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处方》

《腹针处方》
《腹针处方》

腹针处方》

腹针疗法在治疗时有一病一方的标准化处方特点,许多

疾病在腹针疗法中都有其对应的处方。而且,任何疾病的处 方都是唯

一的。只要诊断准确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 必须从提高诊断水

平入手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其次, 认真地把握好腹针治疗时的

每一个环节和提高取穴和手法 的基本功使操作规范贯穿在治疗的全过

程中,是提高临床水 平的关键,其次还需要掌握好各种疾病的辩证特

点,才能满 足每个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的个性化需要。在每个处方中,

对 针刺的顺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进针的深度在每个 处方

中都把浅刺的穴位进行了说明,以便大家能够掌握。对 于每种疾病的

临床不同表现,也可以在辩证加减中去选择。

1 落枕 1.1 定义落枕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 活动

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本病多由于睡觉时颈

部位置不当,风寒侵袭所引起。部分病例可因颈部轻度扭伤

义肩周炎又称肩凝症或漏肩风,因患者年龄多在 50 岁左右,

引起。 1.2〔腹针治疗〕 (1) 处方:

中脘、商曲(患) 、滑肉门 (患)⑵针刺的顺序:1、 中脘、 2、商曲(患) 、3、滑

肉门(患) (3)针刺的深度:

中脘、 商曲(浅) 、滑肉门 1.3〔辩 证加减〕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 浅) 、滑肉门(双) 。颈

项后正中疼痛: 下脘 (浅)、商曲 双、 浅)。2 肩周炎 2.1 定

(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上风湿点(浅) 、上 故又称“五十肩” 。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

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 2.2 〔腹针治疗〕 (1)处

方:

滑肉门(浅) 2.3[辨证加减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滑肉门三 角(患)。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 取穴距离缩短。 3 肱骨外上髁炎 3.1定义肱骨外上髁炎又称

网球肘,通常发生于网球运动或经常用力作旋转前臂、屈伸

肘关节者,肘关节疼痛为主症。 3.2 〔腹针治疗〕 (1)处方:

(患、浅)。4腕部的狭窄性腱鞘炎 4.1定义本病多发生于

经常使用腕部及手指握力的人群,以腕部桡骨茎突及拇指的 掌指关节掌侧等处最常见。工作时由于肌腱和腱鞘在桡骨茎 突及关节处经常摩擦,产生损伤性炎症,逐渐使腱鞘狭窄而

患病。病程缓慢,偶发于手部急性损伤后。 4.2〔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健) 、滑肉门(患) 、上风湿点

(患) 、

3、滑肉门(患)

4、上风湿点(患)、

5、上风湿外点(患)

中脘、商 曲(健)、滑肉门(患)⑵针刺的顺序:1、

中脘、2、商 曲(健)、3、滑肉门(患)

(3)针刺的深浅:中

脘、商曲、 中脘、商曲(健) 、滑肉门(患) 、上风湿点(患) (2)针刺的 顺序:1、 中脘、 2、商曲(健)、3、滑肉门(患)4、

上风湿点(患) (3)针刺的深浅:中

脘、商曲、滑肉门(浅) 风湿点(浅) 3.3[辨证加减 ] 肘部疼痛较剧加上风湿点三角

风湿外点 (患) (2)针刺的顺序:

中脘、 2、商曲(健)、

风湿外点(浅)4.3[辨证加减] 腕部拇指侧疼痛加列缺(患)腕部关节正中疼痛加外关(患)。5 颈椎病5.1 定义颈椎病是

种老年性退行性骨质病变,又称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综合症。本病临床表现以颈项部疼痛、颈项强直、活动受限、上肢麻木放射痛、手指麻木或伴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眩晕、失眠、记忆下降,严重时发生卒倒等。X光片显示有骨质增生或生理弯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变窄等。

临床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其中以

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为多见。5.2 〔腹针治疗〕(1)处方:

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2)针刺顺序:1、中脘;2、关元;3、4、商曲;5、6滑肉门(3)针刺深浅:

中脘、关元、商曲(浅)、滑肉门5.3 辨证加减:神经根型加石关(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略窄。椎动脉型加下脘。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头痛、头晕、记忆下降加气穴(双)。耳鸣、眼花加气旁(双)。6 腰椎间盘突出症6.1 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腰腿痛中常见的原因,许多腰痛和根型坐骨神经痛,均与此病相关,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我们的辨证施治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6.2 〔腹针治疗〕(1)处方:水分、气海、

关元⑵针刺顺序:1、水分;2、气海;3、关元(3)针刺深

浅:水分、气海、关元 6.3[ 辨证加减 ]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主:外陵(双) 、气穴(双)、四满(双)。合并坐骨神经痛: 气旁(对侧)、外陵(患侧) 、下风湿点(患侧) 、下风湿下 点

(患侧)。 8 腰背痛 8.1 定义腰背痛是指背痛连及腰痛 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背痛除背肌劳损、骨质增生、感受风 寒等因外,还可因内脏的疾病而引发,腰痛除风湿、劳损、 骨质增生、闪挫等因

外,亦可因内脏疾病诱发,故其病因较 为复杂。本证常见于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以及脊柱

和内脏病变等。本篇仅就寒湿性、劳损性、肾虚性腰背痛叙

辨证加减: 腰背痛背痛较甚: 滑肉门 (双、 浅)、太乙

石关(双)、风湿点(双、浅) 。腰背俱痛:商曲(双) 枢(双)。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 、金河(双) 。

性:上风湿点(双、浅) 、下风湿点(双、浅) 。劳损性:商 曲(双、浅)、四满(双)、气穴(双) 。肾虚性:下风湿点

双、浅)、水道(双) 。9 慢性胃炎 9.1〔定义〕本病可有

急性胃炎转变而来。饮食不节、嗜食生冷辛辣或长期饮酒、

过度吸烟、精神刺激,都能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其他如溃

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气穴(双)

。以腰痛为

述如下。 8.2 〔腹针治疗〕 (1) 处方:

