 研 究 综 述
董怡菲, 杨晓霞
( 南大学 地理 科 学学 院 , 西 重庆 40 1 ) 0 7 5

要 : 章 通 过 对 国 内外 低碳 旅 游研 究 成 果 进 行 梳 理 , 现 国 外 相 关 研 究 起 步 较 早 , 究 内容 主 要 集 中 于 旅 游 部 门碳 排 放 的 测 文 发 研
的对 E sve D 据 库 的 检 索 。检 索 截 止 时 问 le i S OI数 r
( ) 碳 旅 游 的 概 念 一 低
1 低 碳 旅 游 概 念 的诞 生 .
为 21 0 1年 5月 2 l共 获得 中文文 献 i 0篇 ( 8E , 0 含硕 士论 文 3篇 ) 英文 文献 3 , 8篇 。剔 除重 复性文 献后 , 共 获得有 效 文献 1 4篇 。将上 述文 献按 照所 涉及 的 3 研究 内容 进行 分类统 计发 现 , 涉及“ 低碳 旅游 实施路
的研 究 。
关 键 词 : 碳 经 济 ; 碳 旅 游 ; 碳 景 区 ; 究 进 展 低 低 低 研 中图 分 类 号 :0 2 2 F 9 . F 6. ; 5 0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2—5 7 (0 1 l 17 6 3 9 2 1 )2—0 0 —0 05 7

关于翼城县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策略研究_毕业论文范文_

关于翼城县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策略研究_毕业论文范文_

关于翼城县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策略研究翼城县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策略研究如下文低碳旅游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运用低碳经济的理论,以低消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过程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

低碳旅游是带动第一产业、联动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的纽带,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旅游被世界各国所关注。

翼城县低碳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县域低碳旅游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1、翼城县旅游发展现状翼城县位于临汾市东南,同晋城市的沁水县、运城市的垣曲县、绛县相邻。

境内平川、丘陵、山地各占l/3,总面积l17km2,辖4乡6镇,211个行政村,总人口3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2万人。

翼城县交通便利,侯~月线、晋—侯线、晋一韩线横贯东西。

“”时期,翼城县委、县政府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实施了转型发展,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促进翼城县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该县紧紧抓住晋南根祖文化旅游的机遇,主动把翼城旅游纳入其发展版图,形成临汾、侯马和晋城市低碳旅游的“接合部”。

按照“以开放促开发,以政府启动促市场拉动、以历山开发带动全县旅游景点的开发,以旅游业拉动全县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旅游环境、打造旅游精品,全县初步形成了“五区三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对翼城县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翼城低碳旅游资源及类型翼城县低碳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可分为自然低碳旅游资源和人文低碳旅游资源两大类。

2.1自然低碳旅游资源翼城县自然低碳旅游资源主要以山岳、河流、泉瀑和生物旅游资源为主(境内共有河流9l条),其自然低碳旅游资源的类型为:地文、水域、气候、生物等(见表1)。

最具魅力的当属历山风景旅游区,该区位于山西省翼城县西闫镇境内,总面积220km。

低碳旅游文献综述

低碳旅游文献综述

[8] 魏小安. 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 . 中国旅游报,2009 - 11 - 30 ( 002) .
[9] 蔡萌,汪宇明. 低碳旅游: 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 . 旅游学刊,2010,25 ( 1) : 13 - 17. [10]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 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2) : 86 -89.
二 国内低碳旅游研究进展
在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魏小安指出低碳旅游是 旅游的未来,旅游业虽为“绿色产业”,但仍存在较大的碳 减排空间[8]。蔡萌、汪宇明也认为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式[9]。因而国内学者就低碳旅游展 开了大量的研究探讨,其研究视角主要包括: 低碳旅游基本概 念、低碳旅游发展思路、低碳旅游评价体系及低碳旅游应用 研究。
研究内容有限,但实用性 强 宏观研究为主,重理论研究,实践性 不足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比较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近年来关起的低碳旅游都给予 了较多的兲注,但国内外研究领域却各有侧重,研究方法也 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国内研究相对比较系统,目前已基本 构建了低碳旅游的基础理论体系,幵开始转向低碳旅游评价 体系和具体应用研究; 而国外研究重点则集中于旅游交通的碳 排放测定,幵在测定基础上提出相应减碳措施,较少兲注低 碳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
(二) 低碳旅游发展思路研究
• 郑琳琳、林喜庆提出,要发展低碳旅游,必须由旅游者、旅游目
的地、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建立低碳 旅游“四轮驱动”模型[11]。石培华、吴普认为,发展低碳旅 游的基本思路是狠抓重点环节、规划先行、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 源及加大宣传力度,推行低碳旅游时必须狠抓“六个一”工程 [12,13]。雷琼分析了低碳旅游景区创建的意义及面临的困境, 认为创建低碳旅游景区需要政策支持、建立景区联盟和构建以生 态GDP 至上的景区评价理念[14]。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和 消费载体,低碳旅游以其时尚性和高度兲注性,在微观层面带动 游客和企业树立低碳理念,促进低碳旅游市场的培育[15]

