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消费升级需求的时代正在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产阶级消费升级需求的时代正在到来
最近看到一组数据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拿出来分享一下,是2015年波士顿咨询关于中产阶级/家庭消费能力的一个报告(后文会附上报告摘抄重点,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时代在变化,消费者特质在变化,2015年中国中产阶级人口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之首,正式进入中产阶级消费时代。中产阶级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求市场会在哪里?
一、消费去了哪里
如果大家稍微关注一下宏观经济形势就会发现,2015、2016这两年似乎是实体经济的低潮期,每天都会有各种实体店铺关门的新闻。同时会有很多“中国经济不行了”的各种论调。
你认真观察一下,似乎这是真的。我们现在出去逛街的时候,路边上的实体店铺真的比以往冷清了许多,就连广州很繁华的北京路商业街,很多店铺都在打着“促销”“大减价”的招牌。加上之前大家都在风传的状元坊关店潮。似乎真的印证着实体店铺要干不下去的论调。
你这个时候可能在想,实体店铺都关门了,大家都去网购了吧,淘宝、京东肯定很繁忙。众所周知,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给实体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电商的日子似乎也不是很好呀。再问一问自己,你现在的网购频率有多高,是不是比几年前(尤其是2010-2013年这个阶段)下降了许多,电商平台也不是很火热。
想了半天,你也许就会相信了,真的是经济不行了,今年生意都
难做。但是你明明每天还是在消费,而且消费的额度还不低,以至于每个月都会产生“赚钱真难花钱太快”的感慨,那么你的钱究竟是花去了哪里?你的消费去了哪里?
二、刚需型产品消费锐减
这里指的刚需产品剔除了房子这个大件物品,其实用“吉芬商品”更加合适。经济学里有个词语叫做“吉芬商品”,所谓的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但是它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非常重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我来通俗的解释一下,这个理论来源于爱尔兰饥荒时期土豆销售的现象,在某一年,经济学家吉芬发现,随着土豆价格的上涨,人们对于土豆的需求量反而上升了。按常理,每个人对价格都是有敏感度的,一般情况下,价格上升需求量应该下降才对。然后他就研究了,发现人们之所以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对土豆的需求量还上升是因为消费者的收入较低,买不起其他商品,而同时土豆又是爱尔兰穷人的主食(几乎没有其他替代品),当土豆价格上涨了,他们预期价格还会涨,于是就去抢购了。
说到底,“吉芬商品”就是一种低档商品,在人们的消费能力不够或者是物资短缺的时代,这种现象才会发生。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与消费能力的提高,对这种刚需产品或者说“吉芬商品”的需求会自然减少。
刚需型产品锐减,我觉得本质是在这里,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电商平台,核心问题不是消费者没有需求,而是企业同质化的产品失去了打动用户的能力。
三、中端消费需求爆发
中产(阶级)家庭这个群体在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是不断增加的中端消费需求,以及因为这个阶级相对受教育程度较高而带来的消费升级需求。这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巨大消费市场。
先来看一下几组数据,高端市场,2015年,瑞士手表对香港的出口下滑了23%,劳斯莱斯汽车在华销售暴跌54%。低端快消品市场,中国方便面和啤酒销量分别下降12.5%和3.6%。这两组数据虽然不全面,但是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高端市场如奢侈品的黄金时期可能已经结束,低端快消品也在萎缩。而在高低端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哪个市场活的最滋润呢?中档产品市场正如鱼得水。这类产品努力在质量和价格之间取得平衡,让人们感到物有所值的商品已经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消费领域。(此段引自李翔商业内参)
我们还是从自身出发来思考问题,以几个简单的问题为例。这些举例不是针对某个人,是我觉得比较能代表中产阶级人群的一些消费方式与消费观念(能不能代表欢迎大家发表不同意见,共同探讨)。
a为什么不去某宝和路边店买衣服了?
因为选择了去品牌店,能确保正品、可以试穿等等,只要性价比合适,你不再会纠结某宝便宜20块钱,只试穿然后扫一扫网购的人群越来越少。拿我自己来说,我发现这两年买衣服的模式跟以前有巨大的不同,频率方面,通常一年采购几次,每次采购前想好要买的东西,然后争取一次性购买完成;价格方面,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前提是每次采购几乎都是固定的几个地方,不会去太贵的地方(我真的
很喜欢一站式购物啊,不擅长没有目的的逛街)。购买之前设定价格预期,只要不超出预期,穿着合适就会买(这样看来,我的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
b大众品牌在不断衰弱
我自己一直对品牌没什么感觉,穿戴方面更加重视舒适度和设计感(当然我没啥设计感),简单不花哨看着大方的就行,我想这是许多独立设计师和极简品牌出现的原因吧。
日用消费品方面,比如洗发用品,以前用飘柔、海飞丝,后来海淘、代购出现后,用一些日韩潮牌,再后来用固定的几个小众品牌(比如前些天提到的Lush),当然洗发水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从二十几块到两百多块,如今的观念是“只要效果好,为头发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以“电视广告+超市卖场”的消费群体在逐渐解散。
C奢侈品牌的重视度下降
有一段时间的新闻导向是中国人似乎要买下全世界的样子。现在以及从长远看来,这部分人群并不是主力消费人群,奢侈性消费是炫耀型和礼金型的,并不是常态。2016年季琦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中国服务业的主要客户是中层和上层,占到人口比例的22%,约有3亿人。未来的主要商业力量会是高层的6%+中层的16%+下层的一半28%,约为6.9亿人。
从收入水平看,这群人的消费能力还是以中低档为主。消费特点是什么呢?这一群人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对服务的选择会加入自己的
价值取向和情感诉求,会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理念,选择品牌化产品和服务。这样的消费特质在未来20年内不会改变,中端市场以及其消费人群会越来越庞大。
四、中产阶级消费升级需求的时代来临
返回到中产阶级,我们看一下这个群体消费特点。第一,这个群体在意身份定位,希望表达自己的品味与个性(这在80、90后中更为突出);第二,消费理性,希望通过购买的商品来体现自身的品味及与众不同;第三,低调,但是却希望能够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的流露表达自己的品味与个性(传说中的闷骚?)。
他们希望得到怎样的服务或体验呢?第一,高价换高质(这里的高价是指合理范围内的高价,不能上升到奢侈品行列),愿意为高出来的服务买单,其实也就是性价比;第二,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的转变,从购买大众产品到高端商品或小众商品的转变。你有没有发现近两年喝个咖啡不选雀巢速溶了,改换了更加小众的品牌,或者直接去咖啡馆,要不就自己买豆子了?第三,重视体验,既然价格敏感度降低了,对体验的要求就高了,你有没有发现你最近选吃饭地点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问题了,同时要考虑服务、考虑环境了(味道是最根本的,就不说了吧)?去银行办业务希望走VIP服务通道了?(据说现在银行窗口办业务的VIP客户比普通客户要多,你本以为通过VIP 通道可以加快排队速度的可能是不存在的)。升级版服务越来越受重视,不就是希望能够凸显自己与别人的与众不同吗?
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网络平台,终究只是一种销售模式,真正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