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分析

合集下载

t细胞淋巴瘤tcrγ基因重排特征的分析及检测方法优化

t细胞淋巴瘤tcrγ基因重排特征的分析及检测方法优化

T细胞淋巴瘤TCRT基N重排特征分析及检测方法的优化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淋巴瘤在组织和细胞形态学方面与高度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容易造成误诊。

淋巴瘤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工作的难题之一。

目前国内主要依靠以形态学为主、免疫组化为辅的诊断手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从基因水平研究和分析诊断疾病的技术不断出现并且日趋成熟,为淋巴瘤诊断提供了有效工具。

淋巴瘤是由单克隆淋巴细胞增生所致,而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则来自于多克隆淋巴细胞,这是二者的重要区别。

编码免疫球蛋白(Ig)或T细胞受体(TCR)的基因经过重排以后,不同克隆之间的重排基因互不相同,因此,基因重排对淋巴瘤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价值。

以PCR技术为基础的方法以其简便、高效、廉价及适用面广而在淋巴瘤基因重排研究方面越来越受重视。

但不同研究文献中所采用的引物、PCR条件、PCR产物检测方法等都不尽相同,结果也有差异。

因此,难以找到适于常规临床病理诊断之用的标准程序。

Jurkat细胞是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研究中常用的阳性对照细胞,但有关Jurkat细胞基因重排的详细情况也未见报道。

假基因是Ig和TCR胚系DNA中常见的基因,有关假基因参与重排的情况以及在设计引物方面是否应将假基因包括在内也未见有关研究报道。

本实验以TCR基因重排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引物选择、PCR条件及PCR产物的检测方法等,分析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的最佳方法。

同时,分析TCR基因重排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TCR基因重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方法1以TCRy基因重排为研究对象,选用通用引物TVG、VvI及TCR7家族特异性引物为工具。

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ⅥI引物的PCR条件。

另选一对TCR[j通用引物作为TCRy引物的补充和比较。

2利用PCR和测序研究Jurkat细胞基因重排情况,分析TCR基因重排的基本特点。

3PCR产物检测方法①利用TCR通用引物检测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率,分别用琼脂糖电泳和SSCP分析PCR产物;②将PCR产物分别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后测序,分析TCR基因重排的特点及探索测序方法在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⑧分析PCR产物中DNA的克隆数与SSCP中条带数目的关系。

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李芹芹;袁菲;金晓龙;董磊【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gamma-delta T-cell lymphoma,PCGDTCL)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例PCGDTCL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以皮肤病变起病,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标记和细胞毒性标记,不表达髓系、B细胞特异性标记;EBV原位杂交EBER阴性;基因克隆性重排结果为TCRγ阳性.结论 PCGDTCL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活检及TCR基因重排结果.【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12【总页数】4页(P1380-1382,1385)【关键词】皮肤肿瘤;γδ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作者】李芹芹;袁菲;金晓龙;董磊【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病理科,上海2018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病理科,上海2018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病理科,上海2018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γδT细胞淋巴瘤是较为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TCL),WHO(2008)将其分为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和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gamma-delta T-cell lymphoma, PCGDTCL)。

PCGDTCL起源于γδT细胞,是一类EB病毒阴性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较为罕见。

本文现报道2例PCGDTCL,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基因重排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专家共识解读2024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专家共识解读2024课件
PCNSL的治疗选择 基于HD-MTX的联合化疗是当前一线治疗方案。
年发病率及预后
预后情况
PCNSL年发病率为(0.4~0.5)/10万。
01
02
PCNSL中位OS时间为1.3年,3年预估OS率为37.7%。
03
接受联合化疗的5年预估OS率为30.5%,仅接受放疗的为 14.1%。
PCNSL在淋巴瘤中占比
影像学检查在疗效评估中的价 值
定期进行MRI等影像学检查, 对了解生存状况、评估疾病 状态、发现早期复发和转移 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在预后判断中的应 用 通过分析影像学特征,如瘤 细胞致密程度,可预测患者 生存率,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选择。
病理学检查重要性
病理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检测
95%以上患者为弥漫大B细胞淋 巴瘤。
诊断与鉴别
临床表现特点
颅内占位效应
神经功能和体能状态
01
症状快速进展,体征包括头痛 、意识水平下降。
02
病变可造成脑组织肿胀,引起 颅内高压。
眼部受累情况
03
部分患者有视物模糊、视力下 降等症状。影像学检查意义01
02
03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
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颅内病 变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有助于PCNSL的诊断、鉴别 诊断及分期。
unfit患者选择
01
选择全脑放疗
02
参与临床研究
03
实施姑息治疗
01
02
03
复发难治患者策略
早期复发患者结局较差。
01
复发难治患者概述
02
根据既往治疗和缓解时间决定。
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03
挽救性化疗及新药应用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摘要】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测已成为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的判读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首先介绍了淋巴瘤免疫组化检测的意义,然后列举了常见的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包括CD20、CD30、BCL-2等。

接着详细解析了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的判断标准,强调了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未来发展方向方面,指出更多研究与实践将进一步完善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的判断标准,为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的判读标准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将进一步完善其应用,使得淋巴瘤的治疗更加精准有效。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意义、临床应用、发展方向、诊断、治疗、研究、个体化治疗、依据。

1. 引言1.1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在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的类型分为不同亚型。

免疫组化检测是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类型和预后,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是根据淋巴瘤肿瘤细胞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判断的依据。

常见的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包括CD20、CD30、CD10、Bcl-2、Bcl-6等。

