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宁夏水资源公报

合集下载

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

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

黄河⽔资源质量公报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资源质量公报2008年第3期总第15期黄河流域⽔资源保护局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Bureau发布单位:黄河流域⽔资源保护局编制单位:黄河流域⽔环境监测中⼼资料提供单位:青海省⽔环境监测中⼼⽢肃省⽔环境监测中⼼宁夏回族⾃治区⽔环境监测中⼼内蒙古⾃治区⽔环境监测中⼼陕西省⽔环境监测中⼼⼭西省⽔环境监测中⼼河南省⽔环境监测中⼼⼭东省⽔环境监测中⼼黄河上游⽔环境监测中⼼黄河宁蒙⽔环境监测中⼼黄河中游⽔环境监测中⼼黄河三门峡库区⽔环境监测中⼼黄河⼭东⽔环境监测中⼼黄河流域⽔环境监测中⼼⽬录前⾔⼀、⽔功能区⽔质状况综述⼆、各类⽔功能区达标情况三、各省区⽔功能区达标情况四、重要⽔事附表1 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资源质量状况⼀览表附表2《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标准限值附表3 《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集中式⽣活饮⽤⽔地表⽔源地补充项⽬标准限值附图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质评价断⾯图前⾔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法》,落实⽔利部《⽔功能区管理办法》,加强流域内⽔功能区监督管理,使流域内有关单位、部门及社会公众了解和掌握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资源质量状况,黄河流域⽔资源保护局决定⾃2005年开始正式发布《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发布频次为三个⽉⼀期,按季度发布。

《公报》根据⽔利部⽔资源司和⽔⽂局制定的《⽔功能区⽔资源质量评价暂⾏规定》(试⾏)(资源保〔2004〕7号)和流域⽔功能区监督管理需要,在黄委监测站⽹和流域⼋省(区)现有监测站⽹基础上,选择了142个重点⽔功能区(监测断⾯151个),依据《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中国⽔功能区划(试⾏)》⽔质⽬标进⾏⽔质评价和达标分析。

评价基本项⽬为⽔温、pH值、溶解氧、⾼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化需氧量)、氨氮、铜、锌、氟化物、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油类等(BOD518项。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前言《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水资源量分析主要以水文断面成果为主。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

《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14年(1987~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

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库以上、龙库~兰、兰~头、头~龙门、龙门~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二级流域分区。

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黄河流域行政分区面积柱状图图2 黄河流域分区面积比例图2004年黄河流域降水略偏少,平均降水量为421.8mm,折合降水总量3353.5亿m3,比上年降水量减少24.1%;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1.1%;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5.7%。

2004年黄河花园口站水资源总量为482.65亿m3(其中河川天然径流量396.70亿m3,与河川天然径流量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85.95亿m3),比上年减少29.4%,比1987~2000年均值偏少12.9%,比1956~2000年均值偏少22.3%。

银川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银川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银川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正文:---------------------------------------------------------------------------------------------------------------------------------------------------- 银川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银川市统计局2005年)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跃上新台阶。

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8.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93.74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78.32亿元,增长11.2%。

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9.6%和41.4%。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956元。

市场物价总水平上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2%。

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较高,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6.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1%,其中轻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7%,重工业品的出厂价格上涨10.7%。

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幅度较大。

全年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4.3%,土地交易价格上涨5.8%,房屋租赁价格上涨6.1%。

表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指标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03.2食品109.1其中:粮食119.2烟酒及用品105.0衣着100.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96.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98.9交通和通信98.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8.6居住104.3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

2002年宁夏水资源公报

2002年宁夏水资源公报

2002年宁夏水资源公报概述2002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334mm,折合降水总量为172.860亿m 3,比上年增加9%,较多年均值偏大14%,属偏丰水年份。

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10.654亿m3,比2001年增加12%,比多年平均增加10%。

全区总取用水量81.523亿m3,比2001年84.227 亿m3减少2.7 04亿m3(3.2%)。

用水量减少主要是因为大力加强了灌溉管理及节水力度,农业灌溉用水减少2.198亿m3。

2002年全区耗水总量34.890亿m3,比2001年减少4.270亿m3(10.9%),主要是农业耗水减少。

2002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215.62亿m3,出境水量为1 80.0亿m3,进出境水量差为35.62亿m3。

农业取用黄河水量73.499亿m3,较2001年减少1.690亿m3;灌区排水量42.316亿m3,比去年增加2.092亿m3;耗水量(黄河水量)31.183亿m3。

