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期末考试参考备课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文献:所谓的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人最初把文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
后发生变化,专指典籍和文字资料。
(《辞海》定义文献为: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
……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如历史文献。
后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
如医学文献。
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以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辞源》则定义: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
……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
)
2、文献学: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或者说“文献”的学问化、学科化就形成了“文献学”郑鹤声、郑鹤春先生最早提出“文献学”概念:“续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赵国璋、潘树广主编的〈文献学辞典〉解释文献学为:“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
在我国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即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含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和辑佚等)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一指现代文献学。
)
3、总集:总集是汇集了两个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和多个朝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来说,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如《文选》便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后面的简答题作进一步介绍)
4、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一般分他人编集和作者自编两种。
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三种。
分类即按作品的内容来分类编排,如《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分体即按作品的体裁或文体来编排,如《李太白文集》;编年即按作品写作年代顺序来编排,如《稼轩词编年笺注》。
5、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作单行本。
6、丛书: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名称,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丛书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汇抄”等。
按内容来分,丛书主要分为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两大类。
综合性丛书是指包罗各种各类著作的丛书,如《四库全书》;专科性丛书是指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的丛书。
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又分为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
在古代,类书还有帮助人们应付科举考试的功用。
如《皇览》《北堂书钞》《初学记》《太平广记》等。
8、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
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
它可以说是“地方史与地理的结合”。
其种类很多,有府志、州志和县志等。
如《元和郡县图志》《大清一统志》《浙江通志》。
9、目录:目、录两词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也称书录或序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
将目与录二者结合在一起,即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
换言之,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它分为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前者如《诗》《书》之序,《周易》之《序卦传》;后者如《别录》和《七略》。
10、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与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它也是编次群书目录,介绍图书主旨,说明学术源流,指导求书治学的专门学术。
11、叙录:又称解题、提要,列于书后,是用以提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
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如《别录》《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等。
12、六分法:“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它创始于《七略》。
据〈汉书〉载,刘向等进行大规模校书工作时,其分工在一开始就按学术性质分为六类,即经传类、诸子类、诗赋类、兵书类、数术类和方技类。
这六类分别对应于〈七略〉中的六艺略、诸子类、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
13、四分法: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成熟于东晋时的李充。
曹魏时期,秘书郎郑默制成国家内部藏书目录〈中经〉,西晋秘书监荀勖因郑默〈中经〉,更著〈中经新簿〉,分为甲、乙、丙、丁四部,总括群书,对应于后世所称的经、子、史、集。
这便是四部分类法的创始与开端。
