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说课稿

姓名:代永峡学号:080210077 班级:08级历史学2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08级历史学的代永峡,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帝。他在江山初定,根基未稳的情况下继承皇位后,破除分裂势力,抗击外来入侵,亲征朔漠,和善蒙古。可以说,康熙大帝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优秀的儒学家、书法家、诗人,一生文治武功卓著,历史成绩斐然,在中国历史上的三百多位皇帝中,堪称佼佼者。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除了上述历史贡献外,康熙也不可避免的带有自身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

下面我们说一下学情。初中知识以及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电视剧、小说都已经让我们大部分学生对康熙帝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我们缺乏一个对其全面而又客观的人物形象分析及评价。

基于以上两方面,我把本课目标确定为三方面:第一,了解康熙初年所面临的形势;第二;明确掌握康熙帝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对当时清王朝的影响;第三,让学生评价康熙帝,培养学生对人物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了解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康熙在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主要功绩的探讨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正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给予客观而又辩证的历史评价。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教学主要采用以讲为主,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时综合运用图片法、视频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力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导入新课,约占用五分钟。分为复习和引入新课。首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会提问以下问题,唐太宗的主要功绩,导入新课运用图片浏览法,会让同学们浏览康熙少年、老年时的图片。

第二部分,用约三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正体部分,首先是讲述少年天子这部分内容,我会简单介绍康熙的少年经历,引导学生分析康熙即位时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讲述其智擒鳌拜的过程,可以播放一段《康熙王朝》中的片段。其次是巩固统一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这两部分。我将分别讲述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入侵、三征葛尔丹、册封五世班禅这五部分主要内容,其间加以史料分析。最后我会将同学们分组,讨论评价康熙帝。

第三部分,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处理课后习题。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_第6课_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_word版有答案

清单一志向远大的玄烨 少年天子 1.登基 康熙帝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1654年,8岁登基,14岁开始亲政,他聪明好学,志向远大。 2.学习 (1)认真学习满汉文化、骑射军旅之技和帝王统治之术。 (2)对西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制造和购置科学仪器。 [深化认知] 康熙帝即位时,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欧洲封建统治已经动摇,商品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联系加强,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正孕育着危机。 清单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对内措施 平定“三藩”与收复台湾 1.平定“三藩” (1)原因:清初,“三藩”割据势力对国家统一构成了威胁。 (2)措施:1673年,三藩反叛,康熙帝采取剿抚并行的策略,历时八年,取得平定“三藩”的胜利。 2.收复台湾 (1)原因:郑氏政权以台湾为根据地,坚持抗清,使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政局不稳。 (2)过程:招抚失败后,用武力收复台湾。 (3)管理: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并施行了“展界开海”和轻税政策。 (4)意义 ①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贸易的发展以及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②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深化认知]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了郑氏请求。这说明康熙帝认为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单三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对外措施 抗击沙俄 1.原因

17世纪中叶,沙俄侵扰黑龙江流域,并修筑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对中国东北边境构成极大的威胁。 2.过程 (1)康熙亲政后,采取“永戍黑龙江”的方法,积极为抗击沙俄侵略做准备。 (2)1685至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沉重打击了俄国军队。 3.结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清单四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中国版图的奠定 1.康熙的措施 励精图治,开拓疆土,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军。 2.中国版图的奠定 东临太平洋,北至外兴安岭,西达葱岭,南包南海诸岛。 [深化认知] 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实质上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尼布楚条约》平等协商签订后,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北方的版图,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探究点一康熙帝的功过是非 [史料探究] 材料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两首诗 指出材料中诗歌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 [答案] 事件: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贡献:康熙帝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设计1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的第3课。主要从“少年皇帝”、“巩固统一国家”、“维护国家主权”三大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康熙为中国历史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其要求是:“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从专题内部来看,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故有总结提升的作用;从模块间关系来看,与必修教材(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尤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脉络有密切联系。 一、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文科班学生,文理分科后,他们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学习自觉性增强并希望教师提供应试技能指导与训练的机会。另外,较高一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故可以采用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并开展适当的探究学习活动。 二、知识背景分析: 1、高二学生已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有了整体认识,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中相关知识(主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但是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故需要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系统。 3、学生通过小说、影视剧等对康熙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但也因此存在许多误解,故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康熙。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康熙的个性品质及一些重要成长经历

