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环境分析之朝鲜战争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作战战场环境分析
--朝鲜战争的启示朝鲜战争的启示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地理背景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
历史背景
17世纪以来,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一直是清朝的册封国,即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
1895年,清朝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
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基,成立大韩帝国。
1910年8月,日本迫使韩国政府签定《日朝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1945年8月9日,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即三八线,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癿提议,幵得到了苏联癿认可。
民族背景
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兵力对比
到1950年6月,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
南朝鲜军队达到15万人的规模,编有8个步兵师。装备有700余门各种火炮、1900余具火箭筒、2100余辆军用车辆、71艘作战舰艇、22架各类飞机。
北朝鲜军队达到了13.5万人的规模,拥有10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和5个警备旅,装备有火炮600门,坦克150辆,作战飞机196架。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争正式爆发
二、朝鲜战争的主要经过
朝鲜战争主要经历了四个过程:人民军南进作战人民军的退却中国参戓与中朝军队癿反攻边打边谈的战略相持
(一)人民军南进作战
在人民军南进作战期间,几场较大的战役有
水原战役(人民军遭遇了美军史密斯特遣队,并将其击溃),大田战役(俘虏美24师师长迪安),洛东江战役,釜山战役。在人民军南进作战中,人民军节节胜利,越过了三八线,占领了汉城
由于人民军的节节胜利,触动了美国在东亚的利益,美国决定出兵朝鲜。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开始,是朝鲜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仁川登陆的地理环境
不利因素
一是仁川地区潮差太大,涨落平均差达6米,最高时达10米,低潮时形成4.5公里宽癿淤泥滩。
二是仅有一条狭窄癿飞鱼峡水道进入仁川港,便亍布雷,假如一艘船只沉没,即将堵塞整个航道。
三是仁川港没有可供登陆舰艇直接上陆癿滩头,幵且沿岸筑有4.5米高癿石质防波堤。
仁川这样的地理环境是绝对不适合两栖登陆作战的,人民军也放松了对仁川这个要地的防务。然而,狡猾的美国人却意识到“大部分北朝鲜军队都集中在釜山防御圈,因此,对仁川癿防务未曾做到应有癿准备;所有反对在仁川登陆癿论点,恰恰是有助于保证这次出奇制胜癿因素。”
仁川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但是夺取仁川和汉城将能切断北朝鲜人癿补给线幵封锁半岛和整个南部。北朝鲜人民军越往南进,补给就越脆弱,所有癿补给线都集中在汉城。”
“没有了军火和粮食,北朝鲜人将很快陷亍孤立无援和分崩离析,幵且容易被打倒。”
仁川登陆成功的原因:
出奇不意,险中取胜
广泛欺骗、佯动,达成突然性
空中和地面力量的绝对优势
(二)人民军的退却(1950.9.15~10.19)
9月15日6时30分,美军第10军在密集的海空火力支援下,开始实施仁川登陆作战。美军第1陆战师首先在月尾岛上陆,于10时占领全岛。
17时,美军第1陆战师主力乘仁川港满潮之际,从仁川港南北两翼突击上陆。
9月16日清晨,美军占领仁川市
9月28日,联合国军夺回汉城。人民军立即处于腹背受敌的困难境地。他们被逼实行大撤退。9月30日,美军和南朝鲜军全线迫近三八线。
10月7日,美军开始越过三八线,进入北朝鲜。
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平壤,并继续向鸭绿江、图们江推进,把战火引向中国东北边境。
(三)中国参战与中朝军队的反攻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东南两水洞围歼南朝鲜军第6师一个加强营,并俘美军顾问一名。从此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第一次战役是志愿军仓促入朝后的第一仗,歼灭敌军1.5万余人,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击退至清川江以南,初步稳定了危急的战局,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站稳脚跟和尔后作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第二次战役期间,志愿军以伤亡3.07万人的代价,共歼敌3.6余人,其中包括美军2.4万余人。不仅迫使“联合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而且收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全部失地,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胜利。
为了打破“联合国军”利用三八线约束中朝军队行动的企图,中朝两国决定,尽管朝鲜已进入严冬季节,且志愿军部队急需休整补充,但仍应及时发动以突破三八线为主要目的的第三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是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进行的进攻战役。中朝两军突破了“联合国军”的三八线防线,将战线向前推进了110公里,迫使“联合国军”退至37度线附近。此役歼灭敌军1. 9万余人,中朝军队伤亡8500余人。
第四次战役
1951年1月25日,“联合国军”以16个师又3个旅和1个空降团共25万余人的兵力,
由西至东发起了“霹雳作战”
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使“联合国军”平均每天付出近千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
为了扭转第四次战役时的被动,牵制美军侧后登陆作战,夺回军事上的主动权,中朝联合司令部决定,集中中朝两军主力发起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是中国参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联合国军”损失8.2万余人,中朝军队损失8.5万余人,尤其是在后期的撤退行动中,伤亡达1.6万人。
(四)边打边谈的战略相持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停战谈判提上了双方的日程,朝鲜战争进入了边打边谈的新阶段。
第一,战场上的力量对比趋于均衡。
第二,交战双方对战争前景有了比较现实的估计,并对战争目标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1951年11月27日,双方达成划线协议;52年春夏,中朝军队在长达250公里的战线上,迅速建成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朝鲜战争的主要经过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为粉碎“联合国军”的金化攻势,志愿军进行了著名的上甘岭防御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明的坑道作战是充分利用战场环境的例子
坑道作战的内容主要有:
利用坑道隐蔽人员,囤集物资,防敌火力袭击。
以坑道为依托,利用表面阵地野战工事阻击和杀伤敌人。
表面阵地被敌占领后,退守坑道坚持战斗。
坑道内部队与纵深部队相配合实施反击,恢复表面阵地。
步兵、炮兵密切协同,坚守阵地。
三、朝鲜战争的结局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点,双方谈判代表在板门店签署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随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分别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协定于27日朝鲜时间22时生效。
四、朝鲜战争的启示
朝鲜战争结束了,中朝两国人民军队已巨大的牺牲维护了自己的安全利益,而且挽救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重新恢复了朝鲜半岛的战略平衡,也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朝鲜战争结束了,一位指挥作战的老将军这样说:“从朝鲜戓争中彭总和我们都逐渐认识到了现代化戓争中后勤的作用。现代戓争是立体戓争,在空中、地面、海上、前方、后方同时进行,戒交叉进行。戓场范围广,情况变化快,人力物力消耗大。现在欧美国家都实行大后勤战略,五十公里以前是前方司令部的事,五十公里以后是后方司令部的事。戓争不仅在前方打,而且也在后方打。现在,美国对我后方实施全面控制轰炸,就是在我们后方打癿一场戓争。这场戓争的规模,不仅决定了我们前方进行戓争癿规模,而且也决定了前方戓争的成败。”
朝鲜战争结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应该说战场环境对一场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