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业与政策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1、确立:商鞅变法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2、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税根本目的: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3、原因(1)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2)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4)根本原因是落后的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4、抑商表现(1)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2)发展官营商业。

加强对经济控制(3)对私营工商业加重赋税征收5、评价积极影响(1)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2)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影响(1)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2)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3)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二、海禁政策1、含义: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2、原因:明:东南沿海面临倭寇的威胁清:应对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3、目的:巩固封建统治4、影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封建统治消极:(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了世界,近代处于落后被动的局面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原因:中国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2、时间、地区: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率先出现3、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4、实质:雇佣关系5、特点:(1)只出现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中,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2)受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6、发展落后的原因资本:大量商业资金买田置地技术:文化专制,缺乏实用性人才市场:国内: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购买力有限国外:闭关锁国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独特的经济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主要可以归纳为农业经济政策、商业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政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农业一直被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产业,绝大部分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

为了调节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应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古代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经济政策。

例如,西汉时期的均田制和租税改革,明清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福利。

这些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为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物资基础。

其次,商业经济政策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起初并不受到重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

为了促进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古代中国朝代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商业经济政策。

比如,唐朝的市场规模扩大和商业发达,宋朝的仁宗时期通过推行农商并举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的废除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商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贸易政策也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为了促进贸易发展和保护国家贸易利益,古代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

例如,汉武帝时期的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和东汉南蛮的开发以及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发展。

总之,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包括农业经济政策、商业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三个方面。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发展。

这些经济政策对于中国古代的经济体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4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氾水高级中学2013届历史二轮复习学案(4)4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专题讲解】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1、商周:出现职业商人,政府执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2、春秋战国:城市兴起(基本上是政治中心),商业兴盛,私商取代官商,政府重农抑商。

3、秦汉前期:商业的繁荣,出现了一些大都会,长安城有东西九市,集中贸易,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管理。

(空间限制、时间限制)4、南北朝:“草市”出现;5、隋唐:商业也呈现繁荣景象,长安、洛阳盛极一时,长安城布局严整,有东市、西市,实行“市坊分离”,时空限制仍比较严格,后期扬州、益州(成都)繁华,“扬一益二”。

夜市产生。

“柜坊”(早期银行)、5、北宋时期:有了一个新的转折。

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市坊制度被打破,出现晓市、夜市。

②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

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

对外贸易发达。

④出现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

6、明朝时期:城市经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城市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①城市的生产性和商业性更为突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大大减弱。

②江南一些城市出现的手工丁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④明朝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⑤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思维拓展】1、中国古代“市”的规律性变化地域从城市扩展到乡镇和农村空间唐代以前有明确的空间(市坊分离),宋代打破限制时间唐代以前有严格限制,宋代突破限制,出现“晓市”、“夜市”管理逐渐放松,政府宋代不再直接监管服务设施由单纯的商品买卖场所,发展为服务设施齐全的商业区2、比较唐宋商业活动。

