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一)
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

黄河⽔资源质量公报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资源质量公报2008年第3期总第15期黄河流域⽔资源保护局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Bureau发布单位:黄河流域⽔资源保护局编制单位:黄河流域⽔环境监测中⼼资料提供单位:青海省⽔环境监测中⼼⽢肃省⽔环境监测中⼼宁夏回族⾃治区⽔环境监测中⼼内蒙古⾃治区⽔环境监测中⼼陕西省⽔环境监测中⼼⼭西省⽔环境监测中⼼河南省⽔环境监测中⼼⼭东省⽔环境监测中⼼黄河上游⽔环境监测中⼼黄河宁蒙⽔环境监测中⼼黄河中游⽔环境监测中⼼黄河三门峡库区⽔环境监测中⼼黄河⼭东⽔环境监测中⼼黄河流域⽔环境监测中⼼⽬录前⾔⼀、⽔功能区⽔质状况综述⼆、各类⽔功能区达标情况三、各省区⽔功能区达标情况四、重要⽔事附表1 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资源质量状况⼀览表附表2《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标准限值附表3 《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集中式⽣活饮⽤⽔地表⽔源地补充项⽬标准限值附图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质评价断⾯图前⾔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法》,落实⽔利部《⽔功能区管理办法》,加强流域内⽔功能区监督管理,使流域内有关单位、部门及社会公众了解和掌握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资源质量状况,黄河流域⽔资源保护局决定⾃2005年开始正式发布《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发布频次为三个⽉⼀期,按季度发布。
《公报》根据⽔利部⽔资源司和⽔⽂局制定的《⽔功能区⽔资源质量评价暂⾏规定》(试⾏)(资源保〔2004〕7号)和流域⽔功能区监督管理需要,在黄委监测站⽹和流域⼋省(区)现有监测站⽹基础上,选择了142个重点⽔功能区(监测断⾯151个),依据《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中国⽔功能区划(试⾏)》⽔质⽬标进⾏⽔质评价和达标分析。
评价基本项⽬为⽔温、pH值、溶解氧、⾼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化需氧量)、氨氮、铜、锌、氟化物、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油类等(BOD518项。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和绿色发展协调性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和绿色发展协调性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概况 (2)1. 水资源分布特点 (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三、水资源利用与低碳排放的关系 (5)1. 水资源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 (6)2. 低碳排放的水资源利用途径 (8)四、绿色发展现状及挑战 (8)1. 绿色发展现状 (10)2. 面临的主要挑战 (10)五、水资源利用、低碳排放与绿色发展的协调性 (12)1. 协调性的重要性 (13)2. 协调性的现状分析 (14)3. 协调性提升策略 (16)六、黄河上中游地区实践案例分析 (17)1. 案例一 (18)2. 案例二 (20)3. 案例三 (21)七、提升黄河上中游地区绿色发展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22)1. 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23)2. 推动低碳排放,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 (25)3. 加强绿色技术研发与推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6)4.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绿色发展保障 (27)八、结论与展望 (28)1. 研究结论 (29)2. 研究展望 (30)一、内容概览水资源利用现状与挑战:分析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总量、分布、质量等方面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挑战,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提供依据。
低碳排放现状与目标:梳理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消耗结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分析低碳排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和措施。
绿色发展现状与路径:评估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分析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绿色发展瓶颈,提出推动绿色发展的路径和建议。
二、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概况黄河上中游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富集区,拥有相对丰富的水资源。
这一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对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受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不均特征。
甘肃省黄河流域现状用水及存在问题浅析

甘肃省黄河流域现状用水及存在问题浅析马翔堃;陈发斌【摘要】为加强甘肃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在流域内建立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本文对流域内现状用水在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及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调查分析.针对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对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并给出了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8(040)006【总页数】3页(P186-188)【关键词】甘肃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现状用水【作者】马翔堃;陈发斌【作者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1 甘肃省黄河流域概况1.1 地理概况甘肃省黄河流域分布在省内中东部地区,地理坐标在东经100°45′~108°44′、北纬34°08′~37°22′之间,东与陕西省交界,西部与青海省接壤,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邻,南部以秦岭为界。
流域面积14.34万 km2,占甘肃省国土面积的33.7%。
流域内有甘南高原区和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陇东黄土高原区三大地貌特征,分属甘南高原和黄土高原。
1.2 社会经济概况2011年全流域总人口1 793.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 103.28万人,城镇人口690.59万人,城镇化率38.5%。
流域内耕地面积3 664.1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72.71万亩,其中农田灌溉面积644.87万亩,林草灌溉面积79.93万亩。
国内生产总值3 205.48亿元,工业增加值1 170.70亿元。
1.3 流域内水资源量概况1.3.1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根据《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2012年7月),全省黄河流域多年平均(1956~2000年)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125.16亿 m3。
流域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239.64亿 m3,其中黄河干流191.67亿 m3,湟水30.96亿 m3,大夏河、洮河2.78亿m3,兰州至下河沿0.06亿 m3,泾河4.14亿 m3,渭河1.04亿 m3。
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2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前言《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自治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
