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读书格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读书格言赏析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读书传统的民族,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耕读传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深广,深入民心。

耕为本务, 读可荣身。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不是做官,是学点“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在耕作之余,或念几句《四书》,或读几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或听老人讲讲历史演义。人们就在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耕读传家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当一部分儒家学者或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基于家庭建设而提出的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的思想,寄托着儒家学者关于家庭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

直到20 世纪上半叶, 在江南民居的门楼窗棂上, 我们还不时可以看到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砖刻木雕。在苏州农村, 也流传有吴语山歌“渔樵耕读”其唱词大概是这样的: “啥人手把网来张?啥人绿叶压脊梁? 啥人手拿锄头眯眯笑? 啥人三更灯火读文章?……捕鱼郎手把网来张, 樵柴夫绿叶压脊梁, 种田汉手拿锄头眯眯笑, 念书人三更灯火读文章。”

皖南黟县这一徽商产地的古民居之中, 依然能够随时领略到耕读文化精神对当地的影响。这在当地老房子的楹联中可以见出, 如:“二字箴言, 惟勤惟俭; 两条正路, 曰耕曰读”, “传家无别法, 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 惟俭与勤”。也有将形而下的耕田读书行为, 衍申到形而上的哲学层面上的, 如:“光前须种书中粟; 裕后还耕心上田”, “世事让三分, 天宽地阔; 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过往的典籍中,关于“耕读”的话语或格言比比皆是。清康熙年间,扬州人石成金编撰的《传家宝》中有言:“人生在世,惟读书、耕田二事是极要紧者。

盖书能读得透彻,则理明于心,做事自不冒昧矣。用力田亩,则养赡有赖,俯仰无虑,若不读书,何以立身、行道、显亲、扬名?若不耕田,何以仰事父母?何以俯畜妻子?唐人诗云:‘天下良图读与耕’。要知一切事,总不如此二字之高贵安稳也。”著名的古村落研究、保护专家陈志华教授对此深有体会:“看到古村落的义塾和书院,看到那巍然高耸的文昌阁和文峰塔,看到宗祠前为举人、进士树立的旗杆和村口的牌楼,看到住宅扇窗上精细的‘琴棋书画’或者‘渔樵耕读’的雕刻,你才能真正理解农村的‘耕读文化’”“耕读传家”是中国不能忽视的民间观念,而对“亦耕亦读”生活图景的向往和追求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传统,对于今天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民间流传着很多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读书格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致可分成两类:体现人生价值观和读书方法论启示。

一、体观价值观:

1、读书是第一好事

①西递村“履福堂”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②张元济: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③唐英: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

2、读书比吃重要

①《增广贤文》: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②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

3、读书比穿重要

①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②秀才不怕兰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

4、不读书不得了

①徽州民谣:三代不读书,不如一窝猪

②三代不读书,放出来一笼猪

③穷不丢书、富不丢猪

二、方法论启示:

1、有垣

①胡居仁对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2、心静

①陈继儒《小窗幽记》: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②李毓秀《弟子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3、刻苦

①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②《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③颜氏家训: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④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实践

曹雪芹《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

体观价值观1:

①西递村“履福堂”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②张元济: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③唐英: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

①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安徽西递村的“履福堂”,有一副楹联云:“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楹联是一位富翁带着悔恨之心写下的。这位富商叫胡来富,当初本是个卖豆腐的,据说他挖到了一个大徽商埋在地下的银窖,富了。胡来富有钱,但村里一些穷苦人从来得不到他的接济,社会上的公益事也休想让他拿出一分钱。胡来福只有一个单根独苗的儿子自是疼爱。儿子一天没事,就在村里转着,在这捣蛋,在那弄事,当别人到他家告状时,胡来富总是大冽冽的说,“怎么样,大不了赔你钱!”儿子更胆大了。村里有个卖豆腐的老头,每天挑着担子从胡来福家门走过,胡来福的小子就用袋中的银锭去砸人家的豆腐,把豆腐打的乱七八糟,惹得老头破口大骂。卖豆腐老头越气,胡来福的儿子越高兴。开始时,卖豆腐老头还以为用的是石子来砸,后来发现用的是小银锭,高兴的不得了。从此每天都挑一担豆腐到胡来富家门前叫卖,胡来富的孬儿子,也每天必定用银锭去砸豆腐,老头子照例“气”的破口大骂,胡来富的儿子照例高兴的手舞足蹈。胡来富的亲戚劝他给孩子读书,儿子上了几天学,对读书没兴趣,三天两头逃学,老师上门告状,胡来富爱子心不明,从不严加管教,久而久之儿

子干脆不读书了,胡来富也听之任之,“谈什么书,我们西递最风光的就是有钱的,我的银子,儿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都用不完,还读什么书?”胡来富不争气的儿子一天天长成了五毒俱全的人。有次伤了人命,逃到了外地,为儿子的事,上下打点,用钱如水。打那以后,他也就羡慕起别人的读书儿子来了,自己也请了一个老先生上门教自己。胡来富的儿子逃到了外面,更是胡作非为,终于锒铛入狱,秋后问斩。由于他死不认罪,处决时,连那里人氏都没搞清。儿子的死,胡来富一直都不知道,后来几位到外地经商的人回来,谈起那个坏家伙时,西递村的人才知道那“害人精”已死了。风烛残年的胡来富,听到儿子的死讯,万念俱灰,看看村里那些读书人家一代传一代,真是“读书人家穷不久,不读书人家富不长”,觉得自己的一生是太浑了。那晚,在写下“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后自缢了。

[悟]根本人家:正派、勤俭、厚道、靠得住…,根源在“耕读”的世代影响。

②“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是张元济先生终其一身经历,说的一句精炼而又朴素的话。

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青年时期,他是个维新派人物,曾参加康有为等人发起的戊戌变法。失败后,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1902年,应夏瑞芳邀请,张元济报着“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责任感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他主张教育救国,启迪民智,苦心孤诣,矢志不移。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刷所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事业机构。解放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