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烟草花叶病毒研究综述
18种入侵植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18种入侵植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摘要为了综合利用入侵植物,通过离体半叶枯斑法,对18种入侵植物提取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垂序商陆、粉花月见草、三叶鬼针草、紫茎泽兰、飞机草、钻叶紫菀、苦苣菜、野茼蒿等9种入侵植物的提取物浓度为10 mg/mL对TMV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在59.15%~93.06%,这些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入侵植物具有开发植物源农药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入侵植物;烟草花叶病毒(TMV);抗TMV活性;半叶枯斑法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是发现最早,应用最广的模式病毒,属披盖病毒科(Togaviridae)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1]。
它寄主范围广,每年可造成1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损失[2]。
TMV在我国烟草产区中已被列为主要发生病害[3]。
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理想的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
国内外在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药剂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从植物中筛选抗病毒物质是开发植物病毒抑制剂的重要途径之一[4-5],研究表明植物中的病毒抑制剂具有作用方式独特[6-8]、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因此从植物中寻找抗TMV活性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入侵植物数量也日渐增多,特别是一些有毒或恶性杂草的入侵与蔓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及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影响[9]。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区,也是我国外来入侵植物危害最严重的省区,具有129种外来入侵植物,其数量之多,严重威胁着云南的生物多性和生态安全[10]。
然而其资源丰富,生长迅速,如能以这些入侵植物为材料开发其作为绿色农药的活性,将为其治理和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寄主与病毒TMV枯斑寄主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TMV系统侵染寄主普通烟K326(Nicotiana tabacum CV. K326),漂盘育苗,无虫温室中培育。
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对于烟草花叶病毒病的研究,传统的研究方法包括症状观察、病毒分离和鉴 定、病理学研究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等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中。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快速地诊断和防治 烟草花叶病毒病。
在防治技术方面,目前主要采取选育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防治传 毒昆虫等措施。其中,选育抗病品种是最重要的防治方法之一,通过多年的筛选 和培育,已成功选育出了一些抗性较强的烟草品种。此外,加强栽培管理和及时 防治传毒昆虫也能够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最后,加强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针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应采 取多元化的综合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同时,要注重不 同防治方法的协调与配合,实现绿色可持续防控。
本次演示通过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的概述,希望能为相 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未来的研究应围绕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感染 机制、抗病品种选育及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应对烟草花叶病毒 病对烟草产业所造成的威胁。
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生及防治研究物病害,对烟草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次演示将概述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发生、传播途径和危害,并探讨现有的防治技 术和研究进展。
烟草花叶病毒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在烟草生长过程中发生。该 病毒通过昆虫、机械等方式传播,可导致烟草叶片出现花斑、萎缩等症状。在全 球范围内,烟草花叶病毒病对烟草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烟叶产量下降、品 质变差等问题。
谢谢观看
首先,加强烟草花叶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研究。深入了解病害的传 播方式和感染机制,有助于更好地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应运用分子生物学、生 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解析病毒与寄主植物的相互 作用过程,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烟草花叶病毒病综合防治研究

烟草花叶病毒病综合防治研究作者:谢本平等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3期摘要 [目的]研究当前烟草花叶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方法]针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和条件,采用调理性防治技术抑制病毒的发生。
[结果]该项技术的应用对降低病株率、增加株高、叶长、叶数等效果显著,达到了防治花叶病毒病和保质增产的目的。
[结论] 为仁和区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防治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3-03895-03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diseas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conditions of tobacco mosaic,the rational technology was adopted to suppress the virus.[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had obvious effect on reducing the strain rate and increasing the plant height, leaf length, leaf numbe, and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disease and increasing production.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nhe district tobacco industry.Key words Tobacco ;Mosaic vir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烟草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烟草病毒病是世界各烟草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