中脘、气海、关元、大 横(双) ⑵针刺顺序:1中脘、2气海、3关元、4、5大

横(双) (3)针刺深浅:

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 8.3

、天 寒湿

疡病、胃癌、胃扩张、胃下垂等,也能引起续发炎症。 9.2

元;5?6、天 枢(双侧)9.3辩证加减:消化不良:加天 枢下

(右侧、 )便秘:加天枢下(左侧、 )虚寒型:加神阙温 灸 10 消化性溃疡 10.1〔定义〕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 二指肠的明显溃疡,溃疡亦可位于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术 后的吻合口,或空

肠、回肠、米克耳憩室 .因这些溃疡的形成

均有胃酸和胃旦白酶的消化作用参与,故称消化性溃疡。绝

病,多发于青壮年。 10.2〔腹针治疗〕 (1)处方:中

水分;气海;关元;天枢(双侧) 。(2)针刺顺序:1、中脘;

F 脘;3、水分;4、气海;5、关元;6、7天枢(双

嗳气、泛酸加:上脘(中刺) 11.慢性肠炎 11.1 定义:慢性肠 炎一般多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而言。病因尚不十分 明确,可能为肠道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的后果。其

它如情绪激动、劳累、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常是复发的

关元; 5、 6 天枢(双侧) 11.3辩证加减:小腹胀痛:加大巨 双侧)。便溏、水泻:加水道(双侧) 。脾胃虚寒型:加大 横

(双侧);神阙温灸。 12胆囊炎 12.1 定义:胆囊在肝脏下 腹针治疗〕 (1)处方:中

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 侧)(2)针刺顺序:1、中 脘;2、下脘;3、气海;4、关

大多数(9 5%以上)位于胃和

指肠,是一种常见慢性

脘;下脘; 侧) 。10.3 辩证加减: 指肠溃疡加:梁门(右侧、中刺)

诱因。 11.2〔腹针治疗〕 (1)处方:中

脘;下脘;腹泻;关元; 天枢(双侧) (2)针刺顺序: 1、中 脘; 2、下脘; 3、腹泻; 4、

面胆囊窝内,象黎形,位于右上腹肋缘下。主要因胆结石梗阻、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病史。12.2〔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上风湿

点(右侧)。(2)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气海;

4、关元;5?6、天枢(双侧);7、上风湿点(右侧)。

12.3 辩证加减急性胆囊炎加:大横(右侧)消化不良加:天枢下(右侧)便秘加:天枢下(左侧)13、上呼吸道感染13.1

定义〕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这些部位的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感冒。

13.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下脘;上风湿点(双侧)

⑵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上风湿点(双侧)

(3)针刺深浅:中脘(浅刺);下脘(浅刺);上风湿点(双侧)。

13.3 辩证加减:咽部疼痛加下脘下(浅刺)。高热不退加气海、关元。心血管疾病1、冠心病胸闷胸痛引气归元,水分,

左商曲,左气旁,双气穴。2、冠心病心慌心悸引气归元,

左气旁,双气穴。3、冠心病搭桥术后术口疼痛引气归元,

水分,左商曲,可于心脏的腹部投影区点刺;左气旁。3、

冠心病搭桥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引气归元,大横,双气穴,双天枢。4、冠心病搭桥术后体虚中脘,下脘,气海灸,关元

灸,双天枢,双气穴灸,关元下灸。5、冠心病失眠引气归

元,双商曲,双气穴,双气旁,腹四关。6、高血压病头晕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滑肉门,双水道。7、高血压

病头痛中脘、气海、关元、双阴都、双天枢、双滑肉门。

血压病心悸引气归元、左商曲、水分、左气穴。精神神经疾

中风后遗症引气归元、患侧滑肉门、上风湿点、患侧

外陵、下风湿点、健侧商曲。2 帕金森病精神障碍引气归元、

上脘、双阴都、双太乙、双天枢。3、帕金森病服药副反应

三叉神经痛急性发作天地针、双滑肉门、上风湿点、患侧阴都、中脘上。8、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气归元、双商曲、

双滑肉门。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引气归元、双商

曲、双滑肉门、双阴都。10、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痛引

血不足视觉障碍引气归元、中脘上、双阴都、双气穴、双滑肉门、12、失眠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商曲、双气旁、双气

