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PT
合集下载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人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1bfe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6.png)
介绍淋巴瘤
这种类型的淋巴瘤通常发生在 头部区域,包括脑、脊髓和眼 睛。
原发性中枢神 经系统淋巴瘤
的症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
头痛 意识障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
运动和感觉障碍 眩晕和平衡障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
眼部问题
护理治疗措施
护理治疗措施
根据患者的状况,包括年龄、 基础健康状况和病情进展,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原发性中枢神 经系统淋巴瘤
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目录 介绍淋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瘤的症状 护理治疗措施 护理注意事项
介绍淋巴瘤
介绍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由恶性淋巴细胞引起 的肿瘤形式,它通常会影响淋巴组 织,如淋巴结、脾脏和骨髓。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 罕见的淋巴瘤,它发生在中枢神经 系统中的淋巴组织中。
护理注意事项
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 和血压,并记录每日的数字变 化,以便及时反应和调整。
对于患者的康复疗法,如物理 治疗、理疗等,应严格遵医嘱 执行,并注意操作安全。
护理注意事项
定期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 情绪和需求,并在必要时给予 情感上的关注和支持。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的反应,确 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
护理治疗措施
确保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 劳累和精神紧张。 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维护患 者健康的体重。
护理治疗措施
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患者 缓解心理压力。
监测患者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并在必要时向医生汇报。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注意事项
考虑到患者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性 ,每日的护理应该非常细致和仔细 。 防止误吸和窒息,特别是对于不能 控制咳嗽和吞咽的患者。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健康宣教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健康宣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a0f78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d.png)
如何进行康复与预防?
如何进行康复与预防?
康复治疗
治疗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心理咨询 和营养支持等。
康复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如何进行康复与预防? 定期复查
康复后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复发和并 发症。
早期发现复发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康复与预防? 预防措施
该疾病通常由B细胞淋巴瘤引起,且在免疫功能 低下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发病机制
PCNSL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毒感染、 免疫抑制和遗传易感性。
EB病毒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流行病学
PCNSL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老年人和免 疫系统受损的患者。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Βιβλιοθήκη 健康 宣教演讲人: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应就医? 4. 如何进行治疗? 5. 如何进行康复与预防?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起 源于脑或脊髓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谁会受到影响?
地理分布
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发达国家的发 病率通常高于发展中国家。
这可能与医疗条件、感染病的流行及健康管 理有关。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症状表现
PCNSL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视力模糊、癫痫发 作和认知障碍等。
症状可能因肿瘤位置而异,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
何时应就医?
其发病率在近几年有所增加,尤其是在HIV阳性 患者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专家共识解读2024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专家共识解读2024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aaeda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4.png)
PCNSL的治疗选择 基于HD-MTX的联合化疗是当前一线治疗方案。
年发病率及预后
预后情况
PCNSL年发病率为(0.4~0.5)/10万。
01
02
PCNSL中位OS时间为1.3年,3年预估OS率为37.7%。
03
接受联合化疗的5年预估OS率为30.5%,仅接受放疗的为 14.1%。
PCNSL在淋巴瘤中占比
影像学检查在疗效评估中的价 值
定期进行MRI等影像学检查, 对了解生存状况、评估疾病 状态、发现早期复发和转移 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在预后判断中的应 用 通过分析影像学特征,如瘤 细胞致密程度,可预测患者 生存率,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选择。
病理学检查重要性
病理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检测
95%以上患者为弥漫大B细胞淋 巴瘤。
诊断与鉴别
临床表现特点
颅内占位效应
神经功能和体能状态
01
症状快速进展,体征包括头痛 、意识水平下降。
02
病变可造成脑组织肿胀,引起 颅内高压。
眼部受累情况
03
部分患者有视物模糊、视力下 降等症状。影像学检查意义01
02
03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
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颅内病 变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有助于PCNSL的诊断、鉴别 诊断及分期。
unfit患者选择
01
选择全脑放疗
02
参与临床研究
03
实施姑息治疗
01
02
03
复发难治患者策略
早期复发患者结局较差。
01
复发难治患者概述
02
根据既往治疗和缓解时间决定。
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03
挽救性化疗及新药应用
年发病率及预后
预后情况
PCNSL年发病率为(0.4~0.5)/10万。
01
02
PCNSL中位OS时间为1.3年,3年预估OS率为37.7%。
03
接受联合化疗的5年预估OS率为30.5%,仅接受放疗的为 14.1%。
PCNSL在淋巴瘤中占比
影像学检查在疗效评估中的价 值
定期进行MRI等影像学检查, 对了解生存状况、评估疾病 状态、发现早期复发和转移 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在预后判断中的应 用 通过分析影像学特征,如瘤 细胞致密程度,可预测患者 生存率,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选择。
病理学检查重要性
病理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检测
95%以上患者为弥漫大B细胞淋 巴瘤。
诊断与鉴别
临床表现特点
颅内占位效应
神经功能和体能状态
01
症状快速进展,体征包括头痛 、意识水平下降。
02
病变可造成脑组织肿胀,引起 颅内高压。
眼部受累情况
03
部分患者有视物模糊、视力下 降等症状。影像学检查意义01
02
03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
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颅内病 变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有助于PCNSL的诊断、鉴别 诊断及分期。
unfit患者选择
01
选择全脑放疗
02
参与临床研究
03
实施姑息治疗
01
02
03
复发难治患者策略
早期复发患者结局较差。
01
复发难治患者概述
02
根据既往治疗和缓解时间决定。
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03
挽救性化疗及新药应用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查房PPT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查房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96ba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b.png)
患者教育和康复 的加强
