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1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时间:2003年03月01日浏览次数:75次字体:大中小综述2001年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特大干旱,旱情来势之猛,发展之快,危害之重,历史少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大旱。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水利、抗旱部门通力合作,强化水源工程管理,科学调水,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抗灾减灾的重要作用,夺取了抗御特大干旱灾害斗争的全面胜利,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深875.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627.3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5.5%。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55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8.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96.7亿立方米。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73.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27.7亿立方米。
全年全省入境水量602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 6659亿立方米。
2001年,全省总供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6.1%,地下水源占3%,其它水源占0.9%;全省总用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63.0%,工业用水占27.0%,生活用水占10%。
全省用水消耗量137.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9.6%,其中农业耗水量100.5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21.5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5.8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472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625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8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120立方米。
2001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52.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76.9%,生活污水占23.1%;对全省6876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Ⅰ类水质河长占6.9%,Ⅱ类水质河长占38.9%,Ⅲ类水质河长占35.7%,超标(超Ⅲ类)水质河长占18.5%。
大中型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近5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周成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区, 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 人均占有年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5。
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 黄河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量, 担负着本流域和下游引黄灌区占全国9%的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 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含河北与天津及青岛)远距离送水(刘昌明,2004)。
过去50年黄河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循环要素均呈减少的趋势,黄河流域从1972-2000年间有22年出现断流。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流域水资源状况日益恶化。
特别是近20 多年来干流、主要支流下游断流频繁发生, 不仅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冲击(刘昌明,2004)。
河川径流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资源。
本项研究主要着眼于对河川径流的分析。
根据1956-2000年的实测资料分析,唐乃亥测站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3.93m3s-1,占全流域产流量38.13%;兰州站为329.89 m3s-1,占61.68%;花园口站为532.78 m3s-1,占99.6%,利津站为534.79 m3s-1。
所以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特别是黄河源区,这也是本项研究的重点区。
(一) 近50年黄河流域降水及其变化1、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1951-2000年黄河流域花园口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49.9mm,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量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为800~1000mm;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
如用200、400、600 mm年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代表黄河流域的年降水地带性, 即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 其中200mm线东-西变幅不大,约100km;600mm线主要是南-北变化,南-北变幅大于300km;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代表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449.9 mm)情况, 而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各年南-北(纬向)与东-西(经向) 的摆动都很大,在黄河流域可达400km以上。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2年水利统计公报2002年全国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加强防洪、水资源、生态修复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2年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强度,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建设领域取得突破。
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基本修完修好,人畜饮水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尼尔基、百色、沙坡头等一批“十五”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开工,塔里木河、黑河生态综合治理以及首都水资源规划顺利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十五”期间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顺利启动。
