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学观念 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在世界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成与败将会看谁拥有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教育由于过于严谨、死板,已不适应时代发展。
要使一个民族长远的屹立于世界民族民族之林,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而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一、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创新动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才观,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相信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
要建立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与学生零距离的沟通,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跟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朋友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
一次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思绪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只有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才能释放出生命潜能和创造动力。
教师要用智慧的头脑处理教材,将其复杂、单调的内容有趣化、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简单化,打开学生思维空间,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数学知识才能得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体积教学时,同学们自备了一块系有绳子的小石头和一只玻璃杯。
首先教学生将部分水注入玻璃杯中,再将栓有绳子的石头放进装有水的杯子中,突然杯中水面立即上升,然后将石头取出,杯中水面又降到原来的位置,从这个现象看出,体积存在可以通过水面上升或下降这一实验得到验证。
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经过一边动手,一边操作,一边动脑,一边思维,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走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开放式教学”,要把教学出发点和核心放在学生身上,多发问、多鼓励,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管正确与否,质量如何,甚至是错误的、可笑的,作为教师都要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师生应及时对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剖析、评价,给学生注入求知的正能量,以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文作者通过更新教学观念,培养自身创新意识,深化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创新环境,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空间,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教学观念教学活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初中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提高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义不容辞的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教研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的认识。
一: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创新要求我们在素质教育人才观前提下,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开放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口头表达机会,有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
首先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宽松、求真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民主气氛,解放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展创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确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实质性的参与,深层次的思考感悟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发展学生思维,启迪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二:培养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的自身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中心的教学思路。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思维到方式,要大胆突破。
创立创新性教学原则,通过挖掘教材,高效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营造创造性的思维环境。
三:深化教学过程,注重问题解决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克服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的旧教书模式。
适应新课改要求 更新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方法
和谐发展 , 才能造就人的聪明才智。 没有个性 , 就没有特色 ,
也就没有创造。在教学中要尽量利用多媒体课 件让学生观 察、 思考 , 提出问题 ,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 , 学生从不 同 使 的方面 , 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 探求多种求解途径 。 在分析 、 解决 问题的过程 中,通过相互启发激励 ,让学生 的创造欲
学生 回答 的问题 , 教师常常能容易地辨别 出哪些学生具有
更高 的悟性和理解 力 , 能发现学生 理解上 的偏差 、 学生 的
疑惑和理解的深度 , 并决定需要 补充讲解哪些 内容 。通过 倾听学生 发言 、 关注学生 的即时表现 , 师才能对 自己何 教 时参与 、 如何参与做出及时 的调整和决定。 此外 ,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 自己的见解 , 展示 自己的个性特征 。心理学认为 , 只有个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 转变 自己的教 学行 为 。在教学 中, 教师要心系学生 , 把他们 当作朋友 , 将教 学
国家兴 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进
一
步体现 了这一精神 , 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学 习的方 式培养
过程与培养学生 的知识 、 技能 、 态度 、 感和价值观统一起 情
21 0 0年 l 0月
黑 河 学 刊
Heh o r a ieJ u n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c. 01 t2 0
总 第 18期 第 1 5 0期
S r lN . 5 . 0 e i o 1 8 No 1 a
适应新课改要求 更新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方法
⑥ 段 超 鸣
( 甘肃省镇原县盂坝 中学 , 甘肃 镇远 74 0 ) 4 5 6
更新教学观念 培养创新意识
小 学 语 文课 堂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的 语 感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柳 斌 同志 在 《 2 1 世 纪 中小 学 语 文教 育 座 谈 会 》 上指出: ” 学 生语 文 水 平 的 提高 不 能 依靠 教 师对 词 法 、 语法 、 章 法 的 讲 解 讲 出来 , 也 不能 依 靠 教 师对 课 文 的 详 尽 分 析 分 析 出来 , 学 生 语 文 水平 的提 高 , 只有 在学 生 听 、 说、 读、 写 的 实 践 活 动 中才 能 实 现, 只有 在 学 生 自身 主 动 参 与 的 学 习 过 程 中 才 能 实 现 。把 语 文 课 上 成语 文 讲 解 分 析课 , 那 是 不 成 功 的语 文 课 。 ” 语 文 教 学 应 该 摒 弃 繁琐 分 析 , 注 重感 悟 。让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启 发 、 诱 导 和 鼓励下 , 自己用 心去 思 考 语 言文 字 的 内涵 , 去 咀 嚼语 言 文 字 的 滋 味, 去 体 验语 言文 字 中 蕴含 着 的 思想 感 情 。 我们 平 时 教 学强 调 的仅 仅 是语 文 分 析 能 力 、 语法逻辑能力 、 综合判 断能力 、 抽 象思维能力 , 往 往忽 视 直 觉思 维 能 力 的培 养 , 忽 视 在 读 书过 程 中 引导 学 生 自己去 感 悟 。表 现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即 是 重 理解 轻 积 累, 重分 析 研 究 轻 语 文 实 践 ; 追求讲深讲 透 , 忽 视 自悟 自得 一 语感 的培养。因此 , 语文教学 改革必须把 培养学生 的语 感
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 词 : 数 学教 学
教学观念
创 新 意识
