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业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商业

中国古代商业

中国古代商业中国古代商业的繁荣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商业活动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早的原始交换到货币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制度的日益完善。

古代商业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进行论述。

一、原始交换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的直接取得。

在这一阶段,商业活动表现为原始交换。

原始交换指的是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流,没有使用货币作为媒介。

人们根据各自的需求,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商品互换,从而满足各自的需求。

二、货币经济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中国古代商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货币经济的形成。

货币的发展使得商品交换更加方便和高效。

中国古代货币主要包括铜钱和纸币。

铜钱是中国古代主要的货币形式,在商业交易中广泛使用。

纸币则比较晚出现,但也逐渐成为商业交易的重要媒介。

三、商业制度的完善随着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制度逐渐完善起来。

商会的成立为商人们提供了一个组织协作的平台。

商会不仅可以提供商业信息和交流机会,还能够协调商人之间的纠纷和合作事宜。

商会的出现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和商人的权益保护。

另一个重要的商业制度是市场的建立。

在古代,市场是商业交易的重要场所,也是商人们进行商品交换和贸易的中心。

市场不仅提供了商品展示和销售的场所,还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四、商业的影响中国古代商业的繁荣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商人们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提升和产品的改良,从而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其次,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兴起。

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成为商人们的重要集聚和交易中心。

商业活动的兴盛催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文化和社会的繁荣。

最后,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阶级的分化。

商人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力量。

商人们通过商业活动积累了财富,从而在社会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声望。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商业发展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商业贸易的起源、商业网络的形成和商业制度的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商业贸易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类开始采用农业经济模式,进而产生了一定的剩余产品。

这些剩余产品鼓励了人们进行物物交换,逐渐形成了商业贸易的雏形。

在青铜时代,商业贸易加速了货币交换的发展,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使贸易更为方便。

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商业贸易以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为主要交易物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兴起,商业贸易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和地方经济的繁荣,商业贸易得以进一步发展。

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对中国与其他亚洲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商业网络的形成商业网络是商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由商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所构成的。

古代中国商业网络的形成可粗略分为两个阶段:地方性商业网络和区域性商业网络。

地方性商业网络主要指的是古代中国各地独立发展的商业网络。

这种网络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个地方经济的独立繁荣和商业交流的需求。

例如宋代的临安、明代的商业城市荆州等,都是地方性商业网络的代表。

地方性商业网络的形成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也加速了商人之间的联系和商业文化的交流。

随着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区域性商业网络逐渐形成。

以古代丝绸之路为例,它连接中原地区与西亚、欧洲国家之间的商业贸易网络。

丝绸之路的形成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商业联系和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发展。

同时,区域性商业网络也促进了商业制度的完善和商业文化的交融。

三、商业制度的发展商业制度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商业制度主要包括市场的形成、商业法规的制定和商会的建立。

古代中国商业市场的形成与经济繁荣密切相关。

各个朝代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纷纷设立市场,为商人提供便利的交易环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飞钱
多钱应该怎么带?他顺利买到药材,药材运 是保凭我管帖到回是国金(了手扬银相最扬头州财当早州 钱,物于的丝 不他,支银够应,收票行很取)雏,将好一或形怎货卖定信,物么,的物经于存办租提营是?在金取的他哪…,。业想…里商务扩人是?大需代回经用客益时商营州,,他可带
邸店 柜坊
问题:唐朝柜坊和飞钱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战国
隋唐
宋元
明清
概城数增括市量强指功增。出能多古等代 );中地国理城市位的置演南变移趋势、(东如移数量;、经分济布功区域能、
汉代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 筑物约占长安城的9/10,剩下供居住的仅 占1/10。唐代的宫城和皇城占长安城的 1/10,而居民区约占6/10,其他面积为道 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 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
的手段,求功名做官才是归宿。因此,尽管徽商把生意 做得很大,却做得三心二意。从乾隆到嘉庆十年的70年 间,同样在两淮经营盐业,徽商子弟有265人通过科举入 仕,而晋商仅区区22人。
到19世纪末,当徽商所代表的封建经济没落时,正 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登陆中国之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很明显,此时只有把大量资金投入实业,实现商业与 产业的结合才能获得新生。但“官本位”的徽商却做不 到,他们已经没有财力去投资产业了。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 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 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这种叫法一 直延续到今天。
贷财 债
商代货币“贝”
商朝商业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 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出现了 职业商人和商业活动的交换媒 介——货币。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夏代的商国人就开始了经商行为,商国第七任君主王亥为中国商业始祖。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改变战国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度(长短)量(容积)衡(轻重)不一的现状,决定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流通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这就是通称的“秦半两”。

