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尚意书风其实质与成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尚意书风其实质与成因
论文提要:
唐、宋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年代,诗词、散文、绘画、哲学、书法群峰并峙,各领千秋。

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又是一个变革创新的时代。

而宋代一改唐代以严格的法度作为书法评价标准的风尚,将尚意抒情作为时代书法的主流。

这一时期,大家辈出,佳作纷呈,创造了书法艺术的又一个高峰。

倘若要追溯书法中尚意书风的渊源,那肯定就会找到汉代杨雄“书为心画”的论述。

在那个朝代,标举出书法的根源是心灵的抒情与写意,其意义可谓大矣。

汉代的蔡和明代项穆都有同出一辙的论述,都认为书法是散怀后任情恣情的产物。

王僧虔则说:“书法妙道,神彩为上……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

”再到孙过庭,更是强调了主体的作用:“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到了宋代,以意为主导的书风占了主流,书家、画家、禅家交往甚密,相互切磋,促成了一个为尚意为主,弘扬个性,主张创新的时代潮流。

唐太宗倡导书法,为整个唐代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这种基调既为颜真卿的变法提供了基础,也为从虞世南一直到杜牧对传统之法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书法进入宋代,宋初的宋太宗也雅好翰墨,对书画非常感兴趣。

宋太宗也像唐太宗那样,一旦坐稳江山,马上就下诏各地,收寻前贤遗墨,也做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

唐太宗时期是把搜集来的前贤作品如二王的遗迹,摹搨下来。

宋初的时候则是命令侍书学士王著主持刻了《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之中所有的书法作品都是由王著或者由王著组织挑选的,它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帖学(刻帖)史上出现的一个重要史实。

《淳化阁帖》前也有过刻帖。

南唐的时候,李煜就刻过《升元帖》,而在南唐以前恐怕还有。

研究刻帖史的专家认为,甚至还可上溯到初唐褚遂良,说他也有过刻帖。

倘若这是事实,那么《淳化阁帖》的出现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但是,前举这些刻帖,或只局限于宫廷内的少数人赏玩,或者只是一二个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尚未形成社会的反响。

而《淳化阁帖》编成刊后,宋太宗看了非常高兴,下旨把《淳化阁帖》拓出,每个朝中大臣都御赐一部。

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当时的情景。

文武大臣们拿着钦赐的阁帖,都得供奉起来,以示圣主隆恩。

说每一个大臣都爱好书法未免言过其实,但正因为书法使每一个大臣毕恭毕敬,这种气氛就十分特殊了。

皇帝如此看重书法,大臣们面对赐下的阁帖可能会认真看一看,看完以后可能就会产生兴趣,有兴趣可能就会讨论书法,学习书法,
于是也就会形成一个学习书法的贵族将相的圈子。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以皇帝为代表的朝廷雅逸之士认真学习书法,显示了比较高的趣味。

即使是一般的大臣,为了附庸风雅,表明自己学养很高,也会凑趣玩几下笔墨。

只要看看北京北海公园长廊存放的《三希堂法帖》的格式,就知道宋代刻帖是怎么回事。

在这些名迹中不包括碑,都是前人的书翰、尺牍,用双钩的方法覆在石面上,然后在石面上刻成。

当时的印刷术不发达,宋代的毕升曾发明过一种活字印刷,而也还是只能用固定的文字。

古人不像我们今天有复印技术或可以拍照,要复制艺术性很高的书法,只有采用这种刻帖方法。

《淳化阁帖》是刻帖的早期阶段,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希堂法帖》是清代乾隆时期的刻帖,都是用石头刻的,但宋初的时候是用枣木板刻的。

相比之下,木板刻帖因为木质材料特性所限,反映笔法的准确程度和细腻程度都相对弱于石刻。

所以,《淳化阁帖》出现以后,因木板不容易保藏、容易腐烂和损坏,故后代又出现以它为底本的许多翻刻本,其中开始有以石头代替枣木板的刻帖了。

刻帖这个名词本身就很有趣。

帖是写的,碑是刻的,结果帖也是刻的,两者似乎很矛盾,但这是一种历史现象。

此外,我们现在所指“法帖”的“帖”是指陆机的《平复帖》之类的墨迹本,但过去不指这个,过去是指刻帖。

过去谁也没
有办法得到《平复帖》,它只有一本,所以要了解古代人的作品,只得靠刻帖。

当然,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广泛的立场去估价阁帖出现的意义。

也许在宋代,它只有刻帖史的意义,但自《淳化阁帖》之后,《绛帖》、《潭帖》直到《大观帖》再到南宋的《淳熙秘阁帖》,宋代刻帖约有近二十种,专门的法帖研究也开始兴起,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有了一个真正的帖学系统的产生。

这是对后世元明清都有极大意义的书法史现象,它对把握宋以后书法观念有很大作用。

当然也为清代碑学兴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证据。

应该看到,阁帖所倡起的特定艺术思潮在书法审美史上也是十分重要的史实。

参考文献:
1.《行书津梁》何学森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文人书法————《中国书法史的另一种诠释》朱中原
3.《苏轼“尚意”美学思想浅探》,盛学玲
4.《中国书法简史》王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