社会支持和资源 的整合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解决方案与实施效果
护理问题分析:针对患者 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原 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决方案制定:根据分 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护 理解决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心理护理、生活 指导等方面的措施。
实施效果评估:对实施后 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包 括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 活质量提高程度等方面的 指标。
总结与建议:总结本次护 理查房的经验教训,提出 改进意见和建议,为今后 的工作提供参考。
查房时间与地点
查房时间:每天 上午或下午
查房地点:病房 或会议室
查房目的:了解 患者病情,评估 护理效果,提出 改进意见
查房流程:护士 长主持,全体护 士参加,按照规 定流程进行
04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 情评估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年 龄、性别、职 业等基本信息
病程长短、发 病原因、症状 表现等病情评
05
护理操作与技能展 示
护理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洗手、 戴口罩,准备用物 等
操作中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原则,确保患者安 全舒适等
操作后处理:清理 用物,记录护理措 施及效果等
常见护理操作技能 展示:如口腔护理、 吸氧、输液等操作 的规范与注意事项
技能展示与评价
技能展示:详细介绍护理操作步骤和技巧 评价标准:明确各项技能的评估指标和标准 实际操作演示: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展示技能操作过程 患者反馈:收集患者对护理技能的满意度和改进意见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原发性中枢神 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 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 的罕见肿瘤
发病机制:其发病机 制尚不明确,可能与 遗传、环境、生活方 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12283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0.png)
针对具体缺损类型进行康复训练 ,如语言训练、肢体运动训练等
。
神经功能缺损处理
癫痫发作处理
立即给予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并调整药物剂量以维持稳定血药
浓度。
根据感染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 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
意支持治疗和免疫调节。
感染处理
06
患者管理与康复支持
患者心理支持和情绪调节方法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通过专家共识的制定,推广和应用,提高临床医生对PCNSL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减少 误诊和漏诊。
规范PCNSL的治疗方案
制定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提高PCNSL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促进多学科协作
通过共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神经科、血液科、放疗科等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提 高综合诊治水平。
共识制定过程
治疗原则
PCNS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和手术治疗。化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放疗可作为化疗的辅助治疗,有助于缩小肿瘤、缓 解症状;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活检或减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新型药物研发
随着对PCNSL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加高效、低毒的新 型药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 量。
关键信息回顾
疾病概述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且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主 要发生于脑、脊髓、眼和软脑膜等中枢神经系统部位。
诊断标准
PCNSL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临床表现包括颅内压增高、局 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可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 系;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预防措施建议
定期颅内压监测
。
神经功能缺损处理
癫痫发作处理
立即给予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并调整药物剂量以维持稳定血药
浓度。
根据感染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 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
意支持治疗和免疫调节。
感染处理
06
患者管理与康复支持
患者心理支持和情绪调节方法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通过专家共识的制定,推广和应用,提高临床医生对PCNSL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减少 误诊和漏诊。
规范PCNSL的治疗方案
制定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提高PCNSL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促进多学科协作
通过共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神经科、血液科、放疗科等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提 高综合诊治水平。
共识制定过程
治疗原则
PCNS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和手术治疗。化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放疗可作为化疗的辅助治疗,有助于缩小肿瘤、缓 解症状;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活检或减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新型药物研发
随着对PCNSL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加高效、低毒的新 型药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 量。
关键信息回顾
疾病概述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且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主 要发生于脑、脊髓、眼和软脑膜等中枢神经系统部位。
诊断标准
PCNSL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临床表现包括颅内压增高、局 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可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 系;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预防措施建议
定期颅内压监测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a8ba56b8ddccda38366baf77.png)
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肿瘤溶解及消肿作用使超过40%患者应
用后症状迅速缓解,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因此本病确诊
前一般禁用激素”Hayabuc和糖皮质激素
4) 化疗
5)联合治疗
6) 难治或复发PCNSL治疗
联合治疗的发展使PCNSL患者的CR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仍
根据病因,PCNSL分为两大类: 1.免疫功能正常的PCNSL 2.免疫功能有缺陷者的PCNSL-如爱滋病(AIDS),
器官
二者临床及影像表现有所不同
2021/3/27
CHENLI
2
认为以下3种患者具有易患性:
①器官移植接受者;
②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限者(如Wiskott-Aldrich 综合征);
③后天性免疫功能缺限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EB病毒感染者和类风湿疾病以及艾滋病等)。
2.而Shibata认为本病起源于蛛网膜下腔或脉络丛的淋巴细胞,其沿 着Virchow-Robin间隙浸润生长直至形成脑实质内肿瘤。
但是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提出两种新学说: 1.是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在CNS反应性集聚所致。淋巴细胞集聚于
CNS,可能发生于感染或炎性过程,很可能是由病毒诱导。 2.认为淋巴结和淋巴结以外的B淋巴细胞被激活,并发生间变而成
CNSPML生长方式可呈结节状或在脑室周围和软脑膜 下葡匐生长,如为结节状,切面一般为黄白色。
2021/3/27
CHENLI
4
发生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既无淋巴循环,也无淋巴组织集聚,那 么CNSPL是怎样发生的?