他还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特别是统一货币对后世影响深远。

两汉时期,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两汉政府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政策,商业出现了初步的发展。

3、隋唐时期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出现商旅不绝的繁忙景象。

安史之乱后,对外商业交通的重点,由西北陆路转移到东南海道。

越州是东南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外国商船的聚集之地。

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4、两宋时期商业繁荣
两宋时期的商业繁荣是全方位的,不仅商品的种类繁多,而且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繁华。

商业的繁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促进了商业的继续繁荣。

5、元代商业继续繁荣
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明清徽商与晋商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

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

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古代中国的商业(_用)

古代中国的商业(_用)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 前繁荣。
(2)商运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贸易发达。
(3)商人组织活跃,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4)市场形式多样,商业城市不断繁荣。
(5)商业是以农业为基础,长期受重农抑商政 策影响,商品经济是农业经济的补充,未占主导 地位。
宋代 “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材料一:(汉)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 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 材料二:(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市至三 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控制越来越松,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 吏直接控制。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等认为中国宋代发生了 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能够支 持这一观点的有( ) ①街市制度取代坊市制度 ②政府取消夜市禁令 ③海外贸易兴起 ④纸币的流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市”的发展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北朝民歌)
我们从这上述诗句中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南北朝时期,“市”已经普遍存在 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
坊 市 制
宋代的“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形成了繁 华的商业街 。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 七刻,击钲( zhēng )三百下,散。 ——《唐六典》 材料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 晚唐 王建 材料三: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 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 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D
请思考,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 经济 政策

中国古代商业

中国古代商业

中国古代商业中国古代商业是世界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商业之一。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中国商人通过陆海贸易网络将中国的商品和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商业繁荣的同时,商人们也在贸易中发展了许多商业守则和制度。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在那个时期,中国人开始养殖和农耕,并将农产品用于交换。

这种最早的贸易形式可以被视为商业的起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开采矿产资源,制作器皿和工艺品,并通过交换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在中国商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各地商人组成了贸易家族,通过家族内部的贸易网络来进行商业活动。

这些贸易家族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内经营,通过沿海和内陆的道路进行商品的运输和交换。

他们通过贸易媒介,如货币和贸易印章来进行交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商业需求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扩大并发展成为国家规模的贸易。

在古代,中国商人开始通过海上贸易来拓展市场。

他们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代贸易路线之一——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西方的贸易路线。

通过这条贸易路线,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被运往更遥远的地方,同时,西方商品如香料、宝石和药物也被引入中国。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们也意识到对商业行为的约束和规范的重要性。

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商业守则和制度,以确保贸易的顺利进行。

比如,商人们发展了许多商会来维护商人的权益,如杭州有“官府商会”。

商人们也创立了一些职业组织来监督商业活动和解决商业争议,比如“交子司”。

商人们还开展了商家教育活动,以培养商业的才干和道德。

他们相信,“以商养邦”,商业的繁荣将带动国家的繁荣。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还包括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商业技术的进步。

商人们通过长时间的贸易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

商人们崇尚勤俭节约,讲究信誉和信任。

他们注重合作和互利共赢的原则,而不是纯粹的竞争。

商业信用在中国商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商人们通过互相守信来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