《公报》中资料多年平均(简称常年)降水、径流和泥沙等实测系列为1950~1999年平均值,天然径流系列为1919~1999年平均值。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领导小组:组长:苏茂林副组长:薛松贵朱庆平孙广生李良年司毅铭成员:乔西现王玲陈永奇牛占吴青项目组:项目负责人:乔西现王玲陈永奇牛占吴青潘启民主要完成人:潘启民李东张培德张学成杨汉颖王玉明田水利胡玉荣裴勇谷慧林孙远扩王金玲王丽伟李立阳王丙轩张玮张春岚刁立芳概述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
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2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2mm,折合降水总量3211.84亿m3,较常年减少9.3%。
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03.0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00.30亿m3,地下水资源量320.6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17.91亿m3。
2002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94.93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59.50亿m3。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郑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指导教师:管新建职称:副教授学生姓名:刘小龙学号: 0520217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院(系):水利与环境学院完成时间: 6月3日6 月 3 日文档仅供参考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摘要:本文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对综合、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指标指进行分类阐述。
同时以省区为单位,选取为现状年,对黄河流域的用水水平现状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各省区的差异。
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依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不平衡,流域上游的用水效率低于下游的用水效率;农业用水比例偏高,既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结构有关,也与该区较为普遍的粗放灌溉方式有关。
关键词:黄河流域用水水平现状效率指标体系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level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aking a province as the unit and as the present year. Comparativing and analysising the different water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s through drawing. Analysising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through the technique of dependency.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level status Industry water use efficiency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一、综述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XX年1月《人民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XX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
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2.6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XX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
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
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
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
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水利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黄河流域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的意见

水利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黄河流域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4.08.07•【文号】水节约〔2024〕208号•【施行日期】2024.08.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水利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黄河流域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的意见水节约〔2024〕208号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厅),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节约用水条例》《地下水管理条例》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全面建立黄河流域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制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聚焦黄河流域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建立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力争两年内制定发布涵盖黄河流域主要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的强制性用水定额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强制性用水定额),压实用水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强制性用水定额执行监管,稳妥有序推行强制性用水定额,引导用水单位采用先进节水技术设备,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施范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布局、用水等情况,在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流经省、自治区其他黄河供水区相关县级行政区的下列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
高耗水工业:火力发电、选煤、煤化工(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建材(水泥)、钢铁、石化和化工(石油炼制、合成氨、尿素、硫酸、烧碱、纯碱)、铝(电解铝、氧化铝)。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薛松贵尚宏琦张会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02年3月26-27日黄河水资源管理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位于北纬32º~42º、东经96º~119º,流域面积79.5万km2(含内流区面积4.2万km2)。
流域地势自西向东大体分为三个阶梯,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侧,海拔3000m以上;中部的黄土高原海拔1000m~2000m;东部是海拔100m以下的平原。
图1 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1 黄河流域示意图。
2000年,黄河流域总人口1.1亿,其中城镇人口2900万;耕地面积1300万hm2;国内生产总值(GDP)6365亿元。
1 黄河水资源概况及特点1.1 黄河水资源量(1)河川径流量根据1919年以来水文统计资料,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历史上逐年的灌溉耗水量及大型水库调蓄量还原后,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559亿m3,计入花园口以下支流金堤河、天然文岩渠、大汶河的天然年径流量21亿m3,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总量为580亿m3,其地区分布见表1。
(2)地下水资源量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是指参与现代水循环可以再生的潜水和浅层地下水,黄河流域及内流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404亿m3,其中与河川径流的不重复计算量为139亿m3,可开采量为110亿m3。
