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错误概念的转变

合集下载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教育成果和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3.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巴甫洛夫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内部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和意义,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杜威等。

4. 发展心理学理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进行思维,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和具体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5. 教育评价方法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和困难,为教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6.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辅导: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提供个别化辅导和支持。

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7.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课堂管理:运用心理学原理,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管理学生的行为和情绪。

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主动学习。

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一、知识及其涵义
❖ (一)什么是知识 ❖ 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
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 主观知识(个体知识) ❖ 客观知识(客观知识) ❖ 任何知识都有一个不断进化和更新的过程。 ❖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应把知识作为事先已经断定了的结论
❖ 学生的学习常常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而后进一步加工消 化,成为可能灵活、熟练应用的程序性知识。
❖ 两种知识的学习过程有所不同: ❖ 陈述性知识:
理解符号意义及与事物的关系-归类-理解概念与事实间的关系 ❖ 程序性知识:
模式识别-动作序列 ❖ 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本章要点: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知识及其含义 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表征 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过程与类型 知识理解的影响过程 概念的学习
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调节 为概念转变而教
学习与迁移
迁移及其分类 迁移的理论与研究 为迁移而教
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 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之-知识学习
❖ 在实际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 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 值得注意的两点: ❖ 首先,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一种广义的知识,它已不简单是
对各种事物的了解,而且包含了对知识的应用,涉及到了 运用知识的技能。 ❖ 其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是对客观知识的划分, 而是对人的头脑中的个体知识的分类,同样是学习一个知 识点,学习者既可以形成关于它的陈述性知识,也可以形 成关于它的程序性知识。

讲课ppt演示——错误概念的转变

讲课ppt演示——错误概念的转变
第三节
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 错误概念:(另类概念)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 ) :( 儿童形成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其中有些理解与当前的 科学理论相违背,这些观念被称为错误概念,又称另 类概念。
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调节 四、为错误概念转变而教
一 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奥斯本和维特罗克的电流研究(儿童)
克莱蒙特的上抛物体受力情景分析 (大学生)
例:重的物体更快落地;没有东西支持的物体将会落下去。
二 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概念转变: 概念转变:概念转变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 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 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 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1.认知冲突的引发 2.认知冲突的解决
(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调节
(一)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 1.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 2. 2.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 3.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4.学生的动机,对知识、学校的 态度 (二)概念转变的条件
学习 者的 先前 知识 经验
• 强 度——学习者先前 经验丰富程度 • 一致性——先前经验是 否能组合所有证据 • 坚信度——个体对自身 先前观念的坚信程度
4.学生的动机,对知 学生的动机, 学生的动机 3.学生的元认知 学生的元认知 识、学校的态度 能力 积极的认知活动: 动机性因素: 积极的认知活动: 动机性因素: 目标取向 联想原有知识经 验,对新旧经验 自我效能感 进行对照整合 控制点 态度: 态度:
先前概念 是 是否不满意 是 是否理解? 是 否 是否合理? 是 是否有效? 是 可能的新概念 否
2.认知冲突的解决
胡森——个体对新概念的处理方式: ①拒绝新概念②纳入新概念:机械记忆;概念更换;概念获得 影响学生立场转变四因素: ①先前知识性质②新替代模式理论的特征③信息呈现方式④反常数据加工深度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8(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分数:2.00)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成就解析:解析: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推动学习者的动力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

与此对应的是学习的外来动机,推动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分数、表扬等。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解析:解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与学习的内在动机论述的情形是一致的。

4.某学生对于某门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但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能够及格而熬夜学习,此时这个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B.正确的动机C.近景的、直接性动机√D.一般动机解析:解析: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较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影响学生近期学习活动的动机。

5.周恩来总理求学时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涉及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B.远景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直接性动机解析:解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推动周恩来总理多年来一直努力求学,因此属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6.宋钦宗赵恒曾赋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转变学生错误前概念的三个策略

