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技巧-高考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本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至少有两项 直接涉及到古诗词鉴赏的内容;或者说,古 诗词鉴赏恰是文化传承与审美鉴赏不可回避 的重要渠道。古诗词鉴赏之于本学科教学的 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文无定解”“趣味无争辩”, 文学鉴赏原本就是教学难点;“诗无达 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一曲锦瑟解 人难”,古诗词鉴赏更是学科教学的难点中 的难点。
6.诗人风格术语积累:
如《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滥觞,《楚辞》 则开浪漫主义先河。 “三曹”诗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雄 浑奇拔。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乐天诗雅 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 蘼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 号称小太白的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 词风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的作品; 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其四,婉约细腻。这种风格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 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 陵春》。 其五,绚丽飘逸。这类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 具有绚丽飘逸之美。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六,雄浑奔放。骨力健拔,气概恢宏,昂扬激越,豪放 壮美。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其七,沉郁顿挫。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 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 和悲凉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音韵。如杜甫的 《登高》。

(阴沉抑郁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 昂扬有朝气 法,请简要分析。
补充注释:安西四镇,指中国唐代前期在西 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 贞观十四年(640)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 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址), 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见都护府)。后将安西都 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新疆库车),同时在龟兹 (又称丘慈、邱兹、丘兹,古代西域大国之一, 唐代将其纳入统治)﹑焉耆(新疆焉耆西南)﹑于 阗(新疆和田西南)﹑疏勒(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 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 四镇”。 此时“安西四镇”已被吐蕃占据。诗作及此, 含蓄表现了诗人的忧虑。
二、怎么考?
——鉴往知今
考题示例
[2014年·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商调•黄莺儿
[清]张潮
赠燕
源自文库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 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 怎样的情?(4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 实景,历历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则由实见虚,将具体实景与抽象 精神融为一体,从视野的开阔,联系到抱负 气度的远大;其中蕴含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 生哲理。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看似也是实写,但重在 虚指,不仅暗示出隐者令人仰慕的品格,抒写 了对隐者的敬慕以及未见其人的怅惘,还可引 申出某种普遍而又深刻的哲理:人们在探寻追 求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目标仿佛就在眼前, 却又遥不可及。
从近十年古诗词鉴赏考题看,手法鉴赏类试题日益 凸显。这里的手法属于诗文如何表达的“言语形式” 。 由此可引发一点学科思考:语文教学究竟应该侧重什么? 是一个个宏大的“人文主题”吗?是一直“决定着形式” 的所谓“内容”吗?不应该作简单化回答。为了充分体 现学科特色,“言语形式”教学应该是侧重点。这里所 说的“形式”本来与“内容”就是一体的。语文教学理 应该从语言文字入手,披文入情,由“言”入“意”, 在“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中去捕捉“写了什 么”,即经由“形式”抵达“内容”,只有沿着这样的 路径才能获得富有意味真切而有价值的内容。
一、考什么?
——鉴往知今
古诗词鉴赏考查大致有以下几大方面:
1.鉴赏艺术形象
古诗词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身形 象以及诗中所写景、物、人、事。
2.咀嚼品味语言
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 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尤其是指向明确的 语境义,进而赏析这种语言的表达效果。
3.鉴赏手法技巧
①修辞手法: 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 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近景
动 qì 注:碛( )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 法,请简要分析。
高考天津卷 暗 实景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明
远景
凉 州 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近景
动 qì 注:碛( )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实中有虚
都有助于解答习题。
3.常见意象或称谓积累
常见意象或称谓积累: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柳絮——表送别离愁 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双鲤——代书信(鸿雁亦有此意) 采薇——指隐居生活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松——
傲霜斗雪,坚强的代名词。
竹—— 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
西路(秋天),西成(秋收),阳月(农历十月), 散发(在家闲居状),九重(京城或帝宫)等等
5.语言特点术语积累 其一,平实质朴(朴素自然)。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 加修饰,平易近人。语言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但平淡 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陶渊明的《饮酒》 等。 其二,含蓄隽永(含蓄委婉)。即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 而通过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 感情。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其三,清新明丽(清新雅致)。这种风格如雨后柳色,往 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欣怡的感情。如杨万 里的《小池》。