(3)总水资源量黄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580亿m3,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139亿m3,黄河流域及内流区总水资源量为719亿m3。
1.2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至目前,流域内已建大、中、小型水库3100余座,总库容600多亿m3;修建引水工程约9860处,提水工程约2.36万处,机电井工程约38万眼;在黄河下游,还兴建了向两岸淮河、海河平原地区供水的引黄涵闸、提水站120多座。
黄河供水范围从建国初期主要集中在宁蒙河套灌区、陕西关中地区、山西汾河流域,扩大到目前的沿黄九省(区)和河北、天津,引黄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80万hm2,发展到目前的753万hm2(含流域外引黄灌溉面积247万hm2),在约站耕地面积36%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
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现状与展望

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现状与展望安新代【摘要】从黄河来水、用水、时空分布、下垫面对水资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应对措施.据统计,黄河水资源开发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河流开发利用率40%的警戒线.黄河河道内生态和输沙用水大量被挤占.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黄河率先实施了以流域为单元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1999年开始正式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07(000)013【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调度;黄河【作者】安新代【作者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450003,郑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工业技术【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china-water-resources_thesis/0201216490788.html水资源管理C HIN A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2 0 0 7.1 3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现状与展望安新代(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4 5 0 0 0 3 ,郑州)摘要:从黄河来水、用水、时空分布、下垫面对水资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应对措施。
据统计,黄河水资源开发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河流开发利用率 4 0 0 /,的警戒线。
黄河河道内生态和输沙用水大量被挤占。
, 1 9 8 7 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黄河率先实施了以流域为单元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 1 9 9 9 年开始正式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调度;黄河C u r r e n t st a t u s o f m a n a g e m e n ta n d r e g u l a ti o n o f Y ell o w R : i v e r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f u t u r e p r o s p e c t // A n X i n d ai Ab st r ac t : T h e f e a t u r e ,de v el o p m e n t a n d u tili z ati o n o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i n th e Y ell o w R i v e r b a si n i s e x a m i n e d f r o m the r e s p e c t s o f c o m i ng w a t e r o f ch e Y ell o w Ri v e r , w a t e r u s e , di s t r ib u ti o n i n L i m e a nd s p a ce a n d i nf l u e n c e o f un d e r l yi ng s u rf a c e o n w a t e r re s o u r c e s.I s s u e s a n d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a r e p r e s e n t e d.A c c.o r di n g t o s t a t i s ti c s , w a t e r de v el o p m e n t of th e Y ell o w R i v e r i s m u c h high e r th a n t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l w a m i ng l e v el of 4 0 %.Th e w a t e r f o r ec ol o gi c al p u r p o s e a n d s e di m e n t t r a n s p o rt a ti o n i s u s e d h y o th e r s.I n 1 9 8 7 , th e S t a t e Co u n c i l a p p r o v e d th e w a t e r allo c a ti o n pl a n o f th e Y ell o wR i v e r.T h e b a si n w a s th e f i r s t t o i m pl e m e n l w a t e r lic:e n sin g.s y s t e m a n d t o t al qu a n t ity c o n t r ol f o r w a t e r a b s t r a cti o n.I n 1 9 9 9 a u n i f i e d r e g u l a ti o n of Y ell o w ri v e r w a t e r w a s f o r m allv im pl e m e n t e d.Ke y w o r d s :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 m a n a g e m e n t; r e g u l a ti o n ; Y ell o w R i v e r 中图分类号 : ' r V 2 1 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 0 0 - 1 1 2 3 ( 2 0 0 7 ) 1 3 - 0 0 1 6 - 0 4一、黄河水资源概况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以其占全国 2.2 % 的径流量承担着占全同 1 5 % 的耕地和 1 2 0 ^ /0 的人口供水任务,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调水,同时又必须保持足够的输沙等生态用水,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 m .,根据 1 9 5 6 - 2 0 0 0 年水文资料统计,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 53 5 亿 m l ,仅占全囝的 2.2 % ,水资源总量 7 0 7 亿 m 3 ,仅占全国的2.5 % ;流域内人均水资源量 6 4 7 m 3.不到全国的3 0 % :耕地亩均水资源量 2 9 0 1 1 1 3 ,仅为全目的 2 0 % 。
黄河水资源概述

黄河水资源概述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天然年径流量580亿m3,其中花园口断面559亿m3,约占全河的96%;兰州断面天然年径流量323亿m3,约占全河的56%。
从产流情况看,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和龙门到三门峡区间,该两区所产径流量约占全河的75%。
40多年来,黄河流域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虽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对21世纪黄河流域的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1 水资源利用现状1.1水利建设投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兴修了大量的防洪、除涝、治碱、灌溉、供水和水力发电工程,并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据统计,到1990年底,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总投资达141.39亿元,占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的18.6%,占黄河流域八省区(未包括四川省)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的62.5%,其中水库工程24.14亿元,灌溉工程88.29亿元,除涝工程2.88亿元,防洪工程17.90亿元,供水工程3.11亿元,其它工程5.07亿元。
