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如何打破“一考定终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底如何打破“一考定终身”

假使我们能顺利建立以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为主体的自由申请入学制度,以及各类教育可以“流通”的学分互认、自由转学制度,那么,教育的活力将得以释放,学生也可不再受选择权有限之苦,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考试焦虑有望减弱;特别是,教育有望从围绕考试转,变为以人为本。

“一考定终身”言过其实?

一年一度又逢高考,有关高考的议论再次热闹起来。有学者近日撰文称,“‘一考定终身’是一个不准确、也与实际不符的提法,是有关高考诸多误解中最明显的一个”。他认为,一次考试失利而终身一蹶不振并非高考制度的错误,而主要取决于考生自己的态度和选择。以一年一次的考试为主来录取高校新生,在现阶段仍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只需要根据条件逐步减少高考成绩在录取中的权重,而不能轻言废止高考。

这位学者主要从高考的制度安排,论证“高考并非一考定终身”,比如现行制度已取消报考年龄限制,允许多次复读、多次高考,而考上高职高专的学生可有机会读本科继续深造。类似的说法,我还在多个场合听到过:学生今年没考上或没被理想的学校录取,可以复读,这怎么是“一考定终身”?有人退休后60多岁也参加高考呢!学生进了一所不理想的学校,3年之后可以“专升本”、4年之后可以考研,这也不是“一考定终身”嘛!退一步说,不“专升本”、不考研,还可以退学回家重新高考呢!

“其他选择”要浪费多少资源?

我们当然得承认,现行高考制度已经不是那么“绝对”地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留出了一些“修正机会”。但是,这“修正机会”本身存在问题。

其一,复读是学生无可奈何之下做出的选择,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我国目前每年有约200万学生复读(去年达270万,占高考报名总人数的26%),以复读花销每人每年1万元计算,就是200亿。而复读并不能增加知识提高能力,只是为了再次高考。选择复读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被录取在不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集中录取的高考制度,只让每个学生获得一张大学

录取通知书,考生和学校之间无法充分地“双向选择”。如果高考录取时,每个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然后根据录取学校

的办学质量、教育服务水平(比如奖学金)等做出选择,复读比例是不是可以大幅下降?社会资源是不是可以大为节约?

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对2009级入学的大一新生所做的有关学校满意度、专业满意度的调查显示,从2009年11月16日至2009年12月15日,本科和高职(专科)新生对专业“非常满意”、“很满意”的仅为2%、3%;而对专业“很不满意”的分别为30%、27%。这种不满意,也是集中录取制度造成。对专业“很不满意”,会造成学生多大的负面情绪和教育资源浪费?我们可以教育学生,

要他们端正态度,要认识到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的关系,甚至可以

指责学生:你们不努力学习,将自讨苦吃。但实际的教育效果又如何

呢?

其二,复读之外的“其他选择”,同样让学生付出很大代价,不管是转学、插班,还是专升本等等。在现代大学制度健全的国家,受教育者这么做是不用经受太多折磨和曲折的,因为有“自由转学制度”:对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满,可以申请自由转学;而一校之内,换专业更无多大障碍。

应当扩大考生和高校的选择权

制度的局限和个人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等等的奋斗精神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我们当然要鼓励学生直面制度局限,努力奋斗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但是,我们不能以个人奋斗来掩盖制度之弊,甚至指责这是个体的错误。高考录取制度“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有目共睹,这在国家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已经取得共识——《规划纲要》指出,要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

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现在,我们不应该再讨论“一考定终身”是不是要打破,而应该讨论如何打破,如何扩大考生选择权和高校选择权,建立新高

考体系。

我从来不赞成打破“一考定终身”就要废止高考——这才是目前

高考改革的最大误区;我认为,应该改变的是统一高考的功能,变目前的“选拔”功能为“评价”功能,而且不再采取单一“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也就是说,统一高考(今后可能是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统一的高水平大学联考)可长时间存在,而按计划集中录取的制度却要打破,改成高校依据学生参加统一测试的成绩(这可保证录取的基本公平)、中学学业成绩(这把对学生的评价变为多元的与持续的)、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察成绩(这体现高校选择生源的个性化要求),自主录取;并且,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学生可以得到多张录取通知书。

假使我们能顺利建立以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为主体的自由申请入学制度,以及各类教育可以“流通”的学分互认、自由转学制度,那么,教育的活力将得以释放,学生也可不再受选择权有限之苦,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考试焦虑有望减弱;特别是,教育有望从围绕考试转,变为以人为本。而高考,也可以不再像现在这样被“拔高”为每个学生、每个家庭的“人生大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