2002年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节水灌溉面积继续扩大,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水政、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新进展,科研、教育及水利前期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巩固,水利改革取得新突破,依法治水迈出新步伐。
一.水利基本建设2002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基本稳定,全年中央和地方计划投资787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430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230亿元,水保及生态环境建设投资33亿元,水电及其他项目投资94亿元。
中央水利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强度。
当年中央投资321亿元,地方配套246.4亿元。
在2002年中央投资计划中,国家预算内拨款72.3亿元,占总投资的22.5%;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223.5亿元,占69.6%;水利建设基金14亿元,占4.4%;利用外资11.2亿元,占3.5%。
水利建设规模有所扩大,水利建设进度明显加快。
2002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施工项目4200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543亿元,比上年增加300亿元;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819亿元,达历史最高水平,较上年增加46%。
完成投资中:中央投资完成41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51%,比上年增加50%;地方投资完成404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比上年增加42%。
200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一水资源分区为了适应分级管理的要求,各项成果以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作为统计单元,行政分区按省、地区(州、地级市)二级划分,流域分区按流域、水系(分段)、河流三级划分。
保持全国、流域、省三级水资源分区一致。
流域分区成果列于表一和附图1。
甘肃省流域分区表一二社会经济指标2001年全省耕地面积7413.13万亩,总灌溉面积1906.74万亩,实灌面积1676.52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1499.52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177.00万亩;人口2575.2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44.05万人,城镇人口631.19万人;工业产值(当年价,下同)1129.7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957.9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45.00亿元,火电工业产值26.80亿元;粮食总产量753.22万吨,比上年增产5.4%;国内生产总值1066.64亿元,工业增加值369.12亿元。
(见附表1、附表2)。
2001年内陆河流域耕地面积1249.99万亩,总灌溉面积1034.31万亩,实灌面积979.86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862.66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117.20万亩;人口466.2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1.24万人,城镇人口165.04万人;工业产值289.7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250.6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35.91亿元,火电工业产值3.19亿元;粮食总产量195.82万吨,比上年减产15.7%;国内生产总值285.91亿元,工业增加值98.94亿元。
2001年黄河流域耕地面积5237.59万亩,总灌溉面积788.70万亩,实灌面积632.96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576.01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56.95万亩;人口1804.4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62.21万人,城镇人口442.23万人;工业产值815.99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689.52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02.86亿元,火电工业产值23.61亿元;粮食总产量469.04万吨,比上年增产 16.6%;国内生产总值729.03亿元,工业增加值252.28亿元。
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目录一、水资源量二、蓄水动态三、供用水量四、江河湖库水质2001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继上年大旱之后全国再次遭受严重干旱,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旱情最为严重,给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旱情,专门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受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旱,取得了抗旱救灾的伟大胜利。
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全国水利工作成绩显著,为完成“十五”水利计划开了好头。
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指导下,新的治水思路和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以“可持续发展水利”为指导的一系列重要规划报告编制完成;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扎龙湿地应急补水工程和“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成功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和按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在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进入实际性操作;水资源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12个附件及45个专题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
我国水利事业在新世纪有了良好开端,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现将2001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一、水资源量2001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1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58122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少4.1%。