2、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史实,提供阅读并初步整理文献的能力。 3、通过比较康熙时代的中国和西方,理解康熙与时代的相互关系,并能分析此后的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 4、能运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评价康熙其人其事。 5、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搜集历史信息和认识历史与社会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康熙的主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比较、归纳和诠释历史事件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通过收集与康熙相关的史料,观看视频短片,分组讨论等形式,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来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康熙的勤奋好学、文治武功中体会康熙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确立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人生态度,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培养坚强意志,塑造健全人格。 2.通过学习康熙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一、教师 1、为学生提供建议性的预习提纲。 2、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清宫秘档·康熙统一台湾》第三集)。 3、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和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的路径。 二、学生 1、浏览专题学习网页《康熙大帝》:(该网页不仅较全面地展示了康熙生平事迹,而且配以大量图片、动画说明,甚至以游戏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 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3.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 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 通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和插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使学生走近历史,兴趣盎 然地去走近历史人物 一、少年亲政(阅读)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他8岁登极,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又称康熙帝。 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于顺治初年多尔衮擅权独断的局面,顺治帝遗照:不由皇 族宗室中的长辈摄政,而在异姓功臣中选拔大臣辅政;增加辅政大臣为4人, 以便相互制约。皇族宗亲对辅政大臣实行监督,再由太皇太后对军国大政总裁。 所以,康熙帝登位后,内有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懿训,外有索尼、苏克萨哈、遏 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然而,当时的大清朝虽立而国未盛、民未安,守成和 创业同等重要。

结合教材,归纳当时康熙(清朝)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二)统治不稳而面临威胁: 1、郑成功据守台湾,坚持抗清;——以郑成功为代表的明朝遗留抗清力量的存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2、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中国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对清中央不够服从,需要加强管理——中央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4、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地占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满族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 ——可见年幼的康熙帝执掌着一个根基未稳的江山。 解决上述问题,对内巩固国家统一,对外打击侵略,以求巩固满清统治,继承 父祖鸿业,开创后世太平,实现民众康宁、国家熙盛,是康熙帝面临的时代课题。 事实证明,康熙承担起了这样艰巨的历史使命。少年康熙,就已经表现出卓越 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这一点,可以从他智擒权臣鳌拜一事中看出来。 (☆说明:本部分由老师或个别感兴趣的学生简要讲述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 以激发学生兴趣,并说明少年康熙有着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或直接就教 材第14页表述)鳌拜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他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 熙帝年幼,独断专横,飞扬跋扈。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少年康熙对鳌拜的专横忍无可忍,决心除掉他。 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 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 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 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 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 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 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 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材料解析(含答案)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少年皇帝 1.康熙继位时的政治形势 〔材料一〕顺治元年,定近京荒地及前明庄田无主者,拨给东来官兵。圈地议自此始。……圈顺直①各州县地百万九千馀晌,给满洲为庄屯。……康熙初,鳌拜专柄,欲以正白旗屯庄予镶黄旗,而别圈民地圈补。户部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咸以不如指,罪至死。圣祖亲政,谕停止圈地。本年所圈房地俱退还。又以张家口、山海关等处旷土换拨各地,并令新满洲以官庄余地拨给,其指圈之地归民。是为旗退地亩。 ──[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一二〇《食货志》 〔材料二〕康熙六年五月丙午,谕吏部等衙门:“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民业,方可称太平之治。近闻直隶各省民多失所,疾苦颠连,深为悯念。或系官吏贪酷朘穷黎,抑或法制未便,致民视野,果何道以遂其生耶?一切民生利病,应行应革,尔内外各衙门大小文武等官,念切民依,其各抒所见毋隐。” ──[清]蒋良骐《东华录》卷九 【解读】《东华录》是一部编年体清史史料长编,主要取材于《清实录》,叙事自清初至雍正十三年。虽然取材于《清实录》,但是它保留了实录所不载的一些重要史料;它不专抄实录,也采取了其他文献的著述;还保留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所以本书对清代前期的研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以上材料反映清朝入关后实行圈占土地的政策。最初是无偿圈占土地,后来又以张家口、山海关地无主土地补偿给被圈地之人。但是,由于所圈占的土地都是肥沃的土地,而张家口等地的土地是荒地,需要投入很大劳动才能变为肥沃土地,这引起了被圈占人士的不满。其次,满族贵族圈占土地后,用奴隶制方式来剥削在土地上工作的农民,引起逃亡、反抗等事件。因此康熙初,由于重新圈占土地,激化了社会矛盾。 以上材料说明:①清朝圈地政策,在朝廷内部引起了争议与矛盾。②圈地使直隶周边地区农民失去土地,引发了社会矛盾。当然,康熙帝没有将这种矛盾归于圈地,而是将其主要归于地方官吏的腐败。 【注释】①顺直:顺天府和直隶。 2.鳌拜专权 〔材料一〕鳌拜以苏克萨哈与相抗,憾滋甚①。鳌拜日益骄恣,苏克萨哈居常怏怏②。康熙六年,上亲政,加恩辅臣。越日,苏克萨哈奏乞守先帝陵寝,庶得保全余生。有旨诘问,鳌拜与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等遂诬以怨望,不欲归政,构罪状二十四款,以大逆论……狱上,上不允。鳌拜攘臂③上前,强奏累日,卒坐苏克萨哈处绞,余悉如议。 ──[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二四九《苏克萨哈传》