创 新 是 当前 教 育 改 革 的核 心 , 在数学教学 活动中, 如 何 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呢? 我 的体 会 是 : 在 教学 目标 上 , 做到“ 上 不 封顶 。 下 要保 底 ” 。“ 上不封顶” 是 指 教 师 在 实 现 教 学 目标 的 同 时, 注重 培养 学 生 敢 于 突破 教 材 . 敢于突破 教师 , 敢于突破 自 我 的信 心 。 “ 下 要保 底 ” 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 , 扎 扎 实 实地 完成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的教 学 .达 到教 学 大 纲 规 定 的 “ 了 解” 、 “ 初步” 、 “ 熟练” 等 程 度 的要 求 。 教 学 目标 的 确 立 是 教 师 教 学 思 想 的充 分 体 现 ,同 时 也是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 有 什 么 样 的 教 学 目标 , 就 能培 养 出 什么样的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 思维越活越好 , 思 路 越宽越好 , 质 疑越 多越 好 , 方法越奇越好 , 速度越快越好 , 争论 ’得 越 激 烈 越 好 , 观 察 得 越 细 越好 。 这 样 确 定 教 学 目标 , 不 仅 有 利 于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的 学 习 ,而 且 为 培 养 创 新 意识 奠定 了 良好 的 基 础 。 营造 宽 松 的 教 学 氛 围 要让学生课堂上积极探究 , 发现问题 , 就 必 须 给 他们 营造 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 , 教 师必 须更 新 教 学 观 念 。 牢 固树 立 学 生 主 体 观 ,相 信 每 个 学 生 通 过 自 己的 努 力 都 可 以在 原 有 的基 础 上得 到发 展 。 因此 , 对待学生 , 不 论 是 中等 生 、 优 等生 , 还是后进生 , 都应一视 同仁 , 平等对待 , 使 每 个 学 生 都 有 平 等 表 现 自己 的 机会 , 都 能 享 受 成 功 的 喜悦 。 例如 , 在课堂教学中 , 教 师 在 评价 学 生 对 问 题 的 回 答 时 .可 适 当 用 一 些 激 励 性 的语 言, 如“ 你讲 得 真 好 ” , “ 你真聪 明” , “ 不要紧张 , 慢慢 说 ” , “ 你 再 想想” 等。 这些尊重 、 期 盼性 的语 言 , 不 仅 可 以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 热情 . 而且可以营造一种平等 、 民主 、 和 谐 愉 悦 的学 习氛 围 . 使 学 生敢 想敢 说 , 积极参与到探究 、 尝试 、 发现 的过程中 , 毫 无 顾 虑 地 表 达 自己 的创 意 。其 次 。 要 保 护 好 学 生 的好 奇 心 , 激 发 学 生 的求 知 欲 。好 奇 心 和求 知 欲 是 激 活 学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原 动 力。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提倡 : 学 生 回答 问 题 错 了允 许争 论 , 老 师错 了允 许 学 生 提 出意 见 , 教 师 应 尊 重 学 生 提 出 的各 种 问题 , 并 作 出正 确 的引 导 , 决 不 能 置之 不 理 。 否则 , 久而久之 , 学 生 心 中燃 起 的求 知 欲 就 会 因此 而 熄 灭 。 二、 创设 开放 的教 学情 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 中, 教师讲 . 学生 听 , 教师提 问, 学 生 回 答, 一 对 一 的交 流 形 式 , 把学生带 人一个预 定的圈子 . 求 得 统 答 案 。这 种 教 师 主 宰 一 切 的 教学 模 式 阻 碍 了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提 高 。 为 了有 利 于 学 生 多 向交 流 , 主动探索 . 培养 创 新 意 识 . 我 在 学 生 座 位 的 编 排 上 ,根 据 教 学 内容 的需 求 ,采用 同桌 合 作, 四人 或 多 人 围 坐 的 形 式 , 便于 展开小组合 作交流 , 打 破 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指能够新异地、独特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对于在同一群体中的学生来说,面对同一个问题,某人能发现新颖的、鲜见的、与众不同的新思路,给出合理的解法,这就是一种创新。
未来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她的发展将主要取决于知识的生产、进步和创新,取决于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这就赋予我们语文教师以新的历史使命。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需要教育,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抓住本质,因材施教。
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1.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首先要更新语文教学观。
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陈旧的教育形式为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通过语文游艺课、故事演讲课、参观访问课等形式,激励学生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变“以本为本”的教学观念为大语文的教学观,在教学中经常性地适当引入时代生活中的新教材;变学生无条件的接受教科书的观点为有选择地接受。
其次要用新观念看待学生,不把考分高低、是否循规蹈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即使观点偏激的学生,也要爱护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的火花,对于他们的好奇与发问,要多鼓励、多诱导,不要过多指责,否则,就会压抑或扼杀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好奇好动、求知欲和好胜心强,在语文教学中,可运用实验操作、观察实物、投影演示、录音录像、动作表演、游戏比赛、讲述故事等多种教学手段,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乐学了,学习就不在是一种负担,从而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和创新欲望,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新课程教学实践与反思
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新课程教学实践与反思新课程实验已经进行将近二个学年,我校数学备课组在学校的指导下,能够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努力开展新课程教学与研究,积极推进新课程实验,积极稳妥地开展新课程教学,在这期间思考了许多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特别是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方法上有了不少创新。
一、积极参加新课程教学培训,不断更新教学思想。
新课程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
多少年以来,我们的广大教师都是以培养学生智力为中心,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教师追求的是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所谓的教学质量其核心是学生的考试分数的提高。
和其他学校一样,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视学习过程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
为了端正教师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学校花大力气开展新课程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使我们的思想认识有很大提高。
教育理念发生很大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教学科研工作对新课程教学具有推动作用教学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后盾,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不会有大发展的。
新课程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才能够在新课程教学中掌握主动。
特别是在新课程教学方法上,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教师搞教科研的空间很大。
我们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加大教学科研力度,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进行交流、研究和探讨。
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用教学中的第一手材料,结合新课程理念,认真开展集体备课,交流,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畅谈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体会。
在相互交流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并能够认真想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如在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反映配套练习与课本内容有很大出入,教师们就认真讨论解决办法。
最后,决定对配套练习进行大量的删除,凡是与新课程标准不一致的内容大胆的放弃,不能因练习题的问题加重学生负担,也不能因为练习题的内容而改变教学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激发学生情感态度,诱发创新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 、以情境激趣。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描绘了一幅奇特、秀丽的山水景色。
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还有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 、以悬念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
新课标背景下更新教学观念 培养创新意识