转变学生错误前概念的三个策略


转变学生错误前概念的三个策略
袁雄敏
学生在学习正确科学概念之 前,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错误 前概念,这是在以往的生活经验和 学习过程中,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等 因素形成的。这些错误的观念是 长时间积累形成的,具有普遍性、 隐 蔽 性 ,并 且 随 着 科 学 教 学 的 进 行,新的错误还会形成和发展。错 误的前概念对于正确概念的学习 造成了很大阻碍和负面作用,如何 促进学生错误前概念的转变,是一 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打混合实验作了铺垫,激发了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学最后要引导学生正 确理解“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是 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教材上主 要让学生探究产生了一种什么气 体,让学生理解这个变化产生了新 的物质。但是,混合变化后剩下的 这些液体是否还是原来的物质 呢?通常教学都没有进行验证。 能否验证呢?执教老师的这个实 验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 用剩下的这些液体去喷 PH 试纸 花,观察发现没有变色,从而很好 地证明了剩下的液体不是白醋,也
究能力之一,是学生探究之路的起 步。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出问题 的 机 会 ,激 励 学 生 提 出 问 题 的 动 力,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 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有目的地开 展,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 高。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400010)������
科学课 2012 年8 月 34
改变得很快,减速过程太短暂,即 桌子从运动到停下来的时间太短, 学生无法观察到桌子的减速过 程。所以要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 错误观念,必须想办法把停止对物 体用力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过程尽可能放大。学生只有看到 具体的现象后,才可能改变过去认 识上的错误,真正接受正确的科学 概念。
如何实现放大过程的想法 呢?建议教师尝试一下下面的方 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三类变量:自变量,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

智力性格、自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整合判为持久的变化。

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学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

包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

(根据学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重要的不是。

接说,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考为方式。

)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它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

对于简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

小学儿童错误概念的转变

小学儿童错误概念的转变

小学儿童错误概念的转变作者:尚元东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第06期建构主义者提出,儿童的科学学习并非从零开始,而是通过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建构,在新旧经验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在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前,儿童的日常经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解释,从而建构了大量自发概念。

自发概念中有的部分与科学概念相容,为日后接受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另一些却与科学概念相冲突,被称为“错误概念”。

错误概念具有广泛性、隐蔽性、顽固性等特点。

不仅是儿童,即使是在接受了正规科学教育的成人头脑中也屡见不鲜,因为这些概念通常能“解释”一些表面现象,符合直观观察,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是“合理的”。

一、儿童错误概念的形成儿童头脑中存在大量的错误概念,这些概念涵盖科学的方方面面。

比如2岁的幼儿知道人不能住在月球上,问其为什么,他会回答“会摔到地上”;又比如他们认为“重的物体落地快”等。

总体上看,错误概念出现的频率在学生各年龄阶段变化不大,且与学生的学业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而且以往侧重于新知识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自动纠正儿童头脑中固有的错误概念。

因此,尽管儿童在考试中使用教学中的科学概念来答,但在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中,仍坚持着原有概念。

那么儿童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国外,有一致性和零散性两种不同观点。

一致性观点认为儿童通过日常观察自发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前提假设”,并由此衍生出具体理论来解释或预测具体问题。