三、对康熙帝的评价

康乾盛世究竟盛于何处 城桥中学金菊香 一、背景: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治世。它包括清朝时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从公元1662年起,到公元1795年止,历时130多年,在此期间,由于统治者相继施行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措施,保证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安定,劳动人民得以安心生产,从而使社会经济从明末清初战争的疮痍中恢复过来,并迅速发展,登上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治世局面,清朝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同学们学了课文后,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说是“盛世”辉煌,有的说是夕阳残照,同学们在课堂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过程: 自从学到了明清时代的历史,我们心中不免产生许多质疑,尤其是对康乾盛世的描述,我们对此有不同之见。 “盛世”辉煌 1、康雍乾三朝治国方略及政策长期保持了连续性,互为继承,各有发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统治集团长期稳定,政局平稳,内部矛盾和斗争很快被化解,于大局并无防碍。历史证明,维持统治集团内部的一致性与稳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康乾盛世形成的主要原因。 2、经济指数,无疑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康雍乾三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可以从耕地、粮食产量、人口与人均产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财政保持增长的势头,其财力雄厚更显示其经济繁荣的程度。顺治时,入不敷出,根本无积蓄。康熙时,前中期呈增长态势,至晚年,由于钱粮亏空,库存银仅有800万两。雍正时大力整顿,雍正五年(1727年)已增至5000万两。而乾隆时,常年保持在8000万两上下。国家财政充足,施惠于民,实行大规模蠲免钱粮。 3、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亦超越元代。清代中国的疆域,其东北地区,北起自外兴安岭以南,东北至北海,东含库叶岛;其西北地区,西至巴尔喀什湖以西;其北部地区,北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恰克图;其南部,至南沙群岛;其东部,达沿海地区。清朝盛世时疆域辽阔,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4、盛世的文化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异彩纷呈。诸如《红楼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都成为盛世时代的文化标志。著名的考据学派即乾嘉学派独树一帜,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诗歌艺术,格调、性灵等门派纷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学术百家争鸣,艺术争奇斗妍,构成了一幅盛世文化繁荣昌盛的景观。 夕阳残照 1、科技落后,没有出现具有世界影响的新发明;严格的思想专制统治,制造了不少文字狱,使正在萌芽中的新鲜思想受到压制与打击,等等。 2、“闭关锁国”的政策,若不是这一自大的政策,中国在以后的路上也不会沦落到成为落后国家的惨不忍睹的地步。这闭门造车的愚蠢行为是中国的历史长云中不堪回首的一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少年皇帝 1.少年继位 1661年,清朝顺治帝第三子玄烨继位,次年改年号为康熙。 2.严峻形势 (1)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 (2)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 (3)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加强管理。 (4)由于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占土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的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 (5)辅政大臣鳌拜骄横跋扈,欺君擅权。 3.总揽大权 康熙帝14岁亲政,智擒鳌拜,稳定了秩序,总揽朝政。

