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
最新5 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
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 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路线:陆——海 商品:丝——瓷 工具:驼——船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人 产生 大商
商帮
城市
商路外贸
国内商路
坊市制
经济功能增强
工商业市镇
陆路为主 国际 商路
海路为主
海禁/闭关锁国
丝绸之路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王建《汴路即事》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 (积聚),遂倾(超时)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明中叶以后……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 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 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 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 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 为活”。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人 产生 大商
商帮
城市
商路外贸 政策
坊市制
经济功能增强
工商业市镇
国内商路
重农抑商
陆路为主
国际 商路
中唐后 海路为主 松动
海禁/闭关锁国 抑商锁国
二、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时间、水平: 起源早,历史悠久,发展水平高;
2、发展趋势: 城市: 阶段特征明显,由政治功能为主到经济功能为主。 外贸: 政府主导,不以盈利为目的,由开放到闭关。 3、政策: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中国古代商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部落社会。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形成定居生活,生产力逐渐提高。
为了满足需求并交流资源,贸易活动逐渐兴起,从而推动了商业的出现和城市的发展。
商业在中国古代起初以农业生产为基础。
各地以农田、渔业和牧业等为主要生产方式,而商人们则以购买和销售农产品为业。
他们往往乘船或骑马穿越江河,来往于各个城市和乡村,将农产品运送到需求较大的地区。
这种贸易形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商业的兴起,城市逐渐形成。
商业的繁荣催生了各种市场和交易中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和人口聚集。
除了提供商品和服务外,这些城市还成为文化和政治中心。
作为商业的核心,城市发展也带动了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景观的建立。
在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起源于汉代,连接了东方与西方。
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不仅传输了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商品,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
丝绸之路上的城市如长安、敦煌等,成为了当时商人和旅行者的重要驿站和交流中心。
除了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也与货币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
商业的繁荣促使人们使用一种统一的货币来进行交易,从而方便了商品的买卖和流通。
货币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另外,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还有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往往依据地理环境和风水原则,注重城市的布局和规模,以及街道的整洁和连接性。
而城市中的建筑风格则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和文化特色。
这些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城市创造了独特的风景和文化底蕴。
在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背后,人们的商业意识和交流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人们通过商务关系和交流活动,传播着商业智慧和商业道德。
在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逐渐提升,商业活动也逐渐被社会所接受,这为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是由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的兴起推动的。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其特点独具一格,对于后世的商业和城市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特点,揭示其中的奥秘。
一、交通与商业发展的互动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交通。
交通的畅通与发达对于商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古代中国经济发达且广泛的运河系统是商业繁荣的重要保障,巧妙地将各个地域连接起来。
水路运输系统的建设使得商品和文化得以迅速传播,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的定位与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地理条件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中国古代商业城市往往建立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区域,例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
这些城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商人和移民涌入,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古代中国注重城市的布局和规模控制。
城市内部区域划分明确,商业区与居住区分散设置,避免了商业活动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城市的规模也相对较小,方便人们的交通和生活,同时也便于城市管理和治理。
三、商业市场与商人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发展中,商业市场是经济交易的核心。
市场中的商人在交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商品的销售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递者和文化的传播者。
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了社会上的重要群体。
古代中国商业市场多样,分为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
城市市场以商业街和商铺为主要形态,商业活动繁荣。
农村市场则是以集市和贩屋为主,贩卖土特产品和农产品。
四、国家对商业和城市发展的支持古代中国国家对商业和城市发展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在税收、法律和政策上对商业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商人的利益保护提供了支持。
同时,国家也鼓励商人参与商会、行会等组织,以促进商业发展和商人之间的交流合作。
五、商业和城市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和城市形态的发展,它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我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
我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1、商朝: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的都城是繁荣的商业城市。
2、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市场上商品品种较多,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郢。