这些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鉴别淋巴瘤的亚型和分级,指导治疗的选择。

准确的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能够提高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避免过度治疗或漏诊的情况发生。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的判读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为淋巴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淋巴瘤免疫组化指标判读标准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对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带来积极影响。

2. 正文2.1 淋巴瘤的免疫组化检测意义淋巴瘤是一种由淋巴细胞恶变形成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淋巴瘤的治疗和预后与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因此需要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来了解淋巴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预后。

淋巴瘤的分类及病理诊断概述

淋巴瘤的分类及病理诊断概述
B2细胞生长很缓慢,恶性程度低。特例:滤泡母细胞产生的是博基特淋巴瘤。
2.与年龄的关系 儿胞 淋巴瘤把它归为老年病了。
3.什么是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指肿瘤细胞与其起源的成熟细胞(相应的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肿瘤细 胞的形态、功能、代谢、行为等方面与相应的正常细胞相似,则视为分化高;否则就是分化差或 称为低分化。 一般情况下,淋巴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的恶性程度低,分化程度低的恶性程度高。
17/24
免疫组化
常见标志物
1.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RB,LCA) CD20、CD79a、CD19、PAX5、CD38、CD138、CD23、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 Oct-2、Bob.1、IgM、IgG4、IgM、IgA CD3、CD2、CD5、CD7、CD4、CD8、CD43、CDRO(UCHL1)、CD56、CD57(Leu7)、细胞
13/24
淋巴结活检
二、脾切除
部分淋巴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脾肿大,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来源于脾,患者的淋巴结可无 明显肿大,在这种情况下,脾脏切除病理活检成为确诊淋巴瘤的重要手段。 1.适应证 不明原因发热合并脾肿大的患者,即使经过细致的检查仍病因不明的,脾脏切除 成为最终确诊病因的手段。
腹腔镜技术因其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特点使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正逐 渐取代开放性术用于脾脏切除。 3.重要性 脾切除不但有诊断作用,还有治疗作用,它可治愈所有脾功能亢进导致的 血细胞减少症,也是脾边缘区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CD38,CD138
正常或肿瘤性浆细胞/浆母细胞表达 CD38和CD138,可用于浆细胞瘤、淋巴浆细胞性淋巴 瘤、浆母细胞性淋巴瘤及B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等肿瘤的诊断。
20/23

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李青;张云岗;路军;曹勍;潘静;金木兰【摘要】目的探讨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DLBCL 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56~83岁,中位年龄70岁.9例均有结外累及,包括骨髓、肺及肾上腺、鼻咽部、回盲部、脾脏、乳腺、胸壁.光镜下见中-大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核仁显著.免疫表型:9例CD5、CD20、CD79a呈弥漫阳性,8例BCL-2呈阳性,6例BCL-6呈阳性,5例MUM-1呈阳性,4例CD10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40%~ 80%.Hans分型:6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亚型,3例为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ABC)亚型.随访6.5 ~23.5个月,1例死亡,6例存活,但病情均进展或复发,2例失访.结论 CD5阳性DLBCL患者的病程呈侵袭性,多见于老人,常累及结外.免疫组化标记BCL-2多为阳性,CD10多为阴性.常规化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9(035)004【总页数】5页(P388-392)【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作者】李青;张云岗;路军;曹勍;潘静;金木兰【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治疗反应及预后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异质性疾病。

临床病理学:肿瘤病理的分子检测

临床病理学:肿瘤病理的分子检测

ORR (%)
71.2 vs 47.3 84.6 vs 37.5 62.1 vs 32.2 73.7 vs 30.7
83 vs 36 58 vs 15 61 vs 22 66.9 vs 23.0
PFS (月)
9.8 vs 6.4 8.4 vs 6.7 9.6 vs 6.6 10.8 vs 5.4 13.1 vs 4.6 9.7 vs 5.2 11.1 vs 6.9 11.0 vs 5.6
ROS1 、 RET基因重排
ROS1重排见于2%肺肿瘤;少吸(<10包、年)/不吸 烟患者;年轻患者;腺癌。临床对克唑替尼敏感。 对EGFR TKIs不敏感。 RET基因融合见于1.3%肺癌,腺癌。
临床检测方法:FISH,RT-PCR
HER2在乳腺癌中…
HER2在乳腺癌中…
HER2扩增与肿瘤发生有关。肿瘤体积大 ,无病生存期 短 ,对CMF等方案耐药, 对蒽环类药物比较敏感,50% 患者为ER或PR阳性。
检测:定量PCR或测序。
ALK基因重排在NSCLC中…
发生率: 3-7% 临床特点: 少吸(<10包、年)/不吸烟
年轻患者 腺泡或印戒细胞癌
融合特点: 主要与EML4存在 至少9种融合方式,其他IFGALK, KIF5B-ALK 与其他癌基因变异不共存
靶向药物:克唑替尼
临床检测方法:FISH,增强免疫组化,RT-PCR
EXON
Genet Med 2009:11(1):21–34
胃肠道间质瘤与格列卫
c-kit/PDGFRA突变类型预测伊马替尼疗效,其中c-kit外显子11突变疗效最佳 PDGFRA D842V突变者对伊马替尼原发耐药。 检测方法:DNA测序
基因重排