一、水资源(一)降水2002年宁夏全区降水总量172.860亿m3,折合降水深334mm,比多年均值增加14%,比2001年增加9%。

与多年均值比:各流域分区降水量,除葫芦河减少15%以外,其它各河、各流域增加1%~49%。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除固原市减少4%外,其它增加29%~51%。

与去年比:葫芦河减少9%,其它各河、各流域增加1%~34%,各行政分区增加1%~53%(见表1、表2)。

2002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总趋势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市平均降水量最大为417mm,吴忠市次之为300mm,银川市、石嘴山市分别为299mm、252mm。

各流域分布:泾河最大为512mm,葫芦河次之395mm,引黄灌区相对较小为244mm。

六盘山、贺兰山、南华山、罗山、香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600mm、500mm、400mm、350mm、300mm以上。

其中贺兰山较去年明显偏大。

2002年全区降水量地区分布见附图1。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管理条例(2024修正)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管理条例(2024修正)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管理条例(2024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30•【字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施行日期】2024.05.3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管理条例(2016年10月3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24年5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等三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资源配置与取用水管理第三章水资源节约使用第四章水资源监测与保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自治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属国家所有。

水资源管理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增加水资源管理财政投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产业布局。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本水情、水资源节约、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民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意识。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4年,我国大江大河除长江、淮河的局部河段和珠江流域西江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外,水势比较平稳,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较大洪水。

2004年全国旱情偏轻,农作物受旱面积比2003年减少约1.1亿亩,但华南部分地区旱情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力协作,加强洪水管理,拓宽抗旱领域,控制了灾情的扩展蔓延,减少了灾害损失,保障了粮食丰收。

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在水利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农村水利、节约用水和水利改革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为推进新时期的治水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6.5%。

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 6.3%,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6%。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新疆、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 200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13.4%。

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3.0%。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西藏、新疆、上海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18.3%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

宁夏引黄灌区水体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解析

宁夏引黄灌区水体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解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年 11 月 第 18 卷 第 6 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Nov. 2010, 18(6): 1295−1301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95
宁夏引黄灌区水体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解析*
张爱平 杨世琦 易 军 杨正礼**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 要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 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正在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 子。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农业的高投入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 响。本文分析了 2002~2007 年黄河宁夏段监测断面和引黄灌区典型排水沟的水质情况, 发现黄河宁夏段水质 受农田退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影响较大, 境内沿程断面水质污染逐渐加剧, 水质出境断面比入境断面平均 降低 1 个等级, 说明黄河流经宁夏后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宁夏引黄灌区水体主要污染物是挥发酚、 NH4+-N、CODMn 和 BOD5, 2002~2007 年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综合污染指数也呈总体下降趋 势, 但污染形势仍然严重。2007 年宁夏引黄灌区主要排水沟水质为劣Ⅴ类污染水质, 断面超标率 100%, 主要 污染物为 NH4+-N、CODCr、BOD5。针对黄河宁夏段水体污染状况, 对宁夏引黄灌区水体农业非点源污染源进 行解析, 结果显示, TN、NH4+-N 污染主要来自种植业, 其次是养殖业和黄河取水; TP 污染主要来自于种植业 与养殖业, COD 主要来自养殖业。农田退水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是导致灌区水体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Abstract With the control of 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s becoming the major factor affecting water quality. In Ningxia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region, one of China’s important commodity grain production areas, high-input in agriculture exacerbates the local water qua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d water quality of the Yellow River flowing over several monitoring sections and of main drainage ditches in Ningx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quality of the Yellow River in Ningxia is mainly affected by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return flow,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domestic sewage. The water quality becomes worse after flowing through Ningxia with one class decreasing of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illustrating a certain degree of pollution. The main pollutants in Ningxia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region are Ar-OH, NH4+-N, CODMn and BOD5, which are decreasing generally from 2002 to 2007 in company with the reducing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Water quality of main drainage ditches of the region is inferior class Ⅴ with 100% overproof monitoring sections. Its main pollutants are NH4+-N, CODCr, BOD5. The analysis on non-point pollution source shows that TN and NH4+-N mainly come from farming, followed by breeding industry and the Yellow River water. Farming and livestock breeding are the main resources of TP. Most COD is from livestock breeding. The large amount of pollutants in farmland irrigation return flow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leading to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Ningxia. Key words Ningxia,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region, Water quality of the Yellow River, Non-point pollution, Pollution source, Farmland irrigation return flow (Received March 17, 2009; accepted Jan. 12, 2010)

2004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降水 2004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23.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8. 4毫米,属平水年份。

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太行山迎风区南部和北部、燕山迎风区以及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较少。

水资源全省地表水资源量61.3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 1.0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54.2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 8立方米。