唐朝宋朝商业活动有严格的空间、时间限制,“市坊分离”,“日中为市”,唐朝后期出现“夜市”“市”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城市市坊界限打破,沿街开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夜市、晓市出现。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经济和政治基础 3、影响:
初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权; 明清以后: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发展
二、历朝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
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汉初: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
关津之税 市肆之税
三、“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概念: 严禁中国人、限制外国人 仅有广州十三行
(实为官方垄断贸易商行)
2、实行于明清时期
(鸦片战争前)
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3、影响:
扼杀对外贸易, 顺治年间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 35至 50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导致极端保守封闭, 落后世界。 唐朝对外政策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 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 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 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 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 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画面四:当我们还沉浸在男耕女织的“幸福” 时,西方的蒸汽机船肆无忌惮横行于世界各地 , 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 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 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 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 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 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明中后期江南地区丝织业 2、方式:&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查的重点。解题时需结合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来分析。
例2.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 “ 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 。南宋都城中的 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 “ 四百十四行 ” 。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
答案
D
例11.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 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 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当时(
)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政府重视商业管理并征收商税
D.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答案
C
3.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特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
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2)表现: ①西汉: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②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此设市舶使。
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
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变革。
例8.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 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 宫”发展的影响角度命题。不同时期商业的发展,对 封建统治理念、社会主流思想、科技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 面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商业发展对文学艺术世俗化的影 响尤为重要。解题时注意结合相关史实分析。
史料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 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 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
中国
政治 经济 对外关系 思想文化 封建制度顶峰 农耕经济繁荣 闭关锁国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越洋抢滩、海外殖民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养蚕图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 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 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 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反映出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资金
国际 市场
土地买卖制度 和高额地租吸 引商业资本买 田置地,影响 了资本的积累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国内 市场
劳动力
国家 政策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缺乏国内市场。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自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 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 成功等抗清势力) 贸易者,或地方官察出,或被人告发,即将 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 尽给告发之人。 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清世祖实录》卷102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实行海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实行该政策造成的影响。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 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 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难点一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一)追根溯源——古代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
革命的原因
市场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 因素 需求量不大 官营 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 压制 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政策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 限制 重税 社会 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 动荡 冲击巨大 技术 水平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
[系统认知] 全面认识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1)从行业和区域上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
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
(二)民间手工业 1.生产特点
赢。”反映了古代家庭手工 业生产成本低,自给自足。
(1)家庭手工业 :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
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田庄手工业:由田庄经营,涉及纺织、农具、兵器修造等,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的促进。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由于开通陆地、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
二史料探史——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史料一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①。东北半城皆 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②……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 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③。无 主者黎明立桥以待④。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广泛涉及农业、商业、税收和贸易等方面。

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探讨,以了解这些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农业政策古代中国一直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为了鼓励农民生产,统治者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发展。

首先,他们采取了农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土地来种植粮食和蔬菜。

其次,他们实施了减税和免税政策,以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他们增加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统治者还颁布了农业技术和灌溉政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土地的利用率。

二、商业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商业政策。

他们设置了交易市场和商业中心,为商人提供了交流和贸易的场所。

此外,他们颁布了商业法规,以确保商人的财产和权益得到保护。

还规定商业税收和关税政策,既融资国家开支,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三、税收政策税收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统治者通过税收来融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税收政策包括苛捐杂税、农业税、商业税和人头税等。

这些税收政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税收加重了农民和商人的负担,导致了社会不安和经济萧条。

另一方面,税收又为国家提供了财政支持,促进了政府的运作和社会的发展。

四、贸易政策古代中国的贸易政策主要集中在海外贸易和丝绸之路贸易两个方面。

在海外贸易方面,统治者通过设立港口和贸易站点,鼓励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同时,他们还实施了海禁政策,限制外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

在丝绸之路贸易方面,统治者积极倡导和支持丝绸之路的发展,通过这条贸易路线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涉及农业、商业、税收和贸易等多个领域。

这些政策为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然而,也有一些政策对农民和商人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3.封建土地私有制
(1)形成
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
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
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的私合有法性。②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
形法式律确立了封建土地
私有制。
(2)评价: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地 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 成社会的两极分化。
第十五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 清单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
•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朝代
概况
商朝
善于经商
春秋战国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打破,商人地位提高
秦汉至隋唐
经商受到 时间地点 的限制
隋唐 都市商业、农村集市、柜房、飞钱
两宋 元朝
商品种类增加,“ 交子 ”出现,商 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大都 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
尝试:选______。(先做后看,效果更佳)
【及时巩固】
1.(2012聊城模拟)《明清商人小说》中指出“三
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
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文言小说
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白话小说更是比比皆
这两种赋役制度有何区别?各有何影响?
方田均税法: 一条鞭法:1851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 阶级矛盾,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 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 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摊丁入亩:雍正皇帝一上台,就把丁税平均摊 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种办法称之为 “摊丁入亩”。

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政策

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政策

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政策中国封建时期经济的发展与政策是一个极具深度的话题。

封建社会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家庭农场为主,它的性质是天然封闭和自给自足,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形态相比,中国的封建经济发展情况作为一个突出的例外显示出来。

因此,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政策也存在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一、农业经济政策在封建时期,农业是经济的主体。

富家或地主经营的农业生产是由富家或地主的家庭组成的大农场组成的,他们在这里雇用底层民众来劳动,从而使用了低级劳动力以获取赚取了更多的财富。

政府在农业方面宣布的具体政策并不多,主要是农具和种子的派发。

政府提倡农民改善土地的品质和的规模以增加产量。

二、手工业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发展较快。

封建时期下,车间劳动是手工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包括了各种工艺的加工生产,由家庭组织一些低级劳动力来进行劳动。