中国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极 贡 献 的旅 游 方 式 。王 辉 、 宋 丽 、郭 玲 玲 认 为 ,
通 的低碳 化在 实 现低碳 旅 游 的过程 中举 足轻 重 。许
多学 者 就此环 节 做 出了论述 。 虽 然学者 们 提 出的推广 低碳 旅 游 交通 的措 施各 有侧 重 ,但绝 大 部分 还是从 能 源类 型 和交 通 工具 上
同时也 让低 碳旅 游 逐步受 到 了学 术 界 的重 视 。虽 然 早 在这 之前 针对 旅游 业 与气候 变化 关 系 的研 究 已经 开 始 ,然而低 碳 旅游这 一概 念 被 明确 提 出并 作 为 研 究 对象 的起 步却 较 晚 ,通过 中国期 刊 全文 数 据 库 的
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的一个重 要信号 J 。由此 可见 中 国政府 对 于旅 游节 能 减排 的 重视程 度 。中 国低 碳 旅游 研 究 仍处 于初 级 阶段 ,通 过对这 一领域 研究 的综述 ,可 以观 察 中 国低碳 旅 游
4 % 。2 0 5 0 9年 1 2月 初 ,国务 院 关 于 加 强 发 展 旅
1 概 念 界 定
笔 者通过 比较 发现 ,学者 们 在研 究 低碳 旅 游 相 关 概念 时 ,均认 同低碳 经 济是 低 碳 旅 游 的基础 ,创
游业 的 意见 明确 提 出 ,大 力 推 进 旅 游 行 业 节 能 减
的研究 进展 和学术 动 态 ,并 从 中把 握 到今后 需 要 进

步重 视 的理 论 和实践 问题 。 同时 为 中外 低碳 旅 游
研 究对 比、低 碳旅 游 的定量 化 研 究 等进 一 步工 作 做 好 了资 料收集 和基 础研 究工 作 。 本文 的数据 基础 主要来 自中国期 刊 全 文数 据 库 (8篇 ) 2 、中国重 要 会 议 论 文 全 文 数 据 库 ( 2篇 ) 、 中 国重 要 报 纸 全 文 数 据 库 ( 4篇 ) 6 ,以 “ 碳 旅 低

旅游交通碳排放论文

旅游交通碳排放论文

旅游交通碳排放论文一、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旅游交通碳排放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逐渐增多。

魏艳旭等发现近三十年来我国旅游交通碳排放量中公路和民航的碳排放最多,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相对集中。

肖潇等(2012)[2]研究了不同景区旅游交通碳排放的空间结构,结果发现旅游平均距离偏低的景区碳排放结构最不均衡。

窦银娣等基于生命评价理论,评估了衡山风景区旅游交通碳足迹,结果表明公路交通对景区的环境威胁最大。

孙瑞红等采用碳排放系数法估算了九寨沟景区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得出旅游交通碳排放的97%来源于游客所乘观光车辆的结论。

综上,国内外对旅游交通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宏观层面上和景区微观层面上,对省域中观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其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问题能够有效地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而对其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估算则能从直观上把握山东省旅游交通碳排放的现状,从而更好地为制定旅游业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山东省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准确计算旅游碳排放量比较困难,在既有的关于旅游碳排放量估算的研究中,主要有“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两种。

“自上而下法”即直接估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碳排放量;而“自下而上法”则是以分析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数据入手,根据对旅游行为的分类统计,向上逐级统计各个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各种与旅游相关的交通方式的旅客运输规模则用相应交通方式旅客周转量的9%来表示。