穴。13、抑郁症引气归元、双气穴、双气旁、关元下。

肝气郁结型抑郁症引气归元、双四满、石门、双日月、双气

旁。15、痰气郁结型抑郁症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

心脾两虚型抑郁症引气归元、双滑肉门、双大横、双梁门。8、

高血压病失眠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旁、腹四关。9、高

症状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腹四关、双天枢。4、紧

张型头痛引气归元、双气穴、双四满、石关。5、偏头痛引

气归元、双滑肉门、患侧商曲、中脘上或旁、患侧石关。6、三叉神经痛天地针、双滑肉门、双气穴、双上风湿点。7、

气归元、双商曲、双滑肉门、中脘上。11、椎-基底动脉供

14、

16、

17、肝肾阴虚型抑郁症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大横。18、小

腹针通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1、耳鸣 引气归元、腹四关、大横双 2、失眠 主穴:引气归元穴(中腕、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 配穴:商曲(双)、滑肉门(双)、下风湿点(双)、气旁(双)。 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带上眼罩,暴露腹部,上述输穴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避开毛孔及血管,将0.25mmx40mm规格的毫针通过针管迅速进入输穴皮下,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后,留针20分钟。 结论本研究表明腹针治疗妇女失眠症近期疗效较药物满意。 3、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取腹穴中脘、下脘、双上风湿点,高热(体温>39℃)时加气海、关元针刺,病例均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可采用轻捻转、徐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方法,针毕按进针顺序依次出针,起针过程中不提插不捻转; 提示腹针组退热效果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相当。结论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退热作用平稳而缓和。 4、慢性荨麻疹 取穴:以腹针引气归元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配穴: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双侧大横穴). 方法:先测准腹针穴位,以确保疗效,然后常规消毒,用薄氏腹针专用针S4×40(34号)毫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到地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及疤痕,然后施术要轻、缓。如针尖抵达预计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施术分3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远端传导为催气。留针30分钟。其间在神阙加灸架灸。每曰1次,每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4周为1疗程。 结论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与西替利嗪相当,但无抗组胺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安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 5、膝关节术后疼痛 薄氏镇痛处方: 水分(M)、气旁(M、健侧)、关元(D)、外陵(M、患侧)、下风湿点(S、患侧)。根据切口的位置加穴:膝关节内侧…下风湿内点、膝关节外侧~下风湿点、膝关节中间一下内与下风湿连线上。 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主要处方为:引气归元;滑肉门(患)和上风湿点(患),另取病变区相应点,若干穴位.前者深刺(D),中者中刺(M),后者浅刺(S).同时采用浮针治疗,主要在患者病区取点. 结论采用腹针和浮针并用时,对该种病症止痛效果很好,并且治疗方法无痛,易于患者接受,患者康复快,无副作用。 7、无先兆偏头痛 处方:中脘、阴都或中脘梅花刺、阴都三角刺。辩证加减:血虚头痛加气海、天枢(双)。瘀血头痛加气海、关元、滑肉门(双)。针刺前首先明确无肝脾肿大等阳性体征再施治,患者取仰卧位,选用40一60mm长度的毫针,避开毛孔及血管、疤痕,施术分三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四周或远端传导为催气。针法:直刺,快进针,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隔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1次/d,10d/疗程,共2个疗程。

腹针常用处方

腹针常用处方 腹针治疗各种疾病的处方 1、头痛, 处方:中脘、阴都或中脘梅花刺、阴都三星刺。辨证加减: 外感头痛:曲池(双)或十二井放血;血虚头痛:气海、天枢(天枢);瘀血头痛:气海、关 元、滑肉门(双) 2、落枕, 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 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滑肉门(双);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商曲(双)。 3、肩凝症 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 辨证加减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距离略长。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4、肘、腕痛- 处方:中脘、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商曲(健)辨证加减 肘部疼痛较剧烈:上风湿点三角(患) 腕部拇指侧疼痛:列缺(患) 5、颈椎病 处方:天地针(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辨证加减 神经根型:石关(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

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略窄。椎动脉型:下脘上,取穴时依据骨质增生的部位高低不同而上下移动,如颈7增生取下脘穴,颈4-5增生取下脘上5分,依此类推。 上肢麻木、疼痛:患侧滑肉门三角,取穴方法参照治疗肩痛、肘痛。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气穴(双) 耳鸣、眼花:气旁(双) 6、腰背痛 处方: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 辨证加减 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太乙(双)、石关(双)、上风湿点(双)。 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 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寒湿性: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 劳损性:商曲(双)、四满(双)。气穴(双)。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水道(双)。 附: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水分、气海、关元。 辨证加减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 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气穴(双) 以腰痛为主: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 7、膝关节炎 处方:滑肉门(患侧)、外陵(患侧)、气旁(健侧)、下风湿点(患侧)

腹针

3、腹部围绕着人体中心——肚脐(神阙) 神阙穴为神之所舍其中也。为肚脐。其:“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形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传,十月胎满,则神注于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神阙位于脐窝中央,脐窝是由新生儿时脐带残端变干后.脐带与腹壁表皮相连接处出现裂口,逐渐与腹壁脱离,遗留创面愈合后形成。因人体在母体内是通过脐带获得营养逐渐形成的,所以脐是禀受先天的最早形式,因此,神阙具有向四周及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 腹针理论认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脐带。胎儿出生后,脐带作为一个废弃的组织将会在新生儿期干燥、脱落。但脐周系统向全身提供气血的通道及网络并未完全消失。脐环与脏腑及人体其他部位的沟通点多与腹部的穴位叠落,其连线可在前腹壁浅层呈现出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状似神龟。 此外,腹诊的临床应用也有了近千年的历史。这些都为腹针疗法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腹针的定位及取穴特点 1、熟悉腹部的骨度分寸和腹部的划分定穴 腹部为了临床取穴方便一般把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为6寸来计量。其他参照针灸骨度分寸。任脉的定位以腹白线为准(比较粗),而不是简单地定为腹正中线。其他经脉的定位按比例与任脉相平行而定。 2腹穴的定位: 神阙——脐之正中取之。任脉 下脘:脐上2寸取之。任脉 商曲穴:下脘穴旁开5分处取之。肾经 建里:脐上3寸。任脉 石关:建里穴旁开5分处取之。肾经

上脘:脐上5寸取之。任脉 中脘穴:脐上4寸取之。任脉 阴都:中脘穴旁开5分处取之。肾经 气海旁:气海脐下1.5寸,当脐与关元穴连线中点处取之。任脉 气旁穴:气海旁开5分 关元穴:脐下3寸,中极上1寸取之。任脉 水分:脐上1寸取之。任脉 滑肉门:水分穴旁开2寸处取之。胃经 天枢:脐正中旁开2寸处取之。胃经 石门:脐下2寸,关元上1寸取之。任脉 阴交:脐下1寸,石门上1寸取之。任脉 外陵穴:阴交穴旁开2寸处取之外陵。胃经 上风湿点:滑肉门旁开5分上5分。新穴 上风湿外点:滑肉门旁开1寸。新穴 上风湿上点:下脘旁开3寸。新穴 下风湿点:气海旁开2.5寸。新穴 下风湿内点:气海穴旁开1.5寸。新穴 下风湿下点:石门旁开3寸。新穴 大横:脐旁开3.5寸取之。脾经 3腹部的划分定穴 其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处伸出, 其头部伏在中脘穴上下, 尾部从两个气旁穴(气海旁开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 其前肢分别由滑肉门引出,在上风湿点屈曲,到上风湿上点,止于上风湿外点,其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在下风湿点屈曲,到下风湿下点,止于下风湿下点穴。

