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B.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翻译马著 ⑤经常演讲 3、特点: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许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 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 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 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 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 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 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 著。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 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 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 克思主义者了。”
(3)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思想的转变
2、意马义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①原使理中和国中人国民革找命到救与国建救设民的的实理际论情武器况相结合,从 而②得为出中适国合共中产国党国的成情立的奠社定会了主思义想革基础命和建设道路。
【学习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
5、中国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的知 识分子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6、马克思主义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探究:前期和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同:①都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②领导人都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③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异: 性质:旧民主主义思文运动—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领导: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
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代表人物:
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 主义 的鼻祖
参观李大钊同志故居纪念馆的几点感受

参观李大钊同志故居纪念馆的几点感受作者:郝贵生来源:《中华魂》 2020年第2期文/郝贵生李大钊同志故居和纪念馆坐落河北省乐亭县。
2019 年10 月,我在滦州三中参加知青文化促进会的学习讨论会时,与大家一起参观了该故居和纪念馆,感受颇深。
第一,李大钊同志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就是影响和培养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领袖和英雄毛泽东同志。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并在中国努力传播和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
他主办杂志,撰写著作和论文,讴歌十月革命胜利和阐述其历史意义,积极推动和领导五四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和创始人之一。
整个展览较为全面展示了李大钊同志的上述思想、事迹和贡献。
在展览馆结尾处读到毛泽东对李大钊同志的一段评价,他说:“我第一次到北京,到现在整整30 年了,那时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
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那就是李大钊同志。
可惜呀!李大钊同志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是我真正的老师呀!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说?这要从毛泽东两次到北京说起。
第一次是1918 年8 月至1919年3 月。
第二次是1919 年12 月至1920 年4 月。
当时北京大学是新文化、新思想孕育、传播的中心,也是新旧文化、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场所。
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正以震聋发聩的时代强音,向人们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吸引了许许多多胸怀救国志向的热血青年,包括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原想去法国留学,受李大钊影响,就改变主意准备去俄国留学。
他在北京大学这段时间,准备学习更多的革命和理论知识,汲取思想营养。
但他首先要解决生计问题。
他后来说,“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师杨昌济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的主任。
这个人就是李大钊。
李大钊让我担任图书馆的助理员,我每月可以领到一大笔钱——八块大洋。
”这一工作不仅解决了生计问题,也创造了与李大钊经常接触、学习、讨论问题的机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复习考点梳理第

1.一.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标准答案:错2.国民军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推动下建立起来的。
()标准答案:对3.北伐战争的发动,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标准答案:错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标准答案:对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嘉兴南湖举行。
()()标准答案:错6.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两党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军事力量骨干而合作创办的一所军校。
()标准答案:对7.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主张。
()标准答案:对8.孙中山从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因而下决心同它进行合作。
()标准答案:对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最深刻的教训是无产阶级必须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标准答案:错10.新文化运动是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标准答案:错二.单选题注:每题2分。
(得分:0.0)1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
()标准答案:AA.开展工人运动B.组织建立农村根据地C.组织农民打土豪分田地D.夺取全国政权12.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人是()。
()答案:DA.xxB.xxC.xxD.周恩来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标准答案:BA.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C.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 1920年xx学说研究会的成立14.宣传新文化的主要刊物是( )()标准答案:AA.《新青年》标准B.《共产党》C.《民国日报》D.《工人月刊》15.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 )()标准答案:CA.中山舰事件B.整理党务案C.四一二政变D.七一五政变16.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最主要的错误是()()标准答案:CA.害怕工农运动B.反对土地改革C.放弃革命领导权D.一切服从国民党17. 1917年1月,北大校长蔡元培聘陈独秀为北大()。
陈潭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陈潭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张新洲(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浙江314001)【摘要】陈潭秋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被周恩来誉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他早期通过办报创刊、创办学校、成立研究会等多种途径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 播。
【关键词】陈潭秋;马克思主义;传播一、陈潭秋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 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 W 2以陈潭秋为代表的中国先进 分子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 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 救亡图存呼唤一种新的彻底的革命理论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救亡图存史。
先进的中国人 为把近代中国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中解放出 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康有为和梁启超从西方搬来 了资产阶级“进化论",希望实现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 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结果很快败下阵来。
孙中山学 习西方的"天赋人权”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提出以 “三民主义’’为思想武器,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 封建的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的果实随即就被 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袁世凯篡夺。
此后,虽 然孙中山继续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思想武器,进行了一 系列斗争,但均未成功。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继孙中山之 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又在苦苦地求索。
正当中国先进知识 分子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中苦斗之时,俄国爆发了十月 革命,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取得了成功,于是马克 思主义赢得了长期被欺压凌辱的中国人民的‘‘青睐"。
(二)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前,虽然也曾有人在中国介绍过马克思主 义,但他们对其真谛并不十分了解。
受十月革命影响,中 国先进分子真正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正如毛泽东所说: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
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精品文档】