1.最早有人认为是起源于软脑膜血管的膜母细胞,后期侵入邻近脑 组织,并扩展到穿支血管周围间隙,最终侵犯半球深部组织。
胞型。T细胞淋巴瘤(T2PCNSL)极少见,其中部分为Ki21 抗原(CD30)阳性的T2PCNSL,T2PCNSL与B2PCNSL相 比更具侵袭性,好发于青年男性,更易累及后颅窝及软脑膜, Ki21+PCNSL以病情进展迅速,对激素缺乏反应,预后极差 为特点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eb6f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8.png)
合患者的膳 食方案,保证营养摄入,增强 机体抵抗力。 并发症预防:及时采取措施预 防并发症,如脑积水、脑疝等 。
护理措施
综合治疗:结合手术、放疗、化疗等治 疗手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长期随访与 教育
长期随访与教育
定期复查:监测疾病复发情况,评 估治疗效果。 康复指导:提供康复锻炼指导,帮 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功能。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简介 诊断和评估 护理措施 长期随访与教育
简介
简介
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可累及多 个器官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指起 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
简介
本PPT将介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瘤患者的护理要点。
诊断和评估
诊断和评估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与记录 影像学检查:颅脑磁共振成像 和脊髓磁共振成像
诊断和评估
脑脊液检查:淋巴瘤细胞检测 骨髓检查:排除全身淋巴瘤转移
诊断和评估
病理检查:确诊和分型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和及时记录:监测病情变化、 观察症状与体征、定期检查血常规、肝 肾功能等指标。 心理护理: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鼓励 患者积极面对病情。
长期随访与教育
生活指导:提供恢复期生活护理、饮食 指导等。 定期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和患者家属的关心和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护理措施
综合治疗:结合手术、放疗、化疗等治 疗手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长期随访与 教育
长期随访与教育
定期复查:监测疾病复发情况,评 估治疗效果。 康复指导:提供康复锻炼指导,帮 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功能。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简介 诊断和评估 护理措施 长期随访与教育
简介
简介
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可累及多 个器官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指起 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
简介
本PPT将介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瘤患者的护理要点。
诊断和评估
诊断和评估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与记录 影像学检查:颅脑磁共振成像 和脊髓磁共振成像
诊断和评估
脑脊液检查:淋巴瘤细胞检测 骨髓检查:排除全身淋巴瘤转移
诊断和评估
病理检查:确诊和分型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和及时记录:监测病情变化、 观察症状与体征、定期检查血常规、肝 肾功能等指标。 心理护理: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鼓励 患者积极面对病情。
长期随访与教育
生活指导:提供恢复期生活护理、饮食 指导等。 定期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和患者家属的关心和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查房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查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5c81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9.png)
为何需要针对性护理?
为何需要针对性护理?
疾病复杂性
疾病的治疗过程复杂,患者常需要多学科协 作。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管理 。
为何需要针对性护理?
心理支持
诊断和治疗过程可能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 需要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的接入是护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为何需要针对性护理?
营养支持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方 案。
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总体健康和治疗效 果。
如何实施护理干预? 康复护理
提供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支持,帮助患者恢 复功能。
康复护理是患者恢复生活质量的重要部分。
护理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 数据收集
定期收集护理质量相关数据,分析护理效果。
患者教育
患者及其家属需要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以 提高依从性。
通过教育患者识别并发症和副作用,促进早 期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评估?
何时进行护理评估? 入院时评估
入院时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和实验 室检查。
及时了解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和治疗需求。
何时进行护理评估? 治疗期间评估
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心理状态 。
通常与免疫系统相关,且多见于免疫抑制患者。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流行病学
此病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较低,但在 HIV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
男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认知障碍等神经 系统症状。
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治疗。
根据治疗反应和副作用调整护理计划。
何时进行护理评估?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业务学习PPT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业务学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811d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a.png)
需关注患者的副作用管理和心理支持。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康复阶段
治疗后的康复阶段同样需要护理干预,以帮助患 者恢复功能。
包括物理治疗、心理咨询和营养指导等。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个体化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应考虑患者的症状、心理状态和家庭支持情况。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多学科团队合作
提高生命质量
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 率。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多种挑战,良好的护 理支持至关重要。
为什么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 减少并发症
通过及时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治疗相关的并发 症发生率。
这包括感染、营养不良及心理问题等。
为什么关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护理?
促进康复
谁会受到影响? 影响因素
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及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增加患 病风险。
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与该病有一定关联。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疾病诊断
在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后,患者需要立即进 行护理干预。
早期干预有助于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治疗期
在化疗、放疗或其他治疗期间,患者的护理需求 会增加。
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在治疗后更快地恢复功能与 健康。
康复过程中的支持与指导可以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
谢谢观看
症状的严重程度通常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有关。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免疫受抑制患者、老年人及某些遗传性疾病患者 更易患此病。
例如,接受化疗或放疗的癌症患者,其发病风险 较高。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与年龄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b11a8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b.png)
诊断治疗重要性
1 2
早期诊断
由于PCNSL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因此, 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 要。
治疗方案选择
PCNSL对放化疗敏感,但易复发。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案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不良反应。
3
随访与监测
治疗后的随访和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和 转移病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评估内容
生活质量评估通常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 总体健康状况等多个维度。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08
总结与未来展望
本次共识主要成果回顾
明确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标准 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检查,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流程,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更新了治疗策略与方案 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优化了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疗、化 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本次共识强调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病理科、放射科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合 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影像 学、血液学等相关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复发或转移病灶。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 案,包括物理治疗、心 理治疗等,以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生活指导
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 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 息、适当运动等,以增 强患者体质,预防疾病 复发。
07
CT扫描
可发现较大的规则团块影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强化明显,周围 水肿带显著。
MRI检查
是诊断PCNSL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 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科普讲座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科普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9bfb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3.png)
简介
本讲座的目标:通过该讲座,我们将详 细介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基 本知识、诊断与治疗方法,帮助大家进 一步了解和认识该疾病。
原因与病因
原因与病因
淋巴瘤的起源与发展:淋巴瘤起源于淋 巴细胞,经过突变和异常增殖后形成肿 瘤。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因:目前对于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具体病因仍不清 楚,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等 因素有关。
进一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基本 知识、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及 其家人更好地应对和面对该疾病。
总结
医学科普的宗旨是提供正确、科学、实 用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 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用于缓 解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预后与复发
预后与复发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预后与患 者年龄、病理类型、治疗方式等因素相 关,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提高预 后。
复发与转移: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复 发与转移相对较少,但仍然需要定期随 访和监测。
总结
总结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罕见的恶性肿瘤 ,但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 重大影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科普讲座PPT课件
目录 简介 原因与病因 临床表现与诊断 治疗方法 预后与复发 总结
简介
简介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 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指淋巴瘤首 次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 淋巴瘤的分布与发病率: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在所有淋巴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 低,但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患者 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 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神经系统功能 障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pt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8ac4cdc1c708a1294a4403.png)
鉴别诊断
胶质瘤----星形细胞瘤
长T1长T2信号,增强说明无强化
鉴别诊断
胶质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不规则囊实性肿块,信号混杂,出血坏死可见,占位效应及水 肿明显;不均匀或环状强化。
鉴别诊断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生长在胼胝体区,跨越中线,信号不均匀,内部常见 坏死,花环状强化;可有子灶。
鉴别诊断
平扫:稍长T1等T2信号,外周轻度水 肿;增强:结节样明显强化。
CT:等或略高 于脑皮质
MR表现
、沿 跨脑 越室 胼周 胝围 体及 形室 成管 蝶膜 翼下 征浸 。 润 生 反映了肺气腔不完全充盈或轻度肺间质的增厚等改变 长
MR表现
脑内多发淋巴瘤
MRI表现
局限在脑干的淋巴瘤
脑干弥漫性病变,呈膨胀性生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脑膜瘤
具有脑外肿瘤的特点:脑膜血管受压内移
鉴别诊断
转移瘤
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处,以大小不等、其内可以有坏死、出血
鉴别诊断
神经肉瘤病
沿血管周围间隙生长的神经肉瘤病
PCNSL的诊断
脑脊液检查
蛋白浓度增高、葡萄糖浓度降低、白细胞计 数增高 可见多型淋巴细胞(15%-31%) 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多
目前普遍认为几乎所有的PCNSL均为NHL
PCNSL的起源?
