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教师的第一要务(杨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教师的第一要务
关于教师读书的重要意义,许多专家有过深刻而精辟的论述。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在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中,更是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整个实验的支柱来重视,营造书香校园的含义远远不局限于教师读书,但教师读书是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内涵。

也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

专家在呼吁我们教师,应当以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第一要著,而且我们也努力这样做的时候,我深深敬重那些在清贫中仍然和书连在一起的教师们。

另一方面我在想,如果读书总是和清贫的教师连在一起,知识就是力量的话语喊起来岂不底气不足?我们谈论读书的重要时,我们更应该谈论怎样读书有用,怎样使读书的教师成为教育社会甚至整个社会中最有力的竞争一群。

众所周知,知识在几十倍地爆炸。

社会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

一劳永逸已经不是我们追求的精神标本,以不变应万变已经不是我们向往的神话。

当今知识的更新率实在是太快了。

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我们最大的心病是一不小心就成了文盲。

要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就得学会怎样读书。

因此,作为教师,我想,读书的关键也许是:
第一,要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个“软件”,软件往往比硬件难搞,这是计算机领域里的常识。

可以肯定,人文素养不佳将成为你的营养不良症。

人文素养不仅会决定你的教学水平高低,还会渗透到你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教育世界观与教育方式,甚至造就你一系列的教育习惯。

懂了这些,我们也许就会理解朱老师给我们列出的书目以及说明,而且我们会用行动不会让朱老师由希望变成失望。

当然这世界书籍(就算是好的吧),就是你什么都不干,光读书也是读不完的,况且我们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没有更多的时间。

所以也不一定什么都读,关键是要有悟性,这就要求我们:
读书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读书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创建;读书不是仰视,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读书不是揣测,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读书不是遵从,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

不然,就会出现精神、情感、认识等方面即人文素养的僵化、退化、惰化、伪化、通化、同化……导致最后成了五脚书橱。

第二,要通过读书,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

读书不是让我们成为书籍的仓库,把脑袋变成了装书的袋子,而是书要为我所用,让“吃下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成为你工作中的生产力。

林肯一生博览群书,在当总统之前是大律师,但他和三教九流的人交流没有丝毫障碍。

他的学识、口才和他的人格一样征服了从伐木工人到参议员等几乎所有的人。

林肯一生常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把丛书中读来的东西讲给别人听,同时总是加上自己的看法。

一个手不释
卷的人能吸引大群的劳动者听自己讲书中的故事,这需要高超的表达能力,需要有一双善于挑选知识的眼睛,更需要把人家的语言和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想的能力。

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选举八次都落败,两次经商失败,但他从没有放弃读书。

马克思与林肯是同时代的人,他对林肯的评价是:“……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人物。

这位出类拔萃的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至只有已经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的读书文化是书斋文化,而外国的读书文化是实践文化,是指向行动的文化,完成书斋文化向实践文化的转型,是21世纪中国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

要完成书斋文化向实践文化的转型,就要先把读书的过程作为备课的过程。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万祥可以说是爱书爱到骨头里。

他说,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教师因读书铸就的备课灵魂,便成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一、完善专业知识
作为一种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与其专业相配套的“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教师读书的专业价值首先体现在深化
本体性知识、丰富条件性知识、强化实践性知识上。

1、深化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也即人们所熟知的专业知识,如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知识,数学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研究等等,它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

简而言之,它是关于教的内容的知识。

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自己学生时代的“老本”,必然会落后与淘汰。

而一个不能立足于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师,对于学科教学的理解必然会肤浅。

正如袁振国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举例所述:碳的基本形态一直被认为只有二种:金刚石和石墨。

可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突然被突破了,新的科学发现,碳的家庭中还有一位成员:富勒体。

于是,一夜之间,无数化学、物理教科书变得过期。

如果教师没有不断阅读的习惯,本体性知识终究会成为一张过期的支票。

2、丰富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关于“怎样教”的知识,或者说是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用条件性知识,促使本体性知识成为学生的个人知识。

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比如,泰勒时代的课程观与后现代课程观,就具有革命性的区别,教师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

近年来,国外已愈来愈重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并将它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条件性知识的丰富,首先依赖的就是教师的阅读。

3、强化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带有明显的情景性、个体性。

有经验的老师,
他们面对内在不确定性的复杂的教学情境时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解释和决定,能在思考以后采取适宜于各种特殊情景的行为。

强化实践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即使教一辈子书也不会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而读书是促进反思是的前提,通过专业阅读,教师的话语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解力提升了,教师的反思力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会得到强化。