比如儿童对地球形状的假设前提是:空间分上下两级以及物体如果没有支撑就会掉下来,由此他们就得出地球是平面的概念。

因为如果地球是球形,那么人们岂不因为没有支撑都掉出去了。

零散性观点则认为儿童的自发概念并非稳定一致,而只是一些局部、零散的知识成分,是一个个缺乏内在逻辑联系的相对独立的图式。

但这些成分是接受其他知识的基础,由于它们对相应情景做出表面解释,因此同一现象可能会对应多种解释。

如果从通俗的方面来解释,则一方面原因来自父母、教师甚至社会对儿童的错误教导。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第二章1、准备性原则2、图式3、同化4、顺应5、平衡6、客体永恒性7、自我中心 8、集体独白 9、守恒 10、集中化与去集中化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3、皮亚杰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4、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5、新皮亚杰理论,以及新皮亚杰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的区别和联系16、最近发展区 17、自我中心言语 18、支架式教学19、维果茨基的发展观及其对教学的影响20、支架式教学和最近发展区的关系2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与维果茨基的发展观的区别和联系22、发展危机23、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发2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与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异同点25、经验论、先验论、建构论,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26、自我意识 27、自我概念 28、自尊30、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说3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3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33、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34、吉尔吉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35、情绪智力36、学习风格及其对教学的意义37、认知风格37、科尔勃的关于学习风格的两维坐标理论38、常见的学生认知风格差异及其对教师教学的启示39、性别角色认同40、刻板印象与刻板印象威胁41、性别偏向42、双性化第三章1、教师的角色2、教学效能感3、教师控制点4、所倡导的的理论、所采用的理论,以及两者的区别和关系,以及区分两者对教学的意义5、罗森塔尔效应及其实验研究6、自我应验效应7、维持性期望效应8、教师专业发展9、新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以及两者的区别10、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11、微格教学12、反思13、反思的成分、反思的环节、反思的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如何指导教师进行反思14、职业倦怠15、情绪衰竭16、去人格化17、低个人成就感18、教师职业倦态的主要特征19、教师职业倦态的形成因素及其对策第四章1、学习的界定2、学习的作用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4、智慧技能5、认知策略6、加涅的学习层级说7、奥苏贝尔的学习性质与分类形式及其对教育的启示8、内隐学习 9、外显学习10、终身学习、远程学习、机器学习、真实性学习11、真实性智力活动12、大脑发展的关键期、特异化和可塑性第五章1、经典性条件作用2、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无条件作用、条件作用、中性刺激3、狗分泌唾液的实验程序4、消退5、分化、泛化,以及两者的区别6、自然恢复7、高级条件作用8、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9、小阿尔伯特恐惧实验及结论10、联结主义11、桑代克的饿猫开迷箱实验程序及其结果12、桑代克的学习律13、斯金纳箱实验的程序和结果14、操作性条件作用及其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15、强化、正强化、负强化、一级强化、二级强化16、惩罚、Ⅰ型惩罚、Ⅱ型惩罚17、普雷马克原理18、强化程式19、不同类别的强化程式,以及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在强化时应遵循的原则20、消退与维持21、操作性条件作用和经典性条件作用中分化和泛化的异同点22、程序学习23、行为塑造24、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观25、参与性学习、替代性学习26、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27、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28、班杜拉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实验研究第六章1、苛勒的黑猩猩实验和实验结论2、顿悟说3、托尔曼的迂回路径实验以及结论4、符号学习理论5、潜伏学习6、潜伏学习实验以及实验结论7、布鲁纳的认知表征理论8、编码系统9、学习结构10、发现学习11、结构教学观及其原则12、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及其理论不足之处13、有意义学习14、惰性知识15、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6、有意义学习的类型17、促进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8、上位学习19、下位学习20、组合学习21、接受学习22、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区别23、先行组织者及其作用24、讲授教学的原则25、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26、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27、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对学习过程所分的阶段28、讲授教学第七章1、建构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2、几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3、当代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4、学习共同体5、个人建构主义及其基本观点6、激进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及其缺陷7、生成学习理论8、初级知识获得和高级知识获得的差异及其教学启示9、乔纳森提出的知识获得的三个阶段10、随机通达教学及其理论依据11、认知灵活性理论12、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观点13、内化14、自下而上的知识、自上而下的知识,以及两者的区别15、分布式学习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16、情境性认知17、情境性学习18、认知学徒制19、抛锚式教学20、支架式教学21、内在学习22、外在学习23、人本主义和认知学派的意义学习的区别24、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25、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第八章1、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作用3、动机、兴趣、需要、期待、诱因、态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4、耶克斯--道德森定律5、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6、外部动机7、内部动机8、奥苏贝尔的动机分类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对教育的意义10、自我效能感11、效能期望12、结果期望1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和形成因素13、成就动机理论14、期望--价值理论(趋向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倾向)15、控制点16、内控、外控,及其对个体的信念的不同影响17、归因18、韦纳的归因理论19、韦纳的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20、能力实体观21、能力增长观22、表现目标23、掌握目标24、任务卷入的学习者25、自我卷入的学习者26、不同目标定向的学生的差异27、自我价值动机28、自我价值理论29、自我决定30