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穆旦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穆旦的诗》
学生谢美妹
学号 0920450323009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层次专升本
通讯地址福建省建阳市小湖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 354211
指导教师田义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
论穆旦的诗
摘要
穆旦诗歌被认为是足以和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等齐名的,其最大特征是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表现技巧的借用基础上,立足于自己的现实环境,用诗歌特有的艺术形式来展现自我心灵的搏斗与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从而写出了在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中分裂、残缺、矛盾、痛苦的生命真相,并致力于展现灵与肉自我搏斗的种种痛苦而丰富的体验,最早有意识的采取叶芝、艾略特、奥登等现代诗人的部分表现技巧,而成为中国新诗史上最具有现代性的诗人。诗人对诗歌现代性的整体思考和实际操作,使他的诗歌超越了李全发、戴望舒等前辈诗人,我认为是中国大地上的一枝绚丽的艺术奇葩!我想从整体再到他的写作艺术去剖析,最后从他的后期阐述。从而全面地进行一次穆旦的诗探究。
关键词:焦着矛盾,沉思忧郁,写作风格,后期创作
目录
摘要 (3)
绪论 (5)
一、焦着、矛盾中的穆旦 (5)
1、现实与自我的矛盾 (5)
2、价值观的颠覆 (5)
3、纠缠的人生 (6)
二、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 (6)
1、沉思忧郁的形象 (6)
2、生命与艺术的融合 (7)
3、穆旦的写作风格 (8)
三、穆旦诗歌后期创作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绪论:
近年来诗歌评论界和文学史界对穆旦的评价很高,甚至认为他是足以和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等齐名的一流的诗人。但以往许多文学史著作并未能给穆旦充分的评价。我想从整体再到他的写作艺术去剖析,最后从他的后期阐述。从而全面地进行一次穆旦的诗探究。
穆旦诗歌的最大特征是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表现技巧的借用基础上,立足于自己的现实环境,用诗歌特有的艺术形式来展现自我心灵的搏斗与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从而写出了在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中分裂、残缺、矛盾、痛苦的生命真相。毫无疑问,他对“自我”的探索和表现是独特的,也是持久而深入的,可以说,他的诗歌无论是表现技巧,还是思想情感,都与西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相类似。穆旦的现代诗歌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是自觉而又执着的,也是卓有成效的。由于穆旦的“自我”始终处于矛盾而痛苦的自我解剖之中,致力于展现灵与肉自我搏斗的种种痛苦而丰富的体验,并最早有意识的采取叶芝、艾略特、奥登等现代诗人的部分表现技巧,而成为中国新诗史上最具有现代性的诗人。
一、焦着、矛盾中的穆旦
穆旦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位杰出的现代主义诗人,他娴熟的现代主义诗艺和诗歌的先锋性探索在当时就受到了称道。穆旦具有哲人的思维品质,他从不肯简单、片面、孤立地看待世界,而是以一种批判的眼光进行观察,潜入事物根底,否定现实中虚假和荒谬的现象,在否定之上再否定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肯定。他的思维方式决不是直线延伸,而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在对自我认识、现实存在的不断怀疑、否定中艰难前行。
1、现实与自我的矛盾
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派诗人吸取了西方现代主义的主张,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都具有现代气质,具有一定的深度、先锋性和个人色彩。尤其是他们承继了西方现代主义否定、批判的理性精神,这是混合在战时斗志昂扬的现实主义集体大合唱中的一种深沉的个人话语。穆旦的诗歌中蕴含着更为复杂微妙的情愫,对现实的怀疑态度、理性批判、精神信仰追求的失落更加深了原来的危机意识。穆旦以一个现代主义诗人的敏感和清醒,从中国特殊的现实政治环境出发,凭借着自己独立而深入的哲学思考和实践探索,由现实层面上升到人的普遍存在,提炼出来关于“存在的荒诞感”,达到与西方现代主义精神相通处。
2、价值观的颠覆
穆旦在对现实的深刻体察中,发现了事物具有与其表面现象截然相反的本质。那活着的原本已经“死”了,而死了的却是超越到更高层面的“生”,并把这种思考引申、扩展到相关意象。
在《防空洞的抒情诗》中,穆旦就建构了一个颇具反讽意味的“生”与“死”
的情境并置。防空洞外,在战争所施加的死亡的严酷压力下,被恫吓的人们疯狂逃散,表现出如“蜂踊的昆虫”般的动物求生本能。防空洞内,人们似乎又恢复了日常生活中的常态,轻松地闲聊,平庸而琐碎。
穆旦笔下的“春天”极不真实,是甜蜜的谎言,“春日的火焰熏暗了今天”(《先导》),连这个季节的花鸟都暗含敌意。当人们对之深信不疑,掉入它的陷阱之后,它就发起叛乱,“把我流放到……一片破碎的梦”。(《春(二)》)这些都不过是甜美纯真、充满诱惑的幻象,它们遮蔽了真正的美好与理想。与之相对应,穆旦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冬天意识”。肃杀、严厉的冬天颇具冷静、清醒的战斗精神,消解了春天所有的浮躁和虚假,袒露出事物的本来面目、真实状态,让人的心灵沉潜下来,在静默中酝酿着新生的希望。
3、纠缠的人生
穆旦对死亡、绝望的个人体验是非常深刻剧烈的。他保持了残酷的清醒,在以理性为主导的怀疑精神和现代意识的观照下,深入事物根底,发掘其严酷的本质,看出现有价值体系、日常观念、政治预言的虚妄和不可靠。他由此感受到精神信仰失落、思想情感无从依附的痛苦和迷失,陷入了一种精神上“死亡”(绝望)的困境。
美好的信仰遭到了解构,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和谬误相反相成,没有绝对的拯救,那种“向死而生”的悲壮姿势似乎也显得没有意义。诗人不禁产生一种存在的荒谬感,一种人根本处境的悲凉意绪。正如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神话”所说的那样,人类的工作就是在伴随着石头不断滚落而不断地推石上山,一种绝望而悲壮的生存困境。人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残酷与虚妄,“存在的荒诞”,却没有放弃人本身,否认人的意义与价值,在与存在的不懈抗争之中,永不停歇地推石上山。人的发展史就是这样一个悲壮姿势的不断重演史,没有完结的那一天。
二、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
1、沉思忧郁的形象
从穆旦青年时期的照像看,他身材瘦长,脸上总挂有一丝沉思的忧郁。这副文弱、多思的样子让我们立刻联想到奥地利的现代主义大师卡夫卡,却丝毫没有想到这位文弱书生在当时竟是一位军衔为中校的“武将军”。与丁玲“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那种从自由知识分子转变为左翼知识分子的人生路线相比,穆旦的人生选择正好是逆反的。这种人生道路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知识界四种互为交叉、又彼此歧异的分化与选择。这是文化与政治两个领域的保守主义、激进主义思潮的激烈碰撞所造成的。穆旦与王国维们相比,他们的相通处在于自觉疏离政治的自由主义倾向,也即对学者型人格的皈依与坚守,而分歧处在于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两种不同的文化立场。与胡风、丁玲这些左翼知识分子相比,现代性共同追求与民族主义情绪的郁结使他们同样奉行激进主义,但对现代性的不同理解使他们的选择颇有差异。丁玲等人倾向于政治激进主义后,虽然作为知识分子仍始终不忘文化、文艺问题本身,但其着眼点与最终的希望都寄托于一种政治理念与社会革命上。或者说,他们是一种政治本位立场。穆旦则倾向于文化激进主义。作为爱国知识分子,他也曾投笔从戎,不忘时代艰危与民族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