二、生成专业智慧
无疑,教师是需要一种专业智慧的,没有这种专业智慧,教育必然是肤浅的。

智慧的对面是“愚昧”,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愚昧的人来从事教学工作。

教师的专业智慧体现在智慧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智慧理解。

托尔斯泰说“书是智慧的钥匙”,生成教师的专业智慧,依然需要教师手捧一卷,沉浸其中,与各种思想进行智慧的对话。

1、促进智慧实践。

首先,阅读本身使教师获得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影响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使教师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这直接促进了教师的智慧实践的发展,宋代学者黄庭坚有一段著名的论言,说“是大丈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绝面目可憎,言语无味”,反之,读书使我们义理交于胸中,面目可亲,言语生动,而教育智慧,也就蕴于这举手投足之中;其次,专业阅读使教师进入了一种研究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阅读即研究,阅读有时候不等于一本书接一本书的完整阅读,而是如蜜蜂采蜜般的,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博采众家观点,在研究中进行阅读,其行动也就带
有研究性,而带有研究性的教育行动,是一种避免无效劳动的智慧实践;第三,教师的专业实践需要阅读的支撑,可以说,拉起课本、教参书就奔向教室上课,从不参考各家的观点,从不搜集各家的方法,从不借鉴各家的实践,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是很难“智慧”的,事实上,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总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获得的,古人作诗“为求一字安,捻断数根须”,我们今天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写就的教育诗篇,同样要在各种教育书刊中寻寻觅觅,教师的专业阅读是教师智慧实践的重要来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些优秀老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这种智慧实践时刻地影响着学生,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阅读的专业价值在对其专业对象(学生)的“影响力”上也是其它所有专业无法比较的。

2、达成智慧理解。

教育是需要理解的,教育的理解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实施水平。

其实,教育的智慧实践源于教师对于教育的智慧理解。

《人民教育》2005年第17期刊登了关于哈尔滨南马路小学校长赵翠娟和她的学习型学校的文章,赵翠娟校长10时间坚持引导教师读书,她的重要观点就是读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真正地理解教育,她甚至说:“很多时候,教师做错了事,不是师德的问题,也不是在动机上要做一个不好的教师,而是由于缺少学习,没有认识一些东西。

”她认为“要通过读书学习,让教师理解教育”,“不懂教育的人还大有人在”。

“对教育的理解,源于读书以后,对教育生活的创新审视与发现。

”这种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大智慧,是教育的大智慧。

首先,深广的阅读让我们从更宽广的层面理解教育,李镇西老师在《尴尬与自豪》一文中把自己及其他的一些当代的教育名师和朱自清时代的语文教师相比较,认为自己其实是“很尴尬的一代”,这种尴尬就是“文化尴尬”,正是因朱自清们的文学、历史、政治阅读极其广泛而深厚,所以他们能够从社会的高度看教育,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能够对教育有更多的智慧理解;第二,坚持的阅读让我们与时俱进地理解教育,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的理解不同,我们要不断地阅读,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保持永远的智慧;第三,专题的阅读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与教学,然而对教育的理解随着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深化。

三、构建专业精神
我认为,教师这个专业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心灵的事业,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正其如此,教师阅读的专业价值才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阅读,正构建着教师的专业精神,朱小蔓教授曾经撰文高度阐述阅读的价值,文章的题目就是《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而这个“生命”是指精神生命。

1、改变精神状态。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教师地位仍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教师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进入教育,更加需要专业精神;即使今后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了真正的“令人羡慕”了,精神状态依然是极为重要的,陶行知先生所谓“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
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操作,尤不可因钱少推诿。

”而教师的这种精神给予学生的影响更是巨大的。

2、建立教育信仰。

教育是需要信仰来支撑的,肖川博士说“教育与信仰有着内在的关联,甚至可以说,信仰是真正教育的天然要素。

”阅读,与伟大的心灵对话,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教育信仰。

在这个“明星”满天飞的时代,我甚至认为在我们的教师中应该发起一个“教育追星”运动,我们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教育大家的书籍来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信仰的大厦,这才是我们有教育世界登高望远的基础,也是我们忙忙碌碌的教育生活能够得以幸福感受的深层次原因所在。

李镇西老师就曾说过自己有追随陶行知与苏霍姆斯基而成长起来的。

3、提升人生境界。

朱永新教授有一部著作叫《享受教育》,可是,我们有很多教师无法“享受”,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他们不能常常把生活与事业割裂开来了,把人生的享受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分裂开来了,而阅读,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在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使我们的生命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什雷夫学校》中提出:“如果大家不喜欢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这不能称其为学校。

”著名大画家张大千先生对于读书有着深切的了悟,他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


读书改善我们的专业结构,生成我们的专业智慧,构建我们的专业精神,读书让人有博爱之心而无邪恶之气,有深沉之思而无浮躁
之为,读书给我们的人生以智慧的启迪,读书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专业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