、内化动机31、自我决定理论32、学习结果的反馈应遵循的原则33、习得性无助及其相关的实验研究34、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动机35、行为主义、认知学派、社会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在学习动机观点上的差异第九章1、知识2、知识的功能3、模式识别4、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及三者间的联系5、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转化6、知识的表征7、命题8、命题网络10、结构良好领域知识11、结构不良领域知识12、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13、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14、表象15、命题与表象的区别16、图式及其特征17、脚本18、产生式19、知识建构的机制20、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21、特征表理论22、原型理论23、原型24、概念的结构25、不同类型的概念26、获得概念的形式27、概念形成28、概念同化及其形式29、范例理论30、布鲁纳的概念形成实验及其理论31、概念学习的方式32、概括不足33、过度概括34、概念关系图35、错误概念36、概念转变37、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38、波斯纳的概念转变模型中概念转变的条件39、如何促进学生错误概念的转变40、迁移 41、顺向迁移 42、逆向迁移 43、正迁移44、负迁移 45、近迁移 46、远迁移 47、低通路迁移48、高通路迁移 49、特殊迁移 50、非特殊迁移51、不同类别的迁移及其区别和联系52、形式训练说53、相同元素说和共同要素说,以及两者的区别54、概括化理论并结合实验(水下打靶实验)说明55、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型56、转换--关系理论及相关实验57、现代迁移理论58、如何“为迁移而教”第十章1、技能及其特点2、技能和知识、技能和习惯的区别及联系3、动作技能、心智技能,以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4、专门心智技能5、一般心智技能6、技能的作用7、动作技能的特点8、粗大技能 9、精细技能 10、连贯技能 11、不连贯技能12、封闭性技能 13、开放性技能 14、动作程序图式15、波斯纳的动作技能形成的三阶段模型16、冯忠良的动作技能形成的四阶段模型17、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18、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及其与记忆的遗忘进程的比较19、练习曲线20、练习的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21、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五阶段模式22、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23、心理模拟法的过程第十一章1、问题的分类3、结构良好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以及两者的区别5、问题解决6、问题空间7、传统观点、信息加工观点以及现代认知学派观点的问题解决的模式8、问题表征9、算法式10、启发式11、手段--目的分析,及其与爬山法的区别12、一般问题的解决过程13、功能固着 14、反应定势 15、酝酿效应1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7、批判性思维18、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9、专家和新手的区别20、几种不同的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方法21、创造性思维22、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区别与联系2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2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25、脑激励法26、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第十二章1、学习策略及其特征2、麦克卡对学习策略的分类3、元认知及其成分4、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和策略5、认知策略6、元认知策略7、资源管理策略8、元认知和学习策略的关系9、自我调节学习10、复述策略11、前摄抑制和前摄促进12、倒摄抑制和倒摄促进13、过度学习14、复述策略15、精细加工策略16、总结精细加工策略,并举例说明17、组织策略18、总结组织策略,并举例说明19、元认知知识20、元认知控制21、元认知计划策略22、元认知监控策略23、元认知调节24、时间管理策略25、学业求助策略(执行性求助和工具性求助)26、总结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并举例说明27、PQ4R法28、几种有代表性的学习策略教学模式第十三章1、品德2、品德的结构3、品德发展的实质4、社会规范学习5、对偶故事法6、道德两难故事法7、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及不同阶段的区别8、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9、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情感理论10、自居作用11、内疚12、移情 (共情)13、亲社会行为14、社会学习理论关于道德研究的三个经典实验及其结论15、模仿学习16、冯忠良关于品德内化过程的三阶段论17、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18、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培养方法19、品德综合培养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具体说明其中一种方法20、不良行为21、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如何矫正不良行为第十四章1、教学目标2、行为目标表达法3、认知目标表达法4、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及其评价方式5、情感目标水平及其学习结果6、动作技能目标水平7、任务分析8、行为--内容矩阵表9、教学模式10、直接教学11、直接教学的教学过程及其适用条件12、探究学习13、萨奇曼的探究训练模式14、基于问题学习(PBL)及其特征15、在PBL中,如何向学生呈现问题的情境16、PBL的基本环节17、合作学习18、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19、几种合作学习模式20、个别化教学21、程序教学22、直线式程序、分支式程序24、掌握学习、独立学习26、适应性教学27、几种主要的个别化教学模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28、几种主要的课堂空间设计形式,并分析其利弊29、三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其各自优缺点30、认知负荷31、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影响因素32、教学媒体33、计算机辅助教学第十五章1、课堂管理2、课堂氛围3、课堂的特征4、课堂管理的阶段5、课堂管理的目标6、教学时间的4个层次7、参与结构8、如何设计课堂规则和程序9、在开学前几周,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老师10、问责制11、团体警觉12、教师如何鼓励学生投入学习13、如何预防常见的课堂不良行为14、如何处理常见的课堂不良行为15、如何应用后果来消除不良行为16、学生课堂上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7、行为矫正及其具体程序18、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19、整班代币强化20、集体绩效系统?21、如何矫正不良行为第十六章1、学习评定2、学习评定的功能3、如何通过学习评定结果来激励学生4、课程本位评定5、几种学习评定的模式及其特征6、布鲁姆提出的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总结性评定,以及三者的异同7、常模参照评定、标准参照评定,以及两者的区别8、良好评定的指标9、如何根据评定方式来进行教育决策10、标准化测验11、标准化测验的类型12、斯坦福--比奈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13、几种常见的成就测验14、标准化测验的优缺点15、标准化测验的新进展16、教师自编测验及其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20、构造性反应题21、教师自编测验的题目类型和具体的试题形式22、真实性评定及其类型23、概念图24、案卷分析25、操作评定26、几种不同的评定结果的方式。