中国古代商业

中国古代商业

明清
城镇商业兴盛,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 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商帮出现,对外闭关锁国
1、《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 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 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 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 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2、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 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家族宗法观念进一步加强 B.读书风气日益盛行 C.传统贱商的观念有所改变 D.抑商政策发生转变
3、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 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 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 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 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 民。这表明( )
材料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 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 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 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 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以四大商业名镇为代表的商业市镇出现。
四、对外贸易由盛到衰——(朝贡贸易)
1、概况:
西汉 _汉_武__帝___时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 _广__州_____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_市__舶__使,

专管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源远流长,从商业活动最早的原始形态开始,逐渐演变成一个繁荣而复杂的商业体系。

这一历史长河见证了中国古代商业的繁荣和变迁,对于了解古代经济和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商业的起源、商业网络的建立以及商业制度的发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进行探讨。

商业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部落社会。

那时,人们通过狩猎、捕鱼和采集等方式获取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开始进行物品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商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

商业网络的建立在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商业网络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商人常常通过商队、商会和行业组织等形式,建立起庞大而复杂的商业网络。

商队是古代商人为了安全和方便进行商品交换而组成的队伍,通过商队的运营,商人之间可以分享信息和资源。

商会则是指商人自愿结成的组织,目的是共同经营和维护利益。

行业组织则是以某一特定行业为基础的组织,通过行业组织,古代商人可以相互协作和交流,推动行业的发展。

商业制度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繁荣离不开商业制度的发展。

商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商人们提供了一个稳定和公正的经营环境。

在古代中国,商业制度主要包括市场和货币制度两个方面。

市场制度是商业交易的基础,古代市场常常分布在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商人们在市场上可以进行商品交换和价格协商。

货币制度则提供了流通媒介,方便商品的交换。

古代中国的货币形式多种多样,如贝、铜钱、纸币等。

商业的影响与意义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商业发展也使得商品流通更加便捷,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此外,商业活动还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历史长河见证了中国古代经济和社会的变迁。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交易方式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交易方式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交易方式在中国古代,商业和交易方式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商业活动和交易方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

在中国古代,商业和交易方式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规则,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兴起与发展商业的兴起始于商代,因此商业的形成是在商代及以后的周代开始的。

在商代,商人主要以贩卖、抵押和放借为业,周代则逐渐出现了商业中心,如西周的商代,杏林,东周的商都、梁父、松阳等,这些商业中心不仅是货物交换集散地,也是文字、流通外交、物流等方面的重要中心。

随着货币和货币交易的兴起,中国的商业也逐渐发展壮大。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使用非常普及,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制度。

同时,随着城市的兴起,商业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许多商业城市,如临淄、邯郸、开封等,都成为了商业与交通的中心。

二、中国古代交易方式的特点1. 货币交易和非货币交易并存在中国古代,货币交易和非货币交易并存,但货币交易不是主要的交易方式。

相比之下,非货币交易更为普遍,如实物交换、借贷等。

2. 赊欠交易与借贷交易在中国古代,赊欠交易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交易方式。

即您买东西后,可以先不付款,直到未来某个时间再付款。

可以说,信任是一个赊欠交易的基础。

此外,借贷交易在中国古代也非常流行,借贷交易是以货币作为流通媒介的实物交易。

3. 运输和商业中心在传统的中国商业中,中心要素是交通运输和物流。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水路运输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并有各种独特的船只,如淮东船,南洋船,扁舟等。

此外,可以说商业中心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商人,都选择聚集在这些商业中心来进行交易。