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酝酿、准备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
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学习,通过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他们逐步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像俄国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使其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这时的陈独秀已将关注的主要目光从青年学生转向工农大众,从进步思想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转向建立共产党组织。
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
在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李大钊和他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深入到工人中去,了解他们的疾苦,并把他们组织起来,是中国先进分子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步。
陈独秀到上海后不久,就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他先到码头工人中了解罢工情况,到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等劳动团体去作调查。
1920年4月2日,陈独秀出席上海码头工人发起的“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并发表《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说,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称赞“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他希望工人群众迅速觉悟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
他指出,劳动运动可分两步走,第一步要求改善待遇,第二步要求管理权。
中国劳动者的觉悟目前处于第一步,但要启发工人第二步的觉悟,要把几千年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话倒转过来。
陈独秀除了到工人中进行调查外,还约请北大的进步学生和各地革命青年,深入工人中开展调查,了解工人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新青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
这个纪念专刊共发表28篇文章,其中大部分反映了上海、北京、天津、长沙、芜湖、无锡、南京、唐山等地工人的状况,介绍了各国劳动组织和工人运动的情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三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Word版含解析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早期介绍(1)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曾介绍过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系统传播(1)背景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③五四爱国运动初步胜利。
(2)人物:李大钊。
(3)活动①指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
②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1919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④在北京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深层点拨】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由学习欧美资本主义转向学习苏俄社会主义,因此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知识点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工读互助团(1)工读互助团: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来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理想。
(2)失败①原因:经济上入不敷出,实践上陷入困境和意见不合。
②影响: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论战①1919年,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等分歧,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讨论。
②1920年,围绕“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
③围绕“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10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2)组织研究会。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3)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4)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怎样选择?(1)办刊物、写文章、翻译马恩著作(2)建学术研究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新民学会、利群书社、觉悟社、三次思想大论战)(3)创办工人夜校和文化补习学校(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长沙第一师范工人夜校、郑州工人夜校)(4)在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一)创建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二)成立特点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第一、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科学性:提出了新的革命纲领)第二、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述要

(《哲学动态》1998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述要阮 青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100091) 人学是近年来学界的“显学”。
“人学热”的出现同当前人类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境、挑战有关,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事业进程中人的问题日益凸现的必然,是中国及世界哲学发展的大趋势。
当前人学研究中出现的分歧、争鸣,很大程度上与研究者采用的方法论有关。
为了使人学研究能够得到深入的健康的发展,最近,中央党校哲学部就马克思研究人学的方法论要点,当前人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倾向等问题,召开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一、马克思研究人学的方法论要点与会者一致认为,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方法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新的角度往往就是一种新的方法;而一个新的方法往往能够就同样的材料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使已陷入困境的问题“柳暗花明”,得到合乎逻辑的解决。
然而,新方法的提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方法取决于事物的本性。
马克思人学方法论取决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马克思从人的实践、尤其是生产劳动入手,找到了理解人的本质的钥匙。
在马克思看来,人决不是离开社会的抽象的、孤立的存在物,而是社会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践着的存在物。
人的本质是双性属性的辩证统一: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既是主动的、又是受动的,既是个体的、又是类的。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这种理解,决定马克思研究人学的方法论主要有以下要点。
(一)主体与实践、存在与本质相统一的方法 这是马克思研究人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马克思人学研究方法论中的核心内容。
费尔巴哈把自然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这一点并没有错,他错就错在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
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之处在于进一步把人理解为实践的动物、劳动的动物。
人的本质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改变和完善,因此,人的存在方式就是实践的方式,人的社会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就必须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主体性就表现在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参考教案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目标分解1. 掌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史实2. 了解新思潮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3. 掌握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内容、实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李大钊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李大钊就是当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李大钊等人是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是如何与各种新思潮论战的?有何影响?本课关键是教师帮助学生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比较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分析各种思潮的不同结局,让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学习思考、比较分析、反复探索和实践,最后确认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而让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师尽可能培养学生收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收集历史资料加深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和了解。
以五四运动前后历史背景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运用概括、分析方法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另外,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了解和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条件:(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2.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鼻祖。
(2)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李达