原发性脑淋巴瘤MRI和MRS表现

原发性脑淋巴瘤MRI和MRS表现

原发性脑淋巴瘤MRI和MRS表现朱旻钰;葛锐;阮怀军【摘要】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表现.方法 11例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为脑淋巴瘤的患者,均行常规MRI 和MRS 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8 例单发,3 例多发,病灶位于皮层下白质6 例、基底节区2 例、胼胝体3 例,T1WI 显示6 例呈等信号,5 例呈低信号,T2WI 显示3 例呈等信号,8 例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5 例可见握拳征,瘤体周围见轻、中度水肿;11 例MRS 显示:Cho 升高,NAA、Cr 降低,6 例见Lip 峰;病理证实均为B 细胞淋巴瘤.结论综合分析常规MRI、MRS 表现可以对原发性脑淋巴瘤作出正确诊断.%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RI and MRS appearances of the primary brain lymphoma. Methods Eleven cases with primary brain lymphoma proved by pathology underwent conventional MRI and MRS. Results There were 8 cases with single lesion and 3 cases with multiple lesions. Tumors located in subcortical white matter in 6 cases, basal ganglia in 2 cases, corpus callosum in 3 cases. On T1WI images , 6 lesions were iso-intensity and 5 lesions were hypointensity; on T2WI images, 3 lesions were iso-intentsity and 8 lesions were hyperin-tensity. All of tumors were highly enhanced after contrast media injection, among which 5 lesions showed fist sign. Edema surrounding tumorrnwas light or moderate. MRS showed that Cho increased accompanied NAA and Cr decreased, and Lip peak could be seen in 6 cases which confirmed were B cell lymphoma by pathology.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RI and MRScharacteristics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brain lymphoma.【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3(034)003【总页数】3页(P318-320)【关键词】脑淋巴瘤;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作者】朱旻钰;葛锐;阮怀军【作者单位】230000,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原发性脑淋巴瘤(primary brain lymphoma,PML)在组织学上与非神经系统淋巴瘤相同,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是指恶性淋巴瘤发生于颅内或蛛网膜下腔,占颅内恶性肿瘤的5%以下。

本病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
胞淋巴瘤(DLBCL)为主。

CT表现: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呈单发或多发灰质-白质
交界带区域内局限性或弥漫性强化病灶,边界不清。

病灶内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区,以及占位效应伴有不同程度水肿或脑积水。

增强扫描可见环形或结节状强化,甚至强化不明显。

MR表现:磁共振技术更具有优势,其表现形式包括T1WI的
等或低信号、T2WI的高信号和FLAIR序列的水肿区域,均可见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的强化呈现不规则的环形强化或结节状强化。

灰质-白质交界带内弥漫性强化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部分病例MR显示颅骨骨髓、脑膜和颅咽管受累。

病理学基础: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为:肿瘤细胞数量多,有异型细胞,有数目不等的小结构或核裂变体,出现明显的核胞比。

免疫组化检验常出现CD20、CD10和BCL-
6的阳性表达。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起源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脉络丛和免疫细胞等有关。

治疗通常采用放疗、化疗和手术等综合治疗,化疗是主要方法。

目前,生物制剂治疗也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bcl-2、bcl-6、c-myc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bcl-2、bcl-6、c-myc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房新 志,男,副 教 授,硕 士 生 导 师,通 讯 作 者。 Email: fxz191060@126.com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 院(附属肿瘤医院)2016~2018年确诊且临床资料 完整的 B细胞淋巴瘤 5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 组化及 FISH技术检测 BCL2、BCL6、CMYC蛋白 的表达情况及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和病理学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伴有 CMYC、BCL2 和 BCL6基因重排阳性“三重打击”的 HGBL患者 1 例,伴有 CMYC和 BCL2、BCL6和 CMYC“双重打 击”者 各 1例。结 合 组 织 形 态 和 免 疫 表 型,参 照 WHO(2016)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3例诊断 均符合伴有 CMYC、BCL2和(或)BCL6基因重排 的 HGBL。本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 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免疫组化 标本均经 10% 中性福尔马林固 定,脱水,石蜡包埋,3μm厚连续切片,分别行 HE 及免疫组化染色。选用适合淋巴瘤的抗体 CD20、 PAX5、CD10、BCL6、BCL2、MUM1、CMYC、CD21、 CD23、CyclinD1、CD3、CD5、Ki67,免疫组化试剂盒 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公司。利用全自动免疫组化 染色仪(ROCHE公司的 BenchMarkXT)进行染色。
tedwiththelossofIgheavychainproteinexpression. Keywords:lymphoma;MALToma;Igheavychainprotein; IgH generearrangement;IgH genesplit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ClinExpPathol 2019Aug;35(8)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的临床病理意义【摘要】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生发中心组(GCB)和非生发中心组(non-GCB)的bcl-6基因重排、Bcl-6蛋白表达之间无直接相关性,在DLBCL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各异。

【关键词】淋巴瘤;bcl-6基因重排;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组织微阵列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最为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欧美和日本占成人NHL的30%~40%[1]。

许多NHL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异常,这些异常能帮助辅助诊断疾病并与其它疾病鉴别。

如滤泡性淋巴瘤有t(14;18),影响bcl-2基因;伯基特淋巴瘤有t(8;14),影响c-myc基因;位于3q27的bcl-6基因的重排,通常见于DLBCL[2]。

bcl-6基因由于在DLBCL中涉及3q27染色体易位而得以克隆,也称LAZ3或bcl-5基因,研究表明,正常bcl-6基因组全长26kb,具有l0个外显子,它编码一个含有706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2-98kd,属于一种转录抑制因子[3]。