4. 信用与契约在中国,信用在商业社会中非常重要。

在古代商业的交流中,信任体现在契约的签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人根据先前签署的协议行事,在协议期限内履行每一项协议,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因此,在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中,契约被普遍使用并得到广泛的认可。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一: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 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 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 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 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 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 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前期以陆陆为主,后期以海陆为主; (2)朝贡贸易(朝贡与赏赐)占有重要地位; (3)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 (4)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 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 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 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 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 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新航路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欧洲列强掠夺白银换取中国大量商品。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商业发展历程)
(二)知识补充 3、关于明清时期的商帮
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 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 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 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 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 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据材料,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去向: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3.封建土地私有制
(1)形成
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
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
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的私合有法性。②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
形法式律确立了封建土地
私有制。
(2)评价: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地 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 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第十五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 清单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
•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朝代
概况
商朝
善于经商
春秋战国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打破,商人地位提高
秦汉至隋唐
经商受到 时间地点 的限制
隋唐 都市商业、农村集市、柜房、飞钱
两宋 元朝
商品种类增加,“ 交子 ”出现,商 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大都 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
尝试:选______。(先做后看,效果更佳)
【及时巩固】
1.(2012聊城模拟)《明清商人小说》中指出“三
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
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文言小说
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白话小说更是比比皆
这两种赋役制度有何区别?各有何影响?
方田均税法: 一条鞭法:1851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 阶级矛盾,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 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 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摊丁入亩:雍正皇帝一上台,就把丁税平均摊 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种办法称之为 “摊丁入亩”。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但商业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商业的兴起、发展阶段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商业的兴起商业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商业经营主要以货币交换和物物交换为基础。

当时的商业活动主要以手工业和农业为主,农产品、特产和手工制品是当时的主要交易商品。

商周时期的商业发展为后来的商业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商业的发展阶段1. 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年)是商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不仅局限于本地区域内,还开始向外扩展。

在封建社会中,商人的地位开始显现出来,商业逐渐成为一种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职业。

商业活动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2.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是中国商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商业活动不仅在本国内得到迅猛发展,还开始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加速了商业的发展。

商业活动的繁荣不仅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

三、商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商人通过交易赚取利润,推动了商品和货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商业活动的兴盛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 文化交流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

随着商业活动的扩大,不同地区的人们通过贸易往来互通有无,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商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商品的交易,还带来了文化的传播和融合。

3. 社会进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商业活动需要各种专业技能,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改进。

商业的兴起也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政府加强商业的监管和保护,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结论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商业的兴起和发展阶段,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展示了中国古代商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1. 交通运输: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之一就是交通运输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商业往往主要以陆路和水路交通为主,如运河、航运和马帮等。

2. 城市经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另一方面是城市经济,这在唐朝进一步发展。

唐朝时期,长安、洛阳、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市场繁荣,商业贸易众多。

3. 货币制度: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另一个表现是货币制度的发展。

货币的使用促进了商品交换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货币的发展从鱼贝、铜圆到纸币的使用,一步步发展壮大。

4. 商业组织: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另一个标志是商业组织的发展。

商业组织在古代中国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行会、市舶司和商帮等。

5. 贸易往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还表现在贸易往来上。

中国历史上有众多的贸易路线和贸易往来中心,如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都给中国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

总之,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交通运输、城市经济、货币制度、商业组织、贸易往来等等。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概括词

中国古代商业概括词

中国古代商业概括词
中国古代商业的概括词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商业:中国古代商业主要是以传统商业模式为主,如市集、店铺、手工作坊等。

2.自然经济:中国古代商业是在自然经济的环境下发展的,即以农业为基础,商业为辅助。

3.官商合作:在古代,商业活动经常与政府机构合作,如盐铁专卖、税收等。

4.商人阶层: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出现了一批商人阶层,他们通过经营商业积累了大量财
富。

5.货币流通: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在中国古代逐渐流通,如铜钱、银两等。

6.商路发展: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伴随着商路的发展,如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

7.商业道德:中国古代商业中强调商业道德,如诚信、公平交易等。

8.文化交流:商业活动在中国古代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如商品贸易、文化传播等。

9.历史演变:中国古代商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10.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商业活动也有其地域特色,如沿海地区的海上贸易、内陆地区的
陆路贸易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