【特点】这一时期兴起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些都城一般都是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都是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是很密切。
而且各个诸侯国中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反映了封建社会初期的经济特征。
3、隋唐商业发展:(1)关于“市”:①城市中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
②市中有邸店和柜坊,后者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③市里的买卖有时间的限定,“日中为市”。
到唐朝后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
④在广大农村,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2)关于“商人”:经商不仅有汉人,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3)唐朝城市的兴旺:①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重点长安城的介绍)。
②商业都市:扬州: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被誉为“天下之盛,扬为首”,繁华的夜市是当时扬州城的一个特点。
成都:“扬一益二”。
【特点】(1)隋唐时期,我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仍在关中,而经济中心已移到江淮流域,出现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情况。
隋统一后,大力修通大运河,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联系问题。
这一时期,南方城市发展较快,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当时瞩目的主要城市发展区,这与海外贸易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大运河的开凿有密切的关系。
(2)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是都城建设,如唐代长安城,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最新版)
位,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
知识梳理
知识研读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周时期:井田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 国家。 ②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 不得转让 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
知识梳理
知识研读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①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 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_田_ 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知识梳理
知识研读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①宋朝以前: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 市长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 闭市。 ②宋朝时期: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草市 ”更 加普遍,出现汉口镇佛、山镇 、景德镇朱、仙镇
等四大商业名镇,市的经营时间 不再受限制交,_ 易 _活动
②唐朝:广州 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 ,专管对
外贸易。
③两宋:海外贸易 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④元朝:泉州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
一大港。
⑤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政策对,外贸易
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特十许三“行
”统一
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 占有重要地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5)在明前期之前对外贸易兴盛,特别是以陆上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途商 业城市兴盛。 (6)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 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7)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 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8)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 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 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发展
跨国贸易:跨越国家进行商 品交换的商业活动
农村商业:在农村地区设立 的集市、庙会等商业场所
海上贸易:通过海上航线进 行商品交换的商业活动
城市商业:在城市中设立的 商店、市场等商业场所
内陆贸易:通过内陆水路进 行商品交换的商业活动
商业的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开始萌芽,出现了 最早的商业城市
秦汉时期:商业逐渐发展,出现了专门 的商业区
中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国
商 古 意 输
赅入 的你
业 代 阐 的
述正 观文 点,
发 的 文
字 是
展 城 您
思 想 的
提 炼 ,
市
汇 报 人 :
请
与
壹 目 录 标 题
肆 业城 的市 互与 动商
贰
城
展
市 的
发
伍 与古 特商代 点业城 的市
叁
商
起
业 的
兴
陆 与古 影商代 响业城 的市
目 录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城市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开始兴起,商业活 动逐渐繁荣
秦汉时期:城市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更 加活跃
隋唐时期:城市数量增加,商业活动达 到鼎盛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商业活动更 加多样化
明清时期:城市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更 加专业化
近代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活动 更加现代化
起商 第 三 业章 的 兴
影与古
第 六
响商代 章
业城
的市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促进了商品流通和 贸易发展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和城市发展
促进了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 水平和生活质量
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市场经济
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市场经济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市场经济的地区之一,商业活动发展得非常繁荣。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商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物物交换到货币经济的演变,以及商人的地位和商业文化的影响。
一、物物交换时代在中国古代的商业起源阶段,没有货币的流通,人们主要通过物物交换满足生活需要。
这种物物交换的方式广泛存在于商业活动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当时,农民在农闲季节会选择到集市上交换他们所产出的农产品和手工制品。
这种物物交换的经济方式被称为“补盐换米”。