40多年来,各个时期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增长率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延伸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如三年恢复期增长率为120%;“一五”、“二五”期间增长率50%左右;三年调整期、“三五”、“四五”、“五五”期间为5%~10%;到“六五”、“七五”期间仅为3%~5%(见表l)。
由于新中国建立前黄河流域水利基本建设基础薄弱,水利发展水平低,全流域没有一座大型水库,灌溉面积仅80多万公顷,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而且开发水资源条件简易,投资效果显著,所以50年代投资的增长率较高。
此后,由于水利工程发展到一定水平,修建灌溉等水利工程的难度加大,耗资增多,再加上国家对农业投资的减少,因此,增长率较低。
黄河水资源公报2010

2011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12年7月目录前言概述................................................. 1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2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3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 7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8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水资源质量特点........................................ 15重要水事.............................................. 16附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20《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22前言《2011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11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前言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也是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
然而,由于多年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种植业、畜牧业等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黄河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就愈发显得重要。
本文将探讨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以期为黄河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河水资源公报黄河水资源公报是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编制发布的一份年度水资源统计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态。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每一滴黄河水都值得精打细算”为理念,以科学、公正、准确的数据为支撑,从多个方面对黄河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自2007年起,黄河水资源公报已连续发行了12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整理,已经成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黄河水资源公报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水位、径流量、水质、调水力度、水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和分析。
其中,用水统计与理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文的重点讨论内容。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黄河流域用水现状黄河流域占全国总面积的8.6%,其中包括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山东7个省(区)。
在这些省份中,以山西、河南、陕西三省使用黄河水资源的量最大。
据黄河水资源公报统计,黄河流域用水总量为1374.2亿立方米,用水总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6.5%左右。
其中,工业用水最大,占用水总量的近60%。
其次是农业用水和城市供水,分别占用水总量的26%和14%左右。
另外,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用水也占一定比例。
可见,黄河流域的用水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工业用水为主,与全国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的用水结构不同。
用水统计的重要性用水统计是指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用途等方面的用水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用水统计是用水管理和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全面反映用水情况,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用水政策和措施,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1998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1998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4712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
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1998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62.5mm,折合降水总量3675.8亿m3,较常年偏多3.0%,属平水年份;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549.48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447.97亿m3,地下水资源352.61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51.10亿m3。
1998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97.12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70.00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64.80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77.07亿m3。
1998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2.04亿t,其中工业废水32.52亿t;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24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118 km,Ⅳ类水河长为2676 km,Ⅴ类、超Ⅴ类水河长为2453 km。
1998年重要水事:①温家宝副总理视察黄河,并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领导和专家就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进行座谈。
②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
③1998年黄河水量继续偏枯,下游断流情况依然严重。
一、水情概况1.1降水1998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62.5mm,折合降水总量3675.8亿m3。
与常年(1950~1997年均值,下同)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多3.0%,属平水年。
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以下的751.6 mm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745.1mm,兰州至头道拐的255.2 mm为最小。
1.2实测河川径流量1998年黄河干流主要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1950~1997年)相比均偏少,除唐乃亥站偏少11.1%外,其它各站均有大幅度的偏少,偏少幅度达到33.1%~70.1%。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表 5 黄 河上 中游沿黄各省实际耗水与指标对照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 1 年第 4期 01
4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4 1 取用地 下水 比较严 重 .