据就在于社会的“经济构造”发展的必然性。他依据这个根本观点,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伦理道德,指出这种道德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中国的大家族制度,亦即封建的农业经济组织,并与专制政治有着十分明显的依存关系,其实质是历代帝王专制和封建家族制度的护符,是封建统治者压迫劳动阶级的工具。他认为,现代的经济组织,促起劳工阶级的自觉,迎合社会的新要求,大家族制度因此陷入了崩颓粉碎的命运,封建伦理道德也必将随着归于败亡,而为“劳工神圣”的新伦理、新道德所取代,从而实现道德领域的革命。为了实现这一革命,李大钊认为必须将它同社会革命结合起来,并且提出了物心两面和灵肉一致的主张,即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他指出: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定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为了确立新道德以利于改造人类精神,他强调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切陈腐的僵死的旧道德加以人为之力,促使其迅速崩溃。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哲学家。
生平和著作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当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他参加了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尖锐地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同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1917~1919年,他先后发表了许多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他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工作。同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他积极支持和领导1919年的五四运动,并于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邓中夏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贡献

浅谈邓中夏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贡献摘要:邓中夏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他也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国最早研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
在早期,邓中夏积极参加各种马克思主义学会,团结马克思主义者,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斗争,扩大马克思主义队伍,同时到学生、工人中去,为我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骨干力量。
邓中夏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邓中夏;马克思主义;贡献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43-02伟大的革命需要伟大的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我们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给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也不能忘记那些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学生、工人群众中去的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中夏是我国首批马克思主义信奉者、传播者之一。
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献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初步的马克思主义者1917年伟大的十月革命爆发了,十月革命的胜利震惊了全世界、全中国,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把自己的目光由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邓中夏刚进北大后不久,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搜集资料,研究十月革命的经验,并很快的得出中国革命必须走俄国道路的结论,只有接受马列主义,走苏俄道路,中国才有希望。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邓中夏便迅速地将自己的救国思想转化为救国行动。
1919年夏,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邓中夏满怀热情积极投入到伟大的爱国运动中,始终战斗在五四运动的前列。
在李大钊等这些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帮助影响下,邓中夏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理解,增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但是此时还没有完全形成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体系。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12期·研究综述·/01(234(5$%6$%78金 梦 1920年3月,全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创立。
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全国最早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团体,为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自研究会创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最早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团体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先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改革开放初期掀起两次研究高潮。
不同时期学界研究层层推进,特点鲜明。
海内外学者不仅努力挖掘史料,试图就研究会的成立与解散时间、称谓、活动等基本史实进行梳理和确证,还对研究会及其图书室的地位与作用、历史人物与研究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相关研究成果丰硕。
但目前研究在广度与深度上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此,笔者拟就海内外学界对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研究状况做一述评,以推进该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一、研究概况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立后,日本学者较早给予关注。
1933年的《支那共产运动》与1935年波多野乾一编的《最新支那年鉴》就已经简单介绍了研究会于1918年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成立一事。
①但总的来说,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学界对研究会关注是比较少的。
1949年以来,当马克思主义成为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之后,这一研究团体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先后出现两次高潮。
五六十年代,海内外学者对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关注掀起第一次高潮。
在史料方面,研究会原始资料的整理出版与当事人的回忆为学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材料。
一是北大校史资料室1955年在《近代史资料》上发表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一文整理和收录了《北京大学日刊》上有关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启事与通告;二是研究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朱务善、刘仁静、高一涵等人详细记述了研究会的最初组织形式、成员构成、活动内容及其作用,以及李大钊的贡献等。
其中,朱务善于1956年6月口述并发表的《中共成立前后在北京工作的回忆》一文记述了研究会的组织过程及其作用,指出研究会不仅在北大,而且在北京各高校中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一中心。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ppt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008508581b6bd97f19eae9.png)
(1)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青年的思想得到解放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 (2)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 (3)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表现: 2、表现:
(1)无政府主义 (2)新村主义 (3)基尔特主义 (4)实用主义
10
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 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认一切国 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 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 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 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的 无政府”社会。自由组织社团, “无政府”社会。自由组织社团,人人都可自由 加入,自由退出。 加入,自由退出。 不需要实行暴力革命, 新村主义 :不需要实行暴力革命,也不需要生 产力的极大提高, 产力的极大提高,只要在乡村组织和推广共同劳 共同消费,实行各尽所能、 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村 并普及教育,就能战胜资产阶级, 并普及教育,就能战胜资产阶级,逐步在世界上 建成“社会主义天国” 建成“社会主义天国”。 11
14
2、条件:
①通过论战
3、途径: ②实践失败 途径:
③组织学会
15
论战--- 问题与主义之争 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问题与主义之争”
一是因为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五四”后, 一是因为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五四” 李大钊、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 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者,但胡适等人仍然停留在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者立场上,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了分化。 民主主义者立场上,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了分化。 二是在改造社会的各种思潮中, 二是在改造社会的各种思潮中,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成为主流, 播成为主流,胡适等人坚持反对从根本上改造社 会制度,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首先挑起论战。 会制度,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首先挑起论战。
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启事