烟草花叶病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烟草花叶病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摘要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寄主范围相当广泛,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加强对该病毒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检测方法如直接观测法、电子显微镜检测法、生物学测定法、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等的研究进展。
随着植物种质资源的引进和生态条件的改变,对检测TMV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是一种RNA病毒,病毒粒体为棒状,长度为300~310 nm、直径18 nm;病毒基因组为单分子线形正义ssRNA,长6 300~6 600 nt;衣壳蛋白由一种多肽组成,分子质量为17~18 kDa。
TMV 的寄主范围非常广,可侵染的植物达150多个属,主要是一些草本双子叶植物,包括蔬菜、花卉和烟草等,导致烟草和番茄等作物的严重危害[1]。
烟草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烟草花叶病严重危害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优质烟叶生产的因子,是烟叶出口所面临的挑战,同时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不同条件下同种病毒的症表现状有很大差异,而不同病毒在烟叶上表现为相似的症状,烟草花叶病毒检测对于烟叶病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对进一步识别病毒病害和防止病毒传播危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直接观测法直接检查植株叶子和茎有无可见的病毒症状。
烟草花叶病毒属中大多数病毒的寄主范围较广,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自然传播不需要介体生物,靠植株间的接触(或有时种子)传播。
如在烟草上自苗期至大田期可连续发生,早期发病烟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缓慢,幼苗被侵染后,新叶的叶脉颜色变浅,而后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症;苗期侵染的植株发育缓慢。
大田期植株发病,除显示明脉、花叶症状以外,病叶上会形成疱斑,厚薄不匀;叶片出现各种畸形。
病毒学论文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摘要: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又译为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专门感染植物,尤其是烟草及其他茄科植物,能使这些受感染的叶片看来斑驳污损,因此得名(mosaic为马赛克,也就是拼贴之意)。
19世纪末期人们已知有某种威胁烟草作物生存的疾病,但直到1930年才确知此病毒的存在。
是烟草花叶病等的病原体,属于Tobamovirus群。
烟草花叶病和番茄花叶病早为一般所了解。
叶上出现花叶症状,生长陷于不良状态,叶常呈畸形。
如今通过大量实验的积累,已总结出了大量的防治经验。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毒综合防治前言:烟草花叶病严重危害烟叶产量和品质, 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成为优质烟叶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 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烟草花叶病防治措施成为烟草生产上的迫切任务。
此篇文章将对烟草花叶病毒作详细的介绍以及综合防治,综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发展进程。
正文:1烟草花叶病毒概论1.1烟草花叶的分类地位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作为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代表种,其研究始于一个多世纪前。
Mayer(1886年)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并通过实验证明其汁液具有传染性。
伊凡诺夫斯基(1892年)(D.1.Iwanowski)首次证明:TMV是由滤过性病原体(病毒)所引起的。
1898年,“病毒学之父”——贝叶克林(Beijerinck)研究发现:TMV不属于细菌,也不是微小体,是一种可滤过性的病原,一种“传染活液”或“病毒”。
斯坦利(w.M.Stanley)发现病原体是蛋白质,1935年他首次从病叶榨汁中分离到病毒状结晶,并发现这种蛋白质还含有核酸,并确定病原就是TMV。
他因为这一发现获得诺贝尔奖。
1939年,贝杰林克(Kansche)借助电子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杆状的TMV粒体。
此后,在病毒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将TMV作为一种模式材料,对病毒学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

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烟草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然而,烟草病毒病是烟草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给烟农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传统抗病毒方法如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存在诸多弊端,而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控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势,近年来备受。
本文将介绍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实验结果与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是通过基因克隆、表达和分析等技术,将外源抗病毒基因导入烟草,使其在体内表达出抗烟草病毒的蛋白质,从而提高烟草对病毒的抗性。
该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抗病毒方法存在的问题,为烟草生产带来新的防控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例如,植物抗病毒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抗病毒基因的转化与表达、抗病毒基因工程品种的选育与应用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转化效率低、基因沉默现象严重等问题。
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基因克隆、表达、分析等。
基因克隆技术通过对植物抗病毒基因的筛选、克隆和鉴定,为抗病毒基因的表达提供基础。
在基因表达方面,采用农杆菌介导、基因枪轰击、微注射等转化方法,将抗病毒基因导入烟草细胞中,实现基因的高效表达。
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RT-PCR、Southern blot等,对转基因烟草进行分子水平上的检测与鉴定。
通过基因克隆、表达和分析等技术,研究人员已成功获得多个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转基因烟草品种。
这些品种在田间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效果,有效降低了病毒对烟草的侵染和危害。
研究人员还发现,导入的抗病毒基因在烟草中能够稳定遗传,为抗病毒烟草品种的大规模繁殖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转化效率低、基因沉默现象严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尝试通过优化转化条件、筛选高效转化方法、选用适当的启动子等方式,提高抗病毒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转化效率。
植物源抗烟草花叶病毒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植 物 病 毒 是 自然 界 中仅 次 于 真菌 的一 类 病 原
物 ,其 形 态 和 结 构 比较 简 单 ,通 常 是 由一 种 核 酸
植 物 ,在 全世 界主 要烟 草产 区均有 分 布 ,使烟 草和 其 他农作 物 的产量 和 品质大 大 降低 。据 报道全 世界 每 年仅 T MV造成 的危 害就 超过 l 美元 l。同时 , 亿 2 】 由于植 物病 毒对植 物 细胞具 有绝 对寄 生性 ,病 毒复 制所 需 要 的物质 和能量 场所 完全 由寄 主植 物提 供 , 导 致病 毒和 寄主 的代谢 互相 纠结 融为 一体 。 因此 , 抑 制 植 物 病 毒 病 的药 物 很 难 只 选 择 性地 攻 击病 毒 而 不伤 害寄 主细胞 ,导致 目前筛选 高效 、专一 、安