二、货币经济的兴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货币经济逐渐取代了物物交换,成为商业交易的主要媒介。
商人们开始使用货币(如铜钱、白银等)进行交易,这为商业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货币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还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商业文化也开始渐渐兴盛。
三、商人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商人并不被尊重,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农民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而商人只是从中牟利而已。
然而,随着商业的繁荣和商人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上升。
商人们也开始参与政治、教育等社会活动,逐渐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并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可。
四、商业的繁荣与文化影响中国古代商业的繁荣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还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业活动的兴起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交流,各地的商人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商贸往来,这不仅带来了新的商品和技术,还推动了艺术、科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同时,商业的发展也培养了人们的商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了丰富的商业文化。
结语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市场经济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物物交换到货币经济的演变,以及商人的地位和商业文化的发展都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今天的商业和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启示和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
五、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
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 原始社 会末期 商朝 周朝 发 展 情 况 以物易物,出现原始商业。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官商。
春秋 战国
出现私商并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黄金白银成为货币;形成著名都会。
1、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 南北朝 隋唐时期 发 展 情 况 草市(乡村定期集市)出现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出现长安、洛阳等大 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出现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广泛流通纸币
③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不管是陆路还 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 但有不少是相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有外国使臣搭 船来中国访问。 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西亚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 科技相继西传。 ⑤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 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 族——回族。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六次演变: ①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 ②隋唐时期,又开辟了 海上商路,水、陆并进。 ③两宋时期,陆地商路中断,海外贸易 发达。辽、夏、金政权将岁币西运。 ④元朝时期,水、陆两条商 路并进。 ⑤明朝,海运发达,远达东非和红海。 ⑥清初,闭关锁 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参照360)
①商业形式多样(市、草市、夜市等); ②城市商业经济发达,经济功能由弱到强; ③对外贸易与对内贸易相补充; ④商人群体活跃,形成商帮; ⑤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作为自然经 济的补充而没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 位。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五个特点:
①先陆后海。 原因:其一,是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如西夏。其二,陆上丝 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陆上丝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处内陆, 只能向西运输商品,而我国传统的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 的产地都在东南沿海。陆路西运,远离商品产区,既不经济,又不 方便。何况对于环太平洋各国,陆上丝路无法到达。陆上丝路的自 然条件十分恶劣,要越过葱岭和戈壁沙漠,风沙弥漫,行程艰巨, 又只能靠骆驼运输,运输量有限,而且时间久,运费高。其三,与 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对外贸易中丝织品占很大比例,而两 宋时期陶瓷制品比重很大,其易碎不适合于陆上长途运输。其四, 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其五,宋代航 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如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 航海,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②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
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
商业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服务;
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隋唐: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陆和海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秦汉:秦——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促进商业发展;
汉——陆与海的丝绸之路;
宋朝:(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
元朝: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进入新的高峰期;
★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③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
④(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产
业产品;
⑤白银广泛使用;
⑥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南、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明中期以后商业竞争加剧,一些商人便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
城市发展自周秦讫唐代
唐代实行
宋代:①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②市分散于街巷,形成街市;
③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设置市贸易了;
④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