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14.5%,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1.0%。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河南、内蒙古、湖北、安徽、北京、吉林、重庆、黑龙江、山西、河北;而比常年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上海分别偏多25.3%和24.8%。
2001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593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 273毫米,比常年少0.8%。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前言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也是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
然而,由于多年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种植业、畜牧业等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黄河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就愈发显得重要。
本文将探讨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以期为黄河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河水资源公报黄河水资源公报是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编制发布的一份年度水资源统计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态。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每一滴黄河水都值得精打细算”为理念,以科学、公正、准确的数据为支撑,从多个方面对黄河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自2007年起,黄河水资源公报已连续发行了12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整理,已经成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黄河水资源公报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水位、径流量、水质、调水力度、水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和分析。
其中,用水统计与理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文的重点讨论内容。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黄河流域用水现状黄河流域占全国总面积的8.6%,其中包括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山东7个省(区)。
在这些省份中,以山西、河南、陕西三省使用黄河水资源的量最大。
据黄河水资源公报统计,黄河流域用水总量为1374.2亿立方米,用水总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6.5%左右。
其中,工业用水最大,占用水总量的近60%。
其次是农业用水和城市供水,分别占用水总量的26%和14%左右。
另外,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用水也占一定比例。
可见,黄河流域的用水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工业用水为主,与全国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的用水结构不同。
用水统计的重要性用水统计是指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用途等方面的用水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用水统计是用水管理和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全面反映用水情况,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用水政策和措施,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黄河上中游近年水资源量变化特点分析
摘
要: 选取《 黄河水资源公报 》 中2 0 0 1 -2 O l 1年黄河上 中游降水量及 其分布、 天 然径 流量 、 地 下水不重复量和 水资源总
量, 与《 黄河流域 水资源调 查评 价》 中1 9 5 6 -2 0 0 0年相 应数据 均值 ( 常年 ) 进行 对 比分析 , 结果表 明: 近年 来黄 河上 中游
Ab s t r a c t :T h mu S h t h e c o mp a r i s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n a t u r a l r u n o f ,n o n — o v e r l a p g r o u n d wa t e r a n d t h e t o t a l wa t e r v o l u me o f t h e u p -
P A N Q i - mi n , T O N G C h u n ・ l i a n
( Hy d ml o g y B u r e a u o f Y e l l o w R i v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C o m mi s s i o n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4, C h i n a )
中图分类号 :T V 2 1 1 . 1 ; T V 8 8 2 . 1
文献标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1 3 7 9 . 2 0 1 3 . 0 9 . 0 1 7
Wa t e r Re s o u r c e s Cha n g e s o f t h e Upp e r a nd Mi d dl e Ye l l o w Ri v e r i n Re c e n t Ye a r s
黄河近550年天然径流量演变特征
分级 1 2 3 4 5
划分标准 1.20 < Ki 1.10 ≤ Ki < 1.20 0.90 ≤ Ki < 1.10 0.80 ≤ Ki < 0.90 Ki < 0.80
状态 丰水年 偏丰水年 平水年 偏枯水年 枯水年
2.2.2. Hurst 指数 利用 R/S 分析法计算的 Hurst 指数可揭示不同时间范围内该序列趋势方向,进而实现对天然径流量序列的
2.2.1. 丰枯等级分类 根据《中国水资源评价》、《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 22482-2008)所指定的分类标准,年径流量丰枯变
化的划分标准采用模比系数 Ki 值(表 1)。
Table 1. Standardization of runoff level [13] 表 1. 径流量丰枯等级划分标准[13]
Keywords
Natural Runoff, Historical Analysis, The Yellow River
黄河近550年天然径流量演变特征
李 勃1,穆兴民1,2,高 鹏1,2,赵广举1,2,孙文义1,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滑动平均法[1]削弱长时间序列中的短于滑动长度的周期,进而表征长时间序列年际变化特征; Mann-Kendall 法[8] (MK)检验趋势;MK 突变检验[9]和 Pettitt 法[10]共同判别突变点;天然径流历时频率曲线[6] 表征不同频率下天然径流量分布特征;Hurst 指数[11]结合趋势预测检验未来天然径流量变化特征;距平累积法 [5]对天然径流量进行阶段性划分反映其丰枯持续性特征;采用 Matlab 小波分析工具箱中的 Morlet 小波为母函 数对天然径流量时间序列进行周期分析,以反映其内在变化规律[12]。研究方法不再详细赘述,具体计算方法参 见相对应文献。其中主要研究方法介绍如下:
2001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2001年是继1999年、2000年之后的第三个连续干旱年份。
2001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462毫米,比上年的438毫米多5.5%,比多年平均595毫米少22.3%,相当于概率为81%的枯水年。