政府在为手工业提供技术殷切改进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政府以实际行动支持具有高工艺含量的手工业生产,并且对工艺水平相对较低的家庭制工业进行了整顿和规范。

针对劳动力的局限性和落后技术所导致的高成本问题,政府出于对手工业安全生产的关心也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政策。

三、商业经济政策中国封建时期的经济生产和经济活动主要是由城市中的商人经营出售,造成了封建时期地域经济中的三个主要原则:地域专卖原则、供求平衡原则和稳定价格原则。

中国封建时期的政府没有明确的管理商业行为,但在商业活动中往往涉及物资的调配问题。

政府对商人都采取了管理和决策方面的原则,在深化市场流通、提高贸易规模方面为商人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control控制住了商业中的另一些问题以维护其稳定和安全。

四、财政经济政策封建时期的中国财政经济政策更多的体现在政府的赋税和针对军事的费用支出方面。

封建时期的财政主要来自于土地、农民和工匠的赋予和财物的什么规模,政府通过赋予土地和财物来增加收入。

政府财税政策的一个特点是以赋税方式来进行税收的。

第六单元 课题22 经济管理——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第六单元 课题22 经济管理——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课题22经济管理——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知识点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________”。

(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________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统治者推行________政策,一直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4)隋唐: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________和飞钱相继问世。

(5)宋元:两宋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时,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城镇商业繁荣,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实力最强的是________和晋商。

[构图解史],古代商业的“先”与“后”信息提取: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功能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县治以上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用于商业活动。

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________、闭市。

(2)宋朝: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________”更加普遍。

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四大商业名镇。

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城市发展①长安、________、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________、成都也成为繁荣大都会,出现“扬一益二”之说。

[概念辨析],“市”“草市”“夜市”“晓市”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农抑商: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核心是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这一政策始于战国时期,并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延续。

政府通过征收重税、限制商业贷款等手段来抑制商业的发展,同时鼓励农民努力耕作,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2.专卖制度: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中国古代政府实行了各种专卖制度,即对某些商品实行垄断经营。

例如,盐、铁、酒、茶等商品只能由官方销售,禁止私人经营。

这些专卖制度为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

3.限制城市规模: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城市的大小和布局都有明确的规定。

政府通过限制城市规模和商业活动范围,来控制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规模。

4.统一度量衡:为了方便商业交易和税收征收,中国古代政府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这不仅促进了商业交易的公平性和便利性,也为政府征收税赋提供了便利。

5.重视市场管理: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市场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市场管理的规定和制度。

例如,规定商品质量标准、价格标准、交易方式等,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和秩序。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特点是以重农抑商为核心,通过专卖制度、限制城市规模、统一度量衡和重视市场
管理等手段来控制商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稳定。

这些政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同时也给商业发展带来了制约和限制。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 、重农抑商
重视农业
抑制商业
1、含义:也叫“重本弃末”、“强本弱末”,强调要 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的商鞅变法,后古代历朝大都推行这一政策。
二、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 国商人到中国举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 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 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
.
.
.
.
;烫金纸 烫金纸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 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 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 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禁海令,不许民船出海贸易。

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

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

二、重农抑商政策大行其道的原因何在? 重农抑商政策大行其道的原因何在?
•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农不出则乏其食 。
• ——《周书》 ——《周书》
西周重农思想的形成并没有抑商的趋势
•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 ——《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
资本主义萌芽

标志: 标志:雇佣关系 资金、 资金、市场 条件 自由劳动力 政策支持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
农耕经济
资本主义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 材料一: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 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 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 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 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 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27 清初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清初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 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材料二: 材料二 目的: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 目的: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 捍卫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维护其专制统治免受威胁。 捍卫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维护其专制统治免受威胁。 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 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 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 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明朝: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明朝: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1)据材料一 据材料一、 指出明清对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1)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对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禁止出海贸易 (1)明清采取上述政策分别出于何种 原因? 结果对中国 明清采取上述政策分别出于何种原因 (1)明清采取上述政策分别出于何种 原因 ? 结果 对中国 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和历史背景) 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根据材料和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商业的开展与经济政策【根底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开展1.商业开展历程(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