供水量全省供水量194.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36.06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157.80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0.50亿立方米。

用水量全省用水量194.36亿立方米,其中农林牧渔畜业用水量151.0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5.17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 8.15亿立方米。

总用水量的耗水量143.86亿立方米。

地下水动态与年初相比,2004年末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26米。

监测区深层地下水位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衡水、沧州、邢台中东部平原分别平均下降3.22米、1.41米、1.15米。

废污水排放量全省总排放量17.92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60.8%,生活污水占39.2%。

地表水水质全省地表水水质监测河流(总长8683.2公里)中,有水的河段长7397.9公里,其中Ⅰ-Ⅲ类水质河长3919.7公里,Ⅳ-Ⅴ类水质河长295公里,超Ⅴ类水质河长3183.2公里。

全省河流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二、水资源实况(一)降水量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太行山迎风区南部和北部、燕山迎风区以及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东南部和西北部降水较少。

2、降水量的时程分配据代表站资料统计,2004年全省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出现在6~9月,四个月共降水475.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82.5%,其中7月降水量最大,为147.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5.6%,降水集中程度较高。

(二)地表水资源2004年全省自产水量61.32亿立方米,由上游各省、市、自治区流入河北省的地表水量28.2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10.92亿立方米,入海水量6.26亿立方米(三)地下水资源2004年全省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31.06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多8.49亿立方米。

2024年保护水资源调查报告

2024年保护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是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区域调水解决地区之间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二是通过科学管理维护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三是开发和采用各种节水技术。如果政府和人民能够配合的话,政府改善水供的效率,人民爱惜水的话,现有的水源已经足够大部分的人使用,根本不需要接二连三的建大型水坝。只有综合国家的供水政策才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大量供水供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消除政府和人民因为供水所引发的种。种争端和纠纷。
二、调查目的
(一)、让我们了解家乡水污染的现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让同学们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使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的水资源。
(三)、培养同学们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提高同学们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时间:20xx年4月20日
由上面的资料可以知道,目前,水的缺乏已成了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而据专家预测,到xx年前后,中国用水总量将达到每年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而中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至9500亿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极限。由于水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和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水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外的一些专家指出,估计到21世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象20世纪石油对人类的重要性一样,成为一种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提醒人们: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那些将治理水系作为紧迫任务的国家将占有竞争优势。如果水资源消耗殆尽,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系统将受到威胁。对水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将可能在下个世纪引发许多种族和国家间的敌对。如何解决水资源供应问题,保持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世界各缺水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一些发达国家或者比较发达的国家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宁夏水文概况

宁夏水文概况

宁夏水文概况流深 70. 4mm ,平均年水资源量为 3. 49 亿立斱米 ,占全区 39. 3% ; 2 1宁夏地理概冴葫芦河 3218km的平均径流深 51. 5mm ,平均年水资源量为 1. 69 宁夏回族自治区属祖国大陆偏北地区 , 位于东经104?17 ′~亿立斱米 ,占全区 19. 0% ; 清水河平均径流深 14. 9mm ,平均年水资源量为 2. 02 亿立斱米 , 占全区 22. 7% ; 苦水河平均径流深最1073?9′,北纬351?4′~39 23? ′,南北长 460km ,东西宽约 250 km ,总面小 ,不足 3mm ,径流有丰枯交替现象。

积 5. 18万平斱公里。

北半部不内蒙古自治区为界 ,西南部不甘肃径流量年内变化大 , 70 % ~80 %集中在汛期 6 ~9 月 , 11 月至省为邻 ,东部不陕西省毗连。

北部为蒙古高原 , 南部为黄土高次年 3月的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 20 %左史 ,不能满足农作物需原 ,宁夏处在两个高原的连接带。

全区海拔在 1000m 以上 , 不同水要求。

夏季由于暴雨集中 , 往往产生局部性暴雨洪水灾害 ; 另地貌所占的比重是 : 丘陵 38 % , 平原盆地 26 % , 台地 17% , 山地外 ,经常出现伏旱 ,特别在南部山区 ,有时 30~40天无雨 ,甚至 100 15 % ,沙漠 4 % 。

东部边界处在鄂尔多斯台地和毛乌素沙漠边缘 ,多天无雨 ,使旱灾加重 ,人畜饮水困难。

径流年际变化大 ,从 1956 主要山脉自北而南有贺兮山、牛首山、罗山、青龙山、香山、南华山、- 1979年的 24 年内 ,最大为 1964 年 , 达 17. 2 亿立斱米 , 最小为月亮山、于雾山和六盘山。