在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天大约出行6千米,其中与旅游休闲有关的出行占不到10%,即每人每天大约有0.6千米的出行是与旅游相关的。

一般来说,某一区域的经济水平越发达,其居民的出游意愿和出游几率也就越高。

山东省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强省和旅游大省,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各省份中名列前茅,以2013年为例,其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48%,而当年我国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5.18%,结合石培华(2011)的研究结果,本文使用旅客周转量的9%作为与旅游相关的旅客运输规模,而计算所需的2000—2013年山东省旅客周转量来自《山东统计年鉴》(2001—20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旅游研究比较
国外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旅游交通 旅游业碳排放测算及减碳 措施 国内 旅游者、旅游地、旅游企业、旅游管 理部门 低碳旅游的概念及意义,旅游业减碳 措施,低碳旅游评价体系、发展模式
研究方法
与案例结合程度 学科研究体系
定性研究为主
与案例结合较少
仅局限于旅游中一个环节, 注重学科体系构建,现已基本构建了 学科体系不健全 低碳旅游的基础理论体系
[4] Xiaoge Ping,Zhigang Jiang,Chunwang Li.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ts ecological impacts in the Qinghai – Tibet region [J] .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 doi: 10. 1016 /j. rser. 2010. 07. 037.
低碳旅游文献综述
• 国内研究进展 • 国外研究进展 • 国内外研究比较
研究现状
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旅游业被提升为国民 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然而,旅游业幵非无碳产业,也对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负有5%的责仸,所以旅游业要大力推行低 碳旅游。中国的低碳旅游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将现有研究 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是推进研究进展不可回避的环节。
( 三) 旅游业减碳措施研究
Karen 和Richard 对英国航空税的研究表明,如果用碳税代 替登机税,在相同收入水平下,航空业的碳排放将不增反降 [5]。Lin 在对台湾地区的五家国家公园数据分析后发现, 私家轿车的碳排放大于其他交通工具。因而,在旅游交通中 应提倡使用公共交通、鼓励短程旅游,以减少旅游交通中的 碳排放[6]。Dickinson、Robbins 和Lumsdon 认为度假旅游 会造成大量的碳排放,因而在旅行中可以采用“慢旅游”, 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业碳足迹[7]。
[8] 魏小安. 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 . 中国旅游报,2009 - 11 - 30 ( 002) .
[9] 蔡萌,汪宇明. 低碳旅游: 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 . 旅游学刊,2010,25 ( 1) : 13 - 17. [10]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 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2) : 86 -89.
(二) 低碳旅游发展思路研究
• 郑琳琳、林喜庆提出,要发展低碳旅游,必须由旅游者、旅游目
的地、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建立低碳 旅游“四轮驱动”模型[11]。石培华、吴普认为,发展低碳旅 游的基本思路是狠抓重点环节、规划先行、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 源及加大宣传力度,推行低碳旅游时必须狠抓“六个一”工程 [12,13]。雷琼分析了低碳旅游景区创建的意义及面临的困境, 认为创建低碳旅游景区需要政策支持、建立景区联盟和构建以生 态GDP 至上的景区评价理念[14]。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和 消费载体,低碳旅游以其时尚性和高度兲注性,在微观层面带动 游客和企业树立低碳理念,促进低碳旅游市场的培育[15]
( 一) 低碳旅游基本概念研究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等认为,低碳旅游是在保证旅游者旅游经历 满意的前提下,以更少的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通过多样化的方 式和人性化的制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 幵通过对低碳旅游者、低碳旅游产品、低碳旅游景区( 点) 、低碳旅游 目的地等概念的辨析,构建了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10]。郑琳琳、 林喜庆辨析了低碳旅游与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联系与区别,指出低 碳旅游的核心思想是节能减排[11]。
研究内容有限,但实用性 强 宏观研究为主,重理论研究,实践性 不足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比较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近年来关起的低碳旅游都给予 了较多的兲注,但国内外研究领域却各有侧重,研究方法也 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国内研究相对比较系统,目前已基本 构建了低碳旅游的基础理论体系,幵开始转向低碳旅游评价 体系和具体应用研究; 而国外研究重点则集中于旅游交通的碳 排放测定,幵在测定基础上提出相应减碳措施,较少兲注低 碳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
( 三) 低碳旅游评价体系研究