是培养 学生创新 能力 的起 点 ,是学 习成功 的 时 ,往往 急于 了解其 中的答案 ,这时教 师采 接受。
秘诀。有兴 趣 的学习不仅 能使人 全神贯注 ,
用 的最便 捷的 、最 简单的方法 ,莫 过于 自己
四、积极评估 ,鼓励创新
积极思考 。使学 生沉浸在 活跃的氛 围 中,受 了解 的知识 直接传授 给学生 ,令学 生佩服并
取 、巩 固和深化 知识 ,这样 的教学有 利于学 要求教师 在教学过 程 中,要巧设 疑 问,以悬 为 只有在 观察 的基础 上 ,才能使学 生有新 的
生萌发创新意识 ,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 念来激起 学生学 习兴趣 。如教 学 《 爬 山虎的 发现 。当然 ,在语文 教学 中,同样要 注意发 小学语 文作 为一 门基础 学科 ,包含着 丰富 的 脚 》一文 ,教师就 可以向学生 提 出:爬 山虎 展学生 的想象力 。创 造离不开想 象 ,创新必 创新 内涵 ,因此 ,教师应 更新教 学理念 ,深 是植物 ,怎么会有脚 呢?它 的脚 又是怎 么爬 须 以想 象为基础 ,只有丰富 的想 象 ,学生 的 化教学方法 , 结合语 文听 、 说、 读、 写的训练 , 的呢?这。所 以 ,在语 才能促进 学生 主动发展 ,寓创新人才 成长 的 起 学生 的好 奇心 ,大家的学 习热 情高潮 ,兴 文教学 中应 重视充分 利用各种教学 手段 ,联
诱发 ;熏 陶
在语 文课 堂教学 中,要让 学生 以一 个探 飞燕 》后 ,让学生用 本课学过 的知识 ,根 据
新课 程 的基 本理念 就是突 出以 “ 人 的发 索者 、发现者 的身份投入学 习的思维活动 中, 不 同的观察 目标 和任 务 ,选择不 同的方式 去
展为本 ”要求学 生主动参 与活动 ,自己去获 以求不 断获得新知 识 ,进发创 新 因素 。这就 观察一种 动物 ,以培 养学生 的观察 能力 。因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时代的要求。
培养创新意识是当前教育的核心,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渗透创新教育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便会激发无数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一次成功的体验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们燃起自信的火焰,激起他们敢于创新的勇气。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思维的空间,营造一个使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挥的环境。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想方设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成功的喜悦,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中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例题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从知识应用上归纳,从数学思路开发和方法的创造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猜想能力常用的方式有试验猜想、归纳猜想、类比猜想、知觉猜想,其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猜想——检验证明。
大量的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要引导学生开展归纳、类比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鼓励他们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质疑,诱发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有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缺少的。
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针对现行课堂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的现状,教师应努力创造质疑情景,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设问、质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精心扶植学生的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支持学生大胆的标新立异,哪怕表面上是幼稚可笑的,但只要有一点创新意识,都值得珍惜,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赞许、科学引导,切勿“一棒子打死”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提倡鼓励质疑。
新课程理念创新意识的培养
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者:sunxiao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06 更新时间:2006-6-20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呢?一、更新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创新”创新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它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以往学生机械的掌握基础知识为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
也就是说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眼的主动参与,使其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素质得以提高。
创新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首先要转变观念,如果没有观念上的更新,就不可能有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创新学习。
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思想,正确认识创新的内涵。
比如对同一问题,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学生对其理解是有一定差异的,只要学生的思路合理,想法新颖,与众不同,就是创新。
因此,教师对那些有奇怪想法、好奇、爱发问的学生要有意识、有目地的加以引导和培养,要多鼓励,少指责,多引导,少嘲笑,以此培养学生创新的浅能和创新的萌芽。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修养。
因为教师的自身素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具备创新精神,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二、掌握课堂教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客观规律,遵循教学原则,围绕教学目的,按照“疑问、求知、训练、提高”的教学程序,科学地培养和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具体的说要作好以下几点:1、恰当导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求知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之母,也是创新的动力和萌芽。
更新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创新问题摆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如何创新,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并为之做出努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
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然而,多年来普遍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一节课里,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沉闷地听,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评价一节课效果好不好,主要是看这节课里老师是否把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了学生,却很少认真地思考过学生是不是在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是否都得到了发展。
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观,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现代科学表明,创造性人皆有之,只不过是有人得以发挥,有的人仍处于开发的阶段而已。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
教师要改变那种把教学仅仅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眼界,真正把教学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改变过于僵化的教育教学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开发的、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制度。
二、实现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新提供前提保证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习过程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活动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指导者和参与者。