(2)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3)汉:商业开展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开展。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__________得到开展;______和飞钱相继问世。

(5)宋元①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____________贸易开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③出现了________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轻巧识记] 古代商业开展的"三先〞"三后〞2.市的变迁(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________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①北方:长安、、、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____________,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①西汉:由于开通陆海__________,中外贸易逐渐开展起来。

②唐朝: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__________专门管理外贸。

③南宋:海外________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④元朝: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一处,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以____________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图示总结] 古代城市的开展演变[概念阐释] 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制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中国古代商业与政策

中国古代商业与政策

中国古代经济(一)商业的发展1、商业发展的表现(1)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原始商业。

(2)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

(流动为商,坐地为贾。

)(3)周朝时期:“工商食官”,商业为政府服务。

(4)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都会,金银成为货币。

(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吕不韦资助嬴政他爹。

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

一字千金,)(5)秦朝:颁布管理“市”的法律。

(6)汉朝:县以上设置管理“市”的机构,通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7)南北朝:出现“草市”(8)隋唐时期:外国商人来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邸店、柜房、飞钱。

(9)宋朝时期: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严格监控;打破了坊市限制,取消了营业时间、地点限制;出现纸币,集镇、夜市、草市兴盛,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

(隋唐时期,商业的经营范围还在固定区域,长安城有东市和西市,所以现在我们把购物叫买东西跟这有关系。

当时是实行宵禁的,黄昏时分击鼓四百下城门就得关闭,做生意就赶紧收拾东西回家,鼓声六百下坊门就得关闭,行人得赶快回家,慢了就要挨板子了。

虽然有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感觉当时是夜生活丰富,其实也都是一些官员,他们有特权。

到了宋朝,夜市才算是真正红火起来,据南宋吴自牧所着的《》记载,当时临安夜市十分热闹,什么衣帽扇帐,盆景花卉,鲜鱼猪羊,糕点蜜饯,时令果品,应有尽有。

)(10)元朝时期:广泛流通纸币,大都成为国际大都会。

(11)明清时期:江南商业市镇兴起并出现专业化趋势(清乾隆《》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

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

);四大商业名镇位于交通要道(景德镇、朱仙镇、汉口镇、佛山镇)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广泛流通;区域性商人集团出现,如晋商、徽商(乔家大院、胡雪岩。

会馆是给商人联络感情,共享商业信息,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等。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刀 币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 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 场所。以后“城”、“市”结合, 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 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二Biblioteka 城市的繁荣“市”的发展演变
• • • • • • • • 1、秦代:管理“市”的规定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管理严格 3、六朝:乡村形成“草市” 4、唐代:“草市”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晚期大城市出现“夜市” 5、宋代:“市”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草市”设施完备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非常繁华
明清时期:棉纺——松江 冶铁——佛山 制瓷——景德镇 转运——汉口、朱仙 丝绸——盛泽镇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1)我国古代商业起源较早,不断发展,但因受到重农 抑商政策制约,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 衡,发展艰难而曲折; (2)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的行政限制逐渐减少,城市对 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3)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据中国古代经 济的主导地位 (4)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其中官 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 经济目的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 政策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3、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学习要点:
1、了解古代各个时期商业发展的基本表现。 2、了解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 3、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古代商业的活跃
“商人”的起源:商王朝覆灭 后,商族人成了周朝奴隶。武王 把殷商遗民分给各诸候国,由于 商族原是贵族,养尊处优,身无 长技,一下变为贱民,又被剥夺 了土地和特权,无力赡养家眷, 只好走南闯北劳碌奔波,以做买 卖为主要职业。周族人重视农业, 鄙视生意人,认为买卖只是借交 易获取别人劳动的成果,是士农 工商最后一等。在周人的心目中, 做买卖的人就是商人,这就是中 国称生意人为“商人”的缘由。 “商业”、“商品”、“商旅” 诸词也都由此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经济
(一)商业的发展
1、商业发展的表现
(1)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原始商业。