东晋初,李充因荀勖四部之法,换其乙、丙之书,使甲、乙、
丙、丁四部,成为五经、史记、诸子、诗赋的顺序。
后世目录,以经史子集分部者,实本于此。
至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发展荀勖、李充以甲、乙、丙、丁为序的四部分类,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四部类目名称,概括各部类书籍的性质内容。
国家图书目录如〈崇文总目〉〈四库全书总目〉私家目录如〈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等,都采用是四分法。
14、版本:“版”是指用来写字的木板,“本”原意为树根,引为书籍文献的原本。
版本,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刻版例子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因最初的例子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为“板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版本概念的内涵便不断扩展,逐渐包括了以雕版印本为主体,同时包括雕版印本之前的写本和之后的抄本、活字本、手稿本、批校本、影印本等各种书本,也包括新式印刷的各种书本,甚至包括录音带,光盘等电子产品。
所以广义的版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
(简答题中的“版本”义亦可)
15、写本:写本又称为手写本,指成书时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是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康以前的纸书都是手写本。
即使在印刷术发明以后,还有很多写本流行,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写本按性质和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手稿本。
即作者亲笔所写,多增删修改,一般有署名和序跋,最能体现作品原貌,可据以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
二是稿本。
非作者亲笔所写,但经过作者校改,一般有作者印鉴。
这种稿本又称为清稿本,也能体现作品原貌。
三是抄本。
未经作者过目,更无作者笔迹。
有的可能是从稿本过录,价值仅次于稿本。
有的仅为转抄,其价值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可分为唐抄本,宋抄本,元抄本,明抄本,清抄本等。
时代不明的统称为旧抄本。
16、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太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一般来说,元以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等都可称为善本。
17、文献四类错误:讹,将原有文字写错了;脱,将原有的文字弄丢了;衍,增加了原来没有的文字;倒,将原有的文字变换了位置。
18、伪书:伪书就指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假造的古典文献。
所谓“作者不真”,即在书名项、作者项、序跋等文献形态上明确标明的作者姓我是不真实的;所谓“年代不实”,即在文献形态上明确体现出的文献产生的年代是不真实的。
所谓“内容假造”即在具有特定作者、年代的图书文献中加入某些非故有或应有的内容,或借助某些故有图书文献的名称面编造新的内容。
(伪书:所谓伪书,是指某种文献现存的署名作者及其所属时代并非真实的,存在着作假情况。
“作假”情况分为两种,或者本无原书,后人托人前人而作,如《神农本草经》托名上古神农作;或者原书亡佚,后人假托原书书名而伪造同名之作,如《古文尚书》、《列子》等。
)
(注:熹平石经,汲冢竹书校勘四法在简答题内。
书籍装帧形式名解在简答题内: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及线装。
)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总集的种类
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和多个朝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按照编集的进段和体裁来划分,总集可分为以下七类:一是通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体裁的作品的总集。
如梁萧统编《文选》、清姚鼐编《古文辞类纂》等。
二是断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体裁作品的总集。
如宋姚铉编〈唐文粹〉、宋吕祖谦编〈宋文鉴〉等。
三是通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
如清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四是断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
如清董诰等编的〈全唐文〉。
五是通代的有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作品的总集。
梁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六是断代的有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作品的总集。
如清吴之振等编集的〈宋诗抄〉。
七是按作者地域或宗派关系编集的作品总集。
如北宋杨亿编的〈西昆酬唱集〉
2、简述别集的价值。
别集在古典文献学中有很重要的价值,是因为别集在古典文献中所占比例数量很大。
别集包括了一个作家现存的部分或全部作品,是人们研究某一作家的生平、背景、思想、成就的主要依据。
别集有助于了解或研究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情况。
别集是一些总集、丛书的编纂基础。
3、简述单行文献的种类。
单行文献,是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其种类有三:
一、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
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等。
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体的单行作品。
如〈秦妇吟〉〈战国策〉〈水浒传〉〈桃花扇〉等。
三、从一种或多种著作中选出一篇或多篇作品单独印行的书,如从〈楚辞〉中选印的〈离骚〉,从〈文选〉中选印的〈古诗十九首〉。
4、简要阐述书籍的装帧形式及其优缺点(有则写,无则空)。
卷轴装: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称为一卷。
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子。