1 实验材料和方法1.1 材料选取彭泽县人民医院病理科DLBCL存档蜡块53例,经2位副主任医师重新阅片,明确诊断并排除可能由惰性淋巴瘤转化为DLBCL的病例。

存档蜡块全部重新制作HE切片,参照2008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对其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确诊。

另选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标本20例做对照组。

1.2 方法1.2.1 DLBCL组织芯片的构建与制备1)组织芯片模块制做:将熔化石蜡(加入等量的蜂蜡)制作成2.5×2×0.5大小的空白蜡块,设计制作受体蜡块。

2)组织芯片的设计和制备:将原蜡块放在45℃温箱中烘5-10min待蜡块变软,然后,先在显微镜下定位,避开出血坏死区,选取肿瘤组织丰富的区域,用穿刺针从组织块选定部位逐个取出组织芯,放入预先设计的阵列模块中,制成组织芯片。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近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 年版)》(下文简称共识)发布于《白血病·淋巴瘤》。

本共识的制定主要参考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或共识以及专家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PCNSL的诊断、治疗和评估规范化。

临床表现PCNSL 病程大多在半年内,主要症状和体征因神经系统受累区域而异,但系统性淋巴瘤的常见 B 组症状(发热、盗汗和体质量减轻)在PCNSL 中罕见。

脑部受累症状(占30%~50%):主要表现为头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肌力下降、感觉变化、意识水平下降、共济失调)、神经精神和行为变化(抑郁、人格改变、淡漠、思维迟钝、冲动行为、幻觉)、颅内压升高、癫痫发作等。

软脑膜受累症状(占10%~25%):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颈背部僵硬等。

眼受累症状(占10%~20%):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飞蚊症等。

脊髓受累症状(<1%):通常表现为亚急性脊髓病、脊柱疼痛、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等。

诊断:PCNSL的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提示患者可能出现CNS病变。

共识推荐:优选头颅磁共振增强扫描明确是否有颅内病变。

2、影像学检查仅能提示PCNSL可能,疾病的确诊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共识推荐:优选立体定向导航脑组织穿刺活组织检查,部分病人需要脑脊液(CSF)检查、和/或玻璃体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3、对于整合病理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将继续对其进行病理诊断确认是否为DLBCL。

而对于整合病理诊断为非淋巴瘤的患者,则根据其此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决定再次进入PCNSL诊治流程或进入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流程。

共识推荐:颅内病变活检前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

4、病理诊断确诊为DLBCL或其他CNS淋巴瘤的患者均将继续接受评估,以确认患者CNS以外的病变情况。

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路素素;王冠男;赵武干;张丹丹;张延平;黄思夏;刘恩杰;王伟伟;张岚;李文才【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24(40)1【摘要】目的探讨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 cell lymphoma with concurrent MYC rearrangement and 11q aberrations,HGBCL-MYC-11q)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

方法收集3例HGBCL-MYC-11q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0、61和74岁。

Ann Arbor分期均为Ⅳ期。

3例均为活检,分别发生于鼻咽部、上咽部和回盲部。

3例形态学相似,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中等大或中等偏大,形态较单一,细胞核圆形到稍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易见;1例局灶可见坏死;1例“星空”现象明显。

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BCL6和MUM1;2例表达CD10,2例表达BCL2;Ki67增殖指数高(例1、例3近100%,例2约70%);不表达CD3、CD30和TDT;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

FISH检测3例均见C-MYC基因重排及11q异常,其中1例仅见11q23.3扩增,1例仅见11q24.3缺失。

随访时间1~18个月,1例死亡,2例带病生存。

结论HGBCL-MYC-11q少见,形态学类似Burkitt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但同时伴有MYC基因重排和11q异常,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对这类疾病的精准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页数】5页(P24-28)【作者】路素素;王冠男;赵武干;张丹丹;张延平;黄思夏;刘恩杰;王伟伟;张岚;李文才【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相关文献】1.BCL-2、BCL-6、C-MYC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2.在Ig-MYC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中出现染色体单一易位核型和Bcl-6表达提示为Burkitt淋巴瘤并具有较好的预后3.C-myc基因重排的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4.20例伴MYC BCL2和(或)BCL6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5.基于WGCNA分析筛选c-MYC/Bcl-2重排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键基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理免疫组化分型,基因检测的医学检测方法

病理免疫组化分型,基因检测的医学检测方法

病理免疫组化分型,基因检测的医学检测方法病理免疫组化分型是一种医学检测方法,通过对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从而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而基因检测则是通过对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进行检测,以了解肿瘤的遗传变异情况和预测其治疗效果。

本文将分别介绍病理免疫组化分型和基因检测的相关内容。

病理免疫组化分型是一种通过染色技术检测肿瘤标本中特定分子的表达情况,从而确定肿瘤类型和分级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利用抗体-抗原反应检测肿瘤标本中的特定分子,常用的抗体包括CK(细胞角蛋白)、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等。

这些分子的表达情况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信息。

例如,ER和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而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采用靶向治疗药物。

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变异情况,以了解肿瘤的遗传特征和预测治疗效果的方法。

当前常用的基因检测方法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FISH(荧光原位杂交)、NGS(下一代测序)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肿瘤细胞中的某些关键基因的突变、重排、扩增或缺失情况。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肿瘤的分子亚型、预测其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并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病理免疫组化分型和基因检测在临床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病理免疫组化分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对于乳腺癌患者,根据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可以将其分为HR(激素受体)阳性和HER2阳性等不同亚型,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基因检测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遗传特征,从而预测其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例如,EGFR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基于此可以选择靶向EGFR 的药物治疗。