尚存在争议 检查方法与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不含 有内生性淋巴组织 没有淋巴循环。 目前,不少文献提 出颅内淋巴瘤起源 于血管周围间隙的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PCNSL 检查方法与价值 高危人群
接受器官 移植者
先天性免疫 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CT征象:握拳征 检查方法与价值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科普讲座课件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科普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90b5d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2.png)
定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起 源于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等部 位)的淋巴组织。
特点:该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发 病率较低,且病情进展较快。早期 症状常常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2. 原发性中 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的症状
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
头痛与颅内压增高症状:患者常常出现 剧烈头痛、呕吐、眩晕等症状。 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偏瘫、失语 、记忆力下降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
视力和听力障碍:患者可能出 现视力模糊、听力减退等症状 。
3. 原发性中 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的诊断和
治疗
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 疗
神经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可以帮 助医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异常 。
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 进行细胞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以确诊中 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 疗
综合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放疗和 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效果较好。
4. 原发性中 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的预后和
护理
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和护 理
预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 后与病情分期、治疗方法选择等因素相 关。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预 后。
护理:患者需要定期复诊,遵守医生的 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充分休息,注意营养均衡。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原发性中枢神 经系统淋巴瘤 科普讲座课件
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 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 疗 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和护 理
特点:该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发 病率较低,且病情进展较快。早期 症状常常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2. 原发性中 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的症状
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
头痛与颅内压增高症状:患者常常出现 剧烈头痛、呕吐、眩晕等症状。 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偏瘫、失语 、记忆力下降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
视力和听力障碍:患者可能出 现视力模糊、听力减退等症状 。
3. 原发性中 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的诊断和
治疗
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 疗
神经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可以帮 助医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异常 。
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 进行细胞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以确诊中 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 疗
综合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放疗和 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效果较好。
4. 原发性中 枢神经系统淋 巴瘤的预后和
护理
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和护 理
预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 后与病情分期、治疗方法选择等因素相 关。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预 后。
护理:患者需要定期复诊,遵守医生的 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充分休息,注意营养均衡。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原发性中枢神 经系统淋巴瘤 科普讲座课件
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 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 疗 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和护 理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d51d2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0.png)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有哪些? 3.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4.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如何? 5.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影响大脑和脊髓的淋 巴系统恶性肿瘤。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 癌症风险。
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早期发 现病变。
及时就医可以提高治愈率。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了解病史