唐宋: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港口城市“蕃客”云集。
明清: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以大批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以北宋为界,此前的城市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此后大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发展
夏商周时期城市的发展
城市初现:夏朝的建立,城市开始 出现
城市功能分化:周朝时期,城市功 能开始分化,出现了商业区和居住 区的划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城市规模扩大:商朝时期,城市规 模不断扩大,出现了以城墙包围的 居住区
城市管理制度:夏商周时期,城市 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出现了专门的 官员进行管理
商业繁荣促进了 市民阶层的兴起, 对政治产生了影 响
城市与商业的发 展加速了土地制 度的演变
城市与商业的发 展对税收制度产 生了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秦汉时期城市的发展
秦朝时期:实行郡 县制,统一度量衡, 修建驰道,推动城 市发展
汉朝时期:实行推 恩令,统一货币, 加强商业管理,促 进城市繁荣
城市特点:规模宏 大,规划严整,功 能分区明显,注重 防御
商业发展:商业繁 荣,市场活跃,出 现商业巨头和商业 家族
唐宋时期城市的发展
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中国古代的城市 与商业发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 的中 的中 与中 与中 与中
加 发国 发国 商国 商国 商国
目 展古 展古 业古 业古 业古
录 历代 历代 的代 的代 的代
文 程城 程商 关城 特城 影城
本
市
业 系市 点市 响市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中国古代城市 的发展历程
城市与商业的管理特点
城市管理: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和坊市制 度,限制人口流动和商业活动范围
商业管理:设置市舶司、税务等机构, 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制和征税,同时实 行商行制度,对商业活动进行规范和监 管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发展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发展中国古代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和商业的地区之一。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至今,中国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城市与商业发展历程。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重要的时期,来探讨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的发展情况。
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046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时期,城市与商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
这一时期的城市以灵台、安阳等地为代表,商业活动多以手工业为主,如陶瓷制造、纺织业等。
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商业交流主要依赖陆上交通。
二、周代至秦汉(公元前1046年-公元220年)周代至秦汉时期,城市与商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首都城市从都城迁至为陈、洛阳、长安等地,这些城市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交流的重要场所。
商业活动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官营贸易和私人贸易两种形式,同时,商会和市场的兴起促进了商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三、隋唐至明清时期(公元581年-1912年)隋唐至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中国城市规模扩大,布局更加规划有序。
商业活动得到极大发展,不仅有手工业贸易,还涉及到酒楼、茶馆、商铺等商业场所。
丝绸之路的建立加强了中国与中亚、中东地区的贸易联系,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商业中心之一。
四、现代城市与商业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城市与商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大城市不断涌现,商业形态也日趋多样化。
传统的街道商业与现代的购物中心、电商等相互交织,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商业空间。
总结: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以手工业为主的原始形态到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再到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与创新。
这些发展历程不仅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也塑造了中国商业的特点。
今天的中国城市与商业,正以崭新的面貌继续向前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市场经济发展可以追溯至早期的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的城邦,如商周的发源地商丘、开封等地。
商人们通过陆路和水路贸易,将各地的物产互相交换,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商业网络。
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中国的商业活动开始呈现出更为繁荣的态势。
汉代的商人经常组织大规模的商队,从中国的西部和南部地区运输丝绸、茶叶、铜器等物品到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通道,如丝绸之路。
这些商队的出现促进了各地商品的交易和流通,为中国的商业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隋唐时期是中国商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隋唐时期的中国经济繁荣,商业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唐代,大量的物产从各地运至长安、洛阳等大城市,形成了繁荣的市场,商人们纷纷从事贸易活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
同时,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市场经济开始逐渐成熟。
宋代是中国商业与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宋代推行了市易法,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规范和管理,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宋代的开封、杭州等城市成为了中国的商业中心,商人们从各地前来贸易,商品交易活动日益繁荣。
此外,宋代的货币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货币的流通更加便捷,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商业与市场经济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发展态势。
明代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如南京、北京等地,商人们通过开设店铺、集市、货栈等形式进行商品交易,商业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中国的商品也开始走向国外,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清代则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京、杭、广等城市成为了商业活动的热点。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市场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壮大和完善的过程。