会馆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 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
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
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早期商业交换(以物易物) 朝代 商代 初步发展 西周 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增加 春秋 富足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战国 汉代 商运活跃 唐代 宋元 明清
水路、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客舍、邸店、车坊)
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闻明全国?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 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 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 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徽商和晋商都高度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主张 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讲求仁爱之心,不 乘人之危而牟利;童叟无欺,市不二价;不卖假货, 不赚黑钱。特别是徽商,大多“贾而好儒”,以儒道 经商,更赢得商界和顾客的信任和赞赏,得到 了很大 的发展。徽商和晋商的经营之道,反映了中国传统商 业经营的最高水平。

材料一:(汉)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 货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
材料二:(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市 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分析上述材料,政府对“市”的控制有什么发 展变化?
政府对市的控制放松
皇都胜迹图(明)
繁华的清代京城前门市街
行了考古发掘,墓中出土货贝6880枚,在其他商周贵
族墓葬中也出土了许多海贝。可见它被作为财富贮存,
贝被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被广泛应用。
---《中国钱币文化》
子贡
范蠡
范蠡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一位大臣,他 让西施去陪侍吴王夫差 。西施使用美人 计迷惑吴王,最终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 夫差。范蠡被封为上将军。范蠡功成名 就后,他毅然辞去官职,与西施一起隐 姓埋名到民间经常,几年间就积累了数 千万的家产,人们称他为陶朱公,他被 封为中国财神。

中国古代商业模式

中国古代商业模式

中国古代商业模式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和商业活动也深受到历史的影响。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商业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对它的政治、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中国的商业模式出发,探讨其特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业活动是由专业商人进行的,常见的商业模式包括集市、商店、商会及商铺等。

1、集市:集市是最古老的商业模式之一,它是由商人组织的,大多数商人都来自远方来参与集市交易,在集市上可以买卖各种物资和服务。

集市是古代商业活动最活跃的模式之一。

2、商店:商店是指在一个地方经营的比较固定的商业经营场所,它是古代一种流行的商业活动模式,商店一般由店主和其他员工组成,其主要业务是出售现成的商品,其中也包括像服装、工具等物资的出售。

3、商会:商会的发展离不开商店的兴起,它是由商人组织起来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商人的权益,促进商业活动,它在宣传商业道德,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商铺:商铺是一种比较大型的商业模式,它集成了各种商业活动,主要以经营仓储、销售物资以及提供服务为主。

商铺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了众多商品和服务,而且也成为内地商人开展商业活动的绝佳去处。

二、古代中国商业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推动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商业模式,使商人能够集中精力发展商业,有效地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它们也为当地商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物资和服务的平台,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促进文明发展: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不仅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也为当时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古代中国商人在开展商业活动时,除了为人们提供商品和服务外,也推动了金融货币制度和物资流转制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推动政治发展: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也给当时的政治发展提供了支持。

商人在开展商业活动的过程中,也为当时统治者提供了一定的税收收入,而商会的发展也使商人在政治上得以发挥自己的促进政治进步的作用。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先秦时期:这一时期,商人、商业出现。

远古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传说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

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由此引申,出售的生产物便叫“商品”,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2.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战国时期,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城市繁荣。

3.秦汉时期:这一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秦朝时期,商品明码标价,统一货币(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汉朝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所开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专门的“市”出现,(商品交易场所,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成为著名商业中心。

王莽设“五均”官管理市场,以“市”为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

4.宋元商业繁荣:这一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水陆交通的便利等因素共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5.明清时期:这一时期商业继续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国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明朝中后期出现自由工场手工业,清朝前期出现带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商帮和会馆,清朝出现了票号。

以上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的大致阶段。

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都不同,对商业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的商业》课件