腹针治疗常见病方法及取穴

腹针治疗常见病症 腹针疗法在治疗时有一病一方的标准化处方特点,许多疾病在腹针疗法中都有其对应的处方。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只要诊断准确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必须从提高诊断水平入手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其次,认真地把握好腹针治疗时的每一个环节和提高取穴和手法的基本功使操作规范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是提高临床水平的关键,其次还需要掌握好各种疾病的辩证特点,才能满足每个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的个性化需要。 在每个处方中,对针刺的顺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进针的深度在每个处方中都把浅刺的穴位进行了说明,以便大家能够掌握。对于每种疾病的临床不同表现,也可以在辩证加减中去选择。 1落枕 1.1定义 落枕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本病多由于睡觉时颈部位置不当,风寒侵袭所引起。部分病例可因颈部轻度扭伤引起。 1.2〔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患)、3、滑肉门(患) (3)针刺的深度:中脘、商曲(浅)、滑肉门 1.3〔辩证加减〕

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浅)、滑肉门(双)。 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浅)、商曲(双、浅)。 2肩周炎 2.1 定义 肩周炎又称肩凝症或漏肩风,因患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 2.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 (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浅) 2.3[辨证加减]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滑肉门三角(患)。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3肱骨外上髁炎 3.1定义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通常发生于网球运动或经常用力作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者,肘关节疼痛为主症。 3.2 〔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 (2)针刺的顺序:1、中脘、2、商曲(健)、3、滑肉门(患)4、上风湿点(患)

腹针常用处方(16个)

1、头痛: 处方:1中脘M、2阴都S 辩证加减:外感头痛:曲池(双)或十二井放血 血虚头痛:气海、天枢(双) 瘀血头痛:气海、关元、滑肉门(双) 2、落枕 处方:1中脘M、2商曲S(患)、3滑肉门M(患) 辩证加减: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滑肉门(双) 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商曲(双)

3、肩周炎 处方:1中脘M、2商曲M(健)、3滑肉门S(患)辩证加减:1.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距离略长。 2.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4、网球肘 处方:1中脘M、2商曲(健)M、3滑肉门(患)S、4上风湿点(患)S 辩证加减:1.肘部疼痛较剧加上风湿点三角(患) 2.脘部拇指侧疼痛加列缺(患) 3.脘部关节正中疼痛加外关(患)。

5、腕部的狭窄性腱鞘炎: 处方:1、中脘M 2、商曲M(健) 3、滑肉门M(患) 4、上风湿点M(患) 5、上风湿外点S(患) 辨证加减:1.腕部拇指侧疼痛加列缺(患) 2.腕部关节正中疼痛加外关(患) 6、颈椎病: 处方:1中脘M、2关元M、3商曲S(双)、 4滑肉门M(双) 辩证加减:1.神经根型加石关(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略窄 2.椎动脉型加下脘上,取穴时依据骨质增生的部位高低不同而上下移动,如颈7增生取下脘穴,颈4-5增生取下脘上5分,以此类推。 3.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取穴方法参照治疗肩痛、肘痛。 4.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双)。 5.耳鸣、眼花加气旁(双)。

7、腰背痛 处方:1中脘M、2气海D、3关元D、 4大横M(双) 辩证加减:1.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太乙(双)、石关(双)、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 2.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 3.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 4.寒湿性: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 5.劳损性:商曲(双)、四满(双)、气穴(双)。 6.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水道(双) 8、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1水分M、2气海D、3关元D 辩证加减:1.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 2.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气穴(双) 3.以腰痛为主: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 4.合并坐骨神经痛:气旁(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 5.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浅)、太乙(双)、石关(双)、风湿点(双、浅) 6.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 7.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 8.寒湿性: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浅) 9.劳损性:商曲(双、浅)、四满(双)、气穴(双) 10.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浅)、水道(双)

]《腹针无痛治百病》处方整理[1]

腹针无痛治百病 (2) 心血管疾病 (2) 1、冠心病胸闷胸痛 (2) 2、冠心病心慌心悸 (2) 3、冠心病搭桥术后术口疼痛 (3) 3、冠心病搭桥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3) 4、冠心病搭桥术后体虚 (3) 5、冠心病失眠 (3) 6、高血压病头晕 (3) 7、高血压病头痛 (3) 8、高血压病失眠 (3) 9、高血压病心悸 (3) 精神神经疾病 (3) 1、中风后遗症 (3) 2帕金森病精神障碍 (3) 3、帕金森病服药副反应症状 (3) 4、紧张型头痛 (3) 5、偏头痛 (4) 6、三叉神经痛 (4) 7、三叉神经痛急性发作 (4) 8、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 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4) 10、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痛 (4) 1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视觉障碍 (4) 12、失眠 (4) 13、抑郁症 (4) 14、肝气郁结型抑郁症 (4) 15、痰气郁结型抑郁症 (4) 16、心脾两虚型抑郁症 (4) 17、肝肾阴虚型抑郁症 (5) 18、小儿神经性尿频 (5) 19、多汗症 (5) 消化系统疾病 (5) 1、胆囊炎 (5) 2、小儿消化不良 (5) 3、慢性传输型便秘 (5) 4、出口梗阻性便秘 (5) 5、混合型便秘 (5) 6、辩证治疗便秘 (5) 妇科疾病 (5) 1、更年期月经不调 (5) 2、更年期崩漏 (6) 3、更年期精神障碍 (6) 4、更年期秘尿系统疾病 (6)

5、子宫肌瘤 (6) 6、痛经 (6) 7、月经不调 (6) 8、月经先期 (6) 9、月经后期 (6) 10、月经先后不定期 (6) 11、月经过少 (6) 12、月经过多 (6) 13、闭经 (6) 骨科疾病 (7) 1、颈椎病 (7) 2、腰椎病 (7) 3、强直性脊柱炎 (7) 4、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痛 (7) 5、强直性脊柱炎颈椎、胸椎病变 (7) 6、强直性脊柱炎周围大关节症状 (7) 7、肩周炎 (7) 8、网球肘 (7) 9、腕管综合征 (8) 10、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8) 11、痛风急性发作 (8) 12、慢性痛风关节炎 (8) 其他疾病 (8) 1、糖尿病 (8) 2、外感发热 (8) 3、外感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痛 (8) 4、痤疮 (8) 5、皱纹 (8) 6、黄褐斑 (8) 7、减肥 (8) 腹针无痛治百病 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胸闷胸痛 引气归元,水分,左商曲,左气旁,双气穴。 2、冠心病心慌心悸 引气归元,左气旁,双气穴。