中国烟草科学
C iee o ac c n e hn s b coSi c T e
植 物 源 抗 烟 草 花 叶病 毒天 然 产 物 研 究进 展
耿 召 良,商胜 华 ,陈兴 江 ,曹 毅
(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贵阳 5 0 2 ) 50 3 摘 要 :烟草普通花 叶病 毒病 ( MV)是严 重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 的一种病害 。综述 了植 物源活性天然产物抗 烟草花叶病 T
中 图分 类号 :¥ 3 . 4 57 2 文 章编 号 :10 —1 9( 0 1 10 8 —8 0 75 1 2 1 )0 —040 DO :1 . 75 1.0 1 . 9 9 s 0 00
Ad a c t r l o u t r m a t t t TMV t i v n e i Na u a n Pr d c sfO Pl n s wi An i h - Ac i t vy
Ke w o d n t r r d csfo p a t t b c o mo acv r s T V: n i i ci i ; ci n me h im y r s: au a p o u t r m l n ; o a c s i ; M l i u at r at t at ca s v a l vy o n
烟草花叶病发生规律及生物源抗病毒研究进展

烟草花叶病发生规律及生物源抗病毒研究进展摘要:从烟草花叶病的病原、发生规律、植物源抗花叶病毒物质和微生物抗花叶病毒物质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综述。关键词:烟草花叶病;植物;微生物;抗病毒活性物质Progress in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Bio-antivirus Material of Tobamovirus Abstract: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mosaic disease of tobacco in recent years were briefly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pathogen, occurance regularity, botanical and microbial antivirus material.Key words: mosaic disease of tobocco; plant; microorganism; antivirus material烟草花叶病毒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可侵染36个科350多种植物,且抗逆性极强,在世界各烟区普遍发生,是危害烟草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1]。我国南北烟区均常有发生,尤其南方烟区受害较重,田间株发病率一般5%~20%,有的田块高达90%~100%,早期发病的田块损失可达50%~70%,甚至绝收[2]。烟株感染花叶病后,烤晒后颜色不均,烟叶品质变劣、等级下降,极大地影响烟农的经济效益[3]。烟草花叶病由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或马铃薯Y病毒(PVY)引起[12]。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的主要初侵染源是混有带毒残体的种子和土壤、带毒烟叶等。即使是倾倒在垃圾堆中或其他场所并随堆肥返田的带毒烤烟残体都具有传病能力[13]。烟草普通花叶病毒主要借接触摩擦传染。因此,当烟田发病后,田间整枝打顶、病叶健叶相互摩擦造成的叶面微伤,以及烟田中耕除草或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根系微伤,都会引起再侵染,使病害进一步扩大蔓延。品种单一、苗床选址不科学、连作严重、麦烟行比不规范、卫生栽培不到位、移栽时遭遇干旱天气、防治不及时等是造成烟草普通花叶病发病较重的主要原因[14]。黄瓜花叶病毒不能在干叶或病残体内越冬,其初侵染源主要是感病的黄瓜、西红柿、白菜等栽培或野生寄主植物,其传播除伤口汁液接触摩擦外,更主要的是借蚜虫传播[15]。经伤口侵入的黄瓜花叶病毒在烟草组织内比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增殖和移动速度要快得多,在24 ℃条件下,通常48 h可出现病斑,72 h内可发生再侵染,1周内能形成系统症状[13]。马铃薯Y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相似,在干叶或病残体内不能长期存活,病毒主要在茄科植物和某些杂草上越冬。越冬寄主上的病毒由蚜虫传入烟田或苗床,蚜虫吸食1min后即可传毒,但连续吸食植株后传毒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16]。烟草花叶病的发生流行与环境、耕作措施、抗性等因素有关。若温度过高(>37 ℃)、过低(<10 ℃),或光照太弱都会发生。由C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蚜虫发生多时,发病就重。偏施氮肥,烟株生长柔嫩,较易感病。土壤瘠薄、排水不良的烟田,植株生长衰弱,发病也重。连作地较轮作地发病重[13]。烟草种间对TMV抗性有明显差异:黄花烟、红花烟、白花烟都容易感染普通花叶病,而心叶烟高度抗病;南美洲野生烟则高度耐病;普通烟与心叶烟或野生烟杂交可获得抗普通花叶病的品种。至今还未找到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烟草品种。2植物源抗病毒物质在烟草花叶病防治上的应用植物源抗病毒物质是从各种植物中提取的抗病毒或者钝化病毒的物质。日本的原征彦等最早用从绿茶或红茶叶中萃取的单宁酸或多糖,特别是儿茶酚化合物保护作物免受TMV病毒侵染,并利用其提取物抑制病毒在作物间扩散[17]。此后,大量的研究投入到关于植物源抗病毒物质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植物源抗病毒物质的研究报道,并探讨了一些抗病毒物质的抗性机理。目前报道的主要是从中草药中提取抗病毒物质,一些是报道其抗病毒能力。如朱水方等[18]证明,烟草在接种TMV病毒前72 h和接种后24 h喷施连翘、大黄、板蓝根提取液,疗效均在90%以上,病毒浓度下降60%~70%;薛小平等[19]用瑞香狼毒(俗称断肠草)的水提取液喷施烟叶后10 d对烟草黄瓜花叶病的防治效果与20%病毒A可湿性粉剂相似,而且病毒浓度下降43.2%~45.9%;翟梅枝等[20]的实验结果表明,莲、榕树、柿子、杨梅、水蜈蚣、叶下珠、羊蹄甲、心叶落葵薯等对TMV 的抑制效果在90%以上;喻大昭等[21]分别用商陆、羊蹄和板蓝根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防治烟草花叶病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商陆的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一些研究初步证明了有的植物提取物能抑制病毒复制或者钝化病毒。如林存銮等[22]证明小藜和玉簪对病毒TMV有抑制复制和体外钝化作用;侯玉霞等[23]的研究表明,紫草、月季的抽提物具有高效选择性的抗病毒作用,它们既抑制TMV的增殖,又抑制TMV对叶绿体的破坏并促进寄主植物光合作用;姚宇澄[24]从牛心朴子草中提取了抗病毒活性物质吲哚里西啶生物碱;陈启建等[25]证明从三叶鬼针草中提取的黄酮甙对TMV的抑制效果可达91.3%;沈建国等[26]研究发现臭椿和鸦胆子的乙醇提取物不仅能有效抑制TMV侵染,而且对TMV的增殖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烟草花叶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一些研究更为详细和清楚地证明了提取物的抗病毒机理。如陈启建等[27]的研究表明,从新鲜大蒜中提取的挥发油与烟草花叶病毒混合后可使完整的病毒粒体断裂且对病毒衣壳蛋白的体外聚合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病毒的核酸侵染力无显著影响,喷施大蒜挥发油可显著提高烟草体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烟草的抗病性。张正坤等[28]从药用植物鸦胆子中分离到的一种苦木苦味素类化合物——鸦胆子素D,探讨了鸦胆子素D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抗性和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鸦胆子素D能够系统性地诱导烟草体内POD,PPO,PAL以及SOD活性的提高;能够抑制烟草因感染TMV造成的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以及MDA含量的升高;诱导烟草产生新的POD和PPO的同工酶;阻止TMV造成的烟草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鸦胆子素D能够诱导烟草产生对TMV的抗性并对感染TMV的烟草起到保护作用。3微生物源抗病毒物质在烟草花叶病防治上的应用微生物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1937年Johnson等的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和真菌的代谢物对烟草花叶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钝化作用。