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解读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与记忆
研究是个体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个体保存和再现所学内容的能力。

在教育中,了解研究与记忆的规律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合理引导和教育学生。

4. 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研究困难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了解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学生。

5.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规律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教育中的各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做出贡献。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下面将对教育心理学中的几个重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重点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具备对学生发展阶段的了解,具备区分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能力。

重点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研究学习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学习策略。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著名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重点三: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

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巧,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重点四: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差异。

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特殊教育则是针对那些有学习障碍或身体残障的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发展自身潜能。

重点五: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教育则是培养和培训教师的过程,培养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梳理。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心理素养,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知识点解析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知识点解析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知识点解析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研究的是教育中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规律。

掌握好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更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人类思维、学习和知识获取的发展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比如,在启蒙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图画等形象化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而在发展阶段,教师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开展讨论、实践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动机理论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而动机理论则是研究动机形成和发展的学科。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设立学习目标和奖励机制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对于“理论学习”型学生,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讲解和理论分析;而对于“实践学习”型学生,教师则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情绪调节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同时,教师自己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以保持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教学质量的衡量。

在教育评价中,教师应该注意评价的目标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师资格招聘考试 教育心理学 考点梳理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招聘考试 教育心理学 考点梳理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考点梳理专题一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考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可分为关于“学”与“教”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之父”,其作品《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6.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7.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专业知识;二是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三是关于洞察力。

这些差异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8.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9.一般来说,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一定是专家教师,但专家教师必然是学生喜欢的。

调查显示,学生总体希望教师具有聪慧、博学多才,豁达、乐观、乐群外向等品质。

10.制约教师成长的因素可分为三类: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

11.教师发展中的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具体包括:(1)微型教学;(2)教学决策训练;(3)反思训练;(4)开展行动研究。

专题二心理学基础知识考点梳理1.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4.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5.差别感受性: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教师是社会中具有重要职责的人群之一,他们肩负着培养和引导下一代的重任。

为了保证教师具备专业的教育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了教师职业发展中必备的证书之一。

其中,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教育评价以及行为问题等方面,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认知发展1.1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与特点;而维果茨基则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2 认知过程与策略: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以及问题解决、元认知策略等认知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由斯金纳提出的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和反馈对行为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了相关指导。

2.2 认知学习理论: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提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结构,重视学习的意义和理解。

2.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由维果茨基提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的产物,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互动和教师引导的重要性。

三、教育评价3.1 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包括教育评价的目的、公正性、科学性、综合性等原则,帮助教师了解评价的价值和重要性,指导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3.2 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包括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等评价方法,以及各种评价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教师应掌握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四、行为问题4.1 行为问题的成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帮助教师了解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帮助。

4.2 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包括行为管理、行为调节、行为疗法等策略,帮助教师在面对学生行为问题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促进学生行为的积极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梳理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供广大教师备考教师资格证参考。

一、发展心理学1.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社会情感发展阶段等。

2. 青少年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如身份认同、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等。

3. 成人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特点,如早期成年期、中年期、晚年期等。

二、认知心理学1.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等。

2. 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派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学派的信息加工理论等。

3. 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策略,如积极主动学习、深层加工学习等。

4. 记忆与遗忘记忆的过程、遗忘的原因和遗忘的规律,以及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与人格心理学1. 情感的类型与特点包括基本情绪、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等。

2. 自我概念与自尊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和自尊的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有效沟通的技巧等。

四、行为心理学1. 行为控制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理论。

2. 行为问题与干预如行为问题的类型、干预策略和行为管理等。

3. 动机与动机理论动机的概念、类型和激励方法等。

五、评价与测量1.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等。

2. 测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如测试的可靠性和效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和运用等。

六、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设计与目标设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科特点等,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明确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许多与教育相关的心理理论和实践知识。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如何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学。

1.1 儿童的认知发展1.1.1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教师应了解这些理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阶段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

1.1.2 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主要表现为感知、注意力和记忆的发展。

教师要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使用具体、直观的教学材料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认知能力。

