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是企业与外界交流的主要工具,具有很强的后果性,被称为“企业的语言”。
因此,会计信息,尤其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和投资者,甚至于整体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所谓虚假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情况,给决策者们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一旦会计信息是虚假的,不仅会误导资源配置的方向,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且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
找出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一般来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主观)动因和外部(客观)环境两个方面。
就会计信息失真而言,内在动因是其主观基础,外部环境是其客观条件,只有这两方面共同的发挥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1.内部动因。
以往人们谈论会计信息失真,往往只有关注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故意性,这样就很容易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归结为个别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或思想品质问题,在此认识基础上所制定的治理方法如隔靴搔痒,难于切中要害,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手段,应首先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入手。
一是会计信息生产者(包括会计人员、企业负责人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
二是会计工作中的某些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
三是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的内部操作性,进一步强化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
2.外部条件。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决定因素,但有了内部动因,并意味着一定会产生虚假会计信息,而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还有赖于一定的外部条件。
一是法律环境的缺陷是虚假会计信息得以产生的关键因素。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
二是监督力度弱化,缺乏机制制约也是促使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重要条件。
三是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道德素质有密切关系。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
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
因此,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和虚假会计信息。
四是两权分离体制成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新的外部条件。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财产权力关系逐步由“两权合一”转化为“两权分离”,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转化为委托与代理的关系。
但这种关系不可避免的存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所谓“逆向选择”是指代理人掌握着不为委托人知晓的私有信息,这样,在与委托人签订契约时,代理人就可能根据私有信息向委托人提出有利于自己的代理条件;所谓“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在签订了契约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委托人采取阳奉阴违的机会主义态度,委托人又无法亲临工作现场监督代理人的活动,事后也无法推测其行动。
代理人在签订合约时作出“逆向选择”或在履行契约时采取机会主义的“道德风险”行为,都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基于这种不同的利益关系,虚假的、失真的会计信息也就随之产生了。
五是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也导致会计信息虚化。
会计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环境的现状和发展必然对会计起着重大的影响,影响着会计目标、会计管理体制、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法规建设等方面。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快,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和企业的经济自律在许多方面都跟随不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无序和不健康因素,必然反映到会计工作中。
企业领导追求非正当的经济利益导致滥
发奖金实物,为达到某种目的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请客送礼,为控制承包经营目标而人为虚增利润或隐瞒利润等。
这些形形色色的违纪行为是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由于会计不能将这些如实反映在账上,只好编造假报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上的造假,有许多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健康、不廉洁的风气在会计上的反映。
二、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
1.消除虚假会计信息赖以产生的内部动因。
这种动因的消除主要是割断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产生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目前有的国家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当有关管理部门需要企业的会计信息时,尽量不直接采用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而是由管理部门按一定的要求对企业的账簿记录进行调整。
此外我国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实施会计委派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2.改变有助于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环境。
(1)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财会法规建设,根据会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有关会计法规,并强化财会法规的可操作性,使会计事项、信息的处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检查、严格监督,发现问题严肃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特别是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典型单位、典型案例、典型责任人,依法从重处理并公诸于众,形成巨大威慑力量。
试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2)
发布时间:2014-10-29来源:毕业论文手机版(2)三管齐下,构筑会计信息监督体系。
治理虚假会计信息必须构建三位一
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即: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
从三者的作用和职责来看,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具有自律性,是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社会审计监督具有鉴证性,是会计监督体系的补充;政府部门监督具有权威性,是会计监督体系的主导。
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方面主要做好:第一,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第二,实行内部监督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性,有效的监督方面应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按照国际注册会计师执业标准开展业务,提高监督质量,使其对会计的监督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虚假会计信息。
在加强和完善政府部门监督方面应使监督在宏观调控下进行,政府监督应依法监督,应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协调好监管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资源共享。
(3)治理虚假会计信息,还要严格执法,依法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责任的处罚力度,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会计法》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力度。
在《刑法》中,也有关于虚假会计信息的犯罪处罚条款。
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那些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等违法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对因违纪而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有关法律对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和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查处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并明
确界定了有关法律责任的承担者,明确了所应承担的行政及刑事责任。
但能否严格执行成为治理虚假会计信息的关键,若执法不严,法只能成为摆设。
所以各监管部门要充实力量,加强执法力度,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得到法律的制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切实加强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一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不丧失原则,不谋私利,要求树立法制观念,敢于坚持原则,做到依法办事,真正成为国家财经法律的忠实维护者。
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做好违规记录,使那些不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分离出去。
二是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使其知识不断更新提高,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严格定期培训制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分批选拨中青年进修培训,鼓劢和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肓,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三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化管理,完善会计从业制度,严格确定从业任职资格的条件,实行定期执业资格考试,不合格者将不能担任会计工作,并由专门机构统一负责管理和考核。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有健全、规范的会计秩序及会计基础工作做保证。
各单位要认真做好依法建制工作,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做到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每一个环节都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
(5)对于因两权分离而导致的虚假会计信息,可以尝试通过以下的方法予以改善和解决。
①内部治理结构的创新。
为了保证所
有者的权益和监控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权利安排,尤其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配置,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其核心是通过特定的治理程序,在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自我约束、相互制衡的机制。
具体来讲,所有者在充分获取代理人行为信息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优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经营者的责、权、利,并给予其最佳的行为激励,使经营者为实现所有者的最大化利益而努力工作。
激励的核心是将经理人员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追求。
所有者可以通过确定一个由薪金、奖金、股票和股票买卖选择权、退休金计划构成的最优报酬计划来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激励。
同时,由股东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可以通过任免经理人员和控制重大的战略决策来保护出资人的权益,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的功能、法律责任和职权,是理顺董事会,监事会对经理人员的领导、考核和监督,规范经营者的行为,有效约束经营者的权力,制止经营者利用职权干涉会计工作,指使、强令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组织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经理人才市场。
股东通过股东会上的用手投票和资本市场上的“用脚投票”来肯定或否定经理人员的经营业绩,使经理人员把眼光放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上,而不是搞一些短期行为或用虚假会计信息欺编股东,培育自由流动的经理人员队伍和充分竞争的经理人员市场,使他们产生危机感,形成压力和动力,从而减少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