经济社会发展 , 穿河工程 、 跨河工程逐渐增多, 由于 缺乏系统的规划, 致使有些河段工程密度过大, 影响 防洪安全 , 甚至引起水事纠纷。流域管理信息化建 设、 科学研究支撑体系 、 水文化建设 、 公众参与流域 管理的方式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很薄弱 , 尚需进一 步加 强 。
上 中游 7省 ( ) 区 年平 均 取 水 总 量 为 32 9 8 .5亿 m , 其 中地 表水 294 3 .4亿 m , 占取 水 总量 的 6 .% ; 25 地
下水 135 亿 m , 4 .1 。 占取水总量 的 3 . %。在 7省 75 ( 年平均取水总量 由高到低 的排列次序为内蒙 、 区)
别为 8 .7亿 m 、5 2 亿 m 、 .4亿 m 、0 7 89 5 . 1 4 6 2 4 .2 亿 m 、 .4 m 、40 3 2 亿 1 .0亿 m 和 02 5 .6亿 m ; 耗用 地 表 水 由高到 低 的排 列 次 序 是 内蒙 、 夏 、 肃 、 宁 甘 陕
3 水资源利用现状
3 1 沿 黄各 省 ( ) 水 量 . 区 取
宁夏 、 陕西 、 山西 、 甘肃 、 青海和四川 , 分别为 16 1 0 .8
亿 m 、 .1 m 、 .9亿 m 、14 亿 m 、 .4 8 5 亿 6 9 5 9 5 .7 79 4 亿 m 、15 亿 m 和 0 2 。2 .6 .9亿 m ; 取用黄河地表水
段 , 域 面 积 4 . 6万 k 占黄 河 流域 总 面 积 的 流 97 m,
黄河河南段流域内外引水量调研分析

2020 年 11 月 V 地下水 Nov . ,2020第 42 卷 第&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round wa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ol . 42 N O . 6D O I :10. 19807/j . cnki . D X S . 2020 -06 -054黄河河南段流域内外引水量调研分析李东\吕文星、潘启民、黄福贵:,卞艳丽2(1.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4:2.黄科院引黄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45)[摘要]“黄河水资源公报”自丨998年发布以来受到流域内外及各省区的高度关注,其中涉水如论证等项目 其取水指标按照黄河公报有关资料核实,黄河公报自2009年起增加了黄河对流域外供水的数据发布,进一步让社 会认识到黄河流域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的巨大贡献,本研究基于黄河流域内外的引水进行调查研究,将河 南豫北地区的黄河大堤以外的引水作为重点区(黄河流域外即海河流域,黄河流域主要是金堤河与天然文岩渠流 域),实际调研为基础,深入剖析引水、用水、退水,跨流域供水、向流域供用水,灌区跨流域供用水多因子因素的复杂 关系,达到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引黄水量;流域外供水;流域取、耗水量;黄河下游[中图分类号]T V 2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1184(2020)06 -0163 -04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water diversion inand out of Henan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LI Dong' , LV Wen - xing' , PAN Qi - min' , HUANG Fu - gui2, BIAN Yan - li2(1. Yellow River Institute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 Zhengzhou 450004, China ;2.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E n 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 Huangke Institute,Zhengzhou 450045 , China )Abstract : Yellow River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Published since 1998 by basin inside and outside and the attention of theprovinces , including wading as demonstration projects such as the water index according to the bulletin relevant information t o verify , the Yellow River Yellow River communique since 2009 and adds to the convection outside of the Yellow River water supply data , further make society to realize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of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 this study conducts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based 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Yellow River water diversion , the Henan north water diversion from other areas of the Yellow River dike area as the key (the Yellow River outside the Haihe river basin , the Yellow River dike river mainly gold and natural wen rock drainage ba sin ) ,the basis of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 in - depth profile contro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on water and water withdrawal , inter - basinwater supply and inter - basin water supply , and inter - basin wa ter supply and water supply in irrigated areas , so as to achieve the research objective .Key words : Diversion Yellow River Water ; inter - basinwater supply ; basinareas ; downstream Yellow River“黄河水资源公报” [1][2]地表水取水量是指直接从黄河 干、支流引(提)的水量,地表水耗水量是指地表水取水量扣 除其回归到黄河干、支流河道后的水量。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演化分析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演化分析作者:王敏谢雨涵邓梦华等来源:《人民黄河》2022年第08期关键词:水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DEA模型;Malmquist指数;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TV213.9;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2.08.017引用格式:王敏,谢雨涵,邓梦华,等.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及演化分析[J].人民黄河,2022,44(8):87-91.水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资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水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农业生产区和生态屏障区[1],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呈持续减少趋势。