梅——品格高洁、傲然独立、意志坚强的象征。 菊——高洁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鹧鸪鸣声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常指这类情感。 蝉 —— 寒蝉常常是悲凉惆怅的代名词。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伤感。 西风——往往表达伤感、不平、惆怅等情感。
②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 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 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渲染、象征、用典、 赋比兴等。
4.评价思想内容
对其思想(感情)内容或观点态度进行 简评。简析其思想价值、人生意义以及作 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价值态度等。
5.勾连探究
比如,高考语文北京卷近年的古诗词“课内 外勾连”考题,值得重视。这种内外勾连试题本 身又暗合了最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大力倡 导的“专题式”“主题式”或“群文阅读”教学 新方式,甚至可以说早已超前地渗透了《课标》 所提“任务群”的课程内容新理念。 这类考题的学科价值导向作用不言而喻,未 来高考测试前景亦可圈可点、可期可盼。
7.常用鉴赏术语积累: 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如话, 平淡无奇质朴,辞藻华丽明快,沉郁顿挫,诗情画意, 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等等
(二)艺术手法难点突破
——“虚实相生”试析
什么是文学艺术的“虚”与“实”? 任何文学作品,都试图通过有限的 内容去表现无穷的意蕴——“象外之 象”“味外之味”“言外之意”。因此, 作品中的“实”指作品直接描写的具体 而有限的艺术形象,它是引起欣赏者审 美联想的基础与条件。而“虚”则指作 品间接提供的、需要欣赏者经过想象联 想才能得到的审美意味。古今中外,这 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诗词的“虚”与“实”
简单地说,诗词中的“实” 指其中具体描 写的看得见摸的着的“景、物、人、事”。 “虚”则指作品间接提供的要经过读者想象、 联想、推断才能把握的无限丰富的“言外之
意”。真正优秀的作品,虚中有实,实中有
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例如:试比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分析他们在处理虚 与实的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考查能力点]题1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题2 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 级均为D级。
[2014年·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商调•黄莺儿
[清]张潮
赠燕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注]。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 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古代诗词鉴赏
技巧
高考篇
当前宣传工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 “兴文化”。兴文化就是要推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 在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的背景下, 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确定 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
[2014年·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商调•黄莺儿
[清]张潮
赠燕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注]。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 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 是春末。
高考阅读鉴赏试题,应该或至少不能淡化手法类试 题的考查。
三、如何备考?
(一)关键知识积累
1、 应了解诗词文体知识和文化常识,掌
握一定鉴赏术语,做好知识储备。
意象 风格 意境 联想 衬托 想象 用典 象征
等等。
2.在知识储备基础上,再进一步了解重要诗 人诗作 比如,对诗歌背景和重点作家的了解等等,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 怎样的情?(4分)
[试题简析] 前四句明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 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王、谢” 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2014年·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商调•黄莺儿
[清]张潮
单以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看,各地考 生这类试题的得分率一直很低。 2018年之后,课标修订后的高考语文 命题会不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 古诗词鉴赏试题的检测地位必然得到强化。 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加强此类试题的应对性 研究。 下面主要从古诗词鉴赏手法这一视角, 勾连必要的知识与能力,结合部分典型高 考试题,略陈应对策略如下: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 (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携归画栋修花 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 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 谢在此居住,繁华一时,但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 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共同点: 两诗均从实处下笔,凭虚处传神。
延伸联想思考:
虚实相生,诗中有画
1、野渡无人舟自横 2、踏花归去马蹄香 3、深山藏古寺 4、蝴蝶梦中家万里
5、蛙声十里出山泉
蛙 声 十 里 出 山 泉
考题示例
明 暗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 分) 远景
凉 州 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其八,慷慨悲壮。此类作品情感悲壮,出语高昂, 或壮志难酬,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 不平。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其九,旷达洒脱。此类作品疏狂不羁,通脱豁达, 潇洒飘逸,高洁特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其十,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 笔调,而文字背后也含有别样的人生况味。如张养浩的 《山坡羊》。
赠燕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注]。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 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 怎样的情?(4分)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写燕子怜惜花朵零落,衔花 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作者借景抒情,抒发 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理解着力点提示:手法+内容+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