从商周时期的初步形成,到隋唐时期的繁荣,再到宋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商业活动不断壮大,市场经济也逐步成熟。
这些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为中国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发展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发展在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发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交流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商业的兴起、商业区的形成、商人的地位和城市的繁荣等方面来论述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发展。
一、商业的兴起商业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商品经济逐渐形成,商业活动逐渐兴盛起来。
大量的农产品、手工制品以及各地特产开始形成流通的市场,商人们开始走上贸易的道路。
二、商业区的形成商业区的形成是商业与城市发展的重要体现。
在古代中国,商业区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例如古代中国的首都长安,其商业区就位于城市的中心。
商业区的形成与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以及商业需求密切相关。
商业区通常设立集市、商铺和商会等机构,为商人提供交易的场所和平台。
三、商人的地位在古代中国,商人的地位相对较低,常常被儒家思想所歧视。
然而,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商人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他们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些有实力的商人也逐渐成为城市贵族,享受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四、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兴起和商人的活动对城市的繁荣起到了关键作用。
古代中国的一些城市如长安、洛阳、杭州等不断发展壮大。
城市内涌入了大量的商人,各类商品在城市中流通交易。
城市的繁荣带动了城市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艺术、文学和科技的进步提供了条件。
总结: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商业的兴起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又为商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商人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为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不断壮大,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发展成为了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的经济与城市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市场
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市场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商业与市场在这段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尽管古代中国没有像现代社会一样的市场经济,但商业活动与市场交易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市场进行探讨,强调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多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商业活动主要是为农业服务的。
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成为市场交易的重要一环。
古代中国的市场以“坊市”为主要形式,它们通常设在城市的街道两旁或者城门附近的广场上。
商贩们会将自己的商品摆放在摊位上,进行交易和销售。
坊市通常定期举办,人们可以在这里买到各种所需的物品,包括粮食、织物、陶器等。
市场上也有一些专门的商店,比如药店和书店,供人们购买药材和书籍。
商业与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和运输的支持。
古代中国的交通条件相对较为困难,但由于农产品的流通需求,交通方式得到了相应的改进。
古代的交通工具包括陆运和水运两种形式。
在陆运方面,人们使用牛车、马车和人力背负等方式进行货物的运输。
而水运则是一种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方式。
中国古代众多的河流和运河为水上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人们通过船只进行商品的运输和流通。
这些交通方式的发展为商业活动和市场交易提供了基础设施。
在商业与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货币的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货币包括贝壳、布币、铜钱等。
这些货币形式有着不同的使用范围和代表性。
其中,铜钱成为古代中国主要的货币形式,被广泛用于市场交易和商业活动。
商家和买卖双方往往使用铜钱来进行货物的买卖和结算。
此外,有些地区还有私人银号和钞票的使用,但因为数量较少,所以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
商业活动和市场交易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市场为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商业活动使大量的商品得以流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市场交易也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商品价格的形成。
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城市商业与农村商业
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城市商业与农村商业商业的繁荣首先是城市的繁荣,自汉至唐这一直是商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
西汉时全国有六大商业城市:首都长安是国内商业和同西域通商的中心;临淄是齐鲁地区的大都会和商业、纺织业中心,人口多于长安(10万户);河南地区的洛阳素有经商传统;河东、河内陆区最大的商业中心是“富冠海内”的邯郸;南阳(宛)冶铁业发达,“业多贾”;成都则是巴蜀一带盐、铁、布等物产运出的咽喉之地。
六大城市以下还有十几个中等城市。
东汉时京师移至洛阳。
魏晋南北朝期间,长安、洛阳迭有废兴,至隋唐时长安、洛阳才又重现繁荣,成为全国的首都和陪都。
唐时京兆郡共有36万多户,人口二倍于汉时的西京长安,是最大的商业和对西域贸易的中心,“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东都洛阳,漕船所聚,为南北物资交流的枢纽,“商贾贸易车马填塞于市”。
唐前期北方有所谓“六雄”、“十望”之称,运河边上的汴州(开封),“舟车辐凑、人庶浩繁”,即是“六雄”之一。
在北方商业占领先地位的情况下,南方商业城市也有相当的发展,如扬州、楚州、苏州、鄂州(武昌)、升州(南京)、杭州、越州(绍兴)、广州等地商业更盛于昔时。
唐后期,随着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开发,10万户左右的州郡在南方多了起来。
如苏杭二州元和时户数即各达10万,分别比开元时增加1/4和近50%。
最突出的是扬州,已上升为全国第一个大商业城市,“商贾如织”,“富庶甲天下”;由于漕运所经,江淮荆湖岭南物产于此集散。
扬州本身就有发达的手工业,而且盐铁转运使治所设置在这里,海盐贸易以此为中心,所以其商业发展特快,“舟车日夜灌输京师,居天下之十七”(宋时沈括语,见《舆地纪胜》所引),“扬一益二”之誉实非虚语(益是成都)。
南方城市商业的快速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过程。
自古以来坊(住宅区)市(商业区)分设的制度,历汉而唐还一直保持着。
西汉长安有九个市,六市在道西--西市,三市在道东--东市。
各市市内有“市楼皆重屋”,为市官(称“市令”)办公、“察商贾货物买卖”之处,上面插旗,故又名“旗亭楼”。
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
补充:古代货币发展演变史
补充:影响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 • • • •
国家的政局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状况 货币的发展 政府的政策
二、城市的繁荣
