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知识点(修改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知识点

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天气学:研究天气的变化规律并预测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学科称为天气学。

气候:某地长时期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季以上)。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偶发的极端天气状况。

研究气候的特征、分布、变化、形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气候系统各成员之间、人与气候之间)。

气候是长期天气状况的综合,但不是天气状况的简单平均

天气过程——短期过程。

天气特征——瞬息万变的不稳定特性。

气候过程——长期天气过程。

气候特征——相对稳定特性。

气候虽具一定稳定性,但仍有变化

天气:变化快,周期短。

气候:变化慢,周期长。

气象学和气候学在生产生活中有何用途?

1.天气预报;防寒防暑等。

2.灾害预警;例如厦门台风预警。

3.提供旅游资源;例如云海。

4.军事战争;例如诺曼底登陆,草船借箭.....

气象学和气候学与林业有什么关系?

1.森林健康:干旱与树木死亡;

2.林木生长限制因子大多是气候因子;

3.植物小气候原理---城市行道树等;

4.森林对气候的影响: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固碳释氧....

古代气象:

从人类有文字记载开始——17世纪末。

以原始的肉眼观测、简单的手工器械测定和不完整的甚至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字记载为主。

大气的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

除去水分和气溶胶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按照浓度分类

主要成分:N2, O2, Ar,CO2,浓度>300ppmv

微量成分:如CH4,浓度在1~20ppmv之间

痕量成分:O3,H2,氮氧化合物,硫化合物及氟氯烃类化合物,浓度<1ppmv

按照平均停留时间分类

基本不变成分:N2, O2, Ar及Ne, Kr等惰性气体。

可变成分:平均寿命为几年到十几年,比例随时间、地点变化。有CO2, CH4, H2, N2O 等。

变化很快的气体成分:如碳、硫、氮等的化合物。

臭氧

臭氧的时空分布规律

空间变化特点:10km以下含量很少,20-25km(平流层)浓度最大,成为臭氧层

时间变化特点:春季最大,夏季最小

臭氧的作用:

1.能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对人和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起到了屏障和保护作用

3.对高层大气有“加热”作用,使10km至50km高度的气层温度增高

气候变暖原因:

1、二氧化碳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森林破坏);

2、甲烷(沼气、石油等)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

3、畜牧业(牛的反刍和打嗝排放甲烷);

4、氟氯烃类物质破坏臭氧层。

气候变暖的后果

1.影响全球水分平衡,引发极端气候极端事件频繁发生,例如寒潮、热浪、暴雨、

龙卷风等。

2.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威胁海岛或沿海地区;

3.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发生变化;

4.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气候谈判的目的和实质:

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速率,避免灾难性结果的出现。

对流层特点:(12km以下)

在赤道地区对流层顶的高度约18千米,中纬度地区约12千米,极地地区约8千米。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

1.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气温递减率Γ为6.5℃/km

气温垂直递减率Γ:高度每升高单位高度气温降低的度数。

2.对流层中的垂直运动显著。

3.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

4.云雾降水均发生在此层

5.受地表影响最强烈,空气属性的水平分布很不均匀

平流层特点:(12km—55km)

1) 25km以下温度递减率接近零,25km左右温度随高度明显增加。每公里升温2°C。最高达到-3°C。(臭氧的作用)

2) 平流层气流运动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

3) 水汽极少,颗粒物极少,能见度极好。

4) 大气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能长期存在。

温室气体:如果地球周围不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的话,地球表面的温度大约是-19℃;但实际观测到的地球表面温度约为15℃,远高于辐射平衡温度,这主要是由于大气的存在使地球表面的平衡的温度升高了。大气对太阳的短波辐射是透明的,而对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不太透明,其性质如同温室的玻璃一样。我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把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统称为“温室气体”。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H₂O(水汽),CO2,CH4,N2O,CFCs。

大气在垂直方向自下而上分为几层?各层中温度如何变化?

1)对流层:温度垂直直减,因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2)平流层:逆温现象,臭氧加热作用;

3)中间层:该层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

4)热层:逆温现象,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原子氧)所吸收的缘故。

5)散逸层:逆温现象,大气分子是因为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而被加热。

臭氧主要分布在哪一层次:

平流层。平流层中紫外线很强,且有一定量的氧气和氧原子存在,这些条件正是臭氧形成所必须的。

1. 逆温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称为逆温现象,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即逆温层。

2. 大气透明系数:大气透明系数是表征大气透明度的特征量,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的透射辐射与入射辐射之比。

3.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辐射能量。

4.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是指在日地平均距离(1.5亿公里)上,大气上界(2000km)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每秒钟接受的太阳辐射。

黑体辐射的四定律:

普朗克、基尔霍夫、斯蒂芬-波尔兹曼、维恩位移

大气辐射的作用:温室效应

原因:

1.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2.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地面失热不至于过多,同时又向地面放射大气逆辐射

由于大气的温室效应,使近地面的平均温度提高了38°C。

1)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

2)地面增暖后放出长波辐射;

3)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吸收;

4)大气温室气体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