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的转变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学习者的头脑并非空的容器,他们带着已有的概念走进课堂。

这些概念往往与公认的科学概念相悖,并具顽固性,不易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消除,因而又被称为“前科学概念”(preconception)、“相异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或“相异构想”(alternative framework)。

这就是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或者说另有概念。

众多研究证明,学生对这些日常概念常常深信不疑。

他们好象在头脑中开辟了不同的贮藏室,有些地方放的是自己的经验(信念),而有些地方存的是书本上的知识。

在考场上,学生可能按照课本中说法答题,但在现实情境中,他仍然信奉原来的观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很多科学现象和问题都普遍存在着许多观念,其中有些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不全面、不完整的,甚至是完全同科学观念相违背的错误概念。

这些错误的概念涵盖了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家长和教师忽视,很多科学家对此也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我觉得应该多加关注这些经常出现的概念错误。

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转变这样的现状。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概念,并对这些错误概念进行分析,找出出错的原因,以便运用适当的措施进行对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的概念不仅在儿童中出现,甚至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出现的频率在各年龄阶段变化不太大。

错误概念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优等生也常常有这些错误的概念。

而正确概念的传授并不能自动的矫正学生原有的错误概念。

虽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学生的原有观念,但是仍有相当多的学生仍旧“坚守”着原来的看法。

作为一个大学生而言,我就是这样,脱离了科学的解释或者一段时间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我就会持有着原来我观念中的理论。

例如:我会认为在同样高度的两样东西,重的物体先着地。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老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老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1.负强化VS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

(1)行为的结果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响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那么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响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刺激呈现的方式不同: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

2.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VS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代表人物不同: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巴甫洛夫提出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斯金纳提出的。

(2)研究性的行为不同: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研究的是应答性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研究的是操作性行为。

(3)学习的发生:经典性——中(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相匹配形成条件刺激。

操作性——行为结果影响将来的行为频率。

3.认知理论VS建构理论(1)知识观:认知强调知识对现实世界描绘的客观性,而建构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

(2)学生观:认知把学生看成是信息的主动吸纳者,建构那么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老师观:认知把老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而建构把老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

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VS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络;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强调人与知识的关系。

5.正例VS反例VS变式正例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那么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络的例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握详细的关键特征)反例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局部概念或规那么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目的是让学生对正反例进展对照,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形成准确的概括)。

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详细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6.过度学习VS学习的纯熟程度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到达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

学习纯熟程度是到达一次完全正确的学习+过度学习。

教育心理学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
形式。
2、命题表征:
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具体由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表达。 例如: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军训。
▪ 命题网络表征: 若干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课本P255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 意义在头脑中主要以命题形式得到表征。一个命题大致 对应一个观念,由两部分组成:关系和主题。
• 如“小明买书”这个句子中,包含一个命题,其主题是 “小明”和“书”,关系是“买”。
一个产生式就是一个IF-THEN语句。它指明当具备一定 条件时,个体将作出一个什么样的反应。
• 产生式系统:前一产生式的反应为后一产生式的发生 提供了条件时,互相联系的产生式构成产生式系统。
02 知识的理解
一、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262页
(一)客观因素 1、学习材料的内容 (1)学习材料的意义 (2)学习材料的具体程度 (3)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和难度 2、学习材料的形式(直观还是抽象) 3、教师言语的提示和指导
关于如何行动的知识,其表征 形式为:产生式。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
陈述性知识 是什么 相对静态
程序性知识 怎么做
动态的操作
以命题形式或图式形式表征
以产生式形式表征
李白是唐代诗人;地球是圆形的; 用乘法交换律解决应用题;按照
天安门在北京……
步骤做阅读题……
练习:“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
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A.图式 B.命题 C.表象 D.产生式
(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 产生式:是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指人脑中 贮存的一系列“如果—那么”形式表示的规则。
• 一个产生式是一个由条件和动作组成的指令,即所谓 的条件—活动规则,(condition—action 简称C-A规 则)。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错误概念的转变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错误概念的转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教育心理学易错题要点