2001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7.7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5.70亿立方米,扣重复量后水资源总量为19.20亿立方米,比上年的16.86亿立方米多13.9%,比多年平均36.29亿立方米少47.1%。
全市入境水量为5.2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7.35亿立方米(其中包括污水及再生水约5.3亿立方米)。
全市各大、中型水库蓄水量普遍减少,截至年末,16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19.74亿立方米,比上年的21.29亿立方米减少了7.3%。
可利用来水量为6.48亿立方米,比上年的5.57亿立方米多16.3%。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可利用来水量为4.63亿立方米(包括白河堡给官厅水库补水0.56亿立方米),比上年r的3.44亿立方米增加了1.19亿立方米。
2001年地下水位继续呈下降太势,与上年末比较,地下水位下降1.06米,地下水储量比上年末减少5.43亿立方米,比1980年初减少了47.00亿立方米,比1960年初减少了67.74亿立方米。
2001年全市总供水量38.93亿立方米,比上年的40.4亿立方米少1.47亿立方米。
2001年地表水水质监测总河长952.0公里。
其中Ⅱ-Ⅲ类水体河长648.4公里,占监测总河长的68.1%,大Ⅴ类水体河长为261.3公里,占总河长的27.4%。
与去年相比,大于Ⅴ类水体河长所占比例变化不大。
主要饮用水源地密云、怀柔两在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质均符全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水质良好。
官厅水库水质为Ⅴ类,仍不符合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从水系来看,污染较重的仍是北运河水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地下水体的污染状况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
(一)降水量200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6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77.62亿立方米,比上年多5.5%,比多年平均少22.3%。
河南省2001年水资源公报
河南省2001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43.3毫米,比上年减少45.4%,比多年均值减少30.8%,位于1956—1979年系列的倒数第二位,属枯水年份,干旱程度接近枯水年1966年。
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降水不足,致使我省遭受自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灾。
2001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7.6亿米3,比多年均值312.7亿米3偏少59.2%,比上年度偏少73.2%。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43.82亿米3,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52.88亿米3,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18.50亿米3,比多年均值减少47.2%;其中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分别减少35.2%、46.7%、49.0%、46.7%。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5.25亿米3,比上年末减少19亿米3。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6.90亿米3,比上年末减少16.52亿米3;中型水库8.35亿米3,比上年末减少2.49亿米3。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普遍下降,面平均下降1.43米,年地下水储蓄量减少50.31亿米3。
全省平原区10个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为9300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2000多平方公里。
2001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达231.29亿米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96.24亿米3,地下水水源135.00亿米3,集雨工程0.05亿米3。
与上年比较,总供水量增加26.42亿米3,增幅12.9%。
引用入过境水量26.16 亿米3,其中引黄河干流水量18.85亿米3,流域间调水13.97亿米3。
全省总用水量达231.29亿米3,其中农业用水159.63亿米3,工业40.76.亿米3,生活30.90亿米3,与上年比较,农业用水增加25.43亿米3,工业用水减少0.97亿米3,生活用水增加1.96亿米3。
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41米3,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为414米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29米3,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取水量,含火电为56米3,不含火电为44米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水量,含火电为183米3,不含火电为145米3;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186升,农村67升(含牲畜用水)。
200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综述2001年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特大干旱,旱情来势之猛,发展之快,危害之重,历史少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大旱。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水利、抗旱部门通力合作,强化水源工程管理,科学调水,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抗灾减灾的重要作用,夺取了抗御特大干旱灾害斗争的全面胜利,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深875.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627.3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5.5%。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55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8.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96.7亿立方米。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73.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27.7亿立方米。
全年全省入境水量602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6659亿立方米。
2001年,全省总供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6.1%,地下水源占3%,其它水源占0.9%;全省总用水量278.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63.0%,工业用水占27.0%,生活用水占10%。