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而应大力开展低碳旅游。但低碳旅游发展状况是否做到节能减排, 是否符合生态环保理念,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应该有一套客观 评价体系。因而,部分学者对低碳旅游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谭锦、程乾以四川贡嘎燕子沟景区为例,基于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趋 势,构建了由低碳旅游资源评价、旅游景区低碳开发评价、低碳旅 游参与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评价三方面组成的低碳旅游景区评价体 系[16]。李小明、张兆干、林超利认为,低碳旅游社区评估体系 应由建筑、交通、工业、餐饮等指标构成[17]。
参考文献
[11] 郑琳琳,林喜庆. 试论“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气候变化条件下旅游业的应对[J] .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 1) : 40 - 43. [12] 石培华,吴普. 发展低碳旅游的思路与丽措( 上) [N] . 中国旅游报,2010 - 1 - 8 ( 010) . [13] 石培华,吴普. 发展低碳旅游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丽措( 下) [N] . 中国旅游报,2010 -1 -15 ( 011) . [32] 雷琼. 低碳旅游景区管理研究 [J] . 现代商贸工业,2010,( 16) : 46 - 47. [14] 雷琼. 低碳旅游景区管理研究[J] . 现代商贸工业,2010,( 16) : 46 - 47. [15] 乌兰敖登.低碳旅游及其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启示[J].现代商业,2011(5):173-174. [16] 谭锦,程乾. 论低碳旅游景区评价体系构建———以四川贡嘎燕子沟景区为例[J] . 经济研究导刊,2010,( 11) : 117 - 156. [17] 李小明,张兆干,林超利.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社区的构建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飞达村为例[J] . 河南科学,2010,28 ( 5) : 626 - 630. [18] 刘啸. 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J] . 北京社会科学,2010,( 1) : 42 - 46. [19] 王辉,宋丼,郭玲玲. 低碳旅游在海岛旅游发展中的应用与探讨———以大连市海岛旅游为例[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 ( 5) : 75 - 79. [20]Zhang Q.Liu H. study on design and reseach of tourist souvenirs on the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economy[J]. Energy procedia.2011(5):2415-2420. [21] 李晓琴, 银元. 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学刊, 2012, 27(3): 84-89.
二 国内低碳旅游研究进展
在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魏小安指出低碳旅游是 旅游的未来,旅游业虽为“绿色产业”,但仍存在较大的碳 减排空间[8]。蔡萌、汪宇明也认为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式[9]。因而国内学者就低碳旅游展 开了大量的研究探讨,其研究视角主要包括: 低碳旅游基本概 念、低碳旅游发展思路、低碳旅游评价体系及低碳旅游应用 研究。
一 国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
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国外学者就如何有 效实施低碳经济作出了大量研究,研究领域也拓展到了旅游 业 。 通 过 Science Direct Online 外 文 期 刊 数 据 库 ( www. sciencedirect. com) 检索表明,国外低碳旅游相兲研究主要集 中于公众对低碳旅游的态度、旅游业碳排放的测定及旅游业 减碳措施等三个方面。
( 四) 低碳旅游应用研究
刘啸认为低碳旅游是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幵 基于低碳经济理念,构想了一个理想的低碳旅游村———低 碳旅游乌托邦[18]。王辉、宋丼、郭玲玲等认为海岛旅游 地生态系统脆弱,更应大力开展低碳旅游,幵从旅游活动细 节约束、开展碳补偿活动、加强低碳基础设施等方面,具体 地阐述了如何有效开展海岛低碳旅游[19]。
参考文献
[1] Andrew Hares,Janet Dickinson,Keith Wilkes.Climate change and the air travel decisions of UK tourist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0,18 ( 3) : 466- 473. [ 2] Susanne Becken . Harmonising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The case of tourist resorts in Fiji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art A,2005,15 ( 4) : 381- 393. [3] Denise Eby Konan,Hing Ling Chan .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Hawai’i: Household and visitor expenditureanalysis [J] . Energy Economics,2010,32 ( 1) : 210- 219.
[5] Karen Mayora,Richard S. J. Tol. The impact of the UK aviation tax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visitor numbers [J] . Transport Policy,2007,( 14) : 507 - 513. [6] Tzu - Ping Li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 in Taiwan’s national parks [J] . Tourism Management,2010,( 31) : 285 - 290. [7] Janet E. Dickinson,Derek Robbins,Les Lumsdon. Holiday travel discourses and climate change [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0,18 ( 3) : 482 - 4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