特效腹针疗法的基本处方(中)

特效腹针疗法的基本处方(中) 特效腹针疗法的基本处方特效腹针疗法的基本处方是 指在临床治疗时具有共同特定功效的处方。基本处方有固定的腧穴;并具有共同的特定功效。一般采取深刺或中刺,调理的是人体的整体机能。祖国医学重视人的整体调整,认为“邪气所凑,其气必虚”,局部病变反映了整体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基本处方是调整人体机能常用的、有效的几种方法。临床使用中强调辨证施治,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相关的基本处方为主方与其它必要的治疗处方叠加使用。调任、冲脉,益脾,肾,补元气,抗衰老调任、冲二脉法,用于调补脏腑气血,强壮机体,具有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平衡内分泌水平,广泛适用于各种老年病、慢性病和疑难病的治疗。任脉、冲脉属奇经八脉,行于胸腹,其中任脉的分支与督脉相贯,督脉的分支行于前腹上通于心,两脉相通相连。督脉统全身阳经,为“阳脉之海”:任脉在关元穴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通手三阴,任脉统全身阴经为“阴脉之海”。冲脉上行头目、下贯四肢百骸,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内属脏腑外络四肢。任、冲二脉在人体经脉气血运行中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古代医学论著对这两条经脉的作用有许多论述,归结起来主要是作用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主治内科疾病和生殖系

统疾病。而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生殖器都与脏腑气血盛衰相关。因此疏通调理任、冲二脉可活五脏气血,五脏气血旺盛,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任脉在腹部上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腧穴,脐以上的可调补脾胃和心肺功能;脐以下的可培补肝肾,调整内分泌水平;上下合用可旺盛五脏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和平衡内分泌,并具有抗衰老的重要意义;冲脉循行与足少阴肾经的气穴、商曲、石关、阴都等穴相交会,如配合上述腧穴针刺,调补的力度更强。薄氏腹针的两个基本处方:天地针(中脘、关元)和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作用相似,调补程度不同而已。特效腹针疗法选用的任、冲二脉上常用的基本处方如下:一、小补:“补脾肾”选用中脘、关元二穴补脾肾。 二、中补:“调补脏腑”选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调补五脏六腑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和平衡内分泌,并具有抗衰老功效。三、大补:“调补脏腑”四穴加刺双气穴。上肢疾病加刺双商曲等穴。针刺以上处方腧穴均选用中剌或深刺。由于上腹部脂肪组织较薄,脐以上腧穴针刺应较浅,下腹部脂肪组织较厚,脐以下的腧穴针刺应较深,所以,脐上、下各穴针刺深浅应有所不同。中脘穴开始针刺时不宜深刺,待各穴全部针刺后,再调整中脘所需针刺深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切不可大意。调任、冲脉法,临床上常作为治疗各种慢性病,疑难病的主方使用,特别是别是用于中、

腹针处方

特效腹针疗法的基本处方是指在临床治疗时具有共同特定功效的处方。基本处方有固定的腧穴;并具有共同的特定功效。一般采取深刺或中刺,调理的是人体的整体机能。祖国医学重视人的整体调整,认为“邪气所凑,其气必虚”,局部病变反映了整体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基本处方是调整人体机能常用的、有效的几种方法。临床使用中强调辨证施治,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相关的基本处方为主方与其它必要的治疗处方叠加使用。 调任、冲脉,益脾,肾,补元气,抗衰老调任、冲二脉法,用于调补脏腑气血,强壮机体,具有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平衡内分泌水平,广泛适用于各种老年病、慢性病和疑难病的治疗。 任脉、冲脉属奇经八脉,行于胸腹,其中任脉的分支与督脉相贯,督脉的分支行于前腹上通于心,两脉相通相连。督脉统全身阳经,为“阳脉之海”:任脉在关元穴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通手三阴,任脉统全身阴经为“阴脉之海”。冲脉上行头目、下贯四肢百骸,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内属脏腑外络四肢。任、冲二脉在人体经脉气血运行中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古代医学论著对这两条经脉的作用有许多论述,归结起来主要是作用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主治内科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而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生殖器都与脏腑气血盛衰相关。因此疏通调理任、冲二脉可活五脏气血,五脏气血旺盛,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任脉在腹部上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腧穴,脐以上的可调补脾胃和心肺功能;脐以下的可培补肝肾,调整内分泌水平;上下合用可旺盛五脏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和平衡内分泌,并具有抗衰老的重要意义;冲脉循行与足少阴肾经的气穴、商曲、石关、阴都等穴相交会,如配合上述腧穴针刺,调补的力度更强。 薄氏腹针的两个基本处方:天地针(中脘、关元)和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作用相似,调补程度不同而已。特效腹针疗法选用的任、冲二脉上常用的基本处方如下: 一、小补:“补脾肾”选用中脘、关元二穴补脾肾。 二、中补:“调补脏腑”选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调补五脏六腑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和平衡内分泌,并具有抗衰老功效。 三、大补:“调补脏腑”四穴加刺双气穴。上肢疾病加刺双商曲等穴。