全省用水消耗量137.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9.6%,其中农业耗水量100.5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21.5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5.8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472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625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8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120立方米。
2001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52.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76.9%,生活污水占23.1%;对全省6876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Ⅰ类水质河长占6.9%,Ⅱ类水质河长占38.9%,Ⅲ类水质河长占35.7%,超标(超Ⅲ类)水质河长占18.5%。
大中型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深875.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1627.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7.0%,比常年减少25.5%。
2001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降水 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23.8毫米,比常年少112.2毫米,属枯水年份。
降水量分布为燕山迎风区及衡水中南部地区较多,其余地区较少。
水资源全省地表水资源量为 47.5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93.01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量,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10.27亿立方米,比常年少92.73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总量为165立方米。
供水量全省供水量 211.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蓄引提工程供水量为39.5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为170.90亿立方米。
用水量全省用水量 211.24亿立方米,其中农林牧渔业用水量为161.2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27.14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为22.88亿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76.3%、12.9%、10.8%。
总用水量的耗水量为157.85亿立方米,耗水率为74.7%。
地下水动态与年初相比,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85米。
深层地下水位:邢台东部平原平均下降3.29米、衡水2.72米、沧州2.24米。
废污水排放量全省总排放量为18.85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63.5%,生活污水占36.5%。
地表水水质全省地表水水质监测河长8683公里中,有水的河段长为6564公里。
其中Ⅰ-Ⅲ类水质河长3091.0公里,Ⅳ-Ⅴ类水质河长981.7公里,超Ⅴ类水质河长2491.2公里。
全省地表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二、水资源实况(一) 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23.8毫米,比上年少56.4毫米,比常年少112.2毫米,属枯水年份。
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2001年全省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燕山迎风区及衡水中南部地区较多,其余地区较少。
各市年降水量以秦皇岛市556.1毫米为最大,比全省平均值多132.3毫米,张家口市325.4毫米为最小, 比全省平均值少98.4毫米。
与常年比较,承德、衡水为平水,邯郸、廊坊为偏枯,其余各市为枯水。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1年度)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淮河片水资源公报HUAI RIVER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2001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二○○二年九月淮河片水资源公报目录综述 (3)一、水资源量 (4)(一)降水量(二)地表水资源量(三)地下水资源量(四)水资源总量(五)入海、入江及引江、引黄水量二、蓄水动态 (8)(一)大中型水库(湖泊)蓄水动态(二)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三、供用水量 (10)(一)供水量(二)用水量(三)用水消耗量(四)主要城市供用水情况四、水资源利用简析 (14)(一)水资源利用程度分析(二)用水指标(三)流域水量平衡分析五、水质概况 (16)(一)河流水质(二)水库水质(三)废污水排放量(四)城镇入河排污量六、重要水事 (18)淮河片水资源公报综述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总面积约33万km2。
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个市(地)172个县(市)。
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将淮河流域划分为王家坝以上、王蚌区间、蚌洪区间、淮河下游区、南四湖区、沂沭河水系6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
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涉及9个市31个县(市)。
2001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641mm,折合降水总量2111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2成多。
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637mm,折合降水总量1699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近3成,属干旱年份;山东半岛2001年平均降水深660mm,折合降水总量412亿m3,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持平,属平水年份。
2001年全片地表水资源量375亿m3,水资源总量592亿m3。
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289亿m3,水资源总量483亿m3。
全片入海总水量268亿m3,入江水量31亿m3。
经对253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1年末蓄水总量89亿m3,比上年末减少69亿m3。
2001年水资源公报
2001年水资源公报一、概述2001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306mm,折合降水总量为158.276亿m3,比上年增加43%,较多年均值偏大5%。
属平水年份。
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9.497亿m3,比2000年增加62%,比多年平均减少2%。
全区总取用水量84.227亿m3,比2000年87.198 亿m3减少3%。
用水量减少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加强了灌溉管理及节水力度,农业灌溉用水减少2.509亿m3;二是工业节水已显成效,工业取水总量较2000年减少0.446亿m3,其中石嘴山电厂2001年减少取黄河水0.19 亿m3,其它工业用水也有所减少。
三是城镇生活取用水量有所减少。
2001年全区耗水总量39.160亿m3,比2000年增加0.759亿m3,主要是农业耗水和农村生活耗水有所增加。
2001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215.355亿m3,出境水量为181.0亿m3,进出境水量差为34.355亿m3。