此后大量研究也证明一些微生物来源的物质有抑制烟草花叶病的能力。当然一些研究只证明了抑制效果,如喻大昭等[29]的研究结果表明,香菇的水提物对TMV具有一定的预防或治疗效果;卢娜等[30]用平菇发酵菌丝PBS提取液防治烟草花叶病的研究结果发现黑平菇PBS缓冲液提取液对TMV抑制率最高,为66.54%,显著好于其他7个平菇菌株;朱春玉等[31]研究了嘧肽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在不同寄主上的防效,结果表明,嘧肽霉素对不同系统寄主上的TMV引起的病毒病害都具有很好的防效,对TMV侵染烟草引起的烟草病毒病害的预防较为显著,抑制率达80.4%。陈力力等[32]从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土样中分离筛选到1株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放线菌HNS2-2,该菌株培养滤液与烟草花叶病毒混合后接种在枯斑寄主曼陀罗和系统侵染寄主普通烟K326上,对两寄主的枯斑抑制率分别为92.62%和61.88%;接种病毒前、后施用HNS2-2菌株培养滤液对两寄主的枯斑抑制率分别为83.78%、67.26%和54.06%、42.37%。马学萍等[33]从钝化、预防、治疗3个不同时期,在心叶烟上测试了鸡油菌、蘑菇、香菇、平菇、茶树菇、鸡腿菇、真姬菇、金针菇等8种食用菌乙醇提取物水溶液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8种食用菌提取物在体外都具有钝化病毒及抑制病毒侵染的作用,除鸡油菌外,其他7种食用菌提取物对TMV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一些研究初步证明了微生物源抗病毒物质的抗病毒机理。如付鸣佳等[34]利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的方法从榆黄蘑中提取出一种蛋白,经实验证明该蛋白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有较好的抗性;王伟伟等[35]的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W-QX-1的碱性蛋白酶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明显,在酶液浓度为50 mg/L时,其钝化效果即可达到53.40%,同时该酶对TMV的初侵染和体内复制增殖也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在TMV侵染前24 h施用浓度为200 mg/L碱性蛋白酶液抑制其侵染力的效果达到50.35%,而在TMV侵染后抑制其复制增殖的作用并不明显。吴艳兵等[36]从毛头鬼伞子实体和菌丝体初步纯化出的多糖,对TMV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和抗病毒侵染作用,对TMV具有明显的体内抑制复制效果,在TMV接种前施用可以显著降低TMV的侵染能力。当然,目前的生物源抗烟草花叶病物质的研究还处于积累阶段,作用物质和作用靶标还很不清楚,因此其作用机理还无法阐明,还需要广大植物保护研究者继续努力,为实现安全、高效、生态地防治烟草花叶病奠定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参考文献:[1] 翟梅枝,高芳銮,沈建国,等. 抗TMV植物的筛选及提取条件对抗病毒物质活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7):45-49.[2] 吴艳兵,颜振敏,谢荔岩,等.天然抗烟草花叶病毒大分子物质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7):1096-1101.[3] 朱贤朝,王彦亭,王智发.中国烟草病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 MCGRATH M T, SHISHKOFF N. Evaluation of biocompatible products for managing cucurbit powdery mildew [J]. Crop Protect,1999,18:471-478.[5] 付鸣佳,林健清,吴祖建,等. 杏鲍菇抗烟草花叶病毒蛋白的筛选[J]. 微生物学报,2003,43(1):29-34.[6] 孙慧,赵辰光,仝鑫,等. 杨树菇凝集素AA VP具有抗病毒和促进菌丝分化功能[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3,19 (2): 210-221.[7] 刘国坤,谢联辉,林奇英,等. 15种植物的单宁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J]. 植物病理学报,2003,33(3): 279-283.[8] 吴丽萍,吴祖建,林奇英,等. 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中一种碱性蛋白的纯化及其活性[J]. 微生物学报,2003,43(6):793-798.[9] 李丹,赵文红,孔宝华,等. 云南大型真菌提取物及其多糖组分对TMV的抑制作用[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4(2): 175-180.[10] CHEN J,YAN X H,DONG J H,et al.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inhibitors from Picrasma quassioides Benn[J]. Journal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9,57(15):6590-6595.[11] 吴丽萍,吴祖建,林奇英,等. 一种食用菌提取物y3对烟草花叶病毒的钝化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病毒学,2004,19 (1): 54-57.[12] 杨德廉,王凤龙, 钱玉梅,等. 我国烟草病毒病的防治研究策略[J].中国烟草科学,2001(1):46-48.[13] 陈利锋,徐敬友. 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4] 林祥永,陈飞雄,王金文,等. 烟草花叶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487.[15] 肖启明,刘学端,何可佳,等.蚜传烟草花叶病流行规律的探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23(3):250-255.[16] 宁金花,周伟,黄松青,等. 烟草马铃薯Y病毒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43-5146.[17] 车海彦.植物源抗病毒物质WCT-Ⅱ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18] 朱水方,裘维蕃.几种中草药抽提物对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辣椒花叶病治疗作用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9,19(2):123-127.[19] 薛小平,王茂胜,陈懿,等.瑞香狼毒提取液防治烟草黄瓜花叶病药效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61-3762.[20] 翟梅枝,高芳銮,沈建国,等.抗TMV的植物筛选及提取条件对抗病毒物质活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32(7):45-49.[21] 喻大昭,周忠泉,杨振荣,等.病毒抑制剂防治烟草花叶病田间试验[J].烟草科技,2003,193(8):46-48.[22] 林存銮,裘维蕃.一些植物抽提液对番茄花叶病毒病的治疗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1987,14(4):217-220.[23] 侯玉霞,李重九,刘仪.抗病毒剂对烟草花叶病毒与烟叶叶绿体互作的影响[J].植物保护,1998,24(2):10-13.[24] 姚宇澄.牛心朴子草抗植物病毒有效组分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1,32(增刊):26-28.[25] 陈启建,刘国坤,吴祖建,等.三叶鬼针草中黄酮甙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2(2):181-184.[26] 沈建国,张正坤,吴祖建,等.臭椿和鸦胆子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27-29.[27] 陈启建,刘国坤,吴祖建, 等. 大蒜挥发油抗烟草花叶病毒机理[J].福建农业学报,2006,21(1):24-27.[28] 张正坤,沈建国,谢荔岩,等.鸦胆子素D 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抗性和保护作用[J].科技导报,2008,26(8):31-36.[29] 喻大昭,杨小军,杨立军,等.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1(5):49-51.[30] 卢娜,李兴红,周莹,等.八个平菇品种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活性[J].中国生物防治,2009,25(3):267-270.[31] 朱春玉,吴元华,赵秀香,等.嘧肽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在不同寄主上的防效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50-53.[32] 陈力力,高必达,易图永.链霉菌菌株HNS2-2 的分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J].中国生物防治,2008,24(1):69-74.[33] 马学萍,段云晖,孔宝华,等.食用菌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2):296-298.[34] 付鸣佳,吴祖建,林奇英,等.榆黄蘑中一种抗病毒蛋白的纯化及其抗TMV 和HBV的活性[J].中国病毒学,2002,17(4):350-353.[35] 王伟伟,郭志波,安德荣,等.枯草芽孢杆菌W-QX-1碱性蛋白酶的性质及其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初步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5):187-192.[36] 吴艳兵,谢荔岩,谢联辉,等.毛头鬼伞多糖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38-341.。