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要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中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比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等。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2.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不同的意见我的做法首先是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对关键性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讲错了也不要紧,对学生的课堂作业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
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 意识 , 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的角色也仅仅是 一个 知识 的传 授 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同时 , 教师还要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者, 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 上的权威地位 , 学生学 习时对教师 有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 尊 重他 们独特 的理解和感受。例如 , 在 交
一
种 畏嗅心理 。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 , 课堂教学应该是 以“ 平 流阅读感 『 吾的过程 中,教师只有 以欣赏 的态度积极地 去面对 每
等” 方式进行的 ,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 自己的角色从 “ 权威教学” 转 位学生的真情表 白, 以极 大的热情和耐心去感受其 内涵 , 以最 大 变到“ 共 同探讨” 。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 学生才不致于产生畏 瞑的 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 出现 的问题 ,才 能成 为学 生忠 实的听
言语 的直觉感知能力。 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 自 动化 。 所谓培 来展示教师 的成功 。 作为教师 , 还应 以创新者的形象 出现在学生
养语感 ,实际上就是培 养学生的语言活动 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 的面前 , 因为教师是学生 学习的榜样 , 教 师的言谈举 止 、 学习态
思维 , 而 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 力的内在 源泉 , 是创新 度 、 工作 方法 、 思维方式等 , 无 时无 刻不在潜移 默化地影 响着学 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根据学生 已有的语感水平和儿 生 , 所以, 教师 自己要有创新意识 , 这就 要求教师要 以更 新的观
学科 优势 , 尽 可能地创 造机会 , 让学 生参与实践 , 注重创新 精神 的教 育 , 促进 学生 主体 性发展 , 为培养具 有创新 能力 的跨 世纪人才 奠定 基础 。
【 关键 词 】 小 学语文 教 学观念
更新教学理念 培养创新思维
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
因此,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去开创教育的未来。
一、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思想多年来,一直存在“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
一节课里,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沉闷地听,机械重复地训练。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评价一节课效果好坏,主要是看这节课里老师是否把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了学生,却很少认真地思考过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否得到了发展。
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观,也影响着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思想。
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
教师要改变把教学仅仅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眼界,把教学当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时,设计这样的开放型题:“用小棒摆出长方形,比一比,看谁的摆法多。
”于是,有的学生用六根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有的用八根,十根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有的用更多的小棒摆出含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组合图形。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我总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能说出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
”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我,当我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
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杨华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江总书记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小学体育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学科,除了肩负着向学生传授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体育知识外,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它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双边活动。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观念,发挥教师创新精神创新就是新颖、独特,就是一个人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不仅指为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文明带来变革的新质因素的产生,也包括对于自我只有提升生命质量的发现和开拓。
这就意味着创新是有层次的。
一般我们在教学中所说的“创新”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具有积极探究的心向和强烈的欲望,以及奇异的思维方式,新颖、独到的锻炼方法等等。
广言之,只要对学生个体来说是他从未见过的,是通过自己努力探求所获取的,我们就可以称为创新。
正如我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新发源于想象力,即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它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也是创造活动的核心。
从学校体育已有的创新成果来看,许多新的发明创造源于体育教师丰富的想象力,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内容是由多技术、多环节组成的完整技术动作,根据不同的重、难点,不断地提出问题,是产生想象力的前提。
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产生想象力的必备条件。
韩愈曾在《诗经》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以前,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教学理念更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理念更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关键,而教学理念的更新则是推动教育不断迈进的动力。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为他们提供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
一、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理念更新的第一步是认识到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
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讲授知识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
然而,现在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
我们应该创造一种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和探索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吸收知识的被动者。
二、启发学生思维创新需要思维的跳跃和突破,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输入信息为主,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和重复。
然而,现代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和独立研究,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们应该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促进合作与交流创新常常是一个团队的成果,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个人竞争,而现代教育则倡导合作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协同工作和解决问题。
五、鼓励多元评价创新需要一个宽松、包容的评价环境。