1972年 ,仅 4. 72亿立斱米 ,相差近 3 倍 , 1969 - 1976 年连续 8 年 2宁夏水文概冴的枯水和干旱 ,农业损失严重。

2. 1 降水 2. 4 泥沙本区内的河流大部分为多沙河流 , 多年平均含沙量在 300 全区平均年降水量约 300mm。

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4年度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相当,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

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

地表水水质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上年基本持平,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

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耕地面积仍呈减少趋势。

生态状况无明显改善。

气候属偏好年份。

淡水环境 2004年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水质差。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海河水系属重度污染,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56.7%,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辽河水系属中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2.4%、29.7%和37.9%,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好转;淮河水系属中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19.8%、47.6%和32.6%,部分支流污染仍严重,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黄河水系属中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6.4%、34.1%和29.5%,支流污染较重,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松花江水系属中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1.9%、53.7%和24.4%,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变差;长江水系属轻度污染,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2.1%、18.3%和9.6%,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长江省界断面水质保持良好;珠江水系总体水质良好,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8.8%、15.1%和6.1%,与上年相比水质基本持平。

2004年度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

2004年监测的27个重点湖库中,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Ⅲ类水质的湖库5个,Ⅳ类水质的湖库4个,Ⅴ类水质湖库6个,劣Ⅴ类水质湖库10个。

基于信息熵的宁夏用水结构变化及驱动力分析研究

基于信息熵的宁夏用水结构变化及驱动力分析研究

宁夏工程技术Ningxia Engineering Technology Vol.21No.2 Jun.2022第21卷第2期2022年6月文章编号:1671-7244(2022)02-0118-06基于信息熵的宁夏用水结构变化及驱动力分析研究蒋佳莉,岳自慧,刘平(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宁夏银川750000)摘要:基于信息熵及均衡度理论,对宁夏2015—2019年用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筛选了13个用水结构影响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了宁夏用水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

结果表明:近5年,宁夏用水结构特点以农业用水为主,占全区总用水量的85.8%左右;工业用水占比波动变化,并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基本维持在6%~7%;生活用水及生态用水占比逐年小幅提升。

宁夏用水结构信息熵及均衡度分别从2015年的0.50nat和0.37,增长至2019年的0.59nat和0.42,上升趋势显著,四大用水类型通过自协调趋向合理化和均衡化发展。

宁夏用水结构总驱动力主要受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因素和用水效率因素影响,气象因素对总驱动力也有一定影响,但相对较小。

相应地,提出了宁夏用水总量控制对策,从而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用水结构;信息熵;均衡度;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志码:A针对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区域社会经济与产业结构无法协调发展的矛盾,大量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

陈颖杰等[1]基于生态位理论对黄河流域用水结构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颜明等>2?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开展了相关讨论分析并给出了建议,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商玲等>3?采用信息熵的方法对宁波市近10年用水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未来用水结构的发展态势。

陈美琳等[.]基于多区域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和信息熵原理,对广东省H个城市生产用水进行了时空演变分析及影响因素规律分析,为协调区域产业发展和水资源关系,制定合理水资源战略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

宁夏水资源调查报告

宁夏水资源调查报告

宁夏水资源调查报告篇一:宁夏水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要素特征宁夏引黄灌区存在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量少质差,农业发展主要依靠黄河过境水资源,是宁夏灌区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降水3宁夏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亿m(1956~XX年系列),折合降水深289mm,不足黄河流域平均值的2/3和全国平均值1/2。

2、蒸发宁夏大部分地区日照多、湿度小、风大,蒸发强烈。

全区平年水面蒸发量1250mm(1980~XX年系列),是全国水面蒸发量较大的省区之一。

3、径流3宁夏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亿m(1956~XX年系列),平均年径流深,是黄河流域平均值的1/3,是全国均值的1/15。

而且年径流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有山地大、台地小,南部大、北部小的特点。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70~80%的径流集中在汛期。

地表水资源量宁夏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亿m3,总量少,地区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空间分布大致与年降水量相应。

地下水资源量宁夏地下水资源量亿m3,其中平原区亿m3,山丘区亿m3,3与地表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亿m。

水资源总量宁夏水资源总量为亿m3,平均产水模数万m3/km2,其中地表水资源亿m3,地下水资源量计亿m3,重复计算量亿m3。

黄河干流水资源量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397km,多年平均径流量(1956~XX年45年系列),下河沿水文站实测入境水量亿m3,石嘴山站出境水量亿m3,进出境相差亿m3。

可利用水资源量根据1987年国家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在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前,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宁夏可耗用黄河水资源量40亿m3。

宁夏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为宁3夏降水入渗补给量与河川基流量之差的可利用水资源量亿m。