《中国古代的商业》课件
随着商业的发展,政府在政策 上逐渐放宽对商业的限制,推 动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业发展的 政策改革。
影响权力结构
商业精英逐渐崛起并在政治领 域发挥影响力,对传统的权力 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05
中国古代商业的局限和挑战
商业局限
市场规模有限
古代中国社会以农业为主导,人 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市场规 模相对较小,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聚集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水 平逐渐提高,城市成为了经济、文化、政 治的中心。
对文化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商业活动使得不同地区的文化得以交流融合,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
传播知识技术
商人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将各地的知识、技术、艺术等带到其他地方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提升审美水平
商业产品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水平,通过商品人们可以了解 和欣赏当时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沈万三
元末明初的巨富,以经营 农பைடு நூலகம்和海外贸易为主,富 可敌国。
重要事件
丝绸之路
汉代开辟的连接东西方的 重要商路,促进了贸易和 文化交流。
唐宋时期商业革命
唐朝和宋朝时期,商业活 动迅速发展,出现了商业 行会和货币经济。
郑和下西洋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开拓 了海上贸易,加强了中国 与东南亚、非洲等地的联 系。
商业与农业的关系
互补关系
商业与农业是互补的关系,农业为商 业提供商品和原材料,商业为农业提 供生产工具、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 和生活用品。
制约关系
农业的发展状况对商业产生制约作用 ,如农业丰收则商品供应充足,有利 于商业的发展;反之,则可能导致商 品短缺,制约商业的发展。
依存关系
商业和农业相互依存,农业的发展需 要商业的支持,商业的发展也需要农 业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中国商业的萌发、形成很早。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生产者之间物与物的直接交换。

以后又有了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和居间的商业出现。

古代中国商业的起源,就是从物与物的交换开始。

古代中国使用货币始于夏代。

司马迁提到夏代的货币有“龟贝”。

“龟”在夏代用于占卜,不可能成为货币流通;“贝”作为货币流通完全可能。

“货”字从贝从化;化,变化,含交易的意思;而交易则用“贝”。

由此可见,“货”字本身暗藏着货币起源于海贝的信息。

在汉字中,跟货币有关的字大多带“贝”旁,如贡赋、贿赂、贫贱、買賣(买卖)、赏赐、贮、贪、赈、贩、赊、贷等等。

这说明早在汉字形成之前,贝已经作为货币在交换中充当媒介了。

这个认识得到考古材料的支持。

夏代既有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玄贝和专供交换的市场,又有专门从事交换,以牟利为已任的商人,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说商业在夏代已经初具雏形,这绝不是无稽之谈。

如果保守一些,把古代中国的商业形成推迟到商代早期,在学术界没有疑问。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章中说:“只要理解了货币的根源是在于商品本身,货币分析上的主要困难就克服了。

”正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的那样,货币是交换的结晶,由于交换的扩大与加深,发展了在商品性质中睡眠着的使用值价与价值的对立。

为了方便交易,把这种对立外部地表现出来的需要,要求有一个独立的商品价值形态,从而促使某种商品变成其他商品的等价物——货币。

换句话说,那就是货币是在交换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与其他商品相对立的特殊商品。

首先取得货币形态的东西,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并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也不一样。

比如工具——斧、刀、镈、牲畜——牛、羊、猪,外来交换品——珠、玉、贝等,都曾取得过货币形态。

这种情况,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古代世界,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些首先取得货币形态的东西,充当货币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它们当中,以海贝充当货币的时间为最。

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从夏商至秦统一,贝币使用长达1300年;在古代中国边地云南,从春秋晚期到明末清初,贝币使用长达2100多年;而两者衔接起来,在古代中国,贝币使用长达3400多年。