大灰狼腹针处方

大灰狼腹针处方 1、耳鸣 引气归元、腹四关、大横双 2、失眠 主穴:引气归元穴(中腕、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 配穴:商曲(双)、滑肉门(双)、下风湿点(双)、气旁(双)。 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带上眼罩,暴露腹部,上述输穴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避开毛孔及血管,将0.25mmx40mm规格的毫针通过针管迅速进入输穴皮下,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后,留针20分钟。 结论本研究表明腹针治疗妇女失眠症近期疗效较药物满意。 3、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取腹穴中脘、下脘、双上风湿点,高热(体温>39℃)时加气海、关元针刺,病例均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可采用轻捻转、徐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方法,针毕按进针顺序依次出针,起针过程中不提插不捻转; 提示腹针组退热效果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相当。结论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退热作用平稳而缓和。 4、慢性荨麻疹 取穴:以腹针引气归元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配穴: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双侧大横穴). 方法:先测准腹针穴位,以确保疗效,然后常规消毒,用薄氏腹针专用针S4×40(34号)毫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到地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及疤痕,然后施术要轻、缓。如针尖抵达预计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施术分3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远端传导为催气。留针30分钟。其间在神阙加灸架灸。每曰1次,每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4周为1疗程。 结论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与西替利嗪相当,但无抗组胺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安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 5、膝关节术后疼痛 薄氏镇痛处方: 水分(M)、气旁(M、健侧)、关元(D)、外陵(M、患侧)、下风湿点(S、患侧)。根据切口的位置加穴:膝关节内侧…下风湿内点、膝关节外侧~下风湿点、膝关节中间一下内与下风湿连线上。 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主要处方为:引气归元;滑肉门(患)和上风湿点(患),另取病变区相应点,若干穴位.前者深刺(D),中者中刺(M),后者浅刺(S).同时采用浮针治疗,主要在患者病区取点. 结论采用腹针和浮针并用时,对该种病症止痛效果很好,并且治疗方法无痛,易于患者接受,患者康复快,无副作用。 7、无先兆偏头痛 处方:中脘、阴都或中脘梅花刺、阴都三角刺。辩证加减:血虚头痛加气海、天枢(双)。瘀血头痛加气海、关元、滑肉门(双)。针刺前首先明确无肝脾肿大等阳性体征再施治,患者取仰卧位,选用40一60mm长度的毫针,避开毛孔及血管、疤痕,施术分三步进行,即候气、

腹针常用处方

腹针治疗各种疾病的处方 1、头痛, 处方:中脘、阴都或中脘梅花刺、阴都三星刺。 辨证加减: 外感头痛:曲池(双)或十二井放血;血虚头痛:气海、天枢(天枢);瘀血头痛:气海、关元、滑肉门(双) 2、落枕, 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 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滑肉门(双);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商曲(双)。 3、肩凝症 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 辨证加减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距离略长。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4、肘、腕痛- 处方:中脘、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商曲(健) 辨证加减 肘部疼痛较剧烈:上风湿点三角(患) 腕部拇指侧疼痛:列缺(患) 5、颈椎病 处方:天地针(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 辨证加减 神经根型:石关(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略窄。 椎动脉型:下脘上,取穴时依据骨质增生的部位高低不同而上下移动,如颈7增生取下脘穴,颈4-5增生取下脘上5分,依此类推。 上肢麻木、疼痛:患侧滑肉门三角,取穴方法参照治疗肩痛、肘痛。 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气穴(双) 耳鸣、眼花:气旁(双) 6、腰背痛 处方: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 辨证加减 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太乙(双)、石关(双)、上风湿点(双)。 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 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寒湿性: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劳损性:商曲(双)、四满(双)。气穴(双)。 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水道(双)。 附: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水分、气海、关元。 辨证加减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 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气穴(双)

腹针详细

腹针疗法治百病(内部资料) 一、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是腹针的理论基础: 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经络是脏腑经气运行的通道。十二经分别属于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的关系有如“河流与湖泊”、“沟渠与水库”,奇经八脉可以充分调节十二经的经气。人体的腹部脏腑最多,最集中;经脉最广泛,腧穴最密集;利用腹部的经络调理人体的脏腑技能路径最短,效应最快。腹部的脏腑,经络优势,是腹部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和适应症广泛的基础。 脏腑是经气发生的部位。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脏腑间、脏腑与肢节、与外部器官(眼、耳、鼻、口、舌及二阴)通过经络的联系,使人体形成了有机的整体。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和发生疾病都与十二经脉有着密切的关系。奇经八脉可以充分的调节十二经脉的经气。五脏六腑在腹部有许多器官,腹部分布着的大量的经脉,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了非常广泛的途径。因此,针刺腹部经脉调节全身的经气,犹如“源头造池,闸门放水”,只要调节适当,即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腹部的脏腑: 五脏六腑除心、肺位于上焦外,其余脏腑均位于腹腔内,女子胞也在腹腔内。心、肺虽位于上焦,手太阳小肠经的分支与任脉交会于中脘穴。手太阴肺经起于胃脘,即起于任脉中脘穴。通过腹部经脉与心、肺联系。 腹部的经络: (一)十二经脉中有五条经脉在腹部循行: (1)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喉咙,舌,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络心,在胸中与手厥阴肝经相接。”“经脉分布于第五趾、足底及下肢内侧后线和胸腹第一侧线。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腹针常用的腹部腧穴有气穴、商曲、石关、阴都等。 (2)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脾,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经脉分布于头面、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及第二趾和大趾。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腹针常用的腹部腧穴有滑肉门、天枢、外陵、大距、水道。 (3)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与足阳明胃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咽,舌,属脾,络胃,注心中,在胸部与手少阴心经相接。”“经脉主要分布于胸腹第三侧线和下肢内侧前缘及足大趾内侧。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腹针在腹部选用的是大横穴。

腹针疗法治百病(内部资料)《下》

腹针疗法治百病(内部资料)《下》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椎间盘退行性变是本病基本病因。磁共振检查证实,15岁青少年即可以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积累伤力中,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本病与职业、工种有密切关系。遗传因素,小于20 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遗传家族史。妊娠亦可增加椎间盘损害的机会。椎间盘突出症从病理变化及CT、MRI表现,结合治疗方法可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 结节及椎骨突出型。 腰背痛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病,督脉贯脊行于腰背,足太阳膀胱经夹脊行于腰背,足少阴肾经贯脊属肾,且腰为肾之府。腰痛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及经筋有关系。六淫之邪客于经络,或气血痰浊瘀滞经络,或肾虚,或外伤均可导致腰痛。《素问·刺腰痛论》认为:腰痛属于足六经之病,指出腰痛的外因为风、寒、湿三邪,内因为肾元亏损。王肯堂在其《治症准绳》中认为:“腰痛有风、有寒、有湿,