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宁夏可利用水资源量为亿m3。

水利工程设施现状宁夏引黄灌区总面积万亩,相传创始于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史有记载的是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距今有XX余年。

现宁夏引黄灌区分自流灌区和扬水灌区两部分,自流灌区由青铜峡灌区和卫宁灌区组成,现有灌溉面积万亩;扬水灌区总面积万亩,包括固海、盐环定等大中型扬水工程12处,面积万亩,另外还有自流灌区边缘建成的部分小扬水灌区,面积万亩。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作者:张燕张乐乐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7期摘要: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极为匮乏,属于重度缺水区,而水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从城市发展和水资源存在的危机出发对宁夏省水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合理的开发利用措施,以求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合理利用措施宁夏地处黄河水系,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全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全年降水较少,低于全国降水量的平均水平。

宁夏的水资源问题已经引起了的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因此,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现状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保护黄河以及本地区人类的生活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1地区水资源概况1.1水资源量宁夏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49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0.73亿m3,其中平原区26.63亿m3,山丘区4.10亿m3,与地表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28.59亿m3,全区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1.633亿m3。

根据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可知,2013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957.9亿m3,而宁夏仅为全国的0.04%,可见宁夏地区的水资源量的紧缺程度。

宁夏地处黄河流域,黄河境内长397km,自古以来用水主要依靠黄河水资源。

宁夏多年平均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5 亿m3。

根据1987年国务院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在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前,宁夏可耗用黄河水资源量40亿m3,其中黄河干流37亿m3,黄河支流3.0 亿m3。

加上当地地下水利用量1.5 亿m3,宁夏可利用水资源量为41.50亿m3.[1]1.2水资源特征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全年降水少,多年平均降雨量289mm,不足黄河流域平均值的2/3和全国平均值的一半,且水资源蒸发量较大,是我国水面蒸发量较大的地区之一。

宁夏水质平均矿化度大于2g/L的水量占57%;黄河宁夏段水质矿化度500mg/ L左右,中部干旱带和黄土高原丘陵区最为缺水,不仅地表水量小,且水质含盐量高,多属苦水或因地下水埋藏较深,利用价值较低。

自然资源监测——黄河宁夏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自然资源监测——黄河宁夏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象"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nG(A(A2)%%)'#1$ 和)地表 质的断面C 个"占比)AB")类水质的断面$ 个"占比0B.
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A$规定"以'类及以上水质为 劣)类水质的断面( 个#$%$"占比$0B% &图)' 干流断面
达标"(类2劣)类水质为超标"并按照*2'类水质比例* 水质达标率为$%%B.支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C%B%
关键词黄河%宁夏%水质%研究
一概述
'%B评价为优"1CB+*2'类水质比例r'%B评价为良好"*2
水质监测是自然资源监测重要内容"本文选取黄河宁 '类水质比例r1CB且劣)类比例r)%B评价为轻度污染的
夏段水质多年连续监测结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方 标准"分别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及生态环
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支流水质达标率先减小
后回升"但)类及劣)类水质持续增加&图+(图'%
图 黄河宁夏段 年水质质均达为&类% 黄河支
流 个断面中"* '类水质的断面 个占比 " +*"(
类水质的断面+ 个" 占比+*" 劣) 类水质的断面+
图1 水质评价
三结论及建议
源分析 环境化学 'U(&
#)%$1#(0)0* $$(AA2$('0&
&$')%$1+)%)% 年黄河干流0 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 '3(任学蓉#周怀东#李卫东&黄河宁夏段氨氮污染状

2005年全国水力资源复查 各省水力资源状况

2005年全国水力资源复查 各省水力资源状况
41479.1
712
18471.6
805.86
616
17174.0
756.39
合计
60829.00
694400.0
13286+28/2
541640.0
24740.00
11653+27/2
401795.0
17534.00
注:本表中数值包括理论蕴藏量10MW及以上河流和这些河流上单站装机容量0.5MW及以上的水电站,不含港澳台地区。
17641.2
821+5/2
18913.8
808.84
759+5/2
18575.0
794.98
65.2
19
四川
12571.89
143514.7
1992+27/2
120040.0
6121.59
1836+19/2
103270.7
5232.89
13.6
20
重庆
2011.67
22964.3
421
9808.4
98.00
1118.5
185
656.0
18.64
135
556.5
15.92
6
东北诸河流域
1454.80
16607.4
644+26/2
16820.8
465.23
510+26/2
15729.1
433.82
7
东南沿海诸河
1776.11
20275.3
2557+1/2
19074.9
593.39
2531+1/2
29.4

