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无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无成势。
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
故能为万物主。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
”这是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道家无为的阐释。
老子认为道的自然本性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是道的存在状态,这种存在状态是毫无勉强、不受外在约束的自由自在状态,即自己如此的状态。
“无为”是道的主体态度,这种主体态度是不强作妄为,顺其自然的态度。
老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干,而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顺其自然的行为。
要体验老子所说的道,就必须无欲、无为,无为即可以见道,道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自然规律的理解。
宇宙的本原是道,而道是自然无为,那么人也应该遵循道,所以人也应自然无为,以无为的态度和方式处事。
可以看出,道家的无为首先是指人自身没有私求,对外界不妄加干预的处世态度;其次是指顺应自然,不加强制的存在状态;再次是指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精神境界。
人无私求、不安作、不强制,是顺应自然的状态和过程;而无拘无束的自由则是顺应自然的结果。
庄子继承老子思想,进一步阐述无为而有为思想,并把无为具体化为三个层次:无己、无功、无名。
《庄子逍遥游》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呼待?”讲的就是无为境界。
“无己”有两个含义,一是精神自由,一是排除个人成见,一切顺应自然,这属于无为范畴。
无己也可理解为无为,即顺应自然而为。
圣人无名也是讲无为,名与实相比较,实属于本然的东西,而名属于人为
的东西,实为主,名为宾,圣人应该有其实,摒其名,抛弃人为的东西。
做事不注重名利,而注重实效,如果说有名,名也不过是实带来的附属物而已。
此外,庄子还用无用就是大用思想来说明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秋水》说“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作为万物之一的人,其存在,行为方式也应该无为,应该“无以人灭天”,即顺应自然而无以人为,顺应万物之理而不为不作,人的无为来自人的自然本性,也应顺应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不要故意去强为、妄为。
所以庄子认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
把无为作为人们最高的行为准则。
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不仅诠释了道家的“无为,无不为”的思想。
也体现了道家的“内敛性”。
而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障;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则是道家“内敛性”的最好体现。
美籍华人陈荣捷教授曾把老子的“无为”说成“不采取反自然的行为”。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教授把老子的“无为”定义为“禁止反自然的行为”。
可见老子所说的无为指戒绝反自然的行为,而不是戒绝人的一切活动。
所谓无为而治,《淮南子•原道》解释为“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
这就合理地阐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使老子思想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在今天道家的“无为,无不为”和“内敛”的思想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这种思想,不仅需要,我们还应该重视它。
海内外许多管理学家吸取老子的无为而治的哲学智慧,结合现代管理实际,加以现代诠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美国贝尔试验室之所以能够在高科技领域取得辉煌成果,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企业管理上实行无为而治。
该所负责人陈煜耀博士在他的办公桌前挂有一条“无为而治”的条幅,并在这句格言下面将它译成英文。
无为而治的思想还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利用。
罗杰斯创立“以人为中心心理治疗”方法,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其心理治疗思想与老子哲学思想有较为广泛和深刻的关系,存在着相同和相近之处。
老子无为思想中具有有为的一面,为所当为,罗杰斯无为中也有有为的一面,即表明咨询者或治疗者的作用在于体现出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
罗杰斯的做法是创造出一种气氛,让来访者不感到威胁和限制,自由的感受情感,探索自我的氛围,促进来访者改变和成长,以便咨询者或治疗者一起来配合达到人们心理健康。
罗杰斯说:我最喜欢的并总结了我很多更为深刻的信念的是老子的一段话:“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罗杰斯坚持治疗者不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来访者,不去干涉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或其现象场,而是由来访者主导咨询的治疗过程,即由来访者掌握咨询和治疗的主题和方面,这是一种十分鲜明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现。
行政管理也需要“无为,无不为”的思想。
行政管理是对人的管理,更是遵循规律,建立合理的机制,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
吸收无为而治的思想,领导者在行使管理权时,既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妄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去“强为”,而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严格按照客观规
律办事,否则,就会遭到失败。
利用规律即是顺应自然,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轻松愉快的工作,而不能逆自然法则,去创造规律,不要人为地去设置障碍,设置隔阂,对人对事不要有成见,不要居功自傲,不要太重名利,抛弃人为,顺应本性。
做到这一点,就容易做到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
在与自然和他人交往中,一个重要的度是不要反自然而为。
道家无为思想,对于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树立,把发展的代价控制在最小,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顺自然而行,尊重规律、利用规律,而不是掠夺自然,索取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否则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
人类在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中,破坏自然,遭到自然的报复,这本身就是妄为、强为给我们的最好解释。
无为而治,是禁止反自然行为。
道家“内敛性”则是现代个人修养最应具备的,领导干部如能做到内敛,奉行不争之德,做到无名,当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贡献之后,仍然能在个人生活待遇和名誉地位上严格遵循“份外之物不可取,份内之物不可争”的道德准则,真正做到为国为民而不与人相争。
这样既可缓解领导与群众的紧张关系,又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这对于廉政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内敛性还包含着以和为贵的取向。
与儒家和为贵的思想具有相通之处。
现实生活中,充满了个人和个人,集团和集团,社群和社群,阶层与阶层的矛盾、对立和斗争。
不争之德作为处理国家管理的一项原则,就是为了使斗争双方不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而是通过互相协调,
良性互动,化干戈为玉帛,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人类和平相处提供了价值依据。
“圣人无名”,注重实效,而不注重政绩的汇报,做事不重名利,而重实效,踏踏实实做实事,多一点实干精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地方经济发展着想,处理好名与实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名与实的关系,有利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宏观调控,增强实干精神,避免虚报浮夸。
实践证明自是者必败、自矜者必亡,这是历史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自我表现,自以为是,自我吹嘘,不符合客观事实,应当避免。
领导干部应用事实来说话,不应浮夸攀比。
同时领导干部也应当具备仁慈、节俭、谦让的品格,这与社会主义道德提倡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相一致。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很多人认为限制了人们争创先进的积极性,但换一种思维想想,有德之人,凡事谦让居后,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保存自己,以求发展,这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也是落后地区、落后国家赶超先进的一个法门。
我们在对待道家“无为,无不为”和“内敛性”时应该要弄懂其内在含义,做到真正的“无为,无不为”和真正的“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