1.平定“三藩”之乱 (1)原因:在康熙帝下令撤藩后,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起兵反清。 (2)过程及结果:康熙帝亲自指挥平叛,并大胆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平定叛乱。 2.统一台湾 (1)收复台湾:1681年,任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兵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2)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3.镇压西北叛乱 (1)原因:噶尔丹分裂祖国,发动叛乱。 (2)过程及结果:康熙帝三次亲征,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取得平叛成功。 4.加强民族团结 (1)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2)加强与蒙、藏两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 1.背景 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和雅克萨等据点。 2.概况 (1)军事上:康熙帝分别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 (2)外交上: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意义 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高考历史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专题1

高考历史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专题1 2020.03 1,“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了生物进化论C.牛顿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2,假如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①根据《九章算术》计算田亩面积②应用圆周率计算谷仓容积③阅读《伤寒杂病论》④使用《授时历》来安排农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水浒文化是济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小说《水浒传》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浒传》的问世客观上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 B.《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水浒传》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 D.《水浒传》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 4,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5,“人生而平等,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体现了卢梭的什么思想A.天赋人权 B.人民主权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学说 6,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7,“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为实现这一企图,日本侵略者最先在下列哪一城市附近制造了事端 A.长春 B.沈阳 C.大连 D.旅顺 8,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强签《辛丑条约》。我们把《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了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9,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定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授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 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知识链接,自主学习 联系必修内容,归纳明末到清前期的时代特征。(细心)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少年天子 1、阅读教材第一目,归纳少年天子康熙帝具备哪些优秀素质? 2、浏览教材概括,康熙皇帝即位之初面临哪些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三)康熙统治时期,中国成为疆域辽阔、统一繁盛的国家,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伸向中国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遏制,开始了封建社会新的相对稳定时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康熙自评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我们如何全面认识康熙帝,给他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呢?(再次回顾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注意论从史出) 1、观点一:康熙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2、认为康熙延误了历史的进程,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因循误国。所谓的“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 三、拓展延伸,知识构建 四、巩固练习,总结反思 选择题 1、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 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 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3、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 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参考教案1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课程标准: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葛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定《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理解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阅读理解、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3.情感态度价值观:康熙帝归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思维拓展: 1.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时代性的代表人物。秦始皇可以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者,唐太宗可以说是其奠基者、开拓者,康熙帝可以说是其捍卫者。 2.我们需要把握其政治活动的主体脉络,注意观察其超出他的前代人之处以及对后来历史的影响,以此来揭示这个历史人物一生政治活动的规律,直至对他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 3.结合客观物质生活生产条件来把握社会变革的特点,把握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同时要注意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4.“康乾盛世”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此时,在地球的另一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世界历史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时期。因此人们又把“康乾盛世”比喻为落日余辉。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相信我们会得到一个全新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有关康熙帝的影视作品图片。 一、“少年天子” 康熙五岁开始读书,八岁登极,于儒家经典,日日必读,字字成诵。十七八岁时,读书过劳,至于咳血,但仍不肯休息。在为时八年“平定三藩之乱”

