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草地植被的数量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草地植被的数量特征
一、种属组成及种的饱和度
种属组成:植物群落最基本的特征。
编制群落植物名录,列入处于成熟、非成熟及幼苗状态的一切种。(排列、面积)
种的饱和度:单位面积中已知植物种的平均数。草本群落以1m2的种数为单位。
饱和度与环境条件相关。
二、多度
多度:样方中某种植物个体的多少程度。如:稀疏,少,较多,多,很多等
草本植物多度常用6级制评定:
cop. 3 (copiosae 3): 植株极多,分盖度约70%--90%
cop. 2 (copiosae 2): 植株很多,分盖度约50%--70%
cop. 1 (copiosae 1): 植株多,分盖度约30%--50%
sp. (sparsae): 植株不多,星散分布,分盖度约10%--30%
sol. (soltarae): 植株很少,偶见一些个体,分盖度在10%以下
un. (unicum): 植株在样方中仅出现一株。
此外还有soc. (植株个体互相密接、郁蔽,形成背景)和gr. (植株丛生成密集的集团)可与前述等级连用,作为补充。
多度与盖度的关系。
三、密度
密度:单位面积中某种植物的平均株数。是一个实测值。
一般规定密度的测定是1m2中某种植物个体的数量。
H. C. Hanson采用5级制的数字确定多度,由于其规定的是1m2中的株数,因此实际上是密度级别。
稀少:1-4株/m2;偶遇:5-14株/m2;常遇:15-29株/m2;丰富:30-99株/m2;很丰富:多于99株/m2;
灌木:
四、盖度
盖度:或称覆盖度,指草地植物地上部覆盖地面的程度。通常将按植物茎叶对地面的投影面积计算的盖度,称投影盖度。盖度分总盖度(全部植物对样方地面的投影面积计算的盖度)、
层盖度(按层或层片植物总体测算的盖度)和分盖度(种对样方地面的投影面积计算的盖度)。分、层盖度总和可大于100%;
测定盖度有下列三种方法:
a目测法,b点测法(多用于草本),c线测法(多用于灌木和半灌木),测定的盖度称为“线性盖度”。
测定盖度用的点测器(1.具垂直针的,2.具有倾斜的)
⏹草本总盖度计算时要除去测分盖度时的重复;
⏹如还有灌丛,则总盖度=灌丛盖度+(1-灌丛盖度)*草本总盖度。
五、频度
含义:指各个植物种在调查地段上水平分布的特征,即种在群落中水平分布的均匀程度。测定:
六、高度
高度:各种植物的株高
⏹自然高度(最普遍)、伸直高度、
⏹生殖枝高度(禾本科)
七、生物量
八、优势度(重要值)
优势度
计算:
第三节草地植被的空间结构特征
草地植被的空间结构是群落中植物的种及其数量分布、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立体反映,它赋予群落一定的外貌,在结合群落的时间结构特征观察群落时,群落更具有外貌的动态特征。
一、群落的层片结构
群落的层片结构就是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层片是由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组成的群落的生态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数量,占据一定的空间。
天然的或半人工的草地组分不可能属于同一生活型,因此它们都由不同的层片构成。
通过层片结构分析,可揭示群落组分的生态条件特点。
高位芽层片占优势的群落,反映其生境温热多雨;
地面芽层片占优势的群落,反映其生境具有较长的寒冷季节;
地下芽层片占优势的群落,反映其生境比较冷湿;
一年生植物层片占优势的群落,反映其生境比较干旱;
地上芽层片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高海拔和干旱的生境。
几种主要层片的结合,反映综合的生境条件。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按地上部分的高度或地下部分的深度形成的垂直配置称为垂直结构,表明群落的层次或成层现象。
保证植物群落在地上或地下的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反映。决定地上部分成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决定地下部分成层的主要是土壤理化性质。环境条件越好,成层越多,垂直结构越复杂;反之,越少、越简单。
(一)地上垂直结构
森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
草地:可按生活型低级单位和高度划分亚层。在湿润时期或阴湿地区,草本层之下还可有苔藓等低等植物构成的地被层。
举例:大针茅草原群落。(三个亚层)
(二)地下垂直结构
与地上部分相关,如森林。
典型草原。
地下部分垂直结构按群落根系深度分布及其根量分布进行研究。
(三)群落的水平结构
在一个群落或草地型的范围内,由于土地条件的不均一,群落内植物环境的不一致,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的较大差异,动物的干扰,导致产生一些小型的种的结合,它们是整
体群落的一部分,但又是具有一定特征的小群落,也可以称作草地型的变体。小群落是群落水平分化的一个结构部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其所在的群落。
如:放牧过度的线叶嵩草群落,在践踏较重,土壤紧实的较高处,出现由火绒草构成的小群落。对小群落的研究,有助于更为全面地了解群落结构的总体特征;如果进而以小群落为标本,了解小生境特点,分析群落水平分化原因,掌握群落动态趋势,对草地的改良和利用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测量:
第四节草地植被的时间结构特征
一、物候
物候:植物的种在某一时期的气候条件下表现的发育状态或阶段。
意义:可以根据主要牧草的物候期来确定开始放牧、结束放牧和割草的适宜时期;也可通过调控一年生牧草的播种期,使其抽穗或开花期恰值初霜来临时,以便获得品质优良的天然东干草。
观测:100m2样区,10- 100株,1次/5天;抽穗和开花初期,应1次/1-2天。
注:植物的几个发育阶段同时出现的现象。
二、季相
季相:由于主要层片植物的季节性物候变化,使群落表现出的季节性整体外貌称为季相。季相的有规律更替就是群落的周期性。季相一般按气候的节令和群落外貌的明显变化来划分。
季相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对群落中植物种的物候记载,编制物候谱带;把各种植物的物候谱带编在一起,即为该群落的物候总谱,它是群落季相变化的真实记录。谱带长度与观察记载的月份长度相当,宽度可以根据该种植物在群落中的相对盖度或相对多度而定,以体现某种植物在形成季相中的数量作用。
季相研究也可用文字描述.
三、演替
演替:演替就是某一地段在时间上顺序出现不同群落的过程。演替也可认为是年际的群落时间结构特征,而物候与季相是年内的群落时间结构特征。
(一)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原生演替是在过去没有植被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群落更替现象,它顺序地发生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