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货币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顺应商品经济发展、商品货币关系深化的历史进程,由国家代表社会的共同要求而人为制定的。货币制度形成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社会臻于成熟并逐渐完善。

一、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

所谓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包括货币的性质、价格标准、发行及流通程序等内容。其构成包括:

1.规定货市金属。即使用什么金属作为货币材料。一国使用何种货币金属,是受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

2.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即货币的价格标准,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及流通程序。

4.建立金属准备制度。为了保持货币流通的稳定,规定货币当局必须保存一定比例的金屑准备金。其中核心内容是确定什么币材作为本位货币。“本位”是货币制度的一个术语。这表明以什么材料作为标准货币的币材。本位货币是一国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一个国家地区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再加上风俗传统的差别,在市场上充作货币的东西往往有若干种,选择哪一种作为标准的货币,是一国货币制度应当解决的问题,所以,本位货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本位货币在使用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用它来偿还债务,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因为本位货币是按国家规定的币材和标准制造的,具有绝对的权威。一国的货币制度还规定了非本位货币——辅币,只有有限法偿能力,即用来偿还债务超过了一定的限额,债权人可以拒绝接受,因为辅币往往分量不足,不能保值。二是最后的支付工具,即采用本位货币来支付时,接受方不得要求改用其他货币。

二、金属货币本位制度的演变

金属货币制度的演进如图1—1所示。

(一)银本位制

所谓银本位制,就是以白银为本位币货币材料的一种货币制度。盛行于16世纪到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白银价值偏低,到了19世纪末,银本位制被金银两本位制或金本位制所取代。

(二)金银两本位制

所谓金银两本位制是指黄金和白银两种货币金属同时充当本位市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金币和银币必须有一定的比价。最初这种比价完全由市场价格确定,后来由政策规定。其比价完全由市场价格确定的称为“平行本位制”。其比价由政府规定的称为“复本位制”。“复本位制”是资本主义发

展初期(18一19世纪)最典型的货币制度。后来,白银供应量增加,银价下跌,使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银币充斥,金币减少。在此情况下,政府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以保持银币与金币的比价稳定。这种本位制称为“跛行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货币材料的一种货币制度。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即以黄金为法定的本位币货币金属,银币退居于辅币地位。该制度从19世纪末盛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取代金币本位制的是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代替金币流通的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纸币的发行必须以金块为准备;货币的价值与黄金保持等值关系;人们持有的货币可以兑换为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其内容与金块本位制大体相同,只是人们持有的货市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与黄金有联系的外币。即把黄金存于国外,国内中央银行以外汇作准备金发行纸币流通。也就是只能让国内居民购买外汇。外汇虽然代表并能兑换一定的黄金,但一般难以到国外去兑换黄金,所以人们将这种货币制度称为“虚金本位制”。本质上是一种殖民地类型的货币制度。

三、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中央银行发行的、质同于纸币的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的现代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银行券既不能兑换成黄金,也不同任何贵金属挂钩,集中由中央银行发行,独立行使货币各主要职能。所谓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一种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它本身不具有内在价值而只具有交换价值;它的交换价值依存于黄金或白银,但又不能兑换成黄金或白银。所谓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是银行发行用以代替商业票据流通的银行票据。典型的银行券是以金币的代表者出现的,持券人随时可以向发券银行要求兑换成金币。纸币和银行券本身都不具有内在价值,都是代表一定的金量而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但就本来意义而言,纸币和银行券是有本质区别的:

(1)纸币是国家发行的一种价值符号,银行券则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

(2)纸币是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基础上产生的,银行券则是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基础上产生的;

(3)纸币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据而强制流通的,银行券则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在黄金和信用双重保证下发行的;

(4)纸币代表黄金流通而不能兑换成黄金,因此包含有贬值的可能性,银行券则可以自由兑换成黄金而不存在贬值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金币本位制崩溃,各国停止了银

行券对黄金的自由兑换;之后,仅少数资本主义大国恢复了有条件的兑换,即所谓的“金块本位制”,大多数国家的银行券则只能兑换外汇,成为所谓的“金汇兑本位制”。经过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萧条后,银行券终止了对黄金的兑换,使银行券纸币化了。信用货币与价值符号融为一体,并且,国家不再通过财政部门直接发行纸币,而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不能兑现的、质同于纸币的银行券,作为法定通货。纸币与银行券的融合,标志着新一代的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开始形成。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是:黄金非货币化、货币形式多样化和货币供给的信用化。

本章小结:

1.本章重点介绍了货币的定义、信用与信用形式、货币与信用的关系及货币制度等内容。

2.货币从内涵和外延角度考察有不同的定义。前者是从货币的质的规定性讨论货币的定义,包括货币的法律定义、货币的本质定义和货币的职能定义。后者是从货币的种类来讨论货币的定义,包括实物货币、代用货币及信用货币。

3.信用是指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商品和货币资金的借贷以及赊销预付等行为。信用是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信用形式包括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前者包括商业信用、国家信用和公司信用。后者包括银行信用和消费信用等。

4.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相互融合和渗透,就形成了金融范畴,

5.货币制度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金属货币制度的演变先后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两14本位制。当代各国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货币的本质定义 信用货币 信用 直接信用 间接信用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二、简述题

1.信用的特点是什么?

2.简述信用的主要形式。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简述金融范畴的形成。

5.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