精通外语最多的皇帝 康熙排第一

[键入文字] 精通外语最多的皇帝康熙排第一 精通外语或者多方语言的人在当今已经不算罕见了,但是会多国语言依然很牛逼, 那么在中国古代就能讲外语是不是很厉害呢? 中国历史上能讲流利外语(含当时其他民族语言)的皇帝很多,若排名字,最厉害的当是清朝康熙帝,因为他是第一位掌握西方多种语言的中国皇帝。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 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康 熙精通满、汉、蒙、藏、维多种语言。康熙六巡江南题词很多,这些题词充分表明康 熙高深的汉文水平和丰富的中国历史知识,题词的书法也很好。康熙是第一位掌握西 方多种语言的中国皇帝,对英文、法文、俄语、拉丁语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康熙之后,较为典型的有两位:光绪帝和末代皇帝溥仪。 极具维新思想的光绪英语学习热情很高,每日清晨四点就开始上课,在阅读和写作 方面都表现出相当的悟性,但口语却糟糕至极。他计划用英语做新年献词,并致函各 国公使。无奈,公使们不给面子,纷纷婉言谢绝。虽然不得已身为“傀儡”,但这位思 想开明又颇具叛逆精神的青年单单是敢于以身作则、带头学英语的胆识就值得人们称赞。他以九五之尊带头学习“呕哑嘲哳难为听”的“蛮语”,提高了英语在宫中的地位,紫禁城内很快掀起了学英语的时尚,就连慈禧老佛爷最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1917年6月,张勋率领五千辫子兵在北京拥护溥仪复辟。虽然复辟闹剧很快消停了下去,但是小皇帝的教育问题却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苏格兰人庄士敦担任帝师,教授 1

最新高中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 精品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一、少年皇帝 1.有利形势 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________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 2.严峻形势 (1)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繁重:郑成功赶走________殖民者,收复台湾后,仍然坚持抗清斗争;游牧于漠西和________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 (2)统治的根基不稳:满洲贵族入关后强制实行圈占土地、________________等政策造成的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 (3)辅政大臣专权:康熙帝亲政后,辅政大臣________骄横跋扈,有时侵犯皇权。 二、康熙帝的励精图治 1.稳定朝廷秩序 处置________,但禁止株连,稳定了朝廷秩序。 2.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之乱:①平西王__________、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占有西南和东南广大地区,割据称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在康熙帝下令撤藩后,“__________”起兵反清。 ②康熙帝亲自指挥平叛,并大胆起用汉将,重用__________,历时八年,平定叛乱。 (2)统一台湾:①1681年,任用________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兵攻占澎湖,迫使__________降清。②设置台湾府,隶属________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3)镇压西北叛乱:①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在________的支持下,引兵内犯。噶尔丹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完全暴露出分裂清朝疆土的政治野心。②康熙帝三次亲征,先后取得________________、昭莫多战役的胜利,最后取得平叛的胜利。 (4)加强民族团结:①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他崇尚________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②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乌兰布通战役胜利后,在________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在蒙藏地区特封________、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3.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 (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__________流域,侵占尼布楚和雅克萨等据点,抢掠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 (2)概况:①康熙帝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②康熙帝分别组织两次收复__________之战,并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________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③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中俄两国以__________________、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以东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历史参赛教学设计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下设三个子目,其中“少年皇帝”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巩固统一国家”一目介绍了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镇压噶尔丹叛乱、强加对x藏的管理等史实;“维护国家主权”一目主要介绍抗击沙俄的斗争以及中俄尼布楚条约。实际上这两目内容是可以合起来的,合成一个问题: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过程与方法]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所学内容进行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康熙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实现祖国统一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康熙在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主要功绩。 [难点]: 如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给予客观而辩证的历史评价。二、课前导学: 通过电视剧《康熙王朝》和插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使学生走近历史,兴趣 盎然地去走近历史人物 一、少年亲政(阅读)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他8岁登极,在位61年, 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 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又称康熙帝。 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于顺治初年多尔衮擅权独断的局面,顺治帝遗照:不由 皇族宗室中的长辈摄政,而在异姓功臣中选拔大臣辅政;增加辅政大臣为4人, 以便相互制约。皇族宗亲对辅政大臣实行监督,再由太皇太后对军国大政总裁。 所以,康熙帝登位后,内有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懿训,外有索尼、苏克萨哈、 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然而,当时的大清朝虽立而国未盛、民未安,守成 和创业同等重要。 结合教材,归纳当时康熙(清朝)面临的形势:

