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史: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就开始研究自然哲 学方面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 究开始出现,科学技术对科学影响日益明显的现代,19世纪 的实证主义(法国的孔德、英国的斯宾塞、法国的迪尔凯姆 ) 和20世纪的逻辑经验主义哲学(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 尔 )思潮运动,对整个哲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
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 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科技发 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 邓小平在这次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 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 而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 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 了科学的春天。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主讲教师: QQ:1913870827
2012年4月
第一讲
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

关于西方哲学及其四次危机( Western Philosophy ):
1、古希腊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的原则----在公元前 5世纪遭到智者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的诡辩论、 功利精神的挑战----第一次哲学危机


马克思主义对科技哲学的发展的重要贡献: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科学 技术哲学的历史地位。 科学技术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自 然界的辩证本性,研究科学技术思维的辩证法、 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等内容。科学技 术活动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将科学技术作为 一个单独对象考察和研究对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 都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涉及到马克 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发展史、自然哲学、科学 哲学、技术哲学、思维科学、科技社会学、科技 方法学、科技伦理学、技术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具有明显的交叉和前沿学科的性质。

一方面:在科学知识、科学语言、因果性、解释性方面对 传统实证主义来说丰富了其内涵。 另一方面:表现为无定型的、兼容并蓄的、边际型结构倾 向等各种思想的大杂烩倾向。由建构发展到解构,由追求 确定性到对某种文化体制的诘难。

(2)非理性主义思潮:对理性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反思 和批判。

非理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文主义对科学主义的诘 难,他们认为科学只是多种神话的或叙事的体系的一种形 式,通过解构科学语言,可以发现不存在真正的客观标准。 反工具主义表现为反权威主义的自由追求,强调在当代西 方文化背景下,争取知识自由的绝对价值,因而反对一切 迷信,包括对科学的迷信。 (3)回归古典、回归东方的时尚倾向:对技术主义和 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抨击。






2、对科技理性的审视 科学技术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在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 基础上进行的哲学思考,它毕竟是一项理性事业。 科技理性作为人类精神的成长过程的典型历史事件: 首先,表现为科学与宗教的斗争。 哥白尼的日心说(宗教地心说)达尔文进化论(神创论) 其次,表现为科学同哲学的分离。 几何学提供逻辑范式 天文学和力学提供事实材料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工艺技术提供仪器手段 结果是用数学方法整理实验和观测数据,对自然界新的见 解:自然界是用数学写成的。 最终导致实证主义思潮,从孔德创立实证主义经过马赫的发展, 到20世纪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 观点:他们认为真正的哲学就是以实证方法为基础的哲学
主要的人物: 1、卡尔·波普尔(1902-1994):《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科学发现的逻辑》、《客观知识》 2、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的纲领》《证明与反驳》 3、托马斯·库恩(Thomas, Kunn) (1922~1996) 《科学革命的 结构》、《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集》 4、劳丹:《进步及其问题》 5、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自由社会中的科学》等
主要人物:美国学者小摩里斯· 李克特。 主要观点:科学发展的机构类似于文化进化过程的结 构,认知发展从个体到文化层次,是传统文化知识发 展的产物,是文化进化的延伸。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概括:
首先:科技理性的追求与科学精神的探讨,应该与社会的伦 理密切结合起来。科技的问题归根结底的问题是人的 问题。
其次:科技理性的成长应该以人类价值的确立相联系,对人 类自身进一步反思。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丰富的文化生活协调。
3、科学技术哲学的展望
(1)对科学技术信息化、生态化发展做出诠释。 (2)对当今两大危机:外在的对自然破坏的生态危机与内 在的失落导致的生存危机的深刻反思。 贡献: (1)树立正确的科技意识,倡导面向21世纪科技文化潮流。

(2)为科技恰当定位:科技、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战略 等问题。
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



科学技术哲学 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是哲学的二级 学科,它是对当今科技时代提出的科技及其相关问题、要 求和挑战的哲学回应。 对象: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 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 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范围: 科学技术哲学以自然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科学 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为研究领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 程、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程和思维方法、对科学发展规律 的认识过程、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 用、以及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策、管理等领域之间的 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和影响等等,均为其研究的范围。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Philosophy after Hegel):
中西方哲学划分:
国外:西方现代哲学( 17-19世纪);西方现代后期哲学;当代 哲学( 20世纪) 国内:西方近代哲学; 现代哲学(黑格尔后):当代哲学( 20 世纪后半叶)
中西方哲学划分:
西方:现代化进程开始于17世纪之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兴起 中国:黑格尔哲学体系崩溃(传统哲学终结)


