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艺设备基础 期末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

1.水工艺设备常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碳钢、铸铁、合金钢、不锈钢及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等。

2.钢的分类:按化学成分分为碳钢和合金钢,按硫磷含量分为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按用途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

3.钢的编号:Q+数字表示屈服强度值;标注A、B、C、D,表示钢材质量等级,A级最低,D级最高;标注F为沸腾钢,未标注为镇静钢:如q235—A·F,表示屈服强度为235MPa的A级沸腾钢。

4.合金结构钢编号:利用“两位数字+元素符号+数字”来表示,两位数字代表钢种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元素符号表示钢中所含的合金元素,数字代表该元素的平均含量的百分之几,若平均含量低于1.5%,则不标明含量,若平均含量大于1.5%、2.5%、3.5%……,则相应地以2、3、4……表示。如12CrNi3钢,其平均含碳量为0.12%,平均含铬量小于1.5%,平均含镍量为3%。

5.合金工具钢:当其平均含碳量大于或等于1.00%时,含碳量不予标出,小于1.00%时,以千分之几表示,其余表示方法与合金结构钢相似,如9SiCr,其平均含碳量为0.9%,硅和铬的平均含量均小于1.5%。

6.金属的基本性能是指它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7.钢中的有益元素包括锰和硅,有害元素包括硫(热脆、断裂韧性降低)和磷(冷脆、但提高在大气中耐蚀性)。

8.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指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冲击韧性、断裂韧性、无塑性转变温度)。

9.材料的工艺性能主要指材料的可焊性、可锻性、切削加工性、成型工艺性和热处理性能。

10.有色金属:工业上钢铁称为黑色金属,除钢铁以外的金属称为有色金属。

11.铜合金及其编号:铜与锌组成的合金称为黄铜,HSn70—1表示含铜70%,含锡1%的锡黄铜;铜合金中的主加元素不是锌而是锡、铝、硅等其他元素,称为青铜,QSn4—3,表示平均含锡量4%,含锌量3%的锡青铜。

12.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天然岩石、铸石、陶瓷、搪瓷、玻璃、水泥等。

13.陶瓷以黏土为主要原料,其刚度、硬度是各类材料中最高的,在室温下几乎没有塑性,具有很好的耐火性能和不可燃烧性,最大的缺点是脆性和热稳定性低,大多数陶瓷是良好的绝热体和绝缘体。

14.陶瓷和搪瓷的区别:搪瓷是金属和瓷釉的复合材料,兼有金属设备的力学性能和瓷釉的耐腐蚀性能。

15.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加聚反应(无副产物)、缩聚反应(析出低分子物质)。

16.高分子材料性能:重量轻、高弹性、滞弹性、塑性和受迫弹性、强度(比金属低)与断裂(脆性断裂、韧性

断裂)、韧性(好)、减摩、耐磨性(好)、绝缘性(好)、耐热性(差)、耐蚀性(只化学腐蚀)、老化。

17.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类。

18.塑料的组成:塑料是指以有机合成树脂为主要组成材料,与其他配料混合,通过加热、加压塑造成一定形状的产品。塑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树脂,但在合成树脂中加入添加剂可对塑料进行改性。组成塑料的物质主要包括:合成树脂、填料(或增强材料)、固化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阻燃剂。

19.塑料按受热性能分为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可塑造成型,冷却后变硬,此过程可反复进行),热固性塑料(初加热时软化,可塑造成型,但固化后再加热,将不再软化,也不溶于溶剂)。

20.复合材料:为多相或多组成体系,全部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基本相,主要起胶粘剂作用;另一类为增强相,起提高强度或韧性的作用。

21.复合材料性能特点: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抗疲劳性能好、减振能力强、高温性能好、断裂安全性高。

第二章材料设备的腐蚀、防护与保温

1.腐蚀:是材料与它所处环境介质之间发生作用而引起材料的变质和破坏。

2.金属氧化的条件:金属氧化物的分解压低于0.022MPa,该金属就有可能在空气中氧化。

3.金属氧化膜起保护作用的条件:

①生成的金属膜必须致密、完整,能把金属表面全部遮盖住;

②金属氧化物本身是稳定、难溶和不挥发的,且不易于介质作用而被破坏;

③氧化膜与基体结合良好,有相近的热胀系数,不会自行或受外界作用而剥离脱落;

④氧化膜有足够的强度、塑性,足以经受一定的应力、应变的作用。

4.钢铁的气体腐蚀:钢铁在高温气体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腐蚀,常见类型有:高温氧化、脱碳、氢蚀和铸铁肿胀;防止措施:合金化、改善介质、应用保护性覆盖层。

5.腐蚀原电池的组成:阳极、阴极、导体介质;

原理:构成腐蚀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电极电位低的金属形成阳极,失去电子,不断溶解,产生腐蚀,电极电位高的金属形成阴极,得到来自阳极的电子。

6.极化:原电池由于电流通过,使其阴极和阳极的电极电位偏离其起始电位值得现象。极化使阳极电位升高,使阴极电位下降,使两电极的电位差减小,从而降低腐蚀速率。

7.钝化:金属与介质作用后,失去其化学活性,变得更为稳定的现象。钝化能千百倍地提高金属的耐蚀性能。

8.氢去极化腐蚀

①定义:以氢离子还原反应为阴极过程的腐蚀称为氢去极化腐蚀,简称析氢腐蚀。

②条件:当金属的电极电位较氢电极的平衡电位为负时,才有可能发生析氢腐蚀。

③过程:a.水化氢离子脱水H+·nH2O→H++nH2O

b.形成吸附氢原子H++M(e)→MH

c.吸附氢原子脱附MH+MH→H2+2M

d.氢分子形成气泡,从表面逸出。

④影响因素:金属材料的形状、溶液的pH、阴极面积、温度。

pH值越小,氢离子浓度增大,氢电极电位变得更正,加速了金属的腐蚀;

阴极区的面积增加,氢过电位减小,阴极极化率降低,析氢反应加快,腐蚀速率增大;

温度升高,氢过电位减小,且温度升高使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加快,腐蚀速率增大。

9.氧去极化腐蚀

①定义:当电解质溶液中有氧存在时(一般为中性或碱性溶液),在阴极上发生氧去极化反应,由此引起阳极

金属不断溶解的现象称为氧去极化腐蚀。

②条件:当金属的电极电位较氧电极的平衡电位为负时,才有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③过程:a.氧通过气/液界面传质,由空气进入溶液;

b.溶解氧通过对流扩散均布在溶液中;

c.氧以扩散方式通过电极表面的扩散层,到达金属的表面;

d.氧在金属表面进行还原反应。

④影响因素:阳极材料、溶液中溶解氧的浓度、溶液流速、溶液中盐的浓度、温度。

阳极材料电极电位降低,氧去极化腐蚀的速度增大;

溶解氧浓度增大,氧去极化腐蚀速度随之增大;

溶液流速越大,腐蚀速度也就越大;

盐浓度增大,溶液的电导率增大,腐蚀速度将有所提高;

温度升高,氧的扩散和电极反应速度加快,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腐蚀速度加快。

10.氢去极化腐蚀和氧去极化腐蚀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