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江[wūjiāng]
中文名
乌江
外文名
wujiang
别名
黔江
长度
1037千米
流域面积
115747平方千米
主要支流
猫跳河清水江洪渡河阿蓬江
发源地
贵州省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
沿线景点
龚滩古镇、彭水水电站
名称由来
乌江,先秦到唐代称牂牁江(先秦时期贵州属牂牁古国),又有称内江水、涪陵水、
延水等的,唐时设立黔中道,故唐宋又称黔江。
元代首次被称为乌江。
蒙古人南下,用蒙古语记下各地的名字,再音译成汉字,导致
了许多谬误,如沿河北部河流“思邛”被记为“思渠” (因为当地巴蜀语有鼻音韵尾脱落的情况)。
乌江也是此时得名。
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务川县治沿河历519年)。
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今沿河河东田坝)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
”可见乌江在唐代就被称为“务川”。
“务”是微母字,元代发音构拟为vu,但蒙古语没有v辅音,所以用一个相近的qu来代替,于是在后来转写时记成影母字“乌”,这便是乌江名称的来历。
乌江,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河,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东南酉阳县和彭水县,在重庆市涪陵区注入长江。
地理位置
乌江,长江上游支流,长江上游右岸支流。
又称黔江。
发源于贵州省境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
乌江
东南,在重庆市涪陵区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公里。
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
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内喀斯特发育。
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为主。
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乌江水能蕴藏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042.59万千瓦,乌江渡电站坝是中国喀斯特地区已建成的最大高坝。
乌江流域为贵州主要工农业分布区,居住有汉、彝、苗、布依、回等民族。
盛产粮、油、烤烟、茶、生漆、油桐、乌柏及天麻、杜仲、党参等药材,煤、硅石、铁、磷、铝、锰、铅、锌、锑等矿产丰富。
乌江自古以来为川黔航运要道,1989年在乌江天险江界河渡口兴建的特大跨度桥梁,是贵州省桥梁中最壮观的一座。
乌江源头
乌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习惯上以南源三岔河为乌江干流。
三岔河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威宁县盐仓镇营硐村石缸洞,海拔2260米。
河源从石缸洞里涌出一股清泉,形成一条溪流。
千里乌江源
石缸洞距威宁县城约15公里,洞子呈不规则形状,面积约三四平方米,潭深米许,泉水清冽透底。
约小碗粗的一股泉水汩汩流出石缸洞后,涌流500米,没于布满鹅卵石的河床,滴水不见。
该洞有一口千万年不断的泉眼,涌出的泉水形成小溪,一路集合大小支流,汇成乌江。
乌江北源
乌江北源位于赫章县辅处乡。
水能资源编辑
还可提高,因此,电能质量高,
3、地理位置适中,距用电负荷中心较近,是“西电东送”的良好电源点,构皮滩水电站
还能在全国联网中起到支撑性电源的作用,加上思林、沙沱水电站的建设,将形成贵州东部“西电东送”的水电群;
4、乌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品位高,储量大,其中铝、磷、锰矿保有储量分
别占全国的18%、19%、11%,廉价的电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可起到促进作用;
5、发展乌江的航运事业、扩大农灌面积,修建电站形成水库还可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水利开发
第一级:洪家渡水电站(在建),位于乌江上游六冲河,装机容量60万千瓦;
乌江
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碧蓝的乌江
乌江风景(21张)
乌江渡水电站(11张)
“乌江鱼”是遵义乌江镇的一个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饮食品种,四
董酒产于贵州遵义乌江附近的董公寺镇,是董香型白酒的代表,
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之后于乌江自刎,这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
然而,史学家计正山先生早在1985年于《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对此提出质疑,经过20多年的考证,书中以大量实地考察和历史证据对“项羽乌江自刎”予以否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项羽死亡之谜》一书指出:项羽其实是战死在秦代东城,即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南二龙乡境内。
当然,对于霸王死的问题,我们相信还会有一番论争;但是,令人欣喜的是读完《项羽死亡之谜》,我们这些也曾研读过《史记》的人,会有一种心灵震撼的思考;你会感到计先生的读史方法非常独特,他探索历史人物事件的视角很是新颖。
读完《项羽死亡之谜》你会豁然开朗;明白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去解读。
一本远古而又凝重的《史记》被读出了浓浓的人情味,历史人物和事件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离我们很近,近得我们可以用心灵和他们交流和沟通。
《项羽死亡之谜》不仅视角独特,而且观点新颖。
书中对于许多历史人物事件的分析论证都属前所未有,略举几例供大家分享:
一、项羽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被围、四面楚歌——这是《史记》记载又为人所共知的掌故。
然而,历史上却从未有人对故事内幕提出疑问,比如:项羽垓下被困难道没有考虑楚军出路?或者称之为战略选择?项羽后来又采取了那些战术行动,从而使楚军主力在“十面埋伏”之中成功实现半夜突围“南出驰走”;而“平明,汉军乃觉之”——直到天快亮时汉军才发现项王已经逃走。
二、项梁、项羽率8000子弟抗击秦军究竟是从哪里渡江的?项羽和乌江的不了情结起于何时、缘于何因?乌江亭长到底是何许人也?项羽阴陵迷路时发生哪些蹊跷?
三、虞姬究竟死于何地、怎么死的?为什么安徽会出现灵璧、定远两个虞姬墓?还有,《今上本纪》为什么和《封禅书》出现大段重叠?司马迁对于同一个人物为什么前边描述他是神、后边又说他其实是人?汉代大学者班固为什么说《史记》记载“甚多疏忽、或有抵牾”?我们应该以何心境来解读《史记》?《项羽死亡之谜》一书对于司马迁《史记》中的诸多悬谜,都在尊重《史记》记载的基础上,作出顺应规律又合乎情理的分析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