它通常起源于淋巴细胞,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一种。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发病机制
这种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免疫 系统功能低下有关。
例如,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患者更易患此病。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流行病学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相对少见,约占所有脑肿瘤 的2-3%。
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了解自身及家族病史,关注可能的遗传性风险。
有相关病史的个体应特别注意健康监测。
谢谢观看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MRI)、脑脊液检查和活 检来确诊。
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治疗方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化疗
化疗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主要手段,常 用药物包括美法仑和环磷酰胺。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症状有哪些? 3.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4.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如何? 5.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影响大脑和脊髓的淋 巴系统恶性肿瘤。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 癌症风险。
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早期发 现病变。
及时就医可以提高治愈率。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了解病史
它通常起源于淋巴细胞,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一种。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发病机制
这种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与免疫 系统功能低下有关。
例如,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患者更易患此病。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流行病学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相对少见,约占所有脑肿瘤 的2-3%。
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了解自身及家族病史,关注可能的遗传性风险。
有相关病史的个体应特别注意健康监测。
谢谢观看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MRI)、脑脊液检查和活 检来确诊。
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治疗方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化疗
化疗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主要手段,常 用药物包括美法仑和环磷酰胺。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危害及预防PPT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危害及预防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65cb8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b.png)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有淋巴瘤家族史的人群。
早期发现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情加重的风险 。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警惕症状
若出现持续性头痛、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
这些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的预警信号。
何时就医? 家族史考量
有淋巴瘤家族史的人群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 。
定期检查可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类型
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淋巴瘤更为常见,通常不伴有外周淋巴结 肿大。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发病机制
淋巴瘤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和病毒感染有 关。
如EB病毒感染被认为与某些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 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害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害 影响健康
保护自己的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谢谢观看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害及预 防
演讲人: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1.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害 3.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4. 何时就医? 5. 总结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影响大脑和脊髓的恶 性肿瘤。
它通常源于淋巴系统,可能是原发性的或继发性 的。
淋巴瘤会导致头痛、癫痫、认知障碍等神经 系统症状。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害
预后差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相对较差,生存 率较低。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改善预后,但多数患者在 确诊时已属晚期。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害
治疗挑战
治疗过程复杂,可能需要化疗、放疗等多种 手段。
早期发现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情加重的风险 。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警惕症状
若出现持续性头痛、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
这些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的预警信号。
何时就医? 家族史考量
有淋巴瘤家族史的人群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 。
定期检查可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类型
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淋巴瘤更为常见,通常不伴有外周淋巴结 肿大。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发病机制