水资源公报

水资源公报

2007年水资源公报前言《宁夏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发布上一年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水质污染、水旱灾害和重要水事等情况,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以此进一步让社会各界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唤起人们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意识,共同构筑人与水和谐发展的社会。

2007年《公报》按《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要求,在整理分析实测水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各市县区取用水现状调查统计,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以行政和流域两种分区,对水资源各要素进行了分析评价。

《公报》主要内容包括降水、天然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黄河灌区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山区水库蓄水量、水旱灾害及重要水事、灌区地下水动态、水质及相关的图、表等。

主要提供资料的单位有: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农村水利处、渠首管理处、灌溉管理局,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中卫市水务局,宁夏城镇供水协会等。

《公报》的编制是一项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工作,望社会各界继续给予支持,并恳请提出宝贵意见,使其编制质量不断提高,编制内容日臻完善。

目录前言概述一、水资源二、黄河灌区引、排水量三、山区水库蓄水情况四、平原区地下水动态五、水资源开发利用六、水环境质量七、水旱灾害八、重要水事附表表1 宁夏2007年流域分区降水量表2 宁夏2007年行政分区降水量表3 宁夏2007年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表4 宁夏2007年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表5 宁夏2007年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表6 宁夏2007年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表7 宁夏2007年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表8 宁夏黄河灌区2007年引扬黄河水量表9 宁夏黄河灌区2007年各排水沟排水量表10 2007年固原市、中卫市中小型水库蓄水量表11 宁夏2007年流域分区取水量表12 宁夏2007年行政分区取水量表13 宁夏2007年流域分区耗水量表14 宁夏2007年取水指标统计表15 宁夏2007年耗水指标统计表16 宁夏2007年行政分区耗水量表17 宁夏2007年主要河流、排水沟水质评价表18 宁夏2007年主要湖泊水质评价表19 宁夏2007年主要水库水质评价附图图1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7年年降水深等值线图图2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7年年径流深等值线图概述2007年全区年降水量299mm,折合降水总量为154.939亿m3,比上年增加20%,较多年平均偏多4%。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24年修正)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24年修正)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11.28•【字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1号•【施行日期】2024.11.28•【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1993年8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8年9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根据2024年11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资源规划第三章水资源开发利用第四章水资源、水域的保护第五章水资源配置和节约用水第六章水事纠纷的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水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可以依法分离。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自治区对水资源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除外。

第四条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并重,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统筹生产用水,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加强防治水土流失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2003的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3的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3一、综述2003 年,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多年平均)偏少,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

全国平均降水量638mm,折合降水总量为60415.5 亿m3,比常年少0.7%;地表水资源量26250.7 亿m3,比常年少1.7%;地下水资源量8299.3 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1209,5 亿m3,水资源总量27460.2 亿m3,比常年少1.0%。

2003 年,全国458 座大型水库和2695 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增加184.2 亿m3。

北方平原地下水开采区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年初增加167 亿m3。

2003 年,全国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5320.4 亿m3。

在供水量中,地表水源占80.6%,地下水源占19.1%,其他水源占0.3%;在用水量中,生活用水占11.9%,工业用水占22.1%,农业用水占64.5%,生态用水(指城市环境和部分河湖、湿地人工补水)占1.5%。

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12m3,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48m3。

2003 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约680 亿t(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污水占2/3,生活污水占1/3。

对全国13.467 万km 的河流进行了水质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62.6%,比2002 年减少2 个百分点。

对52 个湖泊和308 座水库进行水质评价,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的湖泊和水库分别为21 个和230 座。

对226 座水库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约有l/3 的水库为富营养。

2003 年全国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造成北方大部和西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春旱,江南、华南发生严重夏伏旱,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黄河中游遭遇罕见秋汛。

面对干旱和洪涝交叉出现的严重情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和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精心组织,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通过科学防控、有效管理和加大抗灾救灾力度,取得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4水资源公报概 述2004年全区平均年降水量241mm,折合降水总量为124.972亿m3,比2003年减少28%,较多年平均偏少16%。

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7.498亿m3,比2003年减少25%,较多年平均偏少21%。

2004年全区总取水量74.047亿m3,比2003年的64.020亿m3增加10.027亿m3,增幅16%。

用水量增加主要是灌区引扬黄河水量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增加。

2004年全区总耗水量37.786亿m3,比2003年的34.147亿m3增加3.639亿m3。

耗水量增加主要是2004年引黄灌区降水量153mm,较2003年偏少17%,农业耗水量增加。

2004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实测入境水量为220.05亿m3,实测出境水量为178.70亿m3,进出境水量差为41.35亿m3。