然而,病理免疫组化分型和基因检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病理免疫组化分型仅能检测已知的特定分子,无法全面了解肿瘤的遗传特征。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关键词】淋巴瘤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ene rearrangements in diagnosis of lymphomas【Abstract】 AIM: To establish a way to detect the gene rearrangements of IgH and TCR and to asse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tection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lymphoma. METHODS: Fiftythree cases of malignant lymphoma and 20 cases of 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 were chosen for making tissue section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and amplified via PCR. The products were resolved on 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s and visualized through silver staining. RESULTS: Gene rearrangements of IgH and TCR were negative in 20 cases of 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 In all of 18 cases of T cellnonHodgkins lymphoma (TNHL), gene rearrangement of TCR γ was found in 12 cases and that of TCR β was found in 3 cases, and IgH gene rearrangement was not found. IgH gene rearrangement was found in 28 cases out of 32 cases of B cellNHL (BNHL),in 2 cases of which gene rearrangements of TCR γ and IgH were both found. There was IgH gene rearrangement in 3 cases of suspected lymphomas. There was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NHL group and benign group in gene rearrang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gene rearrangements of IgH and TCR by PCR can be a kind of subsidiary means to diagnose th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Particularly, the clonality showed in the 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 samples may be useful in the retrospective researches.【Keywords】 lymphoma; gene rearrangem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eoplasm【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克隆性分析技术的B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从组织蜡块中切取组织片5~10张,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 结果: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中,淋巴细胞IgH及TCR基因重排均为阴性;18例T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12例,TCRβ基因重排3例,未见有IgH基因重排;32例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标本中有28例IgH基因重排阳性,有2例TCRγ和IgH基因重排均阳性;3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均为IgH基因重排;IgH及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应用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IgH和T淋巴细胞TCR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且适用于石蜡标本以进行回顾性研究.【关键词】淋巴瘤;基因重排;聚合酶链反应;肿瘤0引言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免疫系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根据肿瘤的组织结构及细胞学特征可分为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 HD)及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nonHodgkins malignant lymphoma, NHL),淋巴瘤的诊断一直是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部分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单纯通过HE和免疫组化很难明确性质,另外NHL由于种类繁多,分类复杂,给临床病理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淋巴细胞从原始的胚系构型到分化成熟,其抗原受体(Ig和TCR)基因通过基因重排而形成有功能的基因. 一个T,B细胞或其克隆性后代,均只含一种独特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一旦某一克隆的淋巴细胞发生恶性变化,即可呈现特异的基因重排[1]. 因此,对基因重排类型进行检测可用于对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诊断. 此研究拟应用这一手段,探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性质,并对该技术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1材料和方法1.1材料53例恶性淋巴瘤标本均来自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病理科(1995~2005). 其中男性29例(55%),女性24例(45%);年龄12~76岁,平均年龄44.2岁. 所有标本均为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 其中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32例,T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18例,未能定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3例. 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作为阴性对照. 