生物源抑制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C h a n g s h a B r a n c h o f Hu n n a T o b a c c o C o m p ny a ,C h a n g s h a 4 1 0 1 2 8 , P RC ) Ab s t r a c t : T o b a c c o mo s a i c v i r u s( T MV) i s o n e o f t h e c o mmo n p l a n t v i us r e s i n C h i n a , w h i c h s h o w e d a s e r i o u s d a ma g e i n a g n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 Ho w t o c o n t r o l t h e T MV e f f e c t i v e l y a n d s a f e l y i s o n e o f t h e ma j o r b o t t l e n e c k s i n a g r i c u l ur t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 T h e a d v a n c e s i n r e s e a r c h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n h i b i t o r s f r o m t h r e e b i o l o g i c a l s o u r c e s  ̄l nt a s o u r c e , mi c r o o r g ni a s m s o u r c e nd a a n i ma l s o rc u e ) a g a i n s t T MV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a t i f r s t . T h e n , t he p r o b l e ms e x i s t e d i n p r e s e n t s ud t i e s nd a t h e r e s e rc a h d i r e c t i o n s i n t h e f u t u r e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
烟草花叶病毒(TMV)基因编码蛋白研究进展

烟草花叶病毒(TMV)基因编码蛋白研究进展摘要:烟草花叶病毒属基因组编码四种蛋白,大小分别为126kD、183kD、30kD和17.5kD.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这四个蛋白质的表达、功能和外壳蛋白合成抑制物等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TMV基因编码蛋白表达功能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属于烟草花叶病毒属。
该属基因组编码四种蛋白,大小分别为126kD、183kD、30kD和17.5kD.其中126kD和183kD蛋白参与病毒的复制,称为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RdRP)的亚基;183kD的蛋白是126kD 蛋白的阅读框终止子通读的产物;30kD蛋白参与病毒在寄主细胞间的移动,称为运动蛋白(Movementpro2tein,MP);17.5kD的蛋白为病毒的外壳蛋白(Capsidprotein,CP)。
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后30~40小时感病叶内126KDa和183KDa蛋白质达到高水平;外壳蛋白在侵染后10小时才开始合成,30~40小时达到高峰;相比之下,体内30KDa蛋白质早就出现,在侵染后20小时达最高值,这很可能与30KDa涉及负责病毒在细胞与细胞间的转运有关。
1 126kD/183kD蛋白1.11 26kD/183kD蛋白表达烟草花叶病毒通过机械伤口或者借助媒介昆虫进入细胞内,在病毒颗粒部分脱壳露出基因RNA的5′端时即侵染后1-10分钟内,翻译开始首先合成126KDa和183KDa的两种蛋白质。
183KDa 是由126KDa基通读而产生,Tyr插在这个琥珀型终止子上,有6个保守的核苷酸[1]。
1.21 26kD/183kD蛋白功能烟草花叶病毒复制所需依赖的RNA的聚合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寄主提供的亚基,一是由病毒编码的特异的复制酶亚基组合成有专一性的全酶。
[2]183KDa有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结构,126KDa的C端有类似于螺旋酶和甲基转移酶的基本结构[3,4]。
文献综述1

烟草花叶病毒防治研究综述摘要: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是一种植物正单链RNA病毒,可侵染38 个科268 种植物[1]。
烟草花叶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类世界性重要病害, 一般年份减产20%至30%,流行年份则毁种甚至绝收, 严重影响了烟叶产量和质量, 挫伤了烟农的生产积极性。
烟株感染花叶病后,烤晒后颜色不均,烟叶品质变劣、等级下降,极大地影响烟农的经济效益。
因此, 控制烟草花叶病的危害已成为当前烟草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 国内外一些学者已作了许多研究, 但都仅针对某一种病毒或病害的某个方面。
因此, 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 探索一套经济、合理和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烟草花叶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关键字:烟草花叶病毒;育种;防治;1 研究现状人们对烟草花叶病毒(Tabacco mosaic virus,TMV)的研究已经一个多世纪了,TMV是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的代表种,其寄主范围非常广泛,TMV除危害烟草外,还能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龙葵等茄科植物[2]。
目前,还没有开发出很好的抗病毒药剂,为了寻找较好的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资源,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1.1 抗植物病毒育种选育抗病品种是预防烟草花叶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为了寻找优良的抗病品种或抗源,国内外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早在40-50 年代, 美国等国家就育成了抗烟草普通花叶病( TMV ) 的品系( Ky56、Ky57 ) 。
自Holmes 等( 1960 ) 开始抗烟草黄瓜花叶病( CMV) 育种以来, 各地已选育出一些抗( 耐) 病品种或抗源。
陈振华等( 1989) 成功选育出3 个对CMV 耐病性较强的品系; 戴冕等育成3 个高耐CMV 品系, 其中1 个品系兼抗TMV[3]。
传统的抗病育种时间较长, 也很难筛选出优质高抗基因。
植物源抗烟草花叶病毒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84 中国烟草科学Chinese Tobacco Science 2011-02,32(1)植物源抗烟草花叶病毒天然产物研究进展耿召良,商胜华,陈兴江,曹毅(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贵阳 550023)摘要: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是严重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的一种病害。
综述了植物源活性天然产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应用现状及作用机理。