灌区引扬黄河水量67.305亿m3,较2003年的55.691亿m3增加11.614亿m3;灌区排水量33.138亿m3,比2003年的25.664亿m3增加7.474亿m3;引排差34.167亿m3,比2003年的30.027亿m3增加4.140亿m3。

一、水资源(一)降水2004年宁夏全区降水总量124.972亿m3,折合降水深241mm,较多年均值偏少16%,比2003年减少28%。

与多年均值比:各流域分区降水量,除盐池内流区与多年均值持平外,其它各河、各流域减少2%~30%。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银川市与多年均值持平,石嘴山市增加3%,其它均减少13%~35%。

与2003年比:各流域分区除盐池内流区增加2%外,其它各河、各流域减少14%~41%,各行政分区除石嘴山市增加7%外,其它减少11%~44%2004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固原市降水量最大为410mm,吴忠市次之为215mm,银川市、石嘴山市均为196mm,中卫市最小为168mm。

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449mm,泾河次之为409mm,引黄灌区最小为153mm。

六盘山、月亮山、南华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降水量分别为700mm、400mm、300mm、300mm。

除贺兰山外其余各高值区降水量较2003年明显偏小。

(二)地表水资源2004年全区地表水资源量为7.498亿m3,折合径流深14.5mm,比2003年减少25%,比多年平均减少21%。

地区分布:2004年径流深分布极不均匀,全区年径流深变化在2.5~300mm之间 ,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

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中心径流深25mm以上,较2003年及多年均值明显偏小;六盘山中心径流深300mm以上,较2003年明显偏小。

总的趋势是由南部300mm以上减少至黄河以南不足5mm。

引黄灌区径流深为19.4mm,较2003年明显偏小。

各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均值偏少8%~45%。

泾河最大为2.609亿m3,葫芦河次之为1.394亿m3,与多年均值相比分别减少20%、9%;引黄灌区、祖厉河、黄河右岸区间、黄河左岸区间、盐池内流区依次比多年平均偏小15%、21%、27%、10%、8%,清水河、苦水河、红柳沟年径流比多年均值分别偏小40%、32%、45%。

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银川市0.824亿m3,合径流深10.9mm;石嘴山市0.722亿m3,合17.6mm;忠市0.629亿m3,合4.0mm;中卫市0.597亿m3,合4.5mm;固原市4.726亿m3,合41.8mm。

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少8%、12%、34%、41%、19%。

固原市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1.8%,而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区的63.0%。

(三)地下水资源2004年地下水资源量为24.959亿m3,与多年均值25.507亿m3(矿化度≤2g/L)相比,减少2.1%,比2003年减少0.470亿m3。

宁夏地下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主要是接受引黄河水量的补给。

2004年引扬黄河水量67.305亿m3,灌区渠系和田间渗漏补给量达19.695亿m3,降水补给量0.836亿m3。

各流域分区:引黄灌区地下水资源量最多,为20.531亿m3,占全区地下水总量的82.3%;泾河流域1.404亿m3,占5.6%;黄左区间1.361亿m3,占5.4%;清水河0.757亿m3,占3.0%;其它流域所占比重较小。

各行政分区:银川市8.788亿m3,占总量的35.2%;石嘴山市4.096亿m3,占总量的16.4%;吴忠市5.236亿m3,占总量的21.0%;中卫市4.487亿m3,占总量的17.9%;固原市2.352亿m3,占总量的9.5%。

(四)水资源总量2004年宁夏水资源总量9.860亿m3,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量7.4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24.959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为22.597亿m3。

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泾河最多为2.708亿m3,其次引黄灌区是2.110亿m3,黄左区间、清水河、葫芦河分别为1.458亿m3、1.453亿m3和1.593亿m3。

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固原市最多为5.111亿m3,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51.8%,银川市次之,为1.645亿m3。

二、黄河灌区引、排水量2004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下河沿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220.05亿m3,出境(石嘴山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178.70亿m3,进出境水量差41.35亿m3。

2004年宁夏引、扬黄河水量总计67.305亿m3,比2003年多引11.614亿m3。

其中卫宁灌区总引扬黄河水18.145亿m3(包括固海、同心、红寺堡、固海扩灌扬水),比2003年多引4.260亿m3;青铜峡灌区总引、扬黄河水49.160亿m3(包括盐环定、原陶乐县扬水),比2003年多引7.354亿m3。

黄河灌区引扬黄河水量见表8。

2004年灌区各沟道直接排入黄河水量33.138亿m3(包括清水河流域扬黄灌溉回归水0.350亿m3,泉眼山电站发电退水0.500亿m3),比2003年多排7.474亿m3,引水量增加,排水量也相应增加。