淋巴瘤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和病毒感染有 关。
如EB病毒感染被认为与某些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 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害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害 影响健康
保护自己的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谢谢观看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害及预 防
演讲人: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1.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害 3. 如何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4. 何时就医? 5. 总结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定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影响大脑和脊髓的恶 性肿瘤。
它通常源于淋巴系统,可能是原发性的或继发性 的。
淋巴瘤会导致头痛、癫痫、认知障碍等神经 系统症状。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害
预后差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相对较差,生存 率较低。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改善预后,但多数患者在 确诊时已属晚期。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危害
治疗挑战
治疗过程复杂,可能需要化疗、放疗等多种 手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防和措施PPT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防和措施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837fb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f.png)
疹、流感等。 - 营养补充: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身
体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问题。
- 包括脑部检查:特别检 查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
措施
措施
医学治疗: - 化疗:采用化学药物治疗淋巴瘤
,选择合适的பைடு நூலகம்疗方案。 - 放疗:利用放射线杀死淋巴瘤细
食物,少量多次进食。 - 均衡的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身
体运动,增强免疫系统。 - 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习
惯,每晚休息充分。
预防措施
避免暴露于致癌物质: - 抽烟和二手烟:远离吸
烟环境,避免吸入二手烟。 - 化学物品:避免接触有
毒化学物品,如农药和工业废 物。
预防措施
提高免疫力: - 接种疫苗:按时接种疫苗,如麻
胞,减少瘤块的大小。
措施
外科手术: - 切除瘤体:对于可切除
的淋巴瘤瘤体进行手术切除。
措施
靶向治疗: - 靶向药物:采用特定的靶向药物
治疗淋巴瘤,减少瘤细胞增殖。
措施
支持疗法: - 疼痛管理:通过药物和
非药物疗法来减轻疼痛症状。 - 营养支持:提供适当的
营养补给,保持患者健康。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原发性中枢神 经系统淋巴瘤 预防和措施PPT
目录 简介 预防措施 措施
简介
简介
欢迎大家参加本次PPT,主题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 预防和措施。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罕 见但危险的疾病,本次PPT将介 绍一些预防和措施来帮助我们 更好地保护自己。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高质量的饮食:摄入营养丰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NSL
治疗 包括甾体类激素治疗、放疗、化疗
激素
PCNSL对激素高度敏感,激素有抗淋巴毒性作 用。
48小时内可检测到病变缩小,撤去激素后疾病迅 速复发。有“幽灵瘤”之称。
对激素治疗快速反应不具备PCNSL的诊断意义, 神经类肉瘤或多发性硬化患者也可以出现
姑息性治疗措施 活检前尽量避免使用激素
CHOP样的化疗
CHOP(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 松)
对CNS外系统NHL有效,对PCNSL无效(A级, Ib)
因环磷酰胺和柔红霉素不能透过完整血脑屏障 前期病变病变破坏血脑屏障,可能有效,后期血
颅脑外伤及炎症:淋巴细胞在CNS聚集恶化 原位淋巴细胞恶性克隆增生、外周某些淋巴细胞
嗜中枢性 血脑屏障:“庇护所” IgH和Bcl-6基因突变 CNS中可有T淋巴细胞,但少有B淋巴细胞,炎
症刺激多激活T淋巴细胞。
流行病学
近年来发生率逐渐升高 美国年发病率4.8/百万,占原发脑肿瘤2%左右 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多在60岁以上 正常人群45-70岁(平均55岁),免疫功能缺
影像学诊断的基础
PCNSL强化机制是肿瘤细胞围绕正常血管周围 呈袖套样浸润,致血脑屏障破坏,其肿瘤本身无 明显血供,肿瘤新生血管较少,故MR灌注成像 (PWI)呈低灌注,与胶质瘤高灌注明显不同。
CT表现
病灶单发或多发,多呈类圆形,不规则团块状或 点状,显示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 强化,少数免疫正常或50%免疫缺陷环形强化, 延迟后强化更明显,部分病灶内可见血管影。
多发性硬化好发成年女性,症状常缓解、复发交 替出现。患者大脑内病灶长T1、长T2 ,急性期 病灶可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不明显等, 矢状面病灶垂直侧脑室,即”直角脱髓鞘征“。
水肿的初步判定
轻度水肿:小于肿瘤直径1/2 中度水肿:大于肿瘤直径1/2但小于肿瘤直径 重度水肿:大于肿瘤直径
MRI:DWI 、 ADC
MRI:与灰质信号相似
MRI:尖角征、脐凹征、硬环征
MRI:肿瘤累及胼胝体形成蝴蝶征脑膜Leabharlann 化多发结节、大脑镰、软脑膜强化
病灶沿脑脊液播散
T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MRI:
MRI:环形强化
MRI
MRI:多发病灶1
MRI:多发病灶2
MRI
MRI
MRI:鉴别诊断
神经胶质瘤多为长T1、长T2信号,表现为囊变 坏死或出血,病灶多见不规则环状强化,环壁厚 薄不均。
颅内转移瘤多位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处,病灶周围 占位效应明显(小病灶、大水肿),坏死出血多 见,DWI呈等或稍低信号。
MRI:鉴别诊断
脑膜瘤:密度和信号特点与PCNSL相似,而靠 近脑膜的PCNSL因肿瘤浸润也可以形成脑膜尾 征。脑膜瘤属于脑外肿瘤,有白质挤压征。
瘤周水肿程度不一。 钙化、出血、坏死、囊变少见 MSCT灌注成像
CT
可见血管穿行其内
延迟1分钟增强
MRI表现
MRI检查,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 稍高信号,弥散加权像(DWI)呈高信号;
弥漫型小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 注射造影剂后,T1像显示比CT范围更大的病变。 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腔内如果出现强
化,则较具有特异性。
MRI表现
部分肿瘤可见“尖角征”,“脐凹征(缺口 征)”:肿瘤内新生血管少。
累及胼胝体者则可呈蝶翼形,称为“蝶翼 征”( butterfly sign ) ,表现具一定特征性。
若有囊变,可见“硬化环”表现。
MRI
肿瘤的大小与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不成比例可能 是此类肿瘤最具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即肿瘤体 积较大而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均较轻,尤其是位 于中线以及深部靠近脑室周围病例。
