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合集下载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答: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群众解读:●发展不为民,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改善。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谁偏离了这个真道理,谁就在时代和人民群众面前输了理。

2、什么是全面发展?答: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群众解读:●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的起码养分,经济、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只演“独角戏”,不唱“合奏曲”。

●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假大空,急功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3、什么是协调发展?答: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群众解读:●协调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也不能丢了芝麻捡西瓜,既要西瓜,也要芝麻。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单位,最薄弱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上限。

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群众解读:●资源有限瞎浪费,最后一滴是眼泪。

资源有限不再生,可持续发展鸣警钟。

●不思发展是休止符,协调发展是弹钢琴,加快发展是快四拍,持续发展是连接音,科学发展是最强音。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答: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旨在指导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

因此,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进行各项工作时,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是指要处理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改革创新。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乡发展、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等方面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建设和谐社会。

只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实现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世界形势的新发展新特点是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是科字发展观提出的实践基础。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发展理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划总结和高度概括・。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一)第一要义是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把握这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

第二,发展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三,全而理解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发展,是以人为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各方而事业有机统、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以往发展观念的一次深刻变革,具有深远的内涵和重大的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具有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依靠科学技术和知识进步,注重科学分析和方法论,以实事求是为基本态度,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发展具有科学性,还要求发展的评价、决策和实施都要遵循科学规律,尊重科学精神。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性。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标。

这意味着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公平、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多个层面,以及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兼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优化结构等问题,确保发展能够长期持续,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

这意味着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最后,科学发展观具有实践性。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实践,注重实事求是,重视民生、人民利益。

它要求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都要以人为本,将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实现社会公正和民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我国传统的发展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以前,常常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等问题,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改变了这种状况,引导了我国发展观念的全面革新。

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科学发展观通过中国的实践,为世界发展观念的多样化、丰富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策理论水平

政策理论水平

安徽遴选公务员政策理论水平高频考点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重大问题?答: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答: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4、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什么?答: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 、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答: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6、协调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答: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7、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答: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8、统筹兼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答: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和基础分别是什么?答:关键是科技,核心是人才,基础是教育。

10、为什么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继续解放思想?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和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和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和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文化、科学生活、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为基础,通过统一的管理和协调,以及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对未来发展的科学、系统和制度的管理和调控的科学发展观。

它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思想指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1、新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国家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和可持续性问题的重视不够,造成了社会经济环境的破坏,我国政府从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向追求可持续发展转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即科学发展观。

2、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是发展一切事业,特别是弘扬公平正义,实现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建设富强国家,建设文明美好社会。

科学发展观正好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它以人民全面发展为核心,从宏观层面统筹发展,使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科学。

3、党和国家领导班子的指导和责任: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在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责任作用。

领导班子要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科学性作用,为科学发展观的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把调整结构、促进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国家安全稳定、提高民生和国家实力等因素统筹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新的发展结构和发展过程。

2、科学文化、科学生活、科学观点、科学方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推进科学文化的建设,并且要求我们要有科学的生活态度,也要有正确的科学观点,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实现发展问题,才能使我们的发展更加科学。

3、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一管理和协调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协调的发展,以实现对未来的科学、系统和制度的管理和调控。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问题:
答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阅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礼貌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十七大的科学发展观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

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合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第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回答了“靠谁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这两个问题刚才路局长和黄局长都做了非常好的阐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和领域的综合指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

简述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简述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简述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其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社会发展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发展,促进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要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3.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是把握发展阶段。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准确判断发展阶段,根据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科学发展观还要求不得盲目追求高速增长,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原则是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未来人类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把握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上。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9版_毛概_第七章__第二节_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

2019版_毛概_第七章__第二节_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猜一猜
3名员工 2万元注册资金 草根民营企业
企业家 被开除 负债200万
17万员工 市值上千亿
全球通信领 导者
1987年
2017年,超越美国思科,成全球核心路 2016年,打破高通无由线器通市讯场技第术一垄!断,拿下 2013年,翻越爱立信5,G成重为要全话球语第权一!通
讯设备运营商!
思考:华为神话是如何缔造的?是什么因素促使 华为快速发展?
中国如果没有了阿里巴巴, 腾讯和京东将在电子商务上取而 代之,但如果中国没有了华为, 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代替。
01
16个全 球研发 中心, 研发人 员占45%, 研发投 入763亿
02
蝉联全球 专利申请 最多企业, 累积8万 多项,总 量全球第

03
04
硕士占
实行CEO
30%,博 轮值制度
士上千人, 与普遍持
与诺奖得 股制,8
主、100 万多员工
多位院士
持股
密切合作
98.6%
新研发
新成果
新员工
新制度
新 成 果
新研 发
创新 驱动
新员 工
新 制 度
思考:创新不易,华为为何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 道路呢?
1992年: 18亿
2014年: 2876亿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
主 第一节
要 内 第二节 容: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的科学内涵和 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什么
1、统一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以“创造力、节约性和可持续性”为统一宗旨,主张建立“经济增长、人民富裕、生态良性、社会公平、文化升华”的协调发展,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均衡、生活富裕”的社会生态。

2、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认为,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于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来自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它强调,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创新过程,必须以自我调整、发展和创新为基础,实施创新驱动、优势互补、多元发展、分享共赢,重视社会组织、民间创新,形成多元持续发展格局。

3、综合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强调,要把发展的多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综合协调。