2001—2017年年均天然径流量比1956—2000年年均值减少了14%,而2007—2017年用水总量年均增长率为0.72%,远超全国水平(0.38%)[2]。
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严峻的荒漠化形势已成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同时,黄河流域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状况不同,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显著。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为黄河流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3],科学评估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探讨其时空格局及动态驱动因素,对于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水资源利用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学者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
在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方法方面,早期主要从单要素视角出发,计算人均供水量等消耗系数,采用比值分析法测算水资源利用效率[4],但通常会忽视其他经济社会要素投入的贡献[5],而同时考虑多个投入与产出要素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6]。
黄河用水指标

黄河用水指标
黄河用水指标是指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制定的关于黄河水资源利用的一系列指标和标准。
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母亲河之一,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维护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灌溉、发展工业和城市供水等方面至关重要。
黄河用水指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指标:考虑黄河流域各个生态环境要素的需水量,包括湿地维持、
河岸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以保持黄河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2.农业用水指标:根据黄河流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灌溉技术水平等因素,
确定农田灌溉的水量需求,以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3.工业用水指标:考虑黄河流域工业生产的水需求,制定合理的工业用水指
标,保障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转。
4.城市供水指标:根据黄河流域城市居民和工商企业的用水需求,确定城市
供水的指标,保障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商企业生产用水的需求。
5.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节水措施,制定合理
的水资源利用指标,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减少浪费。
黄河用水指标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并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和实施,以保障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3最新-水资源调查报告【最新4篇】

水资源调查报告【最新4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这次为您整理了4篇《水资源调查报告》,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水资源调查报告篇一十多年来,广东省每年都要公布《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自20xx 年起发布的《公报》显示,珠江流域及珠江口海域已经连续7年被列为“严重污染区域”;20xx 年5月,广东省发布的最新《公报》指出,广东省珠江流域以及珠江口海域污染面积比20xx 年增加12.33%。
珠江是广东的母亲河,哺育着千万南粤儿女。
珠江河在老人们的回忆中是多么的清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珠江象我国许多大江大河一样,难逃被高速污染的命运,江面垃圾漂游,江水黑臭油腻,20xx年度珠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182亿多吨,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39亿多吨,珠江三角洲废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2%。
如今担负珠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质下降,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偏低。
在流域综合规划调查的79个水源地中,合格率只有69.5%。
最新监测表明,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体中的重金属、无机氮、石油类几乎100%超标,伶仃洋绝大部分海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达到重污染水平,近岸海域无机氮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营养盐比例严重失衡。
1、污染原因广东省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开展得比较早,但由于经济发展迅速,环保措施没跟不上,加上一些企业偷排超排污水,珠江污染几乎失控。
1985年以来,富于水脉、航运便利的珠三角地区,随着大量外资的涌入,以及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崛起成为外向型出口加工业密集的“世界工厂”。
这个面积仅1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创造了中国30%的对外贸易额。
地处珠江流域的东莞是最具典型意义的城市。
这座拥有32个镇区逶迤相连组成的城市,20年前还是一片盛产水稻、香蕉和荔枝的农村田园,而如今已靠外向型经济爆发式增长所带动,成为国际加工制造业名城。
黄河流域落实节水优先思路与对策思考