农业取用黄河水量75.189亿m3,较2000年减少3.171亿m3;灌区排水量40.224亿m3,减少3.678亿m3;耗水量(黄河水量)34.965亿m3。
二、水资源(一)降水2001年宁夏全区降水总量158.276亿m3,折合降水深306mm,比多年均值增加5%,比2000年增加43%。
与多年均值比:各流域分区降水量,清水河、黄左区间、葫芦河减少2%~7%,其它各河、各流域增加1%~23%。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除吴忠市增加18%外,其它减少2%~10%。
与去年比:各河、各流域增加15%~139%,各行政分区增加13%~79%(见表1、表2)。
2001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总趋势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412mm,吴忠市次之为276mm,银川市、石嘴山市分别为195mm、172mm。
各流域分布:泾河最大为505mm,葫芦河次之435mm,黄河灌区相对较小为182mm。
六盘山、南华山、香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800mm、400mm、300mm、300mm,较去年明显偏大。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
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较常年偏少9.4%。
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16.4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23.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16.90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23.77亿m3。
2001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74.55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36.79亿m3。
黄河总耗水量为361.7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65.15亿m3。
2001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35亿t,其中工业废水29.56亿t。
2001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380km,Ⅳ类水河长为1976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3141km。
2001年重要水事:(1)黄河在特大干旱年再次实现全年不断流。
(2)黄委启动“数字黄河”工程。
(3)水利部召开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和引黄济津总结表彰大会。
(4)汪恕诚部长提出“四不”治黄目标。
(5)洛河发生氰化物污染事故。
(6)水利部领导考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7)第16届中日水资源交流会在郑州召开。
(8)黄河东平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
(9)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拉西瓦水电站动工兴建。
一、水情概况1.1降水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
与上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多5.8%;与常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少9.4%。
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以下的525.8 mm 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521.6mm;兰州至头道拐的238.3mm为最小,其次为黄河内流区的293.0mm。
关于发布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的实施方案
关于发布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的实施方案引言: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自古以来,黄河留给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无数。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河的水资源质量不断受到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水资源,宣扬黄河文化,国家决定发布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发布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的实施方案”。
一、公报发布的背景近年来,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和生态挑战,因此,高质量的水资源管理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高水资源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实行重点水污染源监管与信息公开制度,国家决定发布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
二、公报发布的目的(一)推动水资源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旨在推动水资源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的水资源状况,以便更好地保护环境。
(二)实现水资源的普及和利用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将促进水管理的公共参与,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普及和利用,增强社会各界对水污染和水资源管理的监督和参与意识。
(三)加快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可以促进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监督,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改善水资源质量。
三、公报的内容及发布方式(一)公报的内容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主要包括黄河水情、黄河水质等方面的信息。
黄河水情主要是对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和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发布信息时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水位、流量和径流量等的变化趋势和预测信息。
黄河水质主要是对上游地区以及河道内部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将监测结果公之于众,以便公众监督和参与维护黄河水质。
(二)公报的发布方式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将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发布。
同时,还将尝试采用微信公众号、移动端APP等多种手段,让更多的人关注黄河水情、黄河水质等方面的信息。
四、公报发布的保障措施(一)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的信息来源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和环境监测机构提供的数据,因此,为了保证公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需要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保障监测和报告数据的真实和准确。