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植物源天然产物主要包括大分子和小分子两大类,它们抗植物病毒的机理主要包括抑制病毒侵染、干扰和抑制病毒增殖、诱导植物抗病性反应等。
讨论了植物源天然产物抗植物病毒开发和利用研究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关键词:植物源天然产物;烟草花叶病毒;TMV;抗病毒活性;作用机理中图分类号:S435.72文章编号:1007-5119(2011)01-0084-08 DOI:10.3969/j.issn.1007-5119.2011.01.019Advance in Natural Products from Plants with Anti-TMV ActivityGENG Zhaoliang, SHANG Shenghua, CHEN Xingjiang, CAO Yi(Guizhou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Guiyang 550023, China)Abstract: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is a kind of plant disease, which severely affect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anti-TMV research, appl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bioactive natural compounds from plants were reviewed. Natural compounds from high plants with anti-TMV activity mainly include macro-molecular and mi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ntiviral function of these bioactive compounds has multiple aspects, including defending against viral infection, inhibitory and interference activity of virus multiplication and inducing resistance activity of plant. Finally,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from plants with resistance to plant viru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natural products from plant;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antiviral activity; action mechanism植物病毒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真菌的一类病原物,其形态和结构比较简单,通常是由一种核酸(RNA或DNA)与外壳蛋白组成。
天然产物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生态、 健康和安全等问题 的 E t 益重视 , 化学农 药、 转基因等手段在生产 中的使用正受到一定的限制 , 而
利 用 天 然 产 物 防 治 烟 草 花 叶 病 逐 渐 成 为 新 的 研 究
执 占:
可逆的抑制, 具有广谱抗植物病毒 活性 。核糖体失活 蛋白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 迄今为止已在大戟科 、 忍
抗性 。
1 植物源类抗烟草花叶病毒物质
根 据现 有研 究结 果 , 物 源活 性 物 质抗 烟 草 花 叶 病 植
2 o ac ce c ee rhI s tt .C e zo o ac o a yo n nP o ic .T b c oS in e R sac n tue h nh u T b c oC mp n fHu a rvn e,C e z o 2 0 0,C ia i h n h u4 3 0 hn )
摘 叶病毒 ( MV) T 的效果 , 并对在生产 实践 中利 用不 同来
源的天然产物防治烟草花 叶病毒病进行 了展 望。
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基因N的研究_张恒木

收稿日期:2001-01-10基金项目:浙江省青年科技人才基金(RC9604);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资助作者简介:张恒木(1970-),男,安徽滁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
3通讯作者 E 2mail :jpchen @浙江农业学报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13(2):55~60,2001 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基因N 的研究张恒木1,2,陈剑平2,3,程 晔2(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9;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21)摘 要:烟草的N 基因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 osaic virus ,T M V )基因,它和T M V 之间的互作是植物和病毒互作领域里一个经典的系统。
烟草N 基因已经分离,T M V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已经研究得很清楚,这为进一步研究两者的互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介绍了这一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N 基因;T M V 复制酶;过敏反应(HR )中图分类号:Q754;S43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524(2001)02-0055-06Study on the resistant gene N of tob acco to tob acco mosaic virus(TMV ):ZH ANG Heng 2mu 1,2,CHE N Jian 2ping 2,3,CHE NG Y e 2(1College o f Ag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 sity ,Hangzhou 310029,Chi 2na ;2Virology Laboratory ,Zhejiang Academy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21,China )Abstract :The N gene of tobacco is a resistant gene to tobacco m osaic virus (T M V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 gene and T M V is a classical system in the kingdom of plant 2virus interaction systems.The N gene has been cloned and sequenced.The genome organization of T M V is well studied.All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s 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interaction between tobacco and T M V.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cent progresses and problems in the field.K ey w ords :N gene ;T M V replicase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烟草N 基因的英文意思是“对T MV 侵染的坏死型反应”,这是一个单显性基因,首先在心叶烟中发现。
烟草花叶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和研究进展

烟草花叶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和研究进展【摘要】介绍烟草花叶病发生的种类,分析其发病原因,提出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并讲述了有关的展望。
近年来,烟草花叶病在我国主要的烟草产区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了烟草的产量与质量,本研究描述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病害的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烟草花叶病毒的防治方法,旨在有效防治烟草花叶病毒,保障国家和农民的经济利益,为烟草花叶病毒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种类及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展望1、烟草花叶病毒的种类及症状烟草花叶病毒,简称为TMV,属于RNA病毒,有传染性和生存能力强等特征,烟草花叶病毒使烟草生长陷于不良状态,叶面呈现畸形状态。