所有淋巴瘤病例均在取PCR 模板前经临床病理HE和免疫组化标记(B细胞: CD20,CD79α; T细胞: CD3,CD45RO)证实,以确定为相应病例且所取部位确为病变部位,包含有需检测的部分. 3例未能定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怀疑为BNHL(免疫组化标记CD79α阳性),但诊断仍未明确.1.2方法1.2.1石蜡包埋组织DNA的提取每例标本制备厚度为4 μm的切片6张,贴于载玻片上,常规烤片、二甲苯脱蜡、乙醇冲洗,切片自然干燥. 用无菌双面刀片将组织刮入1.5 mL的离心管中,按以前的方法[2-3]提取基因组DNA.1.2.2引物合成引物序列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合成. 引物序列为: β球蛋白基因内对照PC03:ACACAACTGTGTTCACTAGC, PC04:CAACTTCATCCACGTTCACC;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IgH) FR3A:ACACGGCTGTGTATTACTGT, LJH: TGAGGAGACGGTGACC,VLJH:GTGACCAGGGTACCTTGGCCCCAG;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TCR β链和γ链)Db1: CAAAGCTGTAACATTGTGGGGAC, Jb2:AGCACTGTGAGCCTGGTGCC,TVG: AGGGTTGTGTTGGAATCAGG, TJX: CGTCGACAACAAGTGTTGTTCCAC,Vγ11: TCTGGAGTCTATTACTGTGC,Vγ101: CTCACACTCTCACTTC,Jγ12:CAAGTGTTG TTCCACTGCC, Jp12: GTTACTATGAGCTAGTCC.1.2.3PCR扩增及循环条件PCR扩增在PT200型热循环仪(MJ Research)上进行. 反应体系为25 μL,含10 mmol/L dNTP(Gibco BRL)2 μL,10×缓冲液2.5 μL,50 mmol/L MgCl2 0.75 μL,Taq DNA聚合酶(Gibco BRL) 1 U,20 pmol/L引物1 μL,DNA样品1~5 μL. IgH基因采用半巢氏PCR扩增: 第一轮引物为FR3A和LJH,95℃预变性3 min,然后94℃变性40 s,62℃退火50 s,72℃延伸40 s,共30个循环; 最后72℃延伸10 min. 扩增产物经1∶100稀释后取1 μL进行第二轮扩增,引物为FR3A和VLJH,95℃预变性3 min,然后94℃变性40 s,60℃退火50 s,72℃延伸40 s,共30个循环; 最后72℃延伸10 min. FR 3A与VLJH扩增产物为100~120 bp.TCRβ和TCRγ采用40个循环,其中TCRγ引物为Vγ11,Vγ101和Jγ12或Vγ11,Vγ101和Jp12的混合物. 95℃预变性3 min,然后94℃变性40 s,56℃退火50 s,72℃延伸40 s;最后72℃延伸10 min. TCRβ扩增产物为65~85 bp. TCRγ各组扩增产物在70~200 bp不等.β球蛋白基因引物作为内对照进行扩赠,共40个循环. 95℃预变性3 min,然后94℃变性40 s,60℃退火50 s,72℃延伸40 s;最后72℃延伸10 min. 产物长度为110 bp.1.2.4电泳及结果观察琼脂糖凝胶(20 g/L)电泳评价扩增效果后,将3 μL产物和等体积的上样缓冲液[4](990 mL/L甲酰胺,1 g/L溴酚蓝,1 g/L二甲苯青)混匀后加到厚度为0.8 mm的聚丙烯酰胺凝胶(100 g/L,含尿素8mol/L),应用miniVE系统(AmershamPharmacia Biotech)泳动8 h(80 V).取出后按以前的方法[2]银染,分别用UVP凝胶分析系统(UVP, Cambridge,UK)和光学照相记录数据,根据IgH及TCR相应阳性位置判断结果.1.2.5结果判定阳性结果判定标准:①PCR扩增电泳条带清晰,宽度不大于1 mm,边缘锐利;②片段大小与预计范围相符,与期望值相差不超过5 bp;③若出现期望值大小之外的其他条带或期望值内出现两条或以上可接受的条带,应判定为重排阴性.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组间率的差别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32例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免疫组化证实CD20和(或)CD79α阳性, CD3和CD45RO阴性(图1); 18例T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免疫组化证实CD3和(或)CD45RO阳性, CD20和CD79α阴性(图2),支持原来的诊断和分型. 3例未能定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免疫组化标记CD79α阳性, CD3和CD45RO阴性,怀疑为BNHL. 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CD20,CD79α,CD3,CD45RO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A: CD79а; B: CD20.图1BNHL组织中CD79а和CD20阳性表达(略)A: CD45RO; B: CD3.图2TNHL组织中CD45RO和CD3阳性表达(略)2.2基因重排检测结果2.2.1石蜡组织标本DNA检测PC03,PC04引物对良性增生的淋巴组织以及淋巴瘤组织DNA进行扩增,均见110 bp大小的β球蛋白特异条带(图3).右侧泳道为100 bp DNA标志物的位置. 1:实验组TNHL. 黄色箭头为110 bp涌动位置;2:实验组BNHL;3:阳性对照TNHL(已知TCRγ重排阳性);4:阳性对照BNHL(已知IgH重排阳性);5: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图3PC03/PC04引物PCR扩增结果电泳图(略)2.2.2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结果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变组织B细胞和T细胞抗原受体重排均为阴性(图4).2.2.3阳性对照T,B淋巴瘤检测结果B细胞淋巴瘤阳性对照标本组织B细胞Ig重排阳性(图5). T细胞淋巴瘤阳性对照标本组织T细胞TCRγ1重排阳性(图6).右侧泳道为100 bp DNA标志物的位置. 1:IgH FR3A/LJH, FR3A/VLJH引物扩增产物;2:TCRβDb1/Jb2引物扩增产物;3:TCRγ1 TVG/TJX引物扩增产物;4:TCRγ2 Vγ11/Vγ101/Jγ12引物扩增产物; 5:TCRγ3Vγ11/Vγ101/Jp12引物扩增产物. 黄色箭头为110 bp涌动位置.图4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PCR扩增结果电泳图(略)左侧泳道为100 bp DNA标志物的位置. 1:内对照PC03/PC04引物扩增产物;2:IgH FR3A/LJH,FR3A/VLJH引物扩增产物;3:TCRβDb1/Jb2引物扩增产物; 4:TCRγ1 TVG/TJX引物扩增产物; 5:TCRγ2 Vγ11/Vγ101/Jγ12引物扩增产物;6:TCRγ3 Vγ11/Vγ101/Jp12引物扩增产物;7:阴性对照FR3A/LJH,FR3A/VLJH引物扩增产物. 黄色箭头为110 bp涌动位置.图5阳性对照BNHL PCR扩增结果电泳图(略)2.2.4淋巴瘤组织检测结果18例T细胞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为12例,TCRβ基因重排为3例, TCR基因重排阳性率83.3%,与良性组(TCR基因重排均阴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5.10, P<0.05);32例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标本中有28例IgH基因重排阳性,其中2例TCRγ基因重排也阳性,基因重排阳性率87.5%,与良性组(IgH基因重排均阴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5.30, P<0.05).中间泳道为100 bp DNA标志物的位置. 