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温热浪的防御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热浪的防御措施

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主要指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由这些因素构成了工作场所的微小气候。

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以上的作业。一般将散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 ³的车间称为热车间或高温车间。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未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其气象特点是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高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相对湿度所致。例如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大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容易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直接辐射作业外,还受到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件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业。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较高,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

由于高温作业对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影响,严重时导致中暑,甚至危急生命,因此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高温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一)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时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对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使热空气沿隔墙上升,经过天窗排除,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⑥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

2、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尤其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3、通风降温:①自然通风,通过门窗和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但对于高温车间仅靠这种方式是远远不够的。②机械通风:a.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b.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二)保健措施

1、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饮料的含盐量以0.15%-0.2%为宜,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适当增加高热量饮食和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钙等。

2、个人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按照不同工种需要,还应当配发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

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该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机能不全、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三) 组织措施

1、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如按照《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中的方法和标准,对本单位的高温作业进行分级和评价,一般应每年夏季进行一次。

(2)宣传防暑降温和预防中暑的知识。

(3)合理安排工作时问,避开最高气温。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设立休息室,保证高温作业工人有从分的睡眠和休息。

作为政府部门对于高温热浪防御措施:

首先,要建立高温热浪应急体系:(1)加强高温热浪的预测和预警的发布;

(2)建立高温热浪监测、评估和报告制度;(3)建立统一指挥系统和相关部门的协同应急预案。

第二,加强高温热浪的立法工作。我国对高温作业劳动者劳动保护的立法相对滞后,《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对此没有提及。目前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唯一一部保护高温作业者的全国性法规,是1960年卫生部、劳动部和全国总工会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该条例发布至今时隔近半个世纪,目前已经无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第三,积极做好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保护:(1)加强人体对高温的适应性和耐热锻炼;(2)做好高温热浪季节的各项保健工作和应对措施;(3)重点防范高温中暑和相关疾病的自我救助。

第四,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缓解高温热浪:(1)搞好城市规划与建设布局;

(2)增加城市绿化;(3)减少人为散热,开发利用清洁新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