引起烟草花叶病毒的病毒主要有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2种,在我国发现的烟草病毒有16种,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的传染性极强,能够在不同物种之间传播,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发现的能够被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的植物有38个科268种。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植株后,会破坏植株的组织结构,对嫩叶的破坏力度最大,使嫩叶出现明脉症状,即叶片侧脉及支脉组织出现半透明的现象,烟草花叶病毒在烟草细胞中大量繁殖,病毒RNA会严重影响烟草细胞的正常分裂,导致烟草叶肉细胞畸形裂变,部分烟草叶片大量繁殖或者受抑制,出现叶片厚度不均匀的症状,叶片出现斑点,呈现出黄绿相间的不同区域,随着花叶病毒的进一步侵染,逐步导致叶片组织坏死,烟草叶片出现大面积的褐色坏死斑,叶片形状扭曲、皱缩,这种现象在老叶片上尤为明显,重病的叶片凸起形成泡状,边缘向内弯曲。
早期发病的烟草植株,严重矮化,烟草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在成熟期不能正常的开花结果,抵抗能力很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叶片和花果容易脱落,种子量少,一般不能正常发芽生长。
在我国发现的黄瓜花叶病毒(CMV)有3种不同的株系,即普通株系(CMV-C)、黄化株系(CMV-Yel)、烟草坏死株系(CMV-TN),世界范围内发现的不同株系有60种,普通株系发病率最高,影响最为广泛,常见的普通植株被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后,初期会出现叶片侧脉及支脉组织透明化,随着病毒的迅速扩散,几天后会形成斑驳症,叶边缘上扬,向内卷曲,叶面革质黯淡无光、失去光泽,光合作用显著降低,叶面逐渐变为黄色。
二十五种中草药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二十五种中草药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烟草生产的病害,严重影响了烟草产量和质量。
为了寻找一种天然无毒的防治方法,我们对二十五种中草药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探究。
实验结果表明,25种中草药均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盐酸更昔洛韦和苦参水提液。
其次是苦楝、茵陈、香附、丹参、草果、延胡索、威灵仙、茅苍术、桑白皮、紫花地丁、半夏、木香、虎杖、栀子、青蒿、苦瓜和金银花等。
即使是在低浓度下,这些中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繁殖。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的防治效果略微逊色,如青蒿、苦瓜和金银花等。
尽管它们的效果较弱,但它们仍然可以作为较为经济实惠的防治方法。
总的来说,研究表明中药对于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
这些中草药可以作为无毒、经济实惠的病害防治方法。
当然,要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还需要在应用时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例如深度研究中药的浓度和施用时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草花叶病毒生物防治研究综述植检08-1 郑奕20080543摘要: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类病害,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烟草花叶病毒是病毒病中极其重要的一种病害。
现有的化学药物对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不佳,且对生态环境、人畜生存质量有负面影响。
植物源农药因植物资源有限、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等因素,难以商品化生产。
因此,筛选、开发微生物源抗植物病毒活性物质是防治植物病毒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字:烟草花叶病毒;微生物源;防治一、前言植物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一类病原物,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小微生物之一。
它是内含感染性核酸,外披蛋白质外壳的实体,其特征是能感染寄主细胞和通过感染引起病害现象[1]。
常见的植物病毒病约有1000多种,多由716种病毒造成,危害仅次于真菌[2,3]。
植物病毒病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危害,素有植物“癌症”之称,由于病毒在植物细胞中绝对寄生,其复制所需的物质、能量、场所完全依赖寄主,且植物没有完整的免疫代谢系统,使得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较为困难,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
因此病毒病的防治成了全球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植物病毒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人们对烟草花叶病毒(Tabacco mosaic virus,TMV)的研究已经一个多世纪了,TMV 是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的代表种,其寄主范围非常广泛,TMV除危害烟草外,还能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龙葵等茄科植物[4],此外还能侵染葫芦科、蓼科、十字花科、豆科、黎科、菊科等30个科的300多种植物。
烟草是在一种经济作物,由TMV 引起的烟草病害是世界各烟区的重要病毒病害,烟草花叶病严重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据报道,全球每年仅因烟草花叶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就达1亿多美元[5]。
目前,还没有开发出很好的抗病毒药剂,为了寻找较好的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资源,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二、相关研究1.1 抗植物病毒物质种类1.1.1 化学合成的抗病毒物质化学物质包括金属盐类,如硫酸锌、氯化钙等;有机化学物质,如类黄酮、水杨酸等;飘零和嘧啶类;氨基酸类;植物激素类;维生素类;蛋白质类。
目前化学合成抗植物病毒剂有了较大进展,已合成并筛选出一些品种,如有机酸,包括:十二烷基氨基乙酸[6]、乙酰水杨酸[7]、聚丙烯酸[8]等等。
一般来说,有的化学物质对植物病毒具有体外钝化作用,有的在活体内有抑制和治疗作用,有的则可诱导寄主植物产生与病程相关的蛋白质从而提高植物抗病性。
1.1.2 天然抗病毒物质在来源上,天然抗植物病毒可划分为植物源、微生物源、动物源以及矿物源天然抗植物病毒剂,其中,从报道的活性物数量来看,前两者种类相对居多。
1.1.2.1 植物源抗病毒物质目前,人们对植物源抗病毒物质的研究还远不如人工合成的化合物那么广泛和深入,大部分植物源活性物质仅仅做了室内生侧,只有很少一部分活性物质得到了实际应用。
中草药防治动植物病毒在世界上引起了高度重视。
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抗病毒物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植物中存在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筛选研究工作,从中发现了许多种类型的抗病毒物质。
如陈启建等从26种植物中提取出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物质[9]以及大蒜精油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10],还有其他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报告[11-15]。
除此之外,黎科的苋色藜、灰藜和蒺藜等的植物抽屉液对TMV均有较强或一定的抑制作用。
除高等植物外,苔藓植物也含有钝化TMV等的蛋白类物质,其中泥炭藓的作用最大[16]。
1.1.2.2 微生物源抗病毒物质自从1926年Mulvania发现被细菌污染的植物病毒的压出液很快丧失其侵染力之后,一些科研工作者开始研究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植物病毒的抑制作用。