黄河流域落实节水优先思路与对策思考摘要:黄河流域面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且明显衰减等诸多问题,节水是破解当前面临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由于黄河流域面积广阔,上中下游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水源条件等差异较大,各地应科学制定适宜的深度节水控水措施,落实用水总量强度“双控”要求,严控灌溉面积和地下水开采规模,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深度落实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节水压超,优化用水结构,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黄河流域落实节水优先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优化措施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黄河流域节水相关规划设计、政策制订中,只有辩证分析各种矛盾关系,才能真正将节水落到实处,以有限的水资源供给支撑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针对黄河流域中下游多年的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劣和水资源短期问题,生态补偿是最为合理有效的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手段。
从黄河流域的生态地位、经济地位、发展地位、文化地位等方面给出流域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以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做什么工作的建议,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黄河流域整体水资源利用概况在我国现有水资源数据统计中,水资源利用主要在农业、工业、生活及生态领域。
根据《2020年黄河水资源公报》,黄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2020年黄河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2.7%,其中包括地表及地下水资源量690.2亿m3、415.9亿m3。
总体用水分行业来看,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518万km2,耕地灌溉率为31.9%,因此黄河流域农业用水量占比最多,超过其他三个领域用水量之和,农业用水需求最大,其发展也最易被水资源的状态约束。
黄河流域矿产、金属等能源极为丰富,中下游地区煤化产业十分发达且生产效率逐年提高,因此该地区工业用水利用效率逐年增加,用水量逐渐减小,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达到51.23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与理念(一)摘要:黄河水资源公报已经刊布10年了,越来越受到流域省区的重视。
与全国、各省区和其它流域机构的公报比较,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有两个特殊性:一是建立以流域管理为目标的“流域耗水量”基本理念:河道外的还原水量,也即河道“无回归水量”;二是以黄河下游为主的相对黄河河道来说的引耗水量和省区的用水的修正。
关键词:公报;水资源利用;流域耗水量;用水修正;黄河1.公报编制黄河用水统计始于1988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水政水资源局负责。
1997年水利部行文编制《中国水资源公报》并在全国推动流域和省区水资源公报的编制,黄河水资源公报也于当年开始编制,编制依据“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进行,但没有正式对外发布。
第二年1998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正式对外发布,至今已刊布10期。
水利部“关于编发《中国水资源公报》的通知于1998年3月下发”,要求各有关单位要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把水资源公报编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黄委会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委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公报》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业务部门主管领导为负责人的项目组。
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在流域各省区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编制人员的共同努力,相继编发了(1998年至2007年)共10期《黄河水资源公报》,并在黄河网和委办公自动化等媒体上公开发布,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黄河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是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实际情况编制的。
所以除按照《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要求外,有流域的特殊要求和延伸。
一是黄河水资源公报分区要求更细化,主要支流需单独列出。
由于公报不仅需要行政分区,也要流域分区,流域公报更需要二级流域分区,二级流域分区套一级行政分区。
同时根据黄河水量调度需要,黄河流域地表水需分黄河干流部分和支流部分,并以引水口性质进行分属,而不是传统的行政与地区属地分类。
区间分为:干流、主要支流(列出名称)、区间未统计支流(其它支流)。
二是黄河水资源公报的用水部门耗水量计算分水源进行,即分地表水、地下水等,而不是全国水资源公报那样耗水是不分水源的混合耗水量。
最终提供为省区套二级区分行业、分水源类型等成果。
2.公报水资源利用2.1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也称取水量。
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三大类,并按受水区进行统计。
技术要求如下:(1)地表水源供水量按蓄水、引水、提水、调水四类工程及人工载运水量分别统计。
(2)地下水源供水量是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按浅层水、深层水、微咸水分别统计。
(3)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
2.2用水量指各部门用户的取水量,从2003年度开始,水资源公报统一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定的分类体系,即对1997年的分类做调整,1997年分为:农田灌溉、林牧渔、城镇工业、农村工业、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6大类用水。
2003年以后仍为6大类:农田灌溉用水没变,林牧渔用水增加牲畜用水(原来在农村生活里),城镇工业与农村工业合并为城镇工业用水,由城镇生活用水中单列出城镇公共用水,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中居民用水合并为居民生活用水、增加了生态环境用水。
用水量含义有毛、净之分,这里是指配置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