第3课 康熙帝 学案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3课康熙帝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康熙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而采取的措施。评价康熙帝。 【自主学习】 一、少年康熙 1、幼年继位:1661年,清朝顺治帝的第子继位,年号康熙。 2、面临形势:(1)郑成功(2)沙俄(3)蒙古各部(4)满汉矛盾(5)辅政大臣 3、总揽大权:康熙帝14岁亲政。智擒鳌拜,禁止株连,稳定了朝廷秩序,总揽朝政。 二、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之乱 (1)、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占有南方广大地区,掌握重兵,割据称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与国家的统一。在康熙帝下令撤藩后,起兵反清。 (2)、康熙帝亲自指挥平叛,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 2、统一台湾 (1)1681年,任用为福建水师提督,攻占澎湖,迫使郑克爽降清。 (2)设置,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3、平定西北叛乱 (1)、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发展起来,准噶尔汗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 (2)、康熙帝三次亲政,平叛取得胜利。 4、加强民族团结 (1)、崇尚文化,恢复开科取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2)、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 三、维护国家主权 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抢掠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 2、过程 (1)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 (2)命令都统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组织两次恢复之战。 (3)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意义: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四、评价

康熙皇帝的科学课

龙源期刊网 康熙皇帝的科学课 作者:张佳静 来源:《百科知识》2013年第18期 1662年,年仅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承大统,登上大清帝国的皇帝宝座。这个父亲刚刚去世的孩子,还没来得及擦拭失去亲人的泪水,就得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一个帝国的重任。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开启了“康乾盛世”局面的康熙帝。 开启科学之门 在康熙登基的第5年,发生了一件让他刻骨铭心的科学事件。1667年,少年康熙帝开始 亲政。这时杨光先掌管了钦天监,但是他所采用的历法却错误百出,甚至连闰月都推算错了。于是康熙亲自带领官员测验日影,来确定哪种历法更优越,结论是西方传教士所采用的历法更加准确。在这次“历法之争”的过程中,康熙曾询问周围的大臣关于中西历法的意见,但是众大臣或莫衷一是,或道不出所以然。对这种“举朝无有知历者”的状况他非常心急,这次“历法之争”让康熙意识到,如果他不懂科学,就只能听从别人的想法,而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由此,康熙开始认真关注、学习科学。 康熙是一个具有务实精神并且很自律的人,他亲自制定了需要学习的科目表,选择了数学、几何、天文、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目,并邀请了法国传教士徐日升、安多、张诚、洪若翰等人作为他的老师,并要求他们撰写授课教材。 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开始,康熙安排传教士们每天都进宫讲课。上午讲两个小 时,晚上再讲两个小时,甚至在外出的时候康熙也会带着传教士,以便不耽误课程。康熙学习认真刻苦,细心听讲,反复演算,有疑必问,勤奋地学习了四五年之久。 康熙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而是十分重视实践。例如,有一次洪若翰神父给他讲到物体的成分时,康熙就拿起一个球,精准地称出了球的重量,测出它的直径。然后,他再算出同样材料、直径不同的一个球的重量,这样就可以求出这个固体的密度。最后康熙还会再测算一个同样直径或同样重量的球,来对刚才获得的数据进行验证。 康熙渊博的知识不仅来源于他平时的刻苦学习,还来自于他勤奋的调查和实践。例如在亲征噶尔丹的途中,每到一地,他都不忘调查记录当地的地貌、地质、水利、农业、生物等方面的概况。 组织测绘《皇舆全览图》 1689年,中俄进行尼布楚谈判需要地图,但是却发现因为地理知识缺乏,中国东北部分 没有地图可用,这个时候传教士进呈了已经绘制好的亚洲地图。康熙帝深知地图在国家政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 授课者:徐娅 【课程标准】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学会历史概括与分析能力;比较康熙帝与秦始皇、唐太宗突出贡献是捍卫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过程与方法: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掌握史论结合与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借鉴别人对康熙帝的评价进而依据相关史实自己给予康熙帝的一个客观评价。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康乾盛世”的历史真相。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概括和阐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康熙的勤奋好学、文治武功中体会康熙积极进取的精神,确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学习康熙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学会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自觉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教学重点】康熙在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进程中的主要功绩 【教学难点】如何站在世界历史高度,对处于历史转折点的康熙给予客观而辩证的历史评价。【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采用复习导入法,三位帝王在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学生讲讲所知道的康熙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了解。教师简要介绍康熙。使学生明确小说、电视剧或电影是在正史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主观想象、虚构的情节组成的,并不能全信,是戏说。如果想要了解真实的康熙帝,就应该读历史专业著作。本节课就是要正说康熙。 讲授新课: (康熙帝8岁继位,亲政后康熙帝面临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形势?存在哪些矛盾?请学生阅读教材。根据地图方位归纳得出以下几点:) 一、康熙面临的严峻形势 1、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 2、东北: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 3、西北: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4、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 5、西南:“三藩”割据。(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6、西面:西藏未有效控制。 7、中央:鳌拜专权。 (过渡:既然康熙帝亲政后面临这样的形势,那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来完成下列表格。) 措施来缓解满族与汉族、满族与蒙古族、满族与藏族之间的矛盾。在学生完成表格的基础之上,指出这些措施积极的意义)