如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物的抗病毒活性[17]、放线菌菌株的抗病毒作用[18],真菌也有涉及,如沈硕研究的活性海洋真菌的鉴定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19]。
近期研究表明,多种食用真菌中存在着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的诱导物质—蘑菇核糖核酸(mushroom RNA),它能强烈的抑制病毒的增值[20-25]。
更有很多通过微生物产生抗生素来抑制,如农用广谱抗病毒的宁南霉素、井冈霉素等[26],不过,抗生素多成功用于防治许多真菌和细菌病害,在植物病毒防治方面却很少有实际应用的成功例子,并且许多对人和动物病毒有效的抗生素对植物的治疗效果都不佳[27],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1.2.3 动物源与矿物源抗病毒物质动物源与矿物源方面也有抗植物病毒活性的报道。
属于蛋白质类的物质对植物病毒都或多或少起着钝化作用,美国早期用脱脂牛奶进行植物病毒防治,硫酸锌、氯化钙在病毒防治中也显示一定的效果,并且目前仍在被应用;另外,对于稀土等微量元素在植物病毒控制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一些关注。
鸡蛋白、鱼及蚯蚓的血等也有报道具有降低或阻止病毒侵入的效果[28,29]。
1.2 抗植物病毒的药剂我国抗植物病毒的研究创始人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裘维潘。
1963年他首次发现放线菌素代谢物对油菜花叶病毒有保护作用,之后,国内又先后开发出病毒A、植病灵、金叶宝等产品。
到目前为止,共有24种有效成分的123个产品获准在我国登记应用于农作物病毒病的防治。
虽然植物病毒的药剂的研发取得可喜成绩,但使用的抗病毒制剂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防治效果低,一般在40-50%,毒性大,在作物上的残留多,对人畜极为有害,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剂型的使用不合理等等。
因此,在开发低毒的化学制剂的同时,从植物和微生物等天然物质中筛选抗病毒剂,已经成为今后植保工作的重点。
三、存在问题及研究的目的意义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
从目前植物病毒病防治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抗病作物品种不多,抗病毒基因工程植株在生产上的实际应用尚有争议,弱毒疫苗、卫星核酸等生防制剂在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其它一些预防性措施不易被采用,加上现有的一些防治病毒的药剂药效不佳且往往对植物本身产生药害[30]。
我国的土壤、气候、农作物以及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使得生物源农药资源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1]。
植物源病毒抑制剂具有绿色环保作用,从植物丰富的化合物宝库中筛选抗病毒活性成分,并由此开发出无公害植物源抗病毒抑制剂已经成为目前创新型抗病毒抑制剂的热点和方向之一。
四、参考文献[1] 秦世荣.宁南霉素用于防治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机理的探讨[D].四川大学学位论,2003[2] 张成良.植物病毒分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3] 吴云峰.植物病毒学原理与方法[M].西安.图书出版社,1999.[4] 侯红琴,谭志琼,张振臣.烟草花叶病毒属研究新进展[J].植物保护科学,2008,24(5):304-307.[5] Mcgrath MT,Shishkoff N.Eraluation of biocompatible products for managingcucurbit powdery mildew[J].Crop Protect,1999,18:471-478.[6] Singh,S P.et al Zentraibl Mikrobiol.1985,140(2):158-159.[7] 余迪求,岑川,李宝健,等.植物系统获得的抗病性和信号传导[J].植物学报,41(2):115-124.[8] 李在国,黄润秋,杨华铮,等.化学合成植物病毒抑制剂研究进展[J].农药,1998,37(5):3-6.[9] 陈启建,刘国坤,吴祖建,等.26种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04,33(3):300-303.[10] 陈启建,刘国坤,谢联辉,等.大蒜精油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05,34(1):30-33.[11] 刘国坤,谢联辉,林奇英,等.15种植物单宁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J].植物病理学报,2003,33(3):279-283.[12] 朱水方,裘维著.几种中草药提起物对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辣椒花叶病治疗作用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9,19(2):123-127.[13] Narwal S,Ralasubrahmanyam A,Lodha ML.et al.Pur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antiviral proteinsnfrom the leaves of Bougainvillea xbuttiana[J].Indian J Biochem Biophys,2001,38(5):342-347.[14] 王海鹏,马志卿,何军,等.植物源农药VFB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08,36(3):176-186.[15]翟梅枝,景炳年,贾采霞,等.核桃叶中植物病毒活性物质提取条件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2):71-75.[16] 朱小芳.植物病毒病药剂防治研究[J].世界农药。
1989,(1):40-42.[17] 赵秀香,吴元华.枯草芽孢杆菌SN-02代谢物的抗病毒活性、表面活性剂特性及其化学成分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1):124-128.[18] 宋影,王朝钟,郭世英.放线菌菌株Ys.03的分离筛选及其抗病毒作用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0,25(6):164-166.[19] 沈硕.活性海洋真菌的鉴定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20] 王先彬.生物农药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的研究[A].蔬菜病毒病害及植物病毒化学防治研究进展[C].北京:1998,141-149.[21] 吴丽萍.两种食用菌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病特性[D].福建农林大学博士论文,2004.[22] 张成,辛玉成,赵素香,等.一类新型抑病毒素的分离纯化与应用[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19(2):136-138.[23] Hiramatsu A,Kobayashi N,Osawa N.Properties of two inhibitors of plant virus infectionfrom fruiting bodies of Lentinusedodes and from leavea of Yuccca recurvilolia Salisb[J].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1987,51(3):897-904.[24] 王先彬,王启燕.香菇培养物水浸液对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心叶烟的抑制作用[J].微生物学报,1986,26(4):363-365.[25] Pardee KI,Ellis P.plant virus inhibitors from marine algae[J].Journal ofBotany,2004,82(3):248-253.[26] 田兆丰,刘伟成.微生物源抗植物病毒活性物质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现状[J].Vegetables,2010.[27] 景炳年.核桃次生物质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28] 安德荣,王和平.国外植物病毒化学防治的研究现状及问题[J].陕西农业科学,1994(6):43-45.[29] 杜春梅,吴元华,赵秀香,等.一天然抗植物病毒物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学报,2004,10(1):34-39.[30] Guarrera Traditional antihelmintic,antiparasitic and repellent uses of plantsin Central Italy[J].Ethnopharmacol,1999,68(1-3):183-192.[31] 陈启建.抗烟草花叶病毒植物源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