2001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600.9毫米,较多年平均偏少0.38%,属正常年份。
梅汛期,东苕溪、分水江、杭嘉湖平原、萧绍平原、甬江等地区发生了超警戒和危急水位的洪水;台汛期,六次热带风暴或台风相继影响我省,沿海出现大范围超警戒潮位。
全省总水资源量为936.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919.32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少0.51%),占水资源总量的98.1%。
产水系数为0.57,产水模数为90.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070立方米。
全省149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比上年末增加15.38亿立方米。
杭嘉湖平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大,应引起重视。
全省总供水量为205.3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97.50亿立方米,占96.2%。
总用水量为205.35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06.51亿立方米,占51.9%,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73立方米,比去年减少6.89%。
城乡居民人均年用水量77.5立方米,较去年有所提高。
总耗水量115.57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56.3%。
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75.31亿立方米,占65.2%。
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21.9%。
全年废污水排放总量43.30亿吨(其中火电厂冷却水排放量为5.68亿吨),达标排放量18.96亿吨,达标排放率为50.4%。
全省各河流水体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内河、平原水网和各江河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较重,污染类型仍以有机污染为主,由于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截污工程的实施,河流水质较上年有所好转。
全省各水库的水质较好,主要湖泊水体则处于富营养-中营养状态。
二、降水量㈠.分区降水量2001年,全省降水量为1600.9毫米(折合水量1650.7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少0.38%,比2000年降水量(1683.00亿立方米)少1.91%。
㈡.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梅汛期,全省各代表站6 ~ 8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49.7%,其中6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2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
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较常年偏少9.4%。
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16.4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23.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16.90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23.77亿m3。
2001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74.55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36.79亿m3。
黄河总耗水量为361.7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65.15亿m3。
2001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35亿t,其中工业废水29.56亿t。
2001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380km,Ⅳ类水河长为1976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3141km。
2001年重要水事:(1)黄河在特大干旱年再次实现全年不断流。
(2)黄委启动“数字黄河”工程。
(3)水利部召开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和引黄济津总结表彰大会。
(4)汪恕诚部长提出“四不”治黄目标。
(5)洛河发生氰化物污染事故。
(6)水利部领导考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7)第16届中日水资源交流会在郑州召开。
(8)黄河东平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
(9)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拉西瓦水电站动工兴建。
一、水情概况1.1降水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
与上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多5.8%;与常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少9.4%。
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以下的525.8 mm 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521.6mm;兰州至头道拐的238.3mm为最小,其次为黄河内流区的293.0mm。
2001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1 。
1.2实测河川径流量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
总体趋势是:自上游至下游,偏少幅度逐渐增大。
兰州站偏少25.7%,花园口站偏少59.5%,利津站偏少86.2%。
2001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河川径流量见表1。
2001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年径流量46.53亿m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5.64亿m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为40.89亿m3。
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
二、蓄水动态2.1水库蓄水动态2001年黄河流域共有大、中型水库157座,其中大型水库21座。
大、中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22.67亿m3,其中大型水库-21.33亿m3。
2001年黄河流域各分区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见图3,八大水库蓄水动态见表2。
2.2 地下水动态2.2.1区域浅层地下水动态黄河流域平原(盆地)区地下水动态监测主要集中在:宁夏的河套平原,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土默特川平原、伊克昭盟黄河南岸平原,山西的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陕西的关中盆地、陕北风沙滩区,河南的伊洛河河谷平原、沁河下游平原及黄河下游平原等。
年内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除宁夏、内蒙古相对稳定外,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平原区下降明显,陕西省关中平原平均降幅0.69m,山西省三大盆地平均降幅0.71m,河南省各平原区平均降幅达0.97m。
