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院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民居院落

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传统建筑有着独立而特有的地位,传统建筑思想博大精深,住宅的基本形制又是其中的精髓。华夏文化影响下的民居具有核心的古代宇宙观,也具有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等因素影响下的个性表现。住宅的选址和建造上都能体现当时的思想和技艺,并且住宅的使用会随着朝代的更替、审美的变化、民族间的交流与迁徙等等因素而发生着改变。所以,研究民居更具有代表性,更能体现中国文化史发展的历程。

中国传统民居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居住科学的代表,是社会学的活化石,是建筑艺术的奇葩。

中国传统民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基本上均采取以庭院为核心的内向性布局,且虽经几千年沿袭发展,却恒久未变。庭院空间得到如此器重,显然是与中国特有的传统风俗和更深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实质上中国建筑中的传统院落空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生态思想在中国民居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多样,反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着民情、民俗和乡土气息,也散发着儒家文化精神气质。如皖南建筑中的风水意愿体现。地域要求依山傍水,

尊重山水等自然地貌,建筑融于山水之间,达到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思想;如福建土楼八卦择地而居,通过建造中用八卦择地定位以求镇宅辟邪作用过程中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强调人物同构、中为至尊的思想在土楼的建筑空间、建筑装饰上潜移默化地传递中国传统礼教思想;如四合院中正房建于主轴线上,多坐北朝南,正房由主人居住,它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中国传统观念历来重视主次、尊卑,而横向联系不适宜体现主要院落的重要地位;一般院落又均为南北向布置,横向联系不能体现北屋的尊贵地位。可见,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中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布局,事实上并未从使用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宗族内长幼、尊卑的层次关系。成组的院落变化也遵循着相同的关系,随之带来的院落尺度、建筑型制的同时变化更是按照同样的秩序在进行,形成了中国传统民居庭院独有的“庭院深深几许”的情景。

受中庸思想的熏陶,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择中”意识也很强,在组群中往往对“中轴线”和轴线核心位置十分重视,所以传统民居建筑的主题贯穿在中轴线上,空间的秩序感极强。但是,有时由于民居建筑功能的不完全对称、地形地势的变化等,均限制了建筑完全对称的布局模式,所以许多传统民居庭院布局或通过直线正交形成均衡构图,或转折、局变、错落布置。

一个庭院就是一个空间层次。各个庭院的连接部分常常是门。庭院之间形成空间的对比与转换(大与小,收与放,开与合,行与止),也形成空间的分隔与引导,空间的扩展与界定。主要表现在庭院空间的形态、比例,空间的光影,空间的划分,空间的先藏后露,空间的闭合与通透等变化,使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动人,为空间增添了层次感和丰富感,形成引人人胜的空间境界。

纵观所有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其选址、设计、采光、通风等都不乏对功能的细致思考,也正是为了满足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才出现了众多不同的庭院空间。

庭院对民居建筑的作用最直接的物质功能体现就是对民居内环境的改善作用,由于庭院围护结构的封闭性,它能有效地阻止室外干扰因素,保持清浙宜人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安静的环境,同时,也满足了内部空问采光的生活需求。庭院中种植的草皮、花卉、树木,以及布置的水池等,能改善、调节民居内的小环境,更能使室内空间引入外景,延伸空间,再造自然,符合我国人民“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对风水和小气候环境的重视。利用民居建筑围护结构的封闭性,室外环境噪声能够被这一外围护结构有效地屏敝,使其达到所要求的标准,也满足了人们生活中的宁静、淡雅、神秘的精神生活需求。因此,传统民居庭院多采用造山理水,植树栽花的形式,与比例尺度宜人

的建筑实体巧妙的融合,使宅居既具有生活气息,幽雅宁静,轻巧亲切,又有浓厚乡土生活和优雅人居环境。

传统民居的庭院式布局,使庭院成为内外空间的中介与过渡,不仅在组群内部形成了一系列露天的、具有室外空间性质的庭院空间,而且又通过庭院围合面的调节,给这些室外空间以不同程度的内化,使得传统民居建筑既有多样的、引人注目的室内外化的复合空间,又有极具情趣、令人赞叹的室外内化的复合空间,所以说传统民居庭院是多层次、多量度的交织和合成的空间。

传统民居庭院强调内与外、散与聚,房间与庭院形成虚与实的融合。庭院四方象征天之四相和四季的变化。人们随时可以享受不同的日照及院中光影的朝夕变化。庭院是动静结合的产物,不仅屏蔽风雪冰霜,而且阻挡烈日曝晒,因此,庭院成了居民家务劳作、晾晒衣物、养殖家禽、副业生产、儿童嬉戏、体憩纳凉的场所,也是家庭聚会与感情交流的好地方,充分发挥着“露天起居室”的作用。

在庭院空间中和植物、山水和建筑有序的艺术结合,构成一个“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空间,以愉悦人们的感情,陶冶人们的情操,如庭院绿化、假山、雕塑、水池、喷泉等。使人得到自然美、人工美的艺术享受。一般来说,每个庭院空间,都应该组织视觉中心,在我国传统庭院中常常以山石、池水、盆景、花木(如松、竹、梅等)、引壁题刻

等艺术手段作为视觉中心,这些处理手法都为庭院空间增添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

庭院空间不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细胞,也是人聚居生活的载体,数千年的发展使其在形式、内容上十分完备,并有极强的适应性,庭院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体现着生活,也体现着情感及个人理想。相似的庭院空间形象由于环境背景不同、心理时空不同,表现出的意义也全然不同。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庭院不是冰冷僵死的空间,而是充满内聚力的空间,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源,是自然精神和宇宙生气的聚集处。

中国传统庭院的产生与宇宙观、空间观息息相关。庭院首先是一种中介空间, 具有亦此亦彼的模糊与不确定性。室内与室外、建筑与自然、围合与开敞、公共与私密均借庭院为中介而达到和谐。传统建筑通过门窗向庭院开放, 借助院墙与外界隔绝, 从而使室内外界限模糊不定, 空间在建筑与自然间双向交流, 仿佛一个微型宇宙。院落是居住的生活中心, 中国民居将内院看作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最佳场所, 并在院落内引进了自然环境, 大自然的风霜雨雪、阴晴冷暖、四季交叠等自然现象都通过这一空间进入户内, 即使庭中并不栽花植树, 仍明确地担当传合自然的角色。同时, 借助于开敞的门窗, 使建筑与自然之间此中有彼, 彼中有此, 正可谓楹高爽, 窗户虚邻, 纳千顷之汪洋, 收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