免疫功能正常单发多见,28%-40%可见多发 病灶,而AIDS则以多发病灶为主。
影像学诊断的基础
淋巴瘤内有丰富的网状纤维分布,主要成分为胶 原蛋白,水分很少。
肿瘤细胞成分多,间质少,含水量相对较少。 肿瘤细胞圆形,胞质少,细胞核大,常染色质多,
核糖体丰富,细胞质缺乏,故细胞含水量较少。
影像学(CT和MRI)诊断
肿瘤的密度和信号与脑灰质相似。 几乎所有MRI及80%-90%CT有对比增强 受累:幕上脑白质近中线部位多见,额叶、胼胝
体、丘脑基底节、深部脑室周围结构。也有弥漫 性脑部异常而无肿块性损害。幕下小脑半球多见。 常与其他CNS肿瘤难以鉴别。
影像学诊断
PCNSL一般密度及信号较均匀,很少囊变及坏 死,较大病灶周边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及占位效 应,而弥漫型小病变无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
放疗
因病变多灶性,通常全脑放疗(WBRT) 90%有反应 50%患者可完全缓解(CR)或接近完全缓解
(uCR) 61%在放疗范围内复发 中位生存12个月 副作用:神经毒性(神经认知障碍),表现为痴
呆、共济失调、尿失禁 WBRT是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对于足够适合
化疗患者而言,不做一线治疗方案。(B级、III)
侵袭性高度恶性淋巴瘤,数周内进展性神经系统 症状。
表现: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颅内压升高、癫痫、 眼部症状。
认知和行为改变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10-20%患者眼部受累,表现类似激素抵抗型
葡萄膜炎,病变通常为双侧,表现为无痛性视觉 丧失或玻璃体漂浮物。
常规检查
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可升高。 其他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由于淋巴瘤组织的代谢高,无氧酵解增强,
PET/CT常表现为18F-氟脱氧葡萄糖 (fluorodeoxyglucose , 18F-FDG )高摄 取。 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达到15即可确 诊为淋巴瘤。 PET/CT诊断淋巴瘤的灵敏度大于90%。
脑脊液检查
除非有脑疝风险禁忌,都应行腰穿,应PCNSL 有侵犯软脑膜倾向
送细胞学、生化(蛋白、葡萄糖浓度测定)、流 式细胞表型分析、IgH-PCR检测
表现为蛋白浓度升高、葡萄糖浓度降低、白细胞 计数增高
细胞学异常可见多型淋巴细胞(15%-31%) 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多结合影像学强烈提示
陷人群发病较年轻,如AIDS为31岁。 在HIV阳性人群中,NHL处于常见恶性肿瘤的第
二位,而PCNSL占20%
诊断
无统一诊断标准 年龄50-70岁 以中枢神经系统为首发表现 影像学支持 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病理诊断 术后(放化疗后)3个月以上未发现颅外有淋巴
瘤发生
临床表现
MRS表现
在MRI波谱中,Cho峰升高(高耸的脂质峰), NAA峰中度降低,Cr轻度降低。
出现巨大的Lac/Lip复合峰 脂质峰在无坏死的胶质瘤中很少出现。 转移瘤:Lip升高,但NAA明显降低,Cr也明显
降低。
MRS
Cho升高与肿瘤细胞增殖时细胞膜上的磷酸胆碱 酯酶升高密切相关。
LOGO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治进展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定义
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起源并局限于脑、脊髓、软脑膜、视网膜、玻璃
体液、偶尔发生于视神经 患者无全身受累表现,为结外淋巴瘤 PCNSL在眼内的表现称为原发性眼内淋巴瘤
(PIOL) 两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
PCNSL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表达 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自-1 ( multiple myeloma oncogene protein 1,MUM-1) 和Bcl-6
病理切片:免疫组化
Vimentin:波形蛋白阳性 CD34:内皮细胞标记物阴性 EMA:上皮细胞膜抗原阴性 CD20:成熟B淋巴细胞标志物 CD45:成熟T淋巴细胞标志物
病理
大体标本多为边界不清肿块,弥漫浸润生长,无 包膜,鱼肉状,偶尔可见坏死出血,囊变少见。
镜下表现与节内淋巴结相似,见肿瘤细胞大小、 形态基本一致,圆形或软圆形,与脑组织相互交 错,核染色质粗,核膜清楚,核分裂多见。
肿瘤呈片状排列,无淋巴滤泡形成,周围脑组织 有不同程度变性
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排列为本病组织学特征 (即肿瘤细胞血管现象)
水肿两极化,无明显水肿或显著水肿。 不是所有肿瘤都有以上表现。 接受过激素治疗病人MRI可不强化。
MRI
脑室型病灶几乎全为实性,并可见邻近结构指状、 尖角形浸润,此时增强扫描显示较佳。
脑室旁病灶容易侵犯脑室,引起室管膜下播散, 而脑膜转移极少。
室管膜下播散多表现为实性、明显均匀强化结节, 此时更加有利于淋巴瘤的诊断。
弥漫性病变
确诊:病理诊断
立体定向组织活检 单纯眼内:玻璃体活检、最好联合视网膜下或脉
络膜视网膜活检 立即固定送检 活检前尽可能避免使用激素,或停用激素治疗至
少1周后再活检 立体活检优于外科手术
病理诊断
形态学、免疫组化、PCR WHO分型:90%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其余包括伯基特(Burkitt)淋巴 瘤、富T细胞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偶见 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 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区分PCNSL、神经胶 质瘤、转移癌
同,CD20阳性,HE200,可见围管现象
诊断(分期)
12.5%表现为局限于CNS病变的患者被发现有 CNS外的损害
必要时需全身CT扫描(胸、腹、盆腔)、骨髓穿 刺及活检
老年男性患者需行双侧睾丸超声检查,因为睾丸 淋巴瘤很容易侵犯CNS
眼前房、玻璃体、眼底检查 所有患者均应行HIV血清学检查 腰穿
病因
Bailey于1929年首次报告“血管周围肉瘤”, 20世纪70年代Yulie确认恶性淋巴瘤。
治疗 包括甾体类激素治疗、放疗、化疗
激素
PCNSL对激素高度敏感,激素有抗淋巴毒性作 用。
48小时内可检测到病变缩小,撤去激素后疾病迅 速复发。有“幽灵瘤”之称。
对激素治疗快速反应不具备PCNSL的诊断意义, 神经类肉瘤或多发性硬化患者也可以出现
姑息性治疗措施 活检前尽量避免使用激素
CHOP样的化疗
CHOP(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 松)
对CNS外系统NHL有效,对PCNSL无效(A级, Ib)
因环磷酰胺和柔红霉素不能透过完整血脑屏障 前期病变病变破坏血脑屏障,可能有效,后期血
颅脑外伤及炎症:淋巴细胞在CNS聚集恶化 原位淋巴细胞恶性克隆增生、外周某些淋巴细胞
嗜中枢性 血脑屏障:“庇护所” IgH和Bcl-6基因突变 CNS中可有T淋巴细胞,但少有B淋巴细胞,炎
症刺激多激活T淋巴细胞。
流行病学
近年来发生率逐渐升高 美国年发病率4.8/百万,占原发脑肿瘤2%左右 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多在60岁以上 正常人群45-70岁(平均55岁),免疫功能缺
影像学诊断的基础
PCNSL强化机制是肿瘤细胞围绕正常血管周围 呈袖套样浸润,致血脑屏障破坏,其肿瘤本身无 明显血供,肿瘤新生血管较少,故MR灌注成像 (PWI)呈低灌注,与胶质瘤高灌注明显不同。
CT表现
病灶单发或多发,多呈类圆形,不规则团块状或 点状,显示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 强化,少数免疫正常或50%免疫缺陷环形强化, 延迟后强化更明显,部分病灶内可见血管影。
多发性硬化好发成年女性,症状常缓解、复发交 替出现。患者大脑内病灶长T1、长T2 ,急性期 病灶可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不明显等, 矢状面病灶垂直侧脑室,即”直角脱髓鞘征“。
水肿的初步判定
轻度水肿:小于肿瘤直径1/2 中度水肿:大于肿瘤直径1/2但小于肿瘤直径 重度水肿:大于肿瘤直径
MRI:DWI 、 ADC
MRI:与灰质信号相似
MRI:尖角征、脐凹征、硬环征
MRI:肿瘤累及胼胝体形成蝴蝶征脑膜Leabharlann 化多发结节、大脑镰、软脑膜强化