2.2.2地下水降落漏斗在流域内平原(盆地)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中心地下水埋深和影响范围均较大的降落漏斗有:宁夏的银川漏斗,陕西的沣东漏斗、兴化漏斗、鲁桥漏斗、渭滨漏斗,山西的宋月古漏斗、太原漏斗、运城漏斗,河南的武陟~温县~孟县漏斗。
各漏斗要素详见表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3.1水资源利用概况2001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74.55亿m3(含跨流域调出的地表水量),其中地表水取水量336.79亿m3,占总取水量的70.8%;地下水137.76亿m3,占29.2%。
黄河总耗水量为361.7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265.15亿m3,占总耗水量的73.3%;地下水96.64亿m3,占26.7%。
2001年黄河用水情况详见表4、表5。
3.2地表水利用情况地表水取水量,是指直接从黄河干、支流引(提)的水量。
地表水耗水量是指地表水取水量扣除其回归到黄河干、支流河道的水量后的水量。
2001年全河地表水取水量为336.79亿m3,其中农业取水量294.24亿m3,占地表水取水量的87.4%;工业27.92亿m3,占8.3%;城镇生活10.61亿m3,占3.2%;其余为农村人畜用水。
全河地表水耗水量为265.15亿m3,其中农业耗水量233.64亿m3,占地表水耗水量的88.1%;工业18.30亿m3,占6.9%;城镇生活9.20亿m3,占3.5%;其余为农村人畜耗水。
按行政分区统计,地表水取水量以宁夏的78.63亿m3为最多,占全河地表水取水量的23.3%。
地表水耗水量以山东的63.41亿m3为最多,占全河地表水耗水量的23.9%。
引黄各省(自治区)分行业地表水利用情况详见表6。
按流域分区统计,地表水取水量和耗水量均以兰州至头道拐为最多,分别为158.05亿m3 和102.16亿m3,相应占全河的47.1%和38.5%。
黄河流域分区分行业地表水利用情况详见表7。
3.3 地下水利用情况地下水取水量,是指在黄河流域内直接抽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包括深层地下水)。
地下水耗水量指地下水取水量扣除其入渗地下含水层和回归河道的水量后的水量,其数据采用经验耗水率估算。
2001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取水量为137.76亿m3,其中农业取水量79.30亿m3,占全流域地下水取水量的57.6%;工业34.28亿m3,占24.9%;城镇生活12.14亿m3,占8.8%;其余为农村人畜用水。
全流域地下水耗水量为96.64亿m3,其中农业耗水量66.74亿m3,占全流域地下水耗水量的69.1%;工业13.37亿m3,占13.8%;城镇生活4.64亿m3,占4.8%;其余为农村人畜耗水。
按行政分区统计,地下水取水量和耗水量均以陕西省为最多,分别为30.64亿m3和20.91亿m3,相应占全流域的22.2%和21.6%。
沿黄各省(自治区)分行业地下水利用情况详见表8。
按流域分区统计,地下水取水量和耗水量均以龙门至三门峡的55.26亿m3和39.20亿m3为最多,分别占全流域的40.1%和40.6%。
黄河流域分区分行业地下水利用情况详见表9。
四、水资源量分析4.1天然河川径流量2001年黄河花园口站天然河川径流量为323.33亿m3,比常年偏少41.9%,其中实测径流量165.5亿m3,比常年偏少59.5%;还原水量157.83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180.40亿m3、水库蓄水变量-22.57亿m3。
4.2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是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动态地下水量,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将计算范围划分为山丘区和平原区两大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分析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确定其间的重复计算量;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确定其间的重复计算量。
分区地下水资源量为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其间重复计算量。
2001年黄河花园口站以上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为316.90亿m3(已扣除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量41.02亿m3),其中地下水与地表水间的重复计算量为223.77亿m3。
4.3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其间的重复计算量,不包括入境水量。
2001年黄河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16.4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23.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16.90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23.77亿m3。
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径流量及其以上地区天然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详见表10。
五、水质调查评价5.1 废污水排放量调查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35亿t,其中工业废水29.56亿t,生活污水11.79亿t,分别占废污水年排放总量的71.5%和28.5%(见图4)。
5.2河流水质评价2001黄河流域水质评价,选择黄河干流、一级支流和重要的二级支流共29条河流的83个代表性河段,评价河长7497km,其中黄河干流评价河长3613km,支流评价河长3884 km。
评价标准采用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结果表明:Ⅱ、Ⅲ类水质河长2380 km,占评价总河长的31.7%;Ⅳ类水质河长1976km,占评价总河长的26.4%;Ⅴ类、劣Ⅴ类水质河长3141 km,占评价总河长的41.9%。
黄河流域河流水质污染现状见图5。
黄河干流评价的3613km河长中,Ⅱ、Ⅲ类水质河长1772 km,占评价河长的49.1%;Ⅳ类水质河长1269 km,占评价河长的35.1%;Ⅴ类水质河长572 km,占评价河长的15.8%。
污染河段主要分布于石嘴山至乌达桥、三湖河口至镫口、龙门至三门峡和花园口至高村等,其中石嘴山、三湖河口、潼关、三门峡等河段水质为Ⅴ类。
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铅、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支流评价的3884 km河长中,Ⅲ类水质的河长608km,占评价河长的15.7%;Ⅳ类水质河长707 km,占评价河长的18.2%;Ⅴ类水质河长663km,占评价河长的17.1%;劣Ⅴ类水质河长1906km,占评价河长的49.1%。
支流污染以清水河、银新沟、汾河、渭河、宏农涧河、双桥河、蟒河、沁河、大汶河尤为突出,这些河流的水质全年几乎都为劣Ⅴ类,超标项目主要为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亚硝酸盐氮等。
六、泥沙状况2001年黄河干、支流各主要水文站实测输沙量和汛期输沙量与常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少。
黄河龙门、渭河华县、汾河河津、北洛河氵状头四站合计实测年来沙量为4.35亿t,较常年的13.01亿t偏少66.6%;其中汛期(7~10月)实测来沙量为4.02亿t,较常年的11.56亿t偏少65.2%。
黄河三门峡、伊洛河黑石关、沁河武陟三站合计实测年来沙量2.95亿t,较常年的12.04亿t偏少75.5%;其中汛期实测来沙量为2.95亿t,较常年的10.57亿t偏少72.1%。
2001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输沙量及其与常年比较见图6。
七、重要水事7.1黄河在特大干旱年再次实现全年不断流2001年12月19日,黄委在郑州举行黄河水量调度新闻发布会,黄委主任李国英正式宣布:黄河在特大干旱年实现了全年全河段不断流。
据统计,2001年黄河花园口站实测径流量为165.50亿m3,较常年偏少59.5%,与上年持平,略大于历史最枯年份(1997年)的142.60亿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