一个完整的卷子包括轴、卷、缥和带四个部分。
旋风装:旋风装就是将裁成一定大小的纸两面书写,或将两页纸裱成一页两面书写,然后将写好的书页的一端依次粘贴在一张卷纸上,装上卷轴,就成为一本旋风装的书籍。
因旋风装的书打开后似一片片独立地粘在卷纸上的叶子,故又称“叶子”、又因其将书叶鳞次相错地粘裱于卷底上,看似龙鳞,故又称“龙鳞装”。
如吴彩鸾《唐韵》,李邰〈彩选〉之类。
(优缺点:优点是相对于卷子装,长度更短但容量更大,便于翻检。
缺点是难克服舒卷之难,长期使用后书叶很难平复展开,反而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
梵夹装:梵夹装本指古印度用梵文将经文写在贝多叶上的装帧,而后依次将贝叶经顺好,每叶穿一圆孔,用两块长条开竹板或木板上下相夹,然后用绳穿过板上圆孔,再逐叶穿过每叶圆孔,最后穿过另一板圆孔。
绳头打起比圆孔大的疙瘩,以防脱出。
阅读时从首逐叶翻阅,穿绳总要擦磨叶孔,故叶孔常有磨痕。
收藏时,勒紧一头,再绕过上下两板捆紧。
这种装帧由于是两板相夹,又是梵文书写,故中国人把它称为梵夹装。
经折装:经折装就是把卷轴式改成折叠式,书纸仍然是由多张纸粘连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按照一定的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一个长方开的折页,前后用两块与的页一样大小的硬板把折页夹下场来,类似于梵夹装。
(优缺点:克服了卷子装的舒卷之难,易于翻检,但折口容易断裂,造成书地的散乱与丢失。
)
蝴蝶装:蝴蝶装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再一叶一叶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在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看上去很像现在的精装书。
不同的是没有锁线,每页纸只有一面有字。
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蝴蝶装。
(缺点:翻阅时会碰到两叶空白,于阅读颇有不便)
包背装:包背装是指把印好的书叶在版心中线处背面对折,让版心向外,单口向内,然后将单口粘连到裹背纸上,外面再加上护叶和封面,这样就产生了包背装,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无线装订。
它是对蝴蝶装的一种改进。
(缺点:一是单口与包背纸的粘连比较费事,且粘连不牢则容易脱离散乱;二是为了粘边牢固使用过多浆糊则容易生虫生霉,不利于书籍保存。
用纸捻则容易脱落。
)
线装:所谓线装,其实是对包背装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方法和包背装一样,所不同的是,包背装用整纸裹背,而线装只在前后名加一张扩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
它是明代中叶以后主流的书籍的装帧形式。
5、版本鉴别及其方法
所谓版本鉴别是对特定版本的出版时间、出版地点、出版人、版次,以及内容是否完整,是束有其他版本,该版本在同书的各版本中处于什么地位等进行鉴别,从而确定其版本价值。
刻本的鉴别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版本的形式,包括牌记、刻工、字体、版式、纸墨、讳字、装帧等,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该版本刻印年代的相关信息;
二是书籍的内容,包括序跋、人名、地名、官名、年代、事件等,这些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有的甚至能够提供该版本的重要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地该版本进行鉴别;
三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该书的题记、藏印、各种图书目录对该版本的著录,以及有关该版本的研究的著作和论文。
由于版本鉴别的复杂性,因此,进行版本鉴别必须谨慎小心,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信息,全方位地搜集线索,系统综合地加以考察,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6、简要介绍校勘四法。
一、对校。
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选择
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此法简便稳当,校异同,不校是非,不参己见,机械性强。
如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即且此法。
二、本校。
本校是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本校又可分为四:据相同词句校勘、据相同句式校勘、据对文校勘、据文义校勘。
如吴缜之〈新唐书纠缪〉即用此法。
三、他校。
他校是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的方法。
使用此法首先要对用于他校的资料的可靠度作出判断。
如陈垣用此法校出〈元典章〉中“纳尖尖”应为“纳失失”。
四、理校。
理校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当我们发现了书面材料中的确存在错误,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
理校通常要从语言、体例、史实等方面寻找作为推理的依据。
如王念孙据体例校勘出〈墨子·非攻中〉“诗曰:‘鱼水不务,陆将何及乎?’”中的“乎”字为后人所加,而非原文所有。
7、简述伪书产生的原因
伪书是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
它的产生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尚古观念而产生的伪书。
如〈易卦〉托名伏羲,〈本草〉托名黄帝,〈周礼〉托名周公。
2、文献亡佚而产生的伪书。
如西汉张霸伪造〈尚书〉102篇,明代范钦刊印〈竹书纪年〉。
3、政治相争而产生的伪书。
如唐李德裕门人韦用牛僧孺的姓名伪撰〈周秦行纪〉以陷害牛僧孺。
4、学术相争而产生的伪书;如曹魏时王肃伪造〈孔子家语〉。
5、伪署作者而产生的伪书;如张师正撰〈志怪集〉〈括异志〉等诬蔑前人。
6、好事妄为而产生的伪书;如张湛伪造〈列子〉。
8、简述伪书的价值。
伪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保存古代的佚书
二、保存古代的神话
三、保存古代的制度
四、保存古代的思想
五、保存古代的科技
六、保存古代的语言。
(三)论述题
1、古典文献学的主要范围和功用
古典文献学主要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等。
目录、目录学及功用。
所谓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新闻记者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目录学则是研究目录的开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专门学问。