1.1.3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操作思维的发展和逻辑思维的初步形成。

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1.2.1 青春期身心发展青春期是一个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发生许多变化,心理上也经历了许多挑战。

教师要理解青春期学生的需要和困惑,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

1.2.2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在这个阶段发展得较为突出。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二、学习与教学理论学习与教学理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的重要学科。

它研究学习的原理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1 学习理论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形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和奖惩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2.1.2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来实现的。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

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第一部分:心理发展理论1.1 蒙台梭利理论蒙台梭利理论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的,强调儿童在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中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本节将介绍蒙台梭利理论的主要观点,如儿童自主性、敏感期、自由发展等,并分析其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1.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节将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并探讨这些阶段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1.3 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

本节将介绍维果茨基的理论,包括近发展区、潜在发展区和互助学习等概念,并探讨这些理论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作用。

第二部分:学习理论2.1 杜威的经验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的。

本节将介绍杜威的理论观点,如任务中心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等,并探讨这些观点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

2.2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实现的。

本节将介绍斯金纳的理论观点,如正向强化、负向强化等,并探讨这些观点对教师课堂管理和激励的意义。

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探讨了人的需求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

本节将介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以及这些需求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第三部分:情绪与动机3.1 情绪的表达与调节情绪是影响学习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节将介绍情绪的分类,如基本情绪、复合情绪等,以及情绪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并探讨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表达和调节情绪,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202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2024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准备 2024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例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狗在听到铃声与食物的多次配对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才能实现有意义学习。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

知识不是绝对的,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由学习者构建的。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如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主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促进学习的氛围。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兴趣、好奇心等;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或压力驱动,如考试成绩、表扬等。

2、学习动机的理论例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如自我实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将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及时反馈、适当的竞争与合作等方式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历史事件、数学公式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写作技巧、解题方法等。

2、知识的理解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等。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以及教育与心理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是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教育评价和教育心理辅导等四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和途径的理论。

其中,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有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等。

他们的理论分别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以及布鲁纳的建构主义认知发展理论。

这些理论对于教育者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 认知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

孩子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同时每个孩子的认知发展速度和方式也存在差异。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行为是外界刺激和条件反射的结果,认为学习是一种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该理论中的典型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等。

对于教育者来说,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助于他们运用奖励和惩罚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2.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意识、思维和记忆等认知过程,强调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和问题解决来构建知识。

著名的认知学习理论家有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奥斯汀等。

教育者可以通过运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等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育评价1.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特点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和准确的评价。

其主要目的是提供有关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及指导教学改进和决策等。

教育评价应该具备客观性、准确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2. 教育评价的形式和方法教育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例如观察记录、作业考查、试卷测试、学科竞赛、综合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解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解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解析教育心理学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涉及到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理解与应用。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实践等角度,对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进行解析。

一、认知发展1. 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规律。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等学者的相关理论。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从感知运动期到具体操作期再到形式运算期。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人类的思维和学习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工具的使用而发展的。

2. 认知发展与教育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

例如,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运动能力,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学习理论1. 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行为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和社会构建主义学派等不同的学习理论。

例如,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形成条件反射和习惯的过程;认知主义学派则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思维过程;社会构建主义学派则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的过程。

2. 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习理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奖励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考点详解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考点详解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考点详解教师资格证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标准,而教育心理学是其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考点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考点。

一、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学科。

在教育领域中,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情绪、注意力等。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的考点非常重要。

此外,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考点之一。

心理学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考开始,经历了结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二、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学习是指通过特定的环境和刺激,使个体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记忆是学习的结果之一,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将信息存储并在需要时进行回忆和使用。

教师应了解学习的原理和方法,例如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等。

同时,了解记忆的过程和影响记忆的因素也是必要的,例如注意力、情绪、语义编码等。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学科。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发展心理学考点包括儿童认知发展、儿童情绪发展、青少年身份认同等。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对于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发展心理学的考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教育方案。

四、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评价与测量是重要的考点。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例如考试、作业、观察等,并掌握数据分析和评估能力。

教育评价与测量的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如何向家长和学生报告评价结果,以促进家校合作。