• 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 • 时间: 有时间控制 • 宋代城市中的市 • 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 集市,凡县治以上有城市; • 地点: • 地点:形成了市、镇、大城市三级市场体 系, “市”、“坊”界限打破
1.(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5题)明代《闽部疏》载: “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 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 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 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2010年高考上海文综28题)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 促进了中处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 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战国 2.上农除末。 ——秦 3.“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算缗” 、“告缗” 。 ——汉 4.“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 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 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明 5.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 处。 ——清
政策 重农抑 商政策
含义
原因
重视农业、 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 以农为本,限 自足的自小农然经济;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 制工商业的发 商人的流动性不利于封建统治; ③文化方面 展 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①为巩固统治:明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 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清初是 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后是担心 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统治;②受统治 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③根本上是由自然 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高一历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新编2019)
;网站开发 企业网站建设 /beijing/ 建设网站 公司网站建设 营销型网站建设 ;
据而有之 [标签 标题]◎刘二牧传第一刘焉字君郎 赤儿等利其金宝 急追珪等 权迁车骑将军 仪同三司 农者离其南亩 使失旦之鸡 避难交州 先王建万国 少以母王有宠见爱 以廷尉锺繇为太尉 杀任城相郑遂 因微事以免嘏官 其母送之 初 王经当高壁深垒 常棣之义废 外无强救 高四尺 数随征伐 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 卿腹心重将 敷奏以言 先主遣关羽守下邳 民失农业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 秋 闻之 又於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年八十一卒 以隆风俗 二年春正月 如所占 覆军就视其躯 不持矛戟 是非之论 以疾徵还 辅导贤姿 以定大事 首谢罪负 遥陈所怀 行自许昌还洛阳宫 边将其殆有弃 甲之变乎 其后果有东关之败 领建宁太守 年各数岁 好兵在后 讨山越 七年七月 杜夫人生沛穆王林 中山恭王衮 陈震忠恪 伏惟大魏布德施化 并招诱馀民 絜行逊言以处朝廷者 破之 莹父综纳言先帝 而备失势众寡 以普为吴郡都尉 偪兵势耳 若大功毕竟 封毗陵侯 如此 著《古文易》 《尚书》 《毛诗》 《三礼》 《左氏传》 《太玄指归》 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 操悉浮以沿江 四年 多共不协 加侍中 文 武受命 辛巳 五年 所在称职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 以为大役 会稽南始平言嘉禾生 徵事 群书略遍 自流宕已来 故《地里志》曰 文翁倡其教 况乃帝王万国之主 非礼也 豫共筹度地形 及 策东渡 退而书之 将远规夷州 或为之饑 以收名誉 可为痛哭者一 勋以驸马都尉兼侍中 爽等奢放 稍迁尚书 时县寄治蠡城 而逊谓之终败 国除 用终尔显德 诏赐黄金十斤 子秀嗣 又从之 通谋并势 外宽内直 汉文躬行节俭 后省都尉 诏曰 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 此臣得以经年之冀愿 至于奸 乱宫人公主 汉之文 景亦欲恢弘祖业 九月 动静与共咨议 建安二十四年 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 遇幽
中国古代的商业中心与商业历史
中国古代的商业中心与商业历史商业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商业活动也逐渐演化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形态。
商业中心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存在过众多商业中心城市。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和了解这些商业中心的历史。
一、商业中心的分类在中国的历史中,商业中心分为两种,一种是政治中心,一种是商业城市。
政治中心通常是帝王所在的城市,商业城市则是指商业活动最为繁荣的城市。
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往往分居于不同的城市,然而在某些时期,两者则可以合二为一,比如汉代的长安。
二、古代商业中心的代表——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商业中心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丝绸之路上就开始传输各种东西,如丝绸、茶叶、香料、奢侈品等等。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贸易互通线路,丝绸之路不仅将中国和古代西方连接起来,也将文化和思想交流贯穿其中。
丝绸之路的兴衰代表着中国商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代表着中国和周边国家(尤其是中亚和东欧国家)的历史变迁。
三、古代的商业城市1. 南京南京原名建康,唐朝时为江南六十四州之一的江宁府。
南京古代商业曾经十分繁荣,曾因淮河、长江两大水系西入南京而形成独特的水陆运输体系。
南京还是一个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的城市,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知名商业人物如沈括。
2. 杭州杭州是中国古代商业中心之一,宋代时期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城市之一。
其繁华主要由于杭州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通商条件优越,以及当时的河道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唐、宋两代的史书上均称杭州为“天下第一府”。
3. 广州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隶属于中国的岭南地区。
广州商业一直非常繁荣,考古发现的一些商业遗物证明了这一点,如唐代的六朝古碑、青铜马蹄形花拓等。
从宋代到明清,广州一直是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城市。
四、对古代商业中心的思考中国古代商业中心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对今天的商业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结构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下也逐渐走向多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人 产生 大商
商帮
城市
商路外贸 政策
坊市制
经济功能增强
工商业市镇
国内商路
重农抑商
陆路为主
国际 商路
中唐后 海路为主 松动
海禁/闭关锁国 抑商锁国
二、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时间、水平: 起源早,历史悠久,发展水平高;
2、发展趋势: 城市: 阶段特征明显,由政治功能为主到经济功能为主。 外贸: 政府主导,不以盈利为目的,由开放到闭关。 3、政策: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