1:TCRβDb1/Jb2引物扩增产物; 2:TCRγ3 Vγ11/Vγ101/Jp12引物扩增产物;3:TCRγ2Vγ11/Vγ101/Jγ12引物扩增产物;4:TCRγ1 TVG/TJX与内对照PC03/PC04引物扩增产物;5:阴性对照TCRγ1 TVG/TJX与内对照PC03/PC04引物扩增产物;6:阴性对照TCRγ2 Vγ11/Vγ101/Jγ12引物扩增产物; 7:阴性对照TCRγ3Vγ11/Vγ101/Jp12引物扩增产物;8:IgH FR3A/LJH,FR3A/VLJH引物扩增产物. 黄色箭头为110 bp涌动位置,红色箭头为190 bp涌动位置,红色箭头为80 bp涌动位置.图6阳性对照TNHL PCR扩增结果电泳图(略)2.2.5未确诊病例检测结果3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均为IgH基因重排,经FR3A/LJH,FR3A/VLJH引物采用半巢氏PCR扩增后出现95 bp大小IgH阳性条带.3讨论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免疫系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淋巴瘤的诊断一直是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部分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单纯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很难明确性质,另外NHL种类繁多,分类复杂,给临床病理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5].干细胞在向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 Ig重链基因(IgH)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的可变区(V)和结合区(J)基因会发生重排[6]. 基因重排过程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正常淋巴细胞在发育中是多克隆性质,但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所具有的是单克隆性重排,也就是全部肿瘤细胞具有一个相同的免疫球蛋白或TCR 基因重排,即表现为重排基因为单一模式,这对研究淋巴细胞恶变的机制和解决临床的诊断问题都十分重要[6]. 检测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有助于鉴别淋巴系统的肿瘤性和反应性增生,并确定细胞的来源.本研究中18例T细胞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为12例,TCRβ基因重排为3例, TCR基因重排阳性率83.3%,与Diss等[7]报道的T 细胞淋巴瘤78.2%的检出率相近. 而良性淋巴组织未见克隆性条带, 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在TNHL及良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说明TCR基因引物对T细胞性NHL的克隆性确定有重要价值. 32例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标本中有28例IgH基因重排阳性,基因重排阳性率87.5%,与Kros等[8]报道的B细胞淋巴瘤77%的检出率以及国内王萍等[9]报道的B细胞淋巴瘤72 %的检出率相近. 而TNHL及反应性增生均未见IgH克隆性基因重排, IgH基因重排检出率在BNHL及良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说明IgH基因引物对B细胞性NHL的克隆性和细胞源性确定有重要价值,可用于淋巴瘤的诊断和分型.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Ig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TCR,其编码基因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均发生重排. 一个T,B细胞或其克隆性后代,均只含一种独特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大量的实验已证实,淋巴细胞肿瘤源于单克隆性增生. 我们利用特定的引物对其基因进行扩增,当将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多克隆淋巴细胞将产生一片弥漫带(见于反应性增生),而单克隆性增殖的淋巴组织则出现一明显条带(见于恶性淋巴瘤).因此对于淋巴瘤的诊断,首先应依靠形态学检查,并辅以免疫组化结果,对于仍不能明确诊断一小部分病例得,可行基因重排检测,在本研究中有3例较难诊断病例,由于病理HE切片、免疫组化均不能做出明确诊断,通过运用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重排检测,有IgH的特异性重排条带,提示基因重排的检测对于识别此类交界性及淋巴瘤的早期发现可能具有重要价值.参考文献[1] Garcia MJ, Delgado BM, Granizo JJ, et al. IgH,TCRγ and TCRβ gene rearrangement in 80 B and T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s: Study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oliferation and the socalled “A berrant” patterns[J]. Diag Mol Pathol, 2001, 10(2): 69-77.[2]王淑芳,苏勤,朱少君,等.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 31:107-111.[3]朱少君,苏勤,王淑芳,等. 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克隆性[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3, 10:81-84.[4] Lucas DR, Shroyer KR, McCarthy PJ, et al. Desmoid tumor is a clonal cellular proliferation: PCR amplification of HUMARA for analysis of patterns of Xchromosome inactivation[J]. Am J SurgPathol, 1997, 21:306-312.[5]高子芬,潘增刚,裴斐,译. 女性生殖系统. 见: Juan Rosai,ed. 回允中,主译. 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 8版.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1319.[6]朱平. 现代血液肿瘤诊断治疗学[M] .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4-41.[7] Diss TC, Watts M, Pan LX, et al.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the demonstration of monoclonality in T cell lymphomas[J]. J Clin Pathol, 1995, 48:1045-1050.[8] Kros JM, Bagdi EK, Zheng P, et al. Analysis of immunoglobulin H gene rearrangement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J]. J Neurosurg, 2002,97:1390-1396.[9]王萍,王瑞年,卢健,等.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IgH和TCRδ基因重排[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2,18: 21-23.。