有挫闪、有瘀血、有气滞、有痰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临床表现: 常见于20至50岁患者,男女性之比为4-6:1.20岁以内约占6%左右,老年人发病最低。症状表现中腰痛往往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约占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的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的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影响到臀部。虽高位的腰椎间突出症(腰2-3,3-4)可引起股神经痛,但其发病率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5-骶1间隙突出,故坐骨神经痛最为多见,发生率约97%左右,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咳嗽时疼痛加剧。早期为痛觉过敏,病情重者出现感觉迟钝或麻木。少数患者可有双侧坐骨神经痛。发生在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问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发生率约占0.8—24.4%。体征:为减轻疼痛可出现姿势性代偿畸形,如腰椎侧突,具有辅助诊断价值:几乎全部患者都有腰部活动受阻;89%患者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其旁侧1公分处压之有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约1/3患者有腰骶棘肌痉挛,使腰部固定于强迫体位;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神经系统表现,80%有感觉异常,腰5神经根受累,

腹针图解

腹针图解

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 腹针要求临床病人在首次治疗时必须对腹部的基本定位穴位进行准确的度量,对于疗效欠佳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按照取穴的规范进行反复的校对。 (1)中脘(2)下脘(3)水分(4)神阙(5)阴交 (6)气海(7)石门(8)关元(9)商曲(10)气旁 (11)气穴(12)滑肉门(13)天枢(14)外陵(15)水道 (16)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17)大横 (18)下风湿点、下风湿外点 ⑴中脘 定位: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 功能;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 ⑵下脘 定位: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 功能:任脉的经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⑶水分 定位: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 功能: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⑷神阙 定位:脐之正中取之 功能: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⑸阴交 定位:脐下1寸的任脉上 功能:腹痛冲心、不得小便、水肿、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痛等疾病。

⑹气海 定位:神阙穴下1.5寸的任脉上 功能: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⑺石门(别名:绝孕,禁针) 定位: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 功能: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 ⑻关元(别名:丹田) 定位: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 功能: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 ⑼商曲 定位:下脘旁开5分处取之 功能: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⑽气旁 定位:气海旁开5分 功能:腰肌劳损、腰部疼痛、酸困、下肢无力等疾病。 ⑾气穴 定位:关元穴旁5分处取之 功能:奔豚痛引腰脊、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症、尿路感染、泻痢、腹泻等疾病。 ⑿滑肉门 定位:水分穴旁开2寸处取之 功能:癫痫、呕逆吐血、重舌舌强、胃肠炎、肩关节炎等疾病。 ⒀天枢 定位:脐正中旁开2寸处取之 功能:呕吐、泄泻、赤白痢、消化不良、水肿、腹胀肠鸣、冷气绕脐切痛、烦满便秘、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淋浊、不孕、癫痫等疾病。 ⒁外陵 定位:阴交穴旁开2寸处取之 功能:腹痛心下如悬、下引脐痛、疝气、月经痛、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⒂水道 定位:关元穴旁开2寸处取之 功能:三焦热结、大小便不利、尿失禁、疝气、小腹胀痛、腰腹痛、子宫肌瘤、阴道炎、腹水、肾炎、睾丸炎、膀胱炎等疾病。 (16)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 (17)大横

腹针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腹针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

取穴:以腹针引气归元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配穴: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双侧大横穴). 方法:先测准腹针穴位,以确保疗效,然后常规消毒,用薄氏腹针专用针S4×40(34号)毫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到地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及疤痕,然后施术要轻、缓。如针尖抵达预计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施术分3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远端传导为催气。留针30分钟。其间在神阙加灸架灸。每曰1次,每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4周为1疗程。 结论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与西替利嗪相当,但无抗组胺药物的不良反应,较 为安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 一。 1、膝关节术后疼痛 薄氏镇痛处方: 水分(M)、气旁(M、健侧)、关元(D)、外陵(M、患侧)、下风湿点(S、患侧)。根据切口的位置加穴:膝关节内侧…下风湿内点、膝关节外侧~下风湿点、膝关节中间一下内与下风湿连线上。 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主要处方为:引气归元;滑肉门(患)和上风湿点(患),另取病变区相应点,若干穴位.前者 深刺(D),中者中刺(M),后者浅刺(S).同时 采用浮针治疗,主要在患者病区取点. 结论采用腹针和浮针并用时,对该种病症止痛效果很好,并且治疗方法无痛,易于患者接 受,患者康复快,无副作用。 3、无先兆偏头痛 处方:中脘、阴都或中脘梅花刺、阴都三角刺。 辩证加减:血虚头痛加气海、天枢(双)。瘀 血头痛加气海、关元、滑肉门(双)。针刺前 首先明确无肝脾肿大等阳性体征再施治,患 者取仰卧位,选用40一60mm长度的毫针,避开毛孔及血管、疤痕,施术分三步进行, 即候气、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3~5分 钟为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 针感为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 四周或远端传导为催气。针法:直刺,快进 针,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隔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1次/d, 10d/疗程,共2个疗程。 结论腹针加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腹针神龟图 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原理: 原理 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特点: 1. 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 2. 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 3. 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 4. 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 5. 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 治疗范围: 该疗法治疗范围广,涉及病症多,过敏性鼻炎、痛风、哮喘、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糖尿病、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胆囊炎、胰腺炎、中风后遗症、黄褐斑、青春痘、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帕金森、肥胖症、阳痿、胃肠疾患、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便秘、反复口腔溃疡、儿童假性近视、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

患、颈腰椎膝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绝大多数疼痛病症均有显著疗效。 针具: 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Φ、Φ; 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 腹针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腹针的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腹针的针刺方法