第二,古代中国商业一开始就是由官府垄断的。

商业主要由官办官营是上古中国商业的又一特点。

这对后世影响很大。

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见《国语·晋语》。

所谓“工商食官”,就是工商奴隶为官府生产商品,从事交换,为操纵工商大权的奴隶主贵族服务;而工商奴隶的衣食由官府供给。

这种工商业由官办官营。

官办官营的商业性质,在商周时代体现在商业的所有环节上。

据《周礼·考工记》讲,周朝国都建设格局是“面朝后市”。

侯国都城也仿效这种制度建设。

周天子的王宫位于王城中心,市场设在王宫后面,即北面。

市场分三个部分:大市居中间,日中交易,商品是奴隶主贵族所需要的奇珍异宝、奢侈品和奴隶。

朝市居东面,早晨交易,供往来商旅和官府商贾进行大宗商品批发贸易。

夕市居西面,傍晚交易,供小商小贩经销一般平民所需要的东西。

市场的设立,主要是为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提供方便。

官府对市场上经营的商品有严格限制,准许卖什么东西,不准卖什么东西,规定得很详细。

凡是体现奴隶主贵族身份品级的礼器,如命服、命车、圭壁金璋、宗庙器物,禁止买卖;凡是武器,如弓、矢、剑、戈等,禁止买卖;凡是没有成熟的瓜果谷蔬不许上市。

总之,商周时期,官府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对商业实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和监督。

官办官营的商业占主要地位。

第三,古代中国独立、自由的大私商出现很晚,而且给私商自由发展的春天非常短暂。

中国商业早在夏商时期已经形成,但是,独立、自由的大私商到春秋后期才出现。

古代中国商业一开始就由国家垄断,官办官营商业占主导地位,私商受到严格限制,很难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交通日益发达,地区之间贸易联系不断加强,然而自春秋时期起,周天子的权威却逐渐衰落,“工商食官”的格局逐渐被打破,私人工商业得以兴起。

商业能给统治者提供货贿珍宝,能给政府提供财政收入,也能满足各阶层人民生活的需要,所以列国的统治者都重视商业。

例如齐桓公,他捐弃前嫌,大胆任用商人出身的管仲为相。

管仲不赞成盐铁全由官府经营,不准百姓插手的政策,允许人们在农闲季节煮盐;允许人们开矿冶铁,但要给官府交税。

正是因为当时列国统治者重视商业,商业得以迅速发展,春秋时期几乎达到农工商并重的地步,所以当时人们衡量一个诸侯国的强弱经常是以农工商三者是否并盛作为标准。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晋师将攻楚,隋武子进行劝阻,陈述不可伐楚的理由之一是:“商农工贾不败其业”。

值得注意的是,隋武子竟然把“商”放到了“农”与“工”的前面,足见商业对一个诸侯国的重要。

春秋时期是商业自由发展的春天。

东周王城洛邑居天之中,周人“巧伪趋利,贵利贱义,高富下贫,喜为商贾”。

那时鲁国人“好贾趋利,甚于周人”。

宋国更是“稼穑之民少,商旅之民多。

”经商形成热潮,身份自由、独立经营的私商大量涌现,是春秋时期,尤其是春秋后期,一个极其突出的现象。

私商作为一个很有势力的社会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

子贡、范蠡成为他们的杰出代表。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是孔子的学生。

《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

意思是说,子贡不愿继续当官,辞职后专门经商。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子贡既学于仲尼……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这就是说,子贡驾御着成队的车马,凭借雄厚的财力跟诸侯结交,所到之处,国君都以迎接贵宾的礼仪款待他。

由此可见,子贡是一个富商大贾。

范蠡,字少伯,是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雪耻的主要谋臣。

越灭吴后,范蠡弃官经商,定居陶邑,自称朱公。

他采用老师计然的商业理论,“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并且一再散财济贫。

范蠡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商人、大慈善家。

子贡、范蠡对后世商人影响巨大。

“端木生涯、陶朱事业”,是后世商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古代中国商业自由发展的春天十分短暂。

春秋时期,列国统治者允许商业自由发展,春秋一过,到战国中期,商鞅就在秦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标志着古代中国商业自由发展的春天即将结束。

为什么古代中国商业自由发展的春天十分短暂呢?因为古代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游商蓄贾采取囤积居奇的恶劣手段,残酷地剥削农民,侵袭农业,掏空了列国政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威胁着列国君主的统治。

《管子·国蓄》上说:“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贾游商,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