BCL-2、BCL-6、C-MYC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BCL-2、BCL-6、C-MYC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present(rs=0.323,P<0.05).Conclusion Combined de-tection of Ig heavy chain protein expression pattern and IgH gene rearrangement can effectively assist in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MALToma andRLH.IgH gene breakage may b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loss of Ig heavy chain protein expression.Key words:lymphoma;MALToma;Ig heavy chain protein;IgH gene rearrangement;IgH gene split网络出版时间:2019-8-1615:07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190816.1506.006.htmlBCL-2、BCL-6、C-MYC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林珍珍,黄菲,马晓梅,叶明,熊淑晨,姜艳泽,房新志摘要:目的探讨C-MYC、BCL-2和BCL-6基因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grade B-cell lymphoma,HGB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治疗方案。

方法收集58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

结果58例B细胞淋巴瘤中伴有C-MYC、BCL-2和BCL-6重排的HGBL仅1例,C-MYC和BCL-2、C-MYC和BCL-6重排各1例。

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多为多部位受累,1例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Ann Arbor分期均为Ⅲ+Ⅳ期;生存期短。

3例HGBL免疫组化检测均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Ki-67增殖指数均较高(90% 95%)。

免疫组化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前体B细胞 抗原非依赖性
幼稚B细胞 抗体依赖性
生发中心 & 生发中心 后细胞 抗体依赖性
TdT
CD79a CD19, PAX5 CD20, CD22 CD10 Bcl-6 CD138
Cytoplasmic CD22
前胸腺细胞
被摸下胸腺 细胞
皮质胸腺 细胞
髓质胸腺 细胞
外周T细胞
Precursor cells TdT CD7 CD2
4,如果以上都不能明确诊断,建议再次活检。
鼻咽部近80%为T/NK或T细胞淋巴瘤
5、T/B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T淋巴母细胞性 TdT+ , CD99+ , CD34+ cCD3+具有诊断意义 少数病例(10%)可 CD79a+ CD1a+ Ki67高(80%)

B淋巴母细胞性 TdT+,CD99+
减少穿刺活检:只能反应局部信息, 如:霍奇金淋巴瘤
规范样本处理-处理
组织处理-脱水不足 切片处理-过厚、刀痕 染色欠佳-过浅、过深 透明不好-难以辨认细胞 难以观察结构破坏的情况、细胞分化的特点
(二)淋巴瘤诊断的局限性
淋巴瘤诊断是根据临床表现、手术所见、肉眼改变 和镜下特征综合分析得出的。有时尚须结合特殊检查, 甚至随访结果才能确诊,所以淋巴瘤诊断需随着不断的 实践和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高。 其次,活检标本、大体取材和切片检查都属抽样 检查,最终镜下看到的仅是病变的极小部分,有时不能 代表整个病变,病理医师在做诊断和临床医师阅读病理 报告均应加以注意。
全身淋巴结大,取右腹股沟淋巴结活检
CD 20
CD 20
CD 79a
Bcl-2

中线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研究

中线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研究

中线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研究刘启才;韦拔雄;李烈【期刊名称】《广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0(028)003【摘要】目的:探讨头面中线非何杰金淋巴瘤(中线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选用单克隆抗体CK、LCA、UCHL1、L26检测28例中线NHL,4例鼻咽癌(NPC)和2例坏死性鼻腔炎的组织表型抗原.结果:28例中线NHL中,27例阳性表达LCA(白细胞共同抗原);20例(71.4%)UCHL1阳性,为T 细胞淋巴瘤;8例(28.6%)L26阳性,为B细胞淋巴瘤.无1例表达CK(Cytokeratin,细胞角蛋白抗原).4例NPC中的肿瘤细胞均表现较强的CK阳性而LCA呈阴性.2例坏死性鼻腔炎及NPC的病灶中可见一些散在的细胞呈现LCA、UCHL1、L26阳性.结论:中线NHL以T细胞淋巴瘤多见.【总页数】5页(P22-25,封三)【作者】刘启才;韦拔雄;李烈【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广州,510182;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广州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广州,5101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1【相关文献】1.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J], 杨永福;郭瑞珍;何妙侠2.原发性皮肤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J], 王琳;曾跃斌;李甘地;刘卫平;杜晓萍;李俸媛;周光平3.23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内窥镜活检病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J], 王益华;张丽华;戴小波;周祀侨;张华勇4.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 [J], 王辉;胡维维;赖日权;田野;周永梅5.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1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J], 王益华;吕翔;戴小波;孙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TSGF在恶性肿瘤高能聚束热疗联合化疗中的表达及意义

血清TSGF在恶性肿瘤高能聚束热疗联合化疗中的表达及意义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及病因学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及病因学分析

并 对临床资料 、 免疫标 志物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3 4例 P N L患 者的 3年生存 率为 4 . % , CS 6 4 5年生存率 为 2 . % , 71
年龄 t6 > 0岁及病变部位深对预后不利 ( P=00 9和 P=00 7 ,c- .0 .2 ) b l 6阳性表达者 的生存率高于 阴性 表达 者( 0 O4 , P= .4 ) 但多 因素 C x回归分析显示 , o 进入 回归方 程的为年龄因素 。C 0 b l / M一/ D 3 D1/ c 6 MU 1 C 18分型和治疗方 法对预后 的判断无 显著性差 - 异 ( 0 0 ) 9例患者 E E P> .5 。3 B R原位杂交均 为阴性 ,c-/H基 因重排 5例 阳性 (2 8 ) 其 中 3例为 C 1 bl J 2 1. % , D 0阳性病例 。结论 P N L是一种少见的高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 淋巴瘤 , 龄因素是 判断 预后 的独立性 指标 , D 0 b l / U 1C 3 CS 年 C 1/ c- M M一/ D18分 型 6 未发现有预后意 义 , 但显示 P N L的同质性较高 , CS 可能是弥漫性大 B细胞淋 巴瘤 的一种 亚型 。E B病毒感染 与 P N L的病 因 CS
Cln c lpa ho o y a e i l g fprm a y c nt a r o s s s e l m ph m a i ia t l g nd a to o y o i r e r lne v u y t m y o
Z UZ i i C E G J g S I u — , HO i - n A H n—u, H U Hagb , U Z e — n HO h— , H N i ,H nl Z UX a j ,M egh i Z O n—o L hnf g y n Q i ou e ( eat eto ahl y aj g U i rt Mei lC lg/ aj g G nrlH si l aj g C m a d aj g 20 0 , Dp r n P t o ,N n n nv sy d a ol eN ni ee o t N n n o m n ,N nn 10 2 m f og i e i c e n a pa o f i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