病灶沿脑脊液播散
T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MRI:
MRI:环形强化
MRI
MRI:多发病灶1
MRI:多发病灶2
MRI
MRI
MRI:鉴别诊断
神经胶质瘤多为长T1、长T2信号,表现为囊变 坏死或出血,病灶多见不规则环状强化,环壁厚 薄不均。
颅内转移瘤多位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处,病灶周围 占位效应明显(小病灶、大水肿),坏死出血多 见,DWI呈等或稍低信号。
MRI:鉴别诊断
脑膜瘤:密度和信号特点与PCNSL相似,而靠 近脑膜的PCNSL因肿瘤浸润也可以形成脑膜尾 征。脑膜瘤属于脑外肿瘤,有白质挤压征。
瘤周水肿程度不一。 钙化、出血、坏死、囊变少见 MSCT灌注成像
CT
可见血管穿行其内
延迟1分钟增强
MRI表现
MRI检查,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 稍高信号,弥散加权像(DWI)呈高信号;
弥漫型小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 注射造影剂后,T1像显示比CT范围更大的病变。 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腔内如果出现强
化,则较具有特异性。
MRI表现
部分肿瘤可见“尖角征”,“脐凹征(缺口 征)”:肿瘤内新生血管少。
累及胼胝体者则可呈蝶翼形,称为“蝶翼 征”( butterfly sign ) ,表现具一定特征性。
若有囊变,可见“硬化环”表现。
MRI
肿瘤的大小与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不成比例可能 是此类肿瘤最具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即肿瘤体 积较大而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均较轻,尤其是位 于中线以及深部靠近脑室周围病例。
免疫功能正常单发多见,28%-40%可见多发 病灶,而AIDS则以多发病灶为主。
影像学诊断的基础
淋巴瘤内有丰富的网状纤维分布,主要成分为胶 原蛋白,水分很少。
肿瘤细胞成分多,间质少,含水量相对较少。 肿瘤细胞圆形,胞质少,细胞核大,常染色质多,
核糖体丰富,细胞质缺乏,故细胞含水量较少。
影像学(CT和MRI)诊断
肿瘤的密度和信号与脑灰质相似。 几乎所有MRI及80%-90%CT有对比增强 受累:幕上脑白质近中线部位多见,额叶、胼胝
体、丘脑基底节、深部脑室周围结构。也有弥漫 性脑部异常而无肿块性损害。幕下小脑半球多见。 常与其他CNS肿瘤难以鉴别。
影像学诊断
PCNSL一般密度及信号较均匀,很少囊变及坏 死,较大病灶周边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及占位效 应,而弥漫型小病变无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
放疗
因病变多灶性,通常全脑放疗(WBRT) 90%有反应 50%患者可完全缓解(CR)或接近完全缓解
(uCR) 61%在放疗范围内复发 中位生存12个月 副作用:神经毒性(神经认知障碍),表现为痴
呆、共济失调、尿失禁 WBRT是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对于足够适合
化疗患者而言,不做一线治疗方案。(B级、III)
侵袭性高度恶性淋巴瘤,数周内进展性神经系统 症状。
表现: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颅内压升高、癫痫、 眼部症状。
认知和行为改变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10-20%患者眼部受累,表现类似激素抵抗型
葡萄膜炎,病变通常为双侧,表现为无痛性视觉 丧失或玻璃体漂浮物。
常规检查
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可升高。 其他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由于淋巴瘤组织的代谢高,无氧酵解增强,
PET/CT常表现为18F-氟脱氧葡萄糖 (fluorodeoxyglucose , 18F-FDG )高摄 取。 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达到15即可确 诊为淋巴瘤。 PET/CT诊断淋巴瘤的灵敏度大于90%。
脑脊液检查
除非有脑疝风险禁忌,都应行腰穿,应PCNSL 有侵犯软脑膜倾向
送细胞学、生化(蛋白、葡萄糖浓度测定)、流 式细胞表型分析、IgH-PCR检测
表现为蛋白浓度升高、葡萄糖浓度降低、白细胞 计数增高
细胞学异常可见多型淋巴细胞(15%-31%) 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多结合影像学强烈提示
陷人群发病较年轻,如AIDS为31岁。 在HIV阳性人群中,NHL处于常见恶性肿瘤的第
二位,而PCNSL占20%
诊断
无统一诊断标准 年龄50-70岁 以中枢神经系统为首发表现 影像学支持 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病理诊断 术后(放化疗后)3个月以上未发现颅外有淋巴
瘤发生
临床表现
MRS表现
在MRI波谱中,Cho峰升高(高耸的脂质峰), NAA峰中度降低,Cr轻度降低。
出现巨大的Lac/Lip复合峰 脂质峰在无坏死的胶质瘤中很少出现。 转移瘤:Lip升高,但NAA明显降低,Cr也明显
降低。
MRS
Cho升高与肿瘤细胞增殖时细胞膜上的磷酸胆碱 酯酶升高密切相关。
LOGO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诊治进展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定义
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起源并局限于脑、脊髓、软脑膜、视网膜、玻璃
体液、偶尔发生于视神经 患者无全身受累表现,为结外淋巴瘤 PCNSL在眼内的表现称为原发性眼内淋巴瘤
(PIOL) 两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
PCNSL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表达 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自-1 ( multiple myeloma oncogene protein 1,MUM-1) 和Bcl-6
病理切片:免疫组化
Vimentin:波形蛋白阳性 CD34:内皮细胞标记物阴性 EMA:上皮细胞膜抗原阴性 CD20:成熟B淋巴细胞标志物 CD45:成熟T淋巴细胞标志物
病理
大体标本多为边界不清肿块,弥漫浸润生长,无 包膜,鱼肉状,偶尔可见坏死出血,囊变少见。
镜下表现与节内淋巴结相似,见肿瘤细胞大小、 形态基本一致,圆形或软圆形,与脑组织相互交 错,核染色质粗,核膜清楚,核分裂多见。
肿瘤呈片状排列,无淋巴滤泡形成,周围脑组织 有不同程度变性
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排列为本病组织学特征 (即肿瘤细胞血管现象)
水肿两极化,无明显水肿或显著水肿。 不是所有肿瘤都有以上表现。 接受过激素治疗病人MRI可不强化。
MRI
脑室型病灶几乎全为实性,并可见邻近结构指状、 尖角形浸润,此时增强扫描显示较佳。
脑室旁病灶容易侵犯脑室,引起室管膜下播散, 而脑膜转移极少。
室管膜下播散多表现为实性、明显均匀强化结节, 此时更加有利于淋巴瘤的诊断。
弥漫性病变
确诊:病理诊断
立体定向组织活检 单纯眼内:玻璃体活检、最好联合视网膜下或脉
络膜视网膜活检 立即固定送检 活检前尽可能避免使用激素,或停用激素治疗至
少1周后再活检 立体活检优于外科手术
病理诊断
形态学、免疫组化、PCR WHO分型:90%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其余包括伯基特(Burkitt)淋巴 瘤、富T细胞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偶见 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 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区分PCNSL、神经胶 质瘤、转移癌
同,CD20阳性,HE200,可见围管现象
诊断(分期)
12.5%表现为局限于CNS病变的患者被发现有 CNS外的损害
必要时需全身CT扫描(胸、腹、盆腔)、骨髓穿 刺及活检
老年男性患者需行双侧睾丸超声检查,因为睾丸 淋巴瘤很容易侵犯CNS
眼前房、玻璃体、眼底检查 所有患者均应行HIV血清学检查 腰穿
病因
Bailey于1929年首次报告“血管周围肉瘤”, 20世纪70年代Yulie确认恶性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