目录学是为了适应文献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对文献的特定需求而产生的一门学问。
目录学是我们读书治学的门径和指南。
按照中国的学术传统,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版本、版本学及功用。
所谓版本,是指同一咱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装订、传播过程中所开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
版本学就是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各种版本的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部。
学习版本学的知识,首先有助于读书,使我们读书重视版本,选择善本。
其次,有助于引书和校书。
再次,版本学对于研究思想文化史和政治经济史也能提供独特视角。
校勘、校勘学及功用。
所谓校勘,是指改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地恢复或接近文献的原来面目。
校勘学则是研究和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学问。
掌握校勘学知识,有助于我们避免、发现、改正书中的错误,使我们的理解或解释尽可能地接近原稿。
辨伪、辨伪学及功用。
辨伪是随着伪书的出现而出现的一门学问。
所谓伪书,是指某种文献现存的团名作者及其所属时代并非真实的,存在着作假情况。
古典文献中伪书的数量很多,辨伪学是文献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辑佚、辑佚学及功用。
所谓辑佚是指把佚文献从诸书中逐一辑出,重新搜集整理,它既是古典文献成书的一种菱
形式,又是古典文献的一种整理的研究方式。
辑佚学是研究辑佚活动的基本规律,总结辑佚活动整体过程、原则、方法及相关问题的一门学问。
它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一样,构成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另一分支学科。
2、论述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掌握历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术的盛衰。
目录学通过目录的特有形式,著录名类学术典籍,为人们了解、检阅图书提供便利。
中国古典目录,一般来说,都是经过历代目录工作者搜检群书,并经过校勘、考订、撰录、编次分类等一毓程序编制而成的。
如果是官修目录,更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朝官藏文献典籍的状况。
通过这些书目,人们可以大致了解各时代学术文献的基本情况,略知一代学术的盛衰。
如〈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记示战国时期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九流十家”的著作,凡189家,4324篇。
从中我们能想见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诸子散文发达的文化学术繁荣盛况。
二、有助于粗知学术源流,了解学术的演变。
自刘向、刘歆、班固以来,人们注重利用图书叙录及类序等形式介绍学术源流和演变,于是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便成为古代目录学的重要特色和优良传统,目录学也被人称之为“流略之学”。
如《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的序文,以三百字的篇幅,历叙赋的名义、春秋时赋诗言志的风尚,此后楚汉贤人失志之赋的兴起、汉赋的得失,及至汉武帝立乐府采歌谣的史实等,并对不同时期的诗赋以简要评述。
读者研读此文,显然有助于粗知楚汉诗赋的发展轨迹。
有些目录对文献的类型如别集、总集、诗文评等的产生、发展也有简述,有些书目的叙录在介绍作者时往往又介绍他的学术思想与学术渊源,有些书目的总序还介绍历代文化学术以及图书目录事业的概貌和发燕尾服,这些内容对我们认识学术的源流演变都很有价值。
此外,从古代目录的分类及其图书著录情况方面,也往往能得到学术发展演变的信息。
三、有助于文化学术的研究和古典文献的整理。
古典目录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性,有助于学术研究与古籍整理。
研究者在研究之前,必须了解这一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趋势,参考书籍等而这必须借助目录学知识,查阅有关的目录、索引、文摘等。
不仅如此,古代目录学保存的许多资料,如各书叙录对作者事迹、学术渊源、学术价值等的介绍,有些书目收录的原书序、跋或历代评论等,都对学术研究有直接的参考或引证作用。
文献古籍的整理,也必须借助目录。
古代目录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古典文献方面的原始资料。
许多亡佚的文献古籍,正是凭借有关书目的记载,今天才能窥其一斑。
因此,我们要整理某一部古籍,要考订某一位作家的创作或事迹,就要充分利用著述目录、版本目录、专题研究目录等,以使文献整理工作顺利完成。
3、论述辨伪及其意义、途径。
(老师未明确说会考,意义和途径不作具体论述)
辨伪:古典文献有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把古典文献中那些有伪的图书文献或某部图书文献中有伪的内容、篇章揭示出来,就是辨伪。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辨伪是对某些有真伪问题的事、物进行考察鉴别,以定其真。
文献学所讲的辨伪是狭义的辨伪,主要是辨识古典文献的真伪,其任务是认定图书文献的真实作者,年代,体现其原本的文献归属,而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则是文献辨伪的核心内容。
意义:辨伪是一切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
其意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四:
一是不辨古籍之真伪无法确定文献的价值。
二是不辨真伪无益于古籍的整理。
三是不辨真伪无法编纂史书。
四是不辨真伪无法认识学术源流。
途径:
一、从目录文献入手,考察古籍文献的流传以辨真伪;
二、从历史事件等入手,考察其发生的时间与作者在世的时间以辨其真伪;
三、从作者生平入手,考察作者生平事迹和著述等以辨其真伪;
四、从文风语体入手,考察其出现的特定文风、语词、文体等以辨其真伪;
五、从征引文献入手,考察其与传本的异同、时代的前后等以辨其真伪;
六、从思想内容入手,考察其体现的学术观点、语词文风等以辨其真伪。
4、论述版本学的功用
版本学就是产生于文献典籍整理工作的文献考鉴之学,它是在文献典籍整理工作中形成的文献学的一个分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