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东部地区一次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东部地区一次高温天气成因分析摘要:2000年7月15~26日青海省东部地区出现了一次极端高温天气过程,24日尖扎县日最高气温刷新了青海省气象记录,此次高温天气是在暖性高压持续稳定控制的天气形势背景下产生的。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受地形作用、干旱气候、人为因素等影响,近些年来青海东部地区高温天气加剧。

关键词:高温;暖高压;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p4567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近30年来,青海东部地区气温升高,部分地区干旱加剧,高温天气事件增多,2000年7月中、下旬青海东部地区出现了高温天气过程,刷新了青海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日最高气温值。本文拟通过对此次高温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灾害天气预报准确率,并增进社会公众对高温天气的认识。

2高温天气实况和特点

受华北高压影响,2000年7月15~26日青海省东部地区持续30℃以上晴热高温天气达12d左右,其中7月24日,西宁市区日最高气温达到387℃,尖扎日最高气温达到403℃,创全省历史最高值。此次高温天气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21持续时间长

历史同期西宁地区除1999年连续出现9d出现30℃以上的高温天气以外,其他年份最多也只是出现4d;此次过程中黄南州尖扎县

持续出现10多天35℃以上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403℃。

22影响范围广

通常,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青海海东、海南、黄南的个别县和西宁地区,而2000年7月中、下旬的高温持续过程却覆盖了青海东部海东地区和西宁市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青海北部地区。

23气温攀升快

自2000年7月中旬青海东部地区出现高温天气后,各地气温不断上升,其中西宁地区14日最高气温为307℃,15日上升到33 4℃,随后不断攀升,22日突破1999年创下的351℃的最高气温极值,达到358℃,至23日又升至368℃,24日创下387℃的历史新记录。

24极值较高

自青海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未出现日最高气温为40℃的天气,而此次高温持续天气过程中,尖扎县于24日403℃的高温创下历史极值,首次在青海省气象资料档案中留下日最高气温新记录。

3高温天气高空环流形势

2000年7月下旬高温天气过程期间,500hpa图上,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7月12日,咸海、里海至乌拉尔山之间形成一南北走向的高压脊,高压脊不断加强且稳定少动;13日新疆东部至青海西部上空有暖高压形成,暖高压不断向东移动,青海省大部分地区被其稳定控制;19~21日副热带高压向西延伸并与暖高压合并为一体,受其影响暖高压势力不断增强,且高空阻塞形势稳

定维持;同时,夏季冷空气活动次数偏少,势力较弱,在长时间的暖高压控制下,青海省尤其青海东部地区天空晴朗,持续高温少雨;直至26日高压脊逐渐减弱并消失,高温天气才得以缓解,这一稳定的阻塞形势是青海省大部分地区维持较长高温天气的根本原因,且气温不断攀升,屡创新高,出现了极端高温酷热天气。

4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41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北半球及我国夏季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大背景,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我国夏季气温呈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屡次创新,极端高温事件发生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青海省东部地区地处我国西北东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青海各地冬季升温比较明显,90年代以后其他季节均出现了升温现象,60

年代到21世纪初期青海东部地区夏季平均气温以022℃/10a的倾向率增高,其中西宁、门源夏季平均气温上升倾向率达030℃/10a、033℃/10a,且高温日数明显增多、强度增强,这与全球气候以及当地气候变暖趋势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42地形作用

绵亘的高大山系和庞大的高原是气流顺利运行的阻碍,对寒潮的入侵和热浪移动都有相当大的壁垒作用,对气温的影响显著而广泛,主要表现在机械阻挡作用和热力作用两方面。青海东部的海东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海拔为1 650~4 636m,大部分地区处于2 200~3 000m之间,境内地形复杂,山峦连绵,

以中低山、丘陵、谷地为主,气候地理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空气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43干旱

青海东部地区地处内陆高原,属干旱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长距离的水汽输送很难建立,受暖高压控制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大气下沉增温晴朗少云,午后太阳辐射加速近地层增温,几乎没有水汽输入使露点温度变化很小,温度露点差急剧增大,致使大气十分干燥。东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66~491mm,年平均蒸发量1 188~2 066mm,约为年降水量的4倍,且区内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日照时数2 431~2 742h,因此干旱是青海东部最显著的气候特点,干旱灾害时有发生,高温天气常伴随着干燥,干旱区与高温天气区有着很好的关联性,2000年7月,西宁、海北、海南、黄南等地持续干旱天气加剧了中、下旬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

44人为因素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热岛效应加重了气候变暖趋势下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程度。解放后青海东部地区人口增长较快,加之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入城市规模增大,城市人口密度加大,同时城市工业发展迅猛、机动车量增多、生活用热量排放、生活用燃气燃烧等大量热量的排放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使青海东部人口密集地区气温上升,尤其在90年代后气温上升速率加大,这也是2000年7月中、下旬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成因之一。

参考文献

[1]祁得兰,魏国才,巨克英,等.青海省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j].青海气象,2010(03).

作者简介:张春秀(1968-),女,汉族,青海省平安县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