《腹针处方》

腹针处方》 腹针疗法在治疗时有一病一方的标准化处方特点,许多 疾病在腹针疗法中都有其对应的处方。而且,任何疾病的处 方都是唯 一的。只要诊断准确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 必须从提高诊断水 平入手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其次, 认真地把握好腹针治疗时的 每一个环节和提高取穴和手法 的基本功使操作规范贯穿在治疗的全过 程中,是提高临床水 平的关键,其次还需要掌握好各种疾病的辩证特 点,才能满 足每个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的个性化需要。在每个处方中, 对 针刺的顺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进针的深度在每个 处方 中都把浅刺的穴位进行了说明,以便大家能够掌握。对 于每种疾病的 临床不同表现,也可以在辩证加减中去选择。 1 落枕 1.1 定义落枕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 活动 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本病多由于睡觉时颈 部位置不当,风寒侵袭所引起。部分病例可因颈部轻度扭伤 义肩周炎又称肩凝症或漏肩风,因患者年龄多在 50 岁左右, 引起。 1.2〔腹针治疗〕 (1) 处方: 中脘、商曲(患) 、滑肉门 (患)⑵针刺的顺序:1、 中脘、 2、商曲(患) 、3、滑 肉门(患) (3)针刺的深度: 中脘、 商曲(浅) 、滑肉门 1.3〔辩 证加减〕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 浅) 、滑肉门(双) 。颈 项后正中疼痛: 下脘 (浅)、商曲 双、 浅)。2 肩周炎 2.1 定

(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上风湿点(浅) 、上 故又称“五十肩” 。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 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 2.2 〔腹针治疗〕 (1)处 方: 滑肉门(浅) 2.3[辨证加减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滑肉门三 角(患)。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 取穴距离缩短。 3 肱骨外上髁炎 3.1定义肱骨外上髁炎又称 网球肘,通常发生于网球运动或经常用力作旋转前臂、屈伸 肘关节者,肘关节疼痛为主症。 3.2 〔腹针治疗〕 (1)处方: (患、浅)。4腕部的狭窄性腱鞘炎 4.1定义本病多发生于 经常使用腕部及手指握力的人群,以腕部桡骨茎突及拇指的 掌指关节掌侧等处最常见。工作时由于肌腱和腱鞘在桡骨茎 突及关节处经常摩擦,产生损伤性炎症,逐渐使腱鞘狭窄而 患病。病程缓慢,偶发于手部急性损伤后。 4.2〔腹针治疗〕 (1)处方:中脘、商曲(健) 、滑肉门(患) 、上风湿点 (患) 、 3、滑肉门(患) 4、上风湿点(患)、 5、上风湿外点(患) 中脘、商 曲(健)、滑肉门(患)⑵针刺的顺序:1、 中脘、2、商 曲(健)、3、滑肉门(患) (3)针刺的深浅:中 脘、商曲、 中脘、商曲(健) 、滑肉门(患) 、上风湿点(患) (2)针刺的 顺序:1、 中脘、 2、商曲(健)、3、滑肉门(患)4、 上风湿点(患) (3)针刺的深浅:中 脘、商曲、滑肉门(浅) 风湿点(浅) 3.3[辨证加减 ] 肘部疼痛较剧加上风湿点三角 风湿外点 (患) (2)针刺的顺序: 中脘、 2、商曲(健)、

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掌握腹针针法的环节 特效腹针疗法是一种针灸治疗的新疗法。特点之一是:操作方便、容易学习、容易掌握,并能不断地提高治疗水平。掌握腹针,必须全面理解和熟悉特效腹针疗法的基本知识,要掌握好三个环节: 一、掌握好多种取穴方法腹部存在广泛的经脉,理解十二经、奇经八脉和早期经脉的规律,灵活用好三种取穴方法,即(1)循经取穴法;(2)定位取穴法;(3)八廓取穴法。循经取穴法和八廓取穴法,目的在于调理人体的脏腑机能和疏通经络;定位取穴在于治疗人体相对应部位的病证。综合灵活使用三种不同取穴方法是掌握腹针的重要环节之一。八廓取穴法是根据后天八卦和五行学说的规律,以腹部八个方位中的有效腧穴,用以加强调理脏腑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二、掌握好腹针常用的基本处方。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的基本处方,即:(1)补脾肾方:包括中脘穴和关元穴; (2)调脏腑方:由中脘、下脘、气海和关元四穴组成:(3)通经络,行气血方:即双滑肉门穴、双外陵穴;(4)清热解毒方:由中脘、下脘穴和双上风湿点穴下组成;(5)改善头部供血方:由中脘、下脘、下脘穴上、双商曲穴组成,或加刺下脘穴上至双商曲穴连线之中点;(6)调脾燥湿方:选用双大横穴。这些基本处方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

经络、清热解毒和治疗身体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的基本处方;也是腹针治疗各种疾病处方中的基本方。掌握这些基本处方,灵活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常见病、常见病中的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等。 三、掌握好不同针刺深度的规律腹针治疗在针刺深度上有严格的区别和要求。腹针针刺的深度,应根据治疗所达到的不同效应,而选用不同的针刺深度。针刺深浅的目的和原则是:为调理脏腑功能,一般采用中刺或深刺;为疏通经络多采用中刺;为定位调治人体各部位病证时选用不同程度浅刺或中刺。定位针刺早期经络范围内的腧穴或针刺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加以分析,要考虑患者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而选择不同的深度,以提高腹针治疗效果。存针刺深度的实践中,彭印高氏2001年的论文报告中明确提出:调脏腑,通经络,改善脑血流异常,腹针针剌的深度以“浅入肌层即可,体胖者适当增加深度。”完全能取得良好疗效。特效腹针疗法的可重复性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和经验医学的特点,针灸学更具有经验医学的明显特征。特效腹针疗法由于有脏腑、经络基础理论的指导,腹针理论明确,经络条理清晰,腧穴定位准确,综合取穴合理,基本处方有效,临证选方得当,施术手法轻缓,针刺深浅有度,腹针的临床治疗是完全可以重复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