卫宁灌区排水量7.324亿m3,比2003年的3.296亿m3多排4.028亿m3;青铜峡灌区排水量24.964亿m3,比2003年的19.245亿m3多排5.719亿m3。

灌区引、排水量差34.167亿m3,比2003年的30.027亿m3增加4.140亿m3。

三、山区水库蓄水情况2004年固原市、中卫市各县中小型水库年末蓄水量合计为4226万m3,除海原县蓄水量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加45万m3外,其它各县区蓄水量均减少。

原州区当年末蓄水量最多为1180万m3,海原县最少为400万m3。

各县区年末蓄水量见表10。

四、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宁夏平原区地下水动态评价范围分为青铜峡灌区、卫宁灌区和固海扬水灌区。

青铜峡灌区面积5651km2,2004年共有地下水监测井173眼,地下水监测控制面积5504 km2,其中银北灌区3542 km2,银南河东灌区802 km2,银南河西灌区1160 km2。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引黄灌溉水入渗,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较小。

因此,地下水动态变化受灌溉和排水控制明显,最低水位出现在2~4月,最高水位出现在灌溉期,且大部分出现在冬灌期。

地下水埋深差别较大。

卫宁灌区现有19眼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监测控制面积为922km2。

固海扬水灌区沿清水河分布,北起中宁县大战场,南至原州区七营镇。

大部分位于清水河中下游的河谷阶地,2004年有26眼地下水监测井,监测控制面积700km2。

(一)区域浅层地下水动态1、青铜峡灌区2004年平均地下水埋深:银北1.41m,银南河东2.06m,银南河西2.19m。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1.0m的面积506km2,占9.2%;1.0~1.5m的面积2394km2,占43.5%;1.5~2.0m的面积1446km2,占26.3%;>2.0m的面积1158 km2,占21.0%。

地下水动态:2004年与2003年对比,青铜峡灌区年平均地下水位基本稳定,下降幅度>0.3m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所占比例较上一年明显减小;上升幅度>0.3m的面积只占总面积的5%,较上年稍有增加;稳定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3%。

银北灌区2004年平均地下水位较2003年上升0.06m,上升区的面积占该灌区面积的6%;银南河东灌区2004年平均地下水位较2003年上升0.03m,上升区的面积占该灌区面积的10%;银南河西灌区2004年平均地下水位较2003年上升0.03m,上升区的面积占该灌区面积的7%。

2月份地下水埋深(代表非灌期):银北平均2.10m,银南河东平均2.80m,银南河西平均2.72m。

埋深<1.0m的面积35km2,占0.6%;1.0~1.5m的面积为290km2,占5.3%;1.5~2.0m的面积为1505km2,占27.3%;大于2.0m的面积为3674km2,占66.8%。

8月份地下水埋深(代表灌溉期):银北平均0.95m,银南河东平均1.36m,银南河西平均1.59m。

埋深小于1.0m的面积为2656km2,占48.2%,1.0~1.5m的面积为1618 km2,占29.4%;1.5~2.0m的面积为933km2,占17.0%;大于2.0 m的面积297km2,占5.4%。

2、卫宁灌区2004年卫宁灌区平均地下水埋深2.20m。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1.0m的面积97km2,占10.5%;1.0~1.5m的面积97km2,占10.5%;1.5~2.0m的面积243km2,占26.4%;>2.0m的面积485km2,占52.6%。

地下水动态:2004年与2003年对比,卫宁灌区年平均地下水位稳中有降,下降0.07m,下降幅度>0.3m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1%;稳定区占总面积的89%;无明显上升区。

2月份地下水埋深(代表非灌期):灌区平均埋深2.73m。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1.0~1.5m的面积194km2,占21.0%;>2.0m的面积728.0km2,占79.0%。

8月份地下水埋深(代表灌溉期):灌区平均埋深1.67m。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1.0m的面积243km2,占26.4%;1.0~1.5m的面积243km2,占26.4%;1.5~2.0m的面积243km2,占26.4%;>2.0m的面积193km2,占20.8%。

3、固海扬黄灌区年平均埋深:中宁片:北部花豹湾24.58m,中部气象站20.09m,南部长农七队42.14m,长山头农场东部靠近长山头水库的陈麻井平均埋深1.24m。

同心县清水河河西:北部同心农场村35.8m,中部石坝头18.53m,南部李家套子23.55m;河东:北部李沿子22.18m,中部黑家套子(民井)28.51m,黑家套子(测井)27.33m,湾段头沟24.59m,南部沙咀城24.2m,罗家河湾23.66m,王团南18.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