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桂走廊石器晚期遗存看舜帝死葬苍梧之野的真实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湘桂走廊新石器晚期遗存看舜帝死葬苍梧之

野的真实性*

虞舜是上古五帝之一,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仁孝开明,被尊为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在位时的最大武功是征服三苗,但并不是完全使用武力,而是使用怀柔政策。据史书记载,舜帝曾依靠“舞干戚”而使三苗臣服,后来又在百岁高龄远征三苗,结果死在巡守途中。关于舜的死葬问题,历史上存在着四种说法:

1、《史记·五帝本纪》:“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2、《墨子·节葬下》:“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已之市”。

3、《孟子·离娄下》:“卒于鸣条。”

4、《困学纪闻》:“葬于海州苍梧山”。

舜一身不能四葬。显然只有一说是正确的。笔者早在1986年即已撰文论述,指出只有“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正确的。1但当时限于考古资料的缺乏,难以依据考古资料进行更有说服力的论述。近年来,湘桂走廊和九嶷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考古发现陆续公布,使该项研究有可能走向深入。有感于此,笔者再撰此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古文献记载的虞舜卒葬地

(一)汉代及其以前古文献关于虞舜卒葬地的记载

最早记载舜帝死亡问题的是《古文尚书》,其《虞书·舜典》言:“舜生三十,征庸二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意思是说舜在民间生活了三十年,被尧帝试用了二十年,摄行帝位五十年,最后巡狩(陟方)而死。这样算来,舜帝是在一百岁时巡狩而死。但《尚书》没有言明舜帝“陟方”何处,死葬何处。

《尚书》系由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根据上古文书编订而成。学术界对于《尚书》各篇的真伪及年代看法不一,不少学者认为最早的《虞书》各篇尤其是《尧典》、《舜典》应系后人追述,不是尧舜禹时期的文书。但是绝大多数学者不否认二典记述史实的可信性。

孔子是编订《尚书》的人,也是第一个指出舜帝葬所的人。他在回答宰我的提问时说:“舜之少也,恶悴劳苦,二十以孝闻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于苍梧之野。”此段文字记载于由西汉礼学家戴德汇集孔子与弟子问答录编纂而成的《大戴礼记·五帝德》中。

孔子虽然明言舜帝葬于苍梧之野,但没有说明苍梧之野的具体方位。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争论的空间。但是汉代以前的学者基本上是认为苍梧之野在南方,舜帝陵墓在江南九嶷山,也就是今湖南南部宁远县的九嶷山。具述如下:

《古本竹书纪年·五帝纪》:“帝葬苍梧。”《竹书纪年》系战国时期魏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述从夏禹以前至魏哀王时期的历史。晋代从河南汲郡古墓发掘出土,经荀勖、和峤等人整理成书,唐代逐渐散佚。宋代复现全本《竹书纪年》,但系伪造。清人从宋以前古籍中辑录《竹书纪年》佚文,编成《古本竹书纪年》,可窥原书之部分。此段佚文辑自宋·罗泌《路史·发挥五》引《竹书》。2《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大约成书于战国秦汉时期,但其史料多为战国以前。其《海

*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14届年会论文,2009年12月13~1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大会宣读。待出版。

内经》言道:“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海内南经》云:“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大荒南经》云:“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

《墨子》是战国末期墨家创始人墨翟及其弟子的著作言论汇编,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其《节葬下》说:“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衾三领,谷木之棺,葛以缄之,已葬而市人乘之。”又唐代刘赓《稽瑞》引《墨子》佚文云:“舜葬于苍梧之野,象为之耕。”3这表明,《墨子》所说的南己之市与苍梧之野为同一处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撰写而成,其《孟冬纪·安死》言:“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东汉高誘注:“市肆如故,言不烦民也。传曰舜葬苍梧九疑之山,此云于纪市,九疑山下亦有纪邑。”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121年)召集门客所撰写,其《修务训》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齐俗训》说:“昔舜葬苍梧,市不为变其肆。”

西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撰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其《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其《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在出任孝文园令后(约在武帝元狩五年)作《大人赋》,中有“吾欲往乎南嬉,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之辞。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帛画《地形图》,在现湖南宁远九疑山位置绘有九根柱状物及五个“∧”形屋顶,旁注“帝舜”二字。该墓的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

这些资料均表明,虞舜死葬于南方苍梧之野之说,自春秋末年就得到包括孔子及其门徒、墨子及其门徒、吕不韦门客、淮南王门客、司马相如在内的主流学者的相信。故司马迁(前145~前90)作《史记·五帝本纪》时就作出结论:“(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东汉郑玄对《礼记·檀弓上》“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的注解是:“舜征有苗而死,因留葬焉。《书》说舜陟方乃死。苍梧于周南越之地,今为郡。”而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的“卒于鸣条说”基本上无人附和。到魏晋时期皇甫谧(215~282年)编写《帝王世纪》时更是将鸣条地望也放到了苍梧之野附近,说:“舜年八十一即真,八十三而荐禹,九十五而使禹摄政,摄五年有苗氏叛,南征,崩于鸣条,年百岁。殡以瓦棺,葬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在今营道,下有群象为之耕。”4

至此,可谓诸说归一。

到了南宋,随着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舜葬海州苍梧山,近莒之纪城”的说法,5但信者寥寥,因为在海州苍梧山没有任何舜祠、舜墓之类的遗迹和传说。明人李贽在《疑耀》中对此有很精到的驳斥,6此不赘述。

(二)湘桂地区与舜帝有关的纪念建筑及民间传说

舜帝死葬于苍梧之野后,历代受到官府的祭奠和人民的怀念。据文献记载,自夏代开始,中原帝王就经常对九疑山舜帝陵进行祭祀。《清一统志》载:“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山而祭舜。”浙江会稽则有人民自发建造的望陵祠。72003年 9月~2004年 4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九疑山隔江村山门脚古遗址考古发掘出夏代的祭坑,出土了象征权杖的石钺、石镞、石斧等众多文物,这就证实远在夏代九疑山就已经有了祭舜陵活动8。秦始皇三十七年十一月南巡狩至于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9,汉武帝元封五年冬南巡狩至于盛唐(县名,属南郡),“望祀虞舜于九嶷”10。自汉以后在九嶷山下建有祭祀舜帝的舜祠,自古禁樵采并设有守陵户。11现在还保存下来的有关遗迹有湖南宁远九嶷山舜祠、舜陵;湖南洞庭湖君山湘妃祠、二妃墓;湖南零陵鼻墟;广西桂林虞山舜帝庙;广东始兴鼻天子塚。

1、湖南宁远九嶷山舜祠、舜陵

清吴传祖《九疑山志》载:“舜庙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盖三代时祀于此,土人呼为大庙,土坛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