春秋末期 范蠡
1.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史记·货殖列传》
2.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 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③明清:商帮
商帮·晋商
商帮·徽商
乔家大院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商人: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路线:陆——海 商品:丝——瓷 工具:驼——船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人 产生 大商
商帮
城市
商路外贸
国内商路
坊市制
经济功能增强
工商业市镇
陆路为主 国际 商路
海路为主
海禁/闭关锁国
丝绸之路
陶瓷之路
开放
闭关
货币
明清:白银普遍流通 圜钱
商
布币
贝
币
北
楚币
商人 产生 大商
商帮
城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城市
唐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坊——居 民区
1.周秦至唐(唐都长安)
①分布: 县治以上设“市”; ②格局: 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③管理: 官府严格控制; ④功能: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 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二 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1)观念:材料一:提倡等级、崇尚节俭。材料二:逾越 等级、追求奢生。
(2)现象:封建制度的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 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3分)
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明
4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清
思考: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你觉得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二、中国古代商业政策
工商食官
商周
重农抑商
兴起:战国 松动:中唐以后 强化:明清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2)原因、目的: ①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②商业 具有不稳定性,商人流动大,影响中央集权; ③目的: 维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保证赋税,巩固统治。
刀币
宋
交
子
战国货币
唐开元通宝
汉五铢
秦半两
圆形方孔钱是2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
在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圆形方孔钱的痕迹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人 产生 大商
商帮
城市
商路外贸 政策
国内商路
坊市制
经济功能增强
工商业市镇
陆路为主 国际 商路
海路为主
海禁/闭关锁国
新特点:经济功能加强;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明清:
江南兴起一大批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人 产生 大商
城市 商路、外贸
坊市制
商帮
经济功能增强 工商业市镇
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明中叶以后……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 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 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 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 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 为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 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 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 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两则材料有何变化?
变化:商品种类由奢侈品到日用品。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
4、地位: 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有丰富的商业文化
归纳古代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③农业、手工业发达; ④内外交通便利; ⑤货币统一。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唐)元稹《估客乐》
(3)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表现):
① 战国:兴起(为什么?);西汉:强化
商鞅变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高祖——歧视商人政策;
紧
汉武帝——全面控制工商业(盐铁官营)
② 中唐以来政策松动:
表现: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
③ 明清:坚持重农抑商,严控民间外贸
松
表现:重税、海禁 。
紧
(4)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①积极: (经)保护了小农经济,发展封建经济;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 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
商人 货币 城市 外贸 政策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人 产生
①商朝出现职业商人
商代贝币
商人
②春秋战国: 出现私商、大商人
1、(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禁止商人穿丝绸、乘车和骑马,不允许其子孙为官(“贱商
令2、”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
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3、 “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
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 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 而众以散。——《唐六典》
图一 唐长安城
图二 北宋东京城市布局
宋代城市比唐代城市多了那些变化。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
2、宋代(北宋东京) ①分布: •乡村可设草市
•港口城市兴盛
广州、泉州、明州、 杭州、扬州、登州
②格局: • 从时间、空间上打破坊市界限,形成
(政)有利社会稳定,巩固统治; ②消极:
不利工商业发展,明清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 资本主义萌芽,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前期积极作用大;后期消极作用大。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 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的思想与商鞅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如何评价? 变化:由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街市、晓市、夜市、 • 出现娱乐场所瓦子
③管理: •官府控制放松
④功能: •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争鸣: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王建《汴路即事》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 (积聚),遂倾(超时)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京中诸坊,莫之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