我们应该摒弃单一的成绩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口头报告、项目展示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结语: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性,培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而承载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学,也就理所当然地把创新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创造性阅读,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目的。
一、转变教育观念,变“教”为“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的前提传统的教学观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把知识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一成不变的真理。
由此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装满知识的“两脚书柜”,当面对各种各样不知结果的新问题时,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学不只是让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的结论,而应是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去“发现”知识,不只是你解决一道道习题,而应该是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形成探究精神。
现代教育观认为,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办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发展过程。
简而言之,学习并不是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二、改善师生关系,实现民主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保证教学时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开放的合作关系。
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更新音乐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更新音乐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参与演唱、律动、演奏、欣赏,获得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的美的经验,在实践活动中,形象思维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在开发学生潜能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学习新理论、新观念、新知识,才能引导激励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要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降低专业要求,提升审美活动质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从音乐中享受美和快乐,从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普通中学的音乐教学就是应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
新的教学观念要求必须革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旧格局。
用新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变音乐学习的方式,在每一课里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加强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消除畏惧、胆怯心理,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大胆地尝试,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
音乐教学活动是过程和结果并重的。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构建起音乐与学生的桥梁,选择与内容和目标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成,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情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培养学习和享受音乐的习惯。
浅谈新课标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别出心裁,突破常规的首次出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方法、揭示新规律、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解决新问题等的思维活动。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学的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
因此,《数学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此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新课标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创新人格,是当今创新教育和教学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文结合《数学新课标》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发挥主体作用,创设创新环境《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从而开发潜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给学生提出问题和充分的、自由的讨论机会,初中生好奇心强,但思维还欠成熟,他们的头脑中有许许多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猜想,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甚至有些离奇古怪,教师都要先肯定他们的精神,然后再加以引导,充分保护那份可贵的好奇。
在新授课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并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巩固知识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题让学生自由讨论。
给学生提供发展智力的环境,智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智力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客观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激发学生情感态度,诱发创新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 、以情境激趣。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描绘了一幅奇特、秀丽的山水景色。
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还有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 、以悬念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爬山虎是植物,怎么会有脚呢?它的脚又是怎么爬的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
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
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
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
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如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
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
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
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拔。
如教学《穷人》时,我们就可以先“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
而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们则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改写这篇课文。
这样,学生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
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
事实证明,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马踏飞燕》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
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
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四、积极评估,鼓励创新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
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点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
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
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
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