五、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培训和考试中必备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外在的刺激与反应,强调学习是由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所决定。

2.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的,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二、发展心理学1.儿童认知发展: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描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2.青少年发展: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如身体发育、性别认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3.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转变和发展特点,如中年危机、退休问题等。

三、个性与智力1.个性理论: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等为主,研究个体的性格、动机和态度等方面。

2.智力理论:主要有分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关注个体的智力类型和智力发展。

四、教学评价与诊断1.教学评价:研究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如标准化测验、作业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等。

2.学科评价:关注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数学能力评价、英语能力评价等。

3.教学诊断: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等手段,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干预。

五、教育管理与辅导1.学校管理与领导:关注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涉及学校组织结构、领导技能和管理策略等方面。

2.教育辅导:研究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关系和沟通技巧,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六、特殊教育和学习困难1.特殊教育:关注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问题,如视听障碍、智力障碍等。

2.学习困难: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和帮助。

七、家庭教育与学业发展1.家庭教育:关注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环境等。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考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考点。

它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考点的详细内容。

一、认知发展1.感知与知觉感知与知觉是指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

教师应了解学生对不同感官刺激的感知方式,以便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学策略。

2.注意与记忆注意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思维和感知的能力。

记忆是学生保存并再现所学知识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设置适当的复习任务来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和记忆能力。

3.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其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情感与人格发展1.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核心。

教师应了解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对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情绪管理技巧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调控能力。

2.人格与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性格特点、社交能力和学业水平等方面。

教师应了解不同个体差异对学生行为和学习的影响,并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帮助每个学生发展其潜能。

三、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行为,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形成习惯和技能。

教师可以运用此理论设计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及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活动。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社会互动和合作学习,创设积极的教室氛围,共同建构知识和经验。

四、评价与测量1.评价方式与方法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了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进行重点梳理和总结。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1 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的对象是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1.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等方面。

1.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个体如何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二、学习与教学2.1 学习过程及其认知机制学习是个体通过接触、体验和思考来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认知机制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

2.2 学习者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风格、动机和情感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3 教学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目标进行,包括知识结构、教学组织和教学材料等方面。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个体与群体心理3.1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是个体稳定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心理和社会上的平衡和稳定状态。

3.2 组织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过程,包括领导力、组织文化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

3.3 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群体决策、群体合作和群体动力等。

四、教育与发展4.1 教育概念与功能教育是社会传承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其功能包括知识传授、德育和能力培养等。

4.2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估工具等方面。

4.3 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制度、政策和实践的演变和变化,包括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 :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容 (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P4具体研究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2、三过程五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学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容的载体、教学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容*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 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 20年代到 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 20世纪 60年代到 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 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1、主动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 (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1、定义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 ; 定向性与顺序性 ; 不平衡性 ; 差异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 12岁— 14、 15岁,初中阶段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 15岁— 17、 18岁,高中阶段特点: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动态(二、关键期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2、定义: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 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 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等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2、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容和方法; 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 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感知运动阶段(0— 2岁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2— 7岁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 1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 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 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定义: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见书 P20-21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发展定义: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发展阶段:1、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至少年期成熟3、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认知方式差异:1、认知方式定义: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 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智力差异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 IQ 来衡量;2、智商呈常态分布(见图 ,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4、差异表现:个体差异群体差异男女水平基本相等,男性分布更离散;结构差异各有优势领域•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 1创设适应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手段循序个别学习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差异表现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性格类型差异 (外倾性和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4、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 ,是在较短的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学习的一般分类 (P32-33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 ;态度3、我国: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的学习二、联结学习理论 (P34-43理论要点: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 强化起重要作用; 3. 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 4. 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联结实现也会感到烦恼•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P37基本规律:(理解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P39基本规律:(理解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定义理解2、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有机体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之后不再有强化伴随,反应发生率降低,是减少不良行为和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惩罚(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不良行为和强化良好行为相结合•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P40•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411、理论要点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学习动机执行控制(认知策略3、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三、认知学习理论理论要点: 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部构造认知结构; 2. 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 3. 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