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其中生产用水再划分为第一产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城镇工业用水和城镇公共用水中的建筑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中的服务业用水)。
用水计量点应与供水计量点一致。
生态环境用水暂统计人为措施调配的水量,而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
按城镇环境用水(含河湖补水和绿化、清洁用水)和农村生态补水(指对湖泊、洼淀、沼泽的补水)分别统计。
表中细目的划分,考虑了“新口径”与“原口径”的异同,既能汇总成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类用水,也可汇总成农业(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工业(即上述的第二产业用水)、生活(居民生活用水、服务业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用水。
2.3耗水量指从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取用于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而不能回归到地表和地下水体的水量,同样存在“新口径”与“原口径”的差异,划分与用水量对应。
3.黄河公报水资源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公报一般采取省区提供的取引水量数据,向水利部和黄委会所报是综合耗水量,即地表水、地下水等合计的耗水量,没有单独的地表水耗水量。
黄委会需要地表水的耗水,即所谓的流域耗水量。
黄河公报按引黄各省区与流域分区用水情况统计:取水量和耗水量;引黄各省区与流域分区地表水、地下水按6大类利用情况分别统计;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以上水资源量统计,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量是实测径流量、水库蓄水变化量和地表耗水(还原水量)之和。
3.1流域用水消耗量(流域耗水量)河道外的还原水量(不包括河道的用水如水库蓄水量)对于河道来说也即河道“无回归水量”,是流域的用水消耗量,简称“流域耗水量”。
建立以流域管理为目标的“流域耗水量”基本理念与引入,从河流的角度出发与大纲有明显的偏重点,从流域还原概念可以理解为工农业、生活还原水量对于流域来说是流域耗水量。
因而计算方法的核心是引排差,即“流域耗水量”是以引排差原理为基础的,耗水量相对于河道来说是净用水量。
排退水不仅指明渠回归河道水,也包括引出的水量中通过地下水体的回归流域河道。
引出本流域用于外流域的用水即为耗水。
一般的耗水即传统耗水,我们称为行政性耗水,也叫面上耗水,与“流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别。
“流域耗水量”概念是与之传统的耗水概念比较而言的。
行政区域耗水量(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流域耗水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耗水量,只是相对与河道来说,河道“无回归水量”,是河道的净消耗水量,是一个相对数值。
也可以说对河道损失(贡献)的大小。
把流域河川径流还原水量河道外用水概括并提出“流域耗水量”,有其积极的意义,这和黄委会的水资源成果中基本计算方法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都是采用“流域耗水量”概念,1987年国务院批复黄河可利用水量中也是“流域耗水量”;其计算方法建立在在引排差基础上,即引出河道扣除引出后回归河道的水量,具有简单明了、准确性高、合理等特点,同时也实际应用于黄河水量调度和生产管理中。
如水量调度中以黄河断面水量作为各河段各省区分配水量的依据,引出的水量与回归的水量在断面能够具体反映。
3.2流域耗水量的计算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具体情况,各项用水含义如下:引、取水量:指从黄河干支流中引、取的水量。
退(排)水量:指从黄河干支流中引、取的水量中又回归黄河干支流的水量。
黄河河川径流耗水量:指引、取黄河干支流河川径流水量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回归到黄河干支流的水量。
即,指引、取黄河干支流中的水量扣除其回归到黄河干支流河道后的水量。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所谓干支流特指本流域内干流或支流的引水与回归,于是可表述为本流域内引水减去在本流域内引出的水量中回归河道的水量,如果跨流域引水回归水进入另一流域,则为进入流域的外来水,客水。
这部分水量在所进入的流域参加径流时,实测资料中测到,计算天然径流时应从中扣除。
“流域耗水量”有其计算特点:所谓“一进一出”,只管引出河道口门和回归河道水量。
“流域耗水量”以河段统计,不管用水属地,只考虑是干流或是支流引水,从那个河段引水就计入那个河段,引出水另一个河段回归,在回归河段则为加入量;“区域耗水量”以属地用水为统计对象,只统计消耗水的数量,不需知道水的来源与去向,能否回归河道,或回流其它河道或流域。
“流域耗水量”包括大量跨流域引水,向流域外引水。
由于“流域耗水量”实际是还原水量中水资源利用的理论概括,因此,具有特殊性。
一般耗水量不可能出现负数,但“流域耗水量”在相关的河段与时段可以出现负数。
如跨流域引水的退水,对于受水河流或流域就是增加的水量:外来水,客水,如果汇入河流并经下游测验,这对于受水河流是负数(如下)。
兰州市城市与工业用水主要是兰州水文站断面以上引水,城市排污退水大部分在断面以下,这部分因引黄河干流水而产生的退水就增加了兰州水文站断面以下的水量,退水在该断面下为负数。
宁夏灌区主要引水在青铜峡水文断面以上,而退水则在青铜峡水文断面以下,退水量在石嘴山水文站测验到,退水在该断面为负数。
4.黄河公报用水量统计与修正公报统计2003年以前有28张表,之后缩减为20张表。
之前表16、17分别为行政与流域分区供水量表,之后合并为表11;之前表18、19分别为行政与流域分区用水量表,之后合并为表12;之前表21、22分别为行政与流域分区耗水量表,之后合并为表14;之前表20与之后表13为城市建成区供水量。
由于简化后的表格统计数据无法满足黄河流域用水统计分析,现仍要求各省区提供原表格。
按照省区提供进行汇总,6大类中有合计与其中地下水,这样我们就根据省区提供的资料可以分出地表与地下用水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用水量是毛用水,即引水口门计量的水量,因此,供水量等于用水量,只能不同的表述:供水是引水与提水的不同方式和深浅层地下水,用水指分不同用户6大类。
这里的用水量也即取水量,用的新鲜水量。
根据“流域耗水量”的理念,黄河下游引黄水量尽管大部分是供给外流域用水,但仍要统计回来。
向流域外引水,对于黄河流域来说,只要不再回归黄河流域,那将被认为是100%的消耗。
高扬程或远距离输水、支流跨流域引取水、滩区取水和傍河水源的一部分,灌区滞水:流域内支流流域中灌区的湖泊、坑塘、低洼地、海子、人工开挖的小型平原水库以及村前屋后的沟道等的引取河道的水量,均作为河道损失水量。
基础资料的来源主要是省(区)和黄委会河务局、水政水资源局(水调局)等单位,包括取水许可申报中实际引水量:黄河流域从80年代末期进行了黄河用水统计,逐步形成了取水许可、申报、审核管理。
根据授权黄委会取水许可管理权限,黄委会对黄河干流及其重要跨省区支流的取水许可实行全额管理或限额管理。
其中头道拐以下全额管理,头道拐以上限额管理。
各省区也进行了取水许可证制度,取水工作进入一个较为规范阶段。
黄河下游引黄基础资料的来源主要是黄委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整编资料、和黄委会河南、山东河务局和水量调度局等单位,黄河下游引黄资料根据历年资料审编按照实测资料修正,包括误差、滩区、未控、标准化堤防等,修正系数0.2左右。
黄委会相关部分控制的水量每年都进行修改,近年修改超过了20%。
根据全河取水许可申报资料,我们主要对黄河干流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