教育心理学易错题要点

1. 学生在看自己的文章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别字,但在看其他同学的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中间起作用的是( 。

正确答案:D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他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既可以成为积极迁移的心理背景又可成为消极迁移的心理背景,它的消极作用表现为功能固着,如题干所述,总认为自己的应该是正确的。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每小题1分,共10分)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2.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 D )A.命题 B.命题网络C.图式 D.产生式3.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A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4.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 D )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C.学习方法 D.元认知5.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D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6.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 C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C.认知建构理论 D.顿悟学习理论7.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C )A.变化 B.改变C.变式 D.突出8.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9.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10.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育、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 A )A.场独立 B.场依存C.冲动型 D.沉思型二、多项选择题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BC )A.教的心理活动 B.学的心理活动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E.学校情景12.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ABCD )A.归因 B.成就动机C.诱因 D.需要E.评价1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ABCD )A.变化是持久的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E.具有先天遗传性1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 ACDE )A.示范 B.讲解C.反馈 D.练习E.动觉15.教师的威信表现为( BCDE )A.工作水平 B.知识水平C.工作态度 D.工作作风E.教学能力16.学习策略包括(ABD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C.计划策略 D.元认知策略E.内化策略三、简答题17.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

巧设认知冲突,转变学生的错误概念

巧设认知冲突,转变学生的错误概念

巧设认知冲突,转变学生的错误概念作者:谢琳纯黄胜琴来源:《中学生物学》2020年第03期摘要: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通过链接新旧知识、巧用生活素材、借助科学实验、制造知识陷阱、对比相似例题等途径设置认知冲突,从而转变学生的错误概念。

关键词:认知冲突;错误概念;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正确理解生物学概念是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但是学生在学习正确的科学概念之前会存在一些错误的自定义概念,称为错误概念。

学生存在错误概念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教师要运用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进行概念转变,创设认知冲突是转变错误概念的关键。

1创设认知冲突是转变错误概念的关键认知冲突是指一个人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产生的暂时的矛盾与冲突。

一旦引发认知冲突,人会感受到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会怀疑自身以为正确实则错误的观点。

通过教师直接讲授来转变学生错误概念的效果比较有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设置认知冲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迫切地去调整这种不平衡,从而动摇顽固的错误概念,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而转变错误概念。

创设认知冲突转变错误概念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提出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同化指的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应指的是主体的认知结构不适应特定情境时,就要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主体的认知结构会经历“不平衡——顺应——新平衡”的过程。

创设认知冲突,才会产生“顺应”过程,学生才能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转变错误概念。

2认知冲突在概念转变中的应用2.1链接新旧知识,巧设认知冲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教师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点来引发认知冲突,不仅有利于转变学生的错误概念,还有利于学生提升知识的有序化程度。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的导入中,教师可以回顾前一节课学习的“单射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和“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知识,再提出质疑:“生长素含量是不是越高,越促进植物生长呢?”同时展示根向地性的图片。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 二、共同要素说
– 人物
• 桑代克、吴伟士
– 观点 • 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 移,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 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桑 代克所谓的“共同元素”实质就是两次 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 实验:判断图形面积
• 被试:大学生 • 程序:先估计多种图形的面积,测量其判断成绩; 然后用90个平行四边形充分训练。最后的测验一是 判断长方形的面积;二是判断与训练材料不相似图 形的面积(在前测中出现过)。 • 结果:长方形面积判断成绩提高;其它图形判断成 绩没有提高。 • 结论:迁移产生的原因是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 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越接近,测 验任务的成绩越好。 –评价 • 揭示了迁移现象中的一些事实,对原有教育的形式 训练教学的改革有促进。 • 但只注重学习情境客观方面对迁移的影响,忽略了 学习主体特点对迁移的影响。
知识理解的类型:
按知识的类型可分为四种: 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包括:对语言、符号的理解; 对概念的理解;对科学原理(公理、定理、公式、 法则等)的理解。
程序性知识的理解:是指对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 进行的操作活动的理解。
策略性知识的理解:是指对认知策略、解决问题 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 图形知识的理解:主要指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 简单的、基本的图形,由基本图形寻找出基本元 素及其关系等。
第三节
错误概念的转变
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三、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一、错误概念的含义 错误概念或称另类概念:指 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 违背的概念。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1、概念转变的含义 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 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它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 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就 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 (补充)概念转变有两种可能: 一是丰富,二是修订。