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启事
我们诚挚地邀请所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热情、有研究、有见解的朋友们,共同参与发起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这是一个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思想,传承其理论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非营利性组织。
一、研究会目的
1. 深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体系。
2.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的普及和传播,提升公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
3.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二、研究会活动
我们将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读书会等活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种问题。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申请加入
如果您对马克思学说有热情,愿意参与研究会的相关活动,欢迎您加入我们。
我们欢迎所有年龄在18岁以上的公民申请加入,无需任何特殊的背景或资格。
但请注意,研究会成员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四、联系方式
研究会地址:[填写地址]
联系人:[填写联系人姓名]
电话:[填写电话号码]
邮箱:[填写电子邮箱]
我们期待着您的加入,一起为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公正、更平等、更繁荣的社会而努力。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XXXX年XX月XX日。
【精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精心整理

2.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
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 台
一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1背景五四时期各种主义蜂拥而入以工读互助团等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失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巨大力量
专 题 三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代表 A、梁启超: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鼻祖(麦喀士) B、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 恩生平和学说 C、无政府主义者:也介绍过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特点: 初步接触,理解有限, 社会影响不大
越努力越幸运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后)
1、背景 ①国际 :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一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 争霸的本性, ②国内: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无 产阶级力量壮大
A、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B、同时深入工人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越努力越幸运
二、传 播 意 义
1、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为中国革命由旧 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越努力越幸运
基 本 线 索
开始传入 正式传播 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练习1.【单选题】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A. 胡适B. 鲁迅C. 陈独秀D. 李大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的内容。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故本题选C。
P912.【单选题】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 鲁迅发表《狂人曰记》C.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D. 周恩来创办《觉悟》杂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的内容。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周恩来的《觉悟》积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故本题选A。
P913.【单选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宣传俄国十月革命C. 主张社会革命D. 反对外来侵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故本题选A。
P924.【单选题】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A.《阿Q正传》B.《狂人日记》C.《药》D.《祝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主张文学革命,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P925.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C.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D.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的内容。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故本题选A。
P926.【单选题】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 陈独秀B. 陈望道C. 毛泽东D. 李大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内容。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