此外,要制定资源节约与绿色发展战略,推动乡村和城市统筹发展,增强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政策,以及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4、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认为,应当以发展和谐社会为目标,实施改革、改善人的生活、建设风清气正的环境,增强就业创业的机会,促进政治完善、文化发展,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和深化改革,构建以社会责任感、科学发展观、公正地步、开放竞争、知识共享为特征的社会公正和谐架构。

5、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还提出,要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重点推进改革、激发活力、发挥优势,突出科技、节约、金融、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性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并且要完善投资、信贷、消费、价格等经济政策,优化税收征管体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维护市场稳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创建集体企业、基本建设股市等经济管理体制。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它既是一个价值理论命题,也是一个法学理论命题,从社会一般价值规律层面揭示其科学内涵,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价值一般规律的内涵可以理解为:社会发展是一个确立、建构、实践和实现人的价值的客观过程,这一过程的规律性体现了人的价值需求的前提性、人的价值需求的全面性和价值实践过程的综合性趋势、人在价值实践中的主体性、人的价值活动和价值实现的历史性。

“以人为本”是一个具有社会发展规律意义的价值命题。

提出“以人为本”并将其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改革开放30年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

首先,“以人为本”法学理论的意义体现了社会发展中人的价值需求的前提。

党的十七大强调,始终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X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X、xx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认为“人必须先吃、喝、住、穿,才能从事xx、科学、艺术、宗教等。

”需要理解为一种社会价值规律:首先是人的价值需求和自然条件,然后是“直接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以此为前提,使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经济发展阶段构成基础。

“首先,我们要确定所有人类存在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所有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这个前提是人必须能够活着才能‘创造历史’。

然而,为了生活,我们首先需要衣服、食物、住所和其他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人的价值需求构成了历史活动的第一前提。

这一前提也体现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动机上。

每个人的价值需求和人们实现这种需求的力量积累会形成巨大的合力,这将构成创造历史的动力。

这一前提也体现在价值需求对价值实现形式的制约上。

所以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直接因素是市场机制有利于人民富裕,有利于xx富裕。

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把X和xx的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把现代化的价值取向确立为xx,带领亿万人民富起来,空前解放了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科学内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世界各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福利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体,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决定性。

它体现了科学本质的理念,总结了各国人民追求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愿望,融汇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实施科学发展的方式,努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统一,并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可行的发展战略。

科学发展观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方向,把统筹自然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建设中结合有效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就业和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

二是实行绿色经济,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绿色能源为主导,在可持续发展路径上,以包容性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可持续利用资源,强调“低碳”经济,坚持绿色消费,完善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实现资源效率的绿色提升。

三是实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三者的协调作用,加快推进有机融合发展,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发挥社会管理手段功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污染预防、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城市环境治理等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确保生产经营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是实行强化管理,加强对经营和合规的管理,确保有效的运行和开展,加强战略管理,特别是及时修正和优化政策,实施科学的决策管理,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推动政府改革,实行行政办法,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确保发展战略的执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五是加强社会管理,特别是通过发挥科技和财务功能,建立完善的社会治理机制,形成覆盖流动人口、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能力和制度管理。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福利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是当今全球范围最具有指导性和决定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它关注于调节社会生产秩序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环境和生态因素,实行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全球责任担当,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和谐的全球发展格局。

毛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毛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毛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其中,毛概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具有其独特的科学内涵。

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统一性毛概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系统,经济发展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这一观点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有所不同,不再将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指标来衡量社会进步。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毛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

科学发展观认为,只有通过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生产力状况,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毛概科学发展观也注重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高人们综合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辩证关系毛概科学发展观认识到,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它既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形成社会共识和社会压力;又要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

毛概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治的建设必须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区域发展与整体协调性毛概科学发展观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强调,各个地区的发展应该建立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发展的互补和协调来推动国家的整体进步。

毛概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兼顾、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旨在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公平正义观毛概科学发展观承认,市场经济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重要机制。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同时强调要保持市场的公平正义,避免贫富分化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下:
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需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把握发展的中心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

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把握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

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

如果我们经济发展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

所以,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把握发展,要尊重规律、讲究效益。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只追求GDP的发展。

发展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的新的调整时期。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确保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目标;才能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有利地位。

把握发展,关键是要抓住机遇。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改善生活的期待很强烈,需要靠加快发展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社会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贫困人口还有相当的数量,一部分群众生活还相当困难,有效需求不足,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关系群众生活质量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滞后等等,都必须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

所以,必须抓住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总体稳定、国内加快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有利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内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唯物史观,丰富深化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一切内容都贯穿以人为本的要求,都把以人为本作为逻辑起点。

科学发展实质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观最根本的区别。

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才能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灵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主张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回答了发展“归谁所有”的问题。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

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把握什么是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平衡的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经济建设是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

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

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把握什么是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节的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行。

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辅相成、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的增长格局和城乡、区域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形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有机统一的经济体制,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把握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握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方针。

1956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

他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两条腿走路”、“各业并举”、“综合平衡”等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坚持统筹兼顾的重要方针,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提出新的要求,如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同时要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要鼓励沿海先发展,同时要统筹两个大局等。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了统筹兼顾的方针,提出要处理好关系现代化全局的12种关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统筹兼顾成为推动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

十七大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赋予这一重要方针和原则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对我们党关于统筹兼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把握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意义。

统筹兼顾,就是要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用辩证的、历史的和实践的观点把握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经济社会系统各个基本要素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各个因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运动,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事物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再到不平衡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发展尤其是大国经济发展,尤其要求处理好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问题,既保持速度,又保持稳定,既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和倒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经济社会发展时,不仅强调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且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的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