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历史学案:模块2 第6单元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戴着镣铐跳舞——古代中国商业的发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2)表现

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时期: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期: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时期: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时期: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中西方沟通的桥梁——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是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2.特点

(1)以朝贡贸易为主。

(2)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明清时期渐趋萎缩。

明朝初期的皇帝并没有急于赶走在中国居住的大量外国人,而是允许外国商人在受到严密监管的港口城市泉州和广州从事贸易活动,在那里他们用珍珠、宝石、香料、棉织品以及玳瑁壳、兽皮之类的异国产品,交换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手工产品,明朝初期还展示了宋朝时期建立的强大的中国海军,允许中国的商人

参与在日本和东南亚的海外贸易。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编自《唐六典》史料二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摘编自《东京梦华录》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摘编自《梦粱录》[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的主要变化。

[解读]史料一表明唐代市坊分置,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空限制。

史料二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已经突破了时空限制。

[试答]变化: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史料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买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摘编自谢肇淛《五杂俎》[思考] 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解读]史料三表明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江南新安为徽商,江北山右为晋商,两者皆因经商而致富,徽商尚奢而晋商尚俭。

[试答]新现象:商帮出现。特点: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围;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古代商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1)商业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宋元时期这些限制被打破。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

(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

(5)城市职能的变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6)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大。

►探究2中国古代市的变迁城市化历程

史料一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思考] 唐朝后期与前期相比,政府对“市”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解读]抓住史料一中“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等信息,这说明对“市”的规定有所放松。

[试答]随着经济的发展,唐朝后期,对“市”的建置与监管有所放松,但仍存在相关控制。

史料二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解读]史料二表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