实证主义精神时代结束: 批判理性主义 到历史学派、后 实证主义。 代表人物:波普尔、库恩、奎因 主要观点:通过对归纳法、对经验论教条、对累积式科 学发展观的批判从而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观点:即实证精神未必就涵盖了全部的科学精神。 近现代科学技术哲学发展轨迹:对科学理性的再思考。 (1)关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 核心思想:存在一套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规则,正是 这套规则而不是科学理论本身,把科学和非科学区别开来, 但困难在于对这套规则本身的检验标准是什么? 库恩(历史学派),强调社会的与心理的因素对接受某 一理论的影响力。 “科学哲学没有科学史是空洞的” 费耶阿本德:强调的是一种无政府主义方法论,则走向 了极端。“科学是一种无政府主义事业;理论上的无政府主 义比合乎法律与秩序更为符合人性,更容易鼓励进步。”

文章作者:胡福明 (2008)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 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迅速发展




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维也纳学派,洪谦,逻辑经验主义 的研究与传播。 二十世纪50年代,建立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中的哲 学问题。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改研究生学科目录是,自然 辩证法的学科名称改成了“科学技术哲学”。 学科细分:科学学、未来学、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科 学技术思想史、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自然哲学、生态哲学、环境 问题研究等等。

第三:实践层面: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及其科学技术 建制和社会其他建制之间的关系,科技与生产的关系,科 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

第四:人类文明层面: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科技发展 与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及其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的关系。
二、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难题与展望

1、当代科学技术的难题 (1)后实证主义(或后哲学文化)思潮:对实证主义 的反思和解构。
三、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内容
消化吸收为主:国外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 会研究、科学思想史、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等方面的 优秀成果。 针对性研究作为重点。 1、综合研究 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 当代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 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3、新的思考 自然观的研究转向:全球背景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转向:系统方法论的深入 探讨,技术哲学中的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 科技发展规律的研究进展:从学科本身和社会体制角度与 科技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多方位研究探讨。
4、新的问题 第一:知识层面:广义的科学知识与狭义的科学知识(实 证知识)的区别。 第二:方法论层面:学术共同体和社会科学界缺乏公认的 学术规范,存在非科学和伪科学的成分。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 希腊化哲学---遭到罗马官方哲学家的道德洽谈和 虚伪说教的伦理化----第二次哲学危机
3、基督教哲学: 基督教以信仰的决定性和道德实践性满足了人们对 普遍原则和道德理想的追求---遭到文艺复兴时期对 人性的追求----第三次哲学危机 4、黑格尔哲学:黑格尔之后进入现代哲学危机时期, 哲学失去“第一科学”和“科学之科学”地位, “上帝死了”“人死了”“读者死了”“作者死了” 出现后现代话语“哲学的消亡”。哲学家由智者变 为一类专业人员,“没有音乐才能的音乐家”“不 赚钱的律师”。 现代哲学的“哲学终结论”到“哲学转向论”: 如哈贝马斯用“交往理性”取代“工具—目的理 性”,力图把理性主义改造为社会交往理论,以使 之克服社会危机与自身危机。

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
1、按地域分为:英美哲学(英国经验论发展到分析 哲学)、欧陆哲学(笛、康、黑格尔唯理论哲学发 展到现象学运动、存在主义)
2、按阶段分为:19世纪后期“哲学危机”;20世纪 初到二战前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的“哲学革命”;二 战后到70年代“批判传统”;70年代之后“跨文化” 的批判等四个时期 3、按本质特征分为: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阵 营,以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
2、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全方位吸收和消化:由对科学的哲学 大批判转向“科学化的哲学”过程。 《走向未来从书》,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1988, 共40多本。 《当代学术思潮译丛》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2006。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三联书店,创办于“文化:中国与 世界系列丛书”编委会,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陆续出版西 方学术著作几十余种,作为中国学术与思想界的一套丛书, 它的意义与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它改变并造就中国学术精 英和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与思想面貌,促进中国文化与学 术的进步。 《二十世纪文库》华夏出版社,1987,等等。

一、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

1、中国改革开放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兴起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

1978年3月18~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 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 话,方毅副总理作了有关发展科学技术的规划和措施的报 告,大会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讲话: 《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2)从科学史的研究出发,试图回答科学理性的本质问题: 主要人物:库恩、拉卡托斯、劳丹、夏皮尔等人。 主要工作:把科学史研究同科学哲学相结合。 (3)科学社会学方面的探讨:主要是讨论科技活动的合理性。 主要人物:英国的贝尔纳:探讨科学在各种社会条件 制约下的成长历程。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把科 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一种专门职业来进行研究。 (4)从文化层面来研究科学技术:
4、按流派分为:新托马斯主义(新经院哲学)、新 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意志主义、生命哲学、 实用主义、分析哲学(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实证 主义、日常语言分析哲学等)、现象学、存在主 义、社会批评理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 释学等
5、按研究对象分为:语言哲学、科学哲学、政治哲 学、社会哲学、生命哲学、心灵哲学、存在哲学、 道德哲学、艺术哲学,以及在经济、法律、教育、 女性主义等学科和领域的特殊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