”意思是,蓄贾游商丰年谷贱,大量收购囤积,待到荒年青黄不接,政府急征赋税时,高价出售,国家管不了,商人们成百倍地赚钱。

其结果,“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

国君以货币形式征税,而各种财物价格被商人压低一半,实际上是一半财物被商人征去。

所以《管子·轻重甲》上说:这样相当于“一国而二君二王”了。

《管子》一书中反复讲这个问题,这说明,在齐国商人对齐国君主的统治构成巨大威胁,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也是一样。

卫国商人吕不韦将囤积居奇的商业谋略由经济领域伸向政治领域,从贩运货物进而买卖国君,终于窃取了秦国的权柄。

虽然这在历史上是特例,但这个特例只能发生春秋战国这个允许商业自由发展的春天里。

吕不韦当政后,企图改变秦国的抑商政策。

他褒奖大牧主乌氏倮,令与封君相比;他礼遇挖丹砂致富的巴蜀寡妇清,为其筑“女怀清台”。

但是,秦王赢政亲政后,罢黜吕不韦,打破了商人企图跟地主争夺统治权的梦想。

秦统一全国以后,全面推行抑商政策,对春秋战国时期侵蚀封建经济破坏农业生产的商业资本进行了总清算。

允许商业自由发展的春天就这样匆匆过去了。

第四,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

因为中世纪西欧实行庄园制,其经济单位远远大于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用品可以在庄园内解决,不必通过市场交换获得,而中国农民家庭仍然需要以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去换那些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尤其是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如犁、锄等。

一般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发达,是资本主义的前提。

然而,在古代中国,无论其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怎样发达,却始终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这是由古代中国传统的市场模式造成的。

古代中国的商品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城市市场;另一类是乡村墟集市场。

城市市场处于封建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其主要功能是满足皇室、贵族、官僚、绅士的享受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之间交换的。

只有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农产品的交换,才能为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乡村墟集市场狭小,分散,处于相当封闭的状态,它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第五,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重农抑商思想、重农抑商政策占据着统治地位。

商业始终不能按照其特有的规律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而是受到种种封建主义枷锁的羁绊,举步维艰。

这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建立在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社会的再生产过程是基础薄弱和生产力不高的简单再生产。

要保证再生产过程顺利地进行,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变易;是保守,而不是革新。

生产的不断变革,社会关系的不断动荡,都与封建生产关系的根本要求相违背,都与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相抵触。

中国封建统治者早就看出商业是引发变革的起点,是造成社会动乱的根源。

所以,“重农抑商”是他们历代沿袭的基本国策,企图以此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维护传统的一切社会关系,并使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墨守陈规。

历代封建统治者行使抑商政策的主要手段有三种:第一种是禁榷制度,就是用法律形式把销售量最大、利润最高的一些工商业完全垄断在政府手中,实行官营,禁止私营。

西汉政府首先实行盐铁专卖,后来又扩大到酒、茶、矾、香药宝货等。

实行这个政策的实质是把最容易赚钱的买卖掌握在封建政府手中,不允许私商经营,防止私商迅速发财致富。

第二种是土贡制度。

所谓土贡制度,就是将统治者所需要的大量奢侈消费品,越过商业买卖程序,越过公开市场,而以任土作贡的方式,直接向人民索取。

土贡范围广泛,无所不包,从宗庙祭品、军旅装备到服饰玩物、瓜果蔬菜、珍禽异兽、花鸟鱼虫等等,只要统治者需要,都在上贡之列。

实行这个政策的实质,是把私商排挤于最大的主顾和最广阔的市场之外,以减弱私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促进作用。

第三种是官工制度。

所谓官工制度,就是对土贡仍不能满足统治者奢侈需要的部分物资,由官府自设作坊或工场直接生产制造,如织染、陶瓷、军器工业,等等。

实行这个政策的实质,是割断工商之间的产销衔接,尽量缩小私商经营范围,使其不能无限制地自由发展。

抑商政策,主要抑制的是中小私商,相反地,却使那些官商合流的权贵富豪从中获利发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