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的转变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学习者的头脑并非空的容器,他们带着已有的概念走进课堂。

这些概念往往与公认的科学概念相悖,并具顽固性,不易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消除,因而又被称为“前科学概念”(preconception)、“相异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或“相异构想”(alternative framework)。

这就是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或者说另有概念。

众多研究证明,学生对这些日常概念常常深信不疑。

他们好象在头脑中开辟了不同的贮藏室,有些地方放的是自己的经验(信念),而有些地方存的是书本上的知识。

在考场上,学生可能按照课本中说法答题,但在现实情境中,他仍然信奉原来的观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很多科学现象和问题都普遍存在着许多观念,其中有些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不全面、不完整的,甚至是完全同科学观念相违背的错误概念。

这些错误的概念涵盖了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家长和教师忽视,很多科学家对此也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我觉得应该多加关注这些经常出现的概念错误。

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转变这样的现状。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概念,并对这些错误概念进行分析,找出出错的原因,以便运用适当的措施进行对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的概念不仅在儿童中出现,甚至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出现的频率在各年龄阶段变化不太大。

错误概念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优等生也常常有这些错误的概念。

而正确概念的传授并不能自动的矫正学生原有的错误概念。

虽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学生的原有观念,但是仍有相当多的学生仍旧“坚守”着原来的看法。

作为一个大学生而言,我就是这样,脱离了科学的解释或者一段时间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我就会持有着原来我观念中的理论。

例如:我会认为在同样高度的两样东西,重的物体先着地。

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策略答:一、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错误的定义是指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或缺乏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现不一致。

错误的哲学含义是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认识。

本世纪50年代,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弗赖斯和拉多等人开始系统地研究错误并由此产生了有关错误的理论——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心理学学习理论中的行为学习理论,这将有助于我们分析在学习中错误的形成及来源。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S—R)而形成的一个过程。

在这一套过程中,刺激——反应产生的结果不一定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是错误产生的来源。

刺激——反应过程中,刺激对象对刺激物产生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反应结果,在于自身的原因,也就是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

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点是自身对刺激物认识的不正确,例如红绿色盲,色盲病人在面对红色或绿色刺激物时,红色会看成是绿色,对刺激物认识的不正确而做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因此产生错误的结果。

第二点是自身对刺激物的不认识,也就是对刺激物缺乏认识。

举个例子,“地心论”与“日心论”,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90—168年)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提出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日、月、星辰沿圆形轨道围绕地球作昼夜旋转。

在15、16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对天象的观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开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7—1543)出版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在自转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日运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是土、木、火、地、金、水,它们的绕日周期分别是30年、12年、2年、1年、9月、88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错误概念的转变
三、错误概念的转变
(一)错误概念的性质:
日常概念受个人经验的限制,常有错误和曲解,概念的内涵有时忽略了本质属性,而包括了非本质的属性。

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中,人们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其中有些经验可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固定点,但其中也有很多理解是与当前的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这就是错误概念,或者说另类概念。

错误概念与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认知体系。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概念的转变及其过程:
1.概念的转变:随着实践的要求,科学水平的提高,新物质的发现,以及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入变化,使概念的内涵得到充实,外延不断扩大。

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这里的“概念”是指某种观念,指个体关于某一对象的观点、看法。

概念的变化有两种可能:一种可称为“丰富”,即新知识的纳入充实了现有知识,通过积累的方式使这些知识发生变化。

另一种情况可以称为“修订”,这是指新获得的信息与原有信念、假定或理解之间存在冲突,因而要对彼此对立的理解作出调整。

2.概念转变的过程:概念转变是学习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

概念转变过程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学习者首先要意识到新经验与原有观念之间的不一致,从而产生一种“冲突感”,在此基础上,学习者要对新、旧经验及其有关的事实、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思考各自的合理性、正确性,直至对新、旧知识经验做出某种调整,以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

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

分类:(1) 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与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2) 现实概念的冲突与潜在概念的冲突;(3)针锋相对的认知冲突与可兼容的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的解决与概念转变。

主要有这几种:(1) 径直地或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拒绝新概念;(2)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纳入新概念:a.机械记忆;b.概念更换:以新概念代替旧概念,并与其它概念相协调;c.概念获取:
总体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比较精确;从较多的概念形式发展到更多的概念同
化;从未意识到这些概念的心理过程发展到自觉的受意识控制。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