(2)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

(流动为商,坐地为贾。


(3)周朝时期:“工商食官”,商业为政府服务。

(4)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都会,金银成为货币。

(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吕不韦资助嬴政他爹。

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

一字千金,)
(5)秦朝:颁布管理“市”的法律。

(6)汉朝:县以上设置管理“市”的机构,通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7)南北朝:出现“草市”
(8)隋唐时期:外国商人来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邸店、柜房、飞钱。

(9)宋朝时期: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严格监控;打破了坊市限制,取消了营业时间、地点限制;出现纸币,集镇、夜市、草市兴盛,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

(隋唐时期,商业的经营范围还在固定区域,长安城有东市和西市,所以现在我们把购物叫买东西跟这有关系。

当时是实行宵禁的,黄昏时分击鼓四百下城门就得关闭,做生意就赶紧收拾东西回家,鼓声六百下坊门就得关闭,行人得赶快回家,慢了就要挨板子了。

虽然有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感觉当时是夜生活丰富,其实也都是一些官员,他们有特权。

到了宋朝,夜市才算是真正红火起来,据南宋吴自牧所着的《梦粱录》记载,当时临安夜市十分热闹,什么衣帽扇帐,盆景花卉,鲜鱼猪羊,糕点蜜饯,时令果品,应有尽有。


(10)元朝时期:广泛流通纸币,大都成为国际大都会。

(11)明清时期:江南商业市镇兴起并出现专业化趋势(清乾隆《嘉定县志》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

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

);四大商业名镇位于交通
要道(景德镇、朱仙镇、汉口镇、佛山镇)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广泛流通;区域性商人集团出现,如晋商、徽商(乔家大院、胡雪岩。

会馆是给商人联络感情,共享商业信息,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等。

(12)朝贡贸易:官方组织,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特点是厚往薄来,政治服从为主,目的是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奇珍异宝的需求。

(13)货币的发展:商朝:货贝;西周:铜钱;春秋战国:铸币,金银并行,金银为上币,铸币为下币;秦朝:秦半两,从半两钱开始,外圆内方成为我国铜钱的固定形式;汉朝:汉武帝铸五铢钱,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最久的货币;魏晋南北朝:谷帛货币;唐朝:唐高祖铸开元宝通,自此以后我国衡制不再以铢计算,而改为两、钱、分、厘的十进位法,其中一钱指一枚开元钱的重量;宋朝:铜钱、铁钱、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它可以兑换钱,也可以流通;元朝:出现了不兑换的纸币“中统宝钞”并在元代长期使用;明清:以铜钱为主,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2、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
(1)唐代以前: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是商业中心。

(唐人写诗赞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3)北宋: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加强。

(4)元朝:大都,杭州,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3、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难以发展壮大。

②城市发展随商业的发展呈现不同特色。

③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全面发展
④商业与商人的地位不高,受政府的压迫。

(二)经济发展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

②适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需要。

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低。

(2)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以商为末,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商业垄断、贬低商人、限制经营、征收重税。


(3)表现:商周:鼓励商业发展;战国: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商鞅变法开始确立;汉朝: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及加重征税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空前活跃,统治者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至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影响
①前期有利于保护农业正常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税收,巩固政权。

②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明朝海禁政策: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

(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

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法律规定严厉惩处办法。

明朝中期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史称“隆庆开关”。

据估计,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72年间,自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输入明朝的银元,至少在1亿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明朝国内商品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也为明朝中国商人积极参与当
时已经建立起来的东亚及太平洋贸易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的交流。

只留广州十三行与外商进行官方贸易往来。

(2)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②东、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倭寇骚扰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
③满清统治者前期为防止反清力量与外界联结,乾隆以后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过分盲目自大。

(1793年英国马格尼公爵访华,试图与清朝建立平等贸易伙伴关系,被乾隆皇帝拒绝,并发圣旨:“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
(3)评价
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3、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1)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2)标志:丝织业出现雇佣劳动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按日取钱)。

(3)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因素:自然经济在全国仍占据主导地位;官府的沉重剥削,农民贫困;“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海禁”政策的实行;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根本原因)。

4、近代前夜中国出现的危机
(1)危机:中西国力兴衰易位。

(2)原因
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②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落后的自然经济、重农抑商及海禁闭关政策等严重阻碍了新经
济因素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