人教版选修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1

人教版选修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 案1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他8岁登极,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又称康熙帝。 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于顺治初年多尔衮擅权独断的局面,顺治帝遗照:不由皇族宗室中的长辈摄政,而在异姓功臣中选拔大臣辅政;增加辅政大臣为4人,以便相互制约。皇族宗亲对辅政大臣实行监督,再由太皇太后对军国大政总裁。 所以,康熙帝登位后,内有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懿训,外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然而,当时的大清朝虽立而国未盛、民未安,守成和创业同等重要。 结合教材,归纳当时康熙(清朝)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二)统治不稳而面临威胁: 1、郑成功据守台湾,坚持抗清;——以郑成功为代表的明朝遗留抗清力量的存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2、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对清中央不够服从,需要加强管理——中央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4、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地占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满族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 ——可见年幼的康熙帝执掌着一个根基未稳的江山。

解决上述问题,对内巩固国家统一,对外打击侵略,以求巩固满清统治,继承父祖鸿业,开创后世太平,实现民众康宁、国家熙盛,是康熙帝面临的时代课题。 事实证明,康熙承担起了这样艰巨的历史使命。少年康熙,就已经表现出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这一点,可以从他智擒权臣鳌拜一事中看出来。 (☆说明:本部分由老师或个别感兴趣的学生简要讲述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兴趣,并说明少年康熙有着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或直接就教材第14页表述)鳌拜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他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飞扬跋扈。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少年康熙对鳌拜的专横忍无可忍,决心除掉他。 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 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智擒权臣鳌拜一事,显示出年轻皇帝卓果敢与成熟的政治智慧。 此后,康熙大帝革除旧制,施行新政,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御敌入侵,山河一统,治河重农,提倡文教,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二、巩固国家统一 周恩来曾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像清朝那样统一。”这除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共同生活、休戚与共的历史传统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有关,还有康熙帝的积极作为分不开。 康熙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内): (一)平定三藩之乱 三藩:明朝一些降将被清朝封为藩王,镇守南方,主要有三:平西王吴三桂,镇云贵;平南王尚可喜,镇两广;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 1、原因: 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各自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尤其是吴三桂,在云南充任官吏、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训练军队、赋税自留、不听中央……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 2、经过: 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数,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毅然下令撤藩,并亲自指挥平叛。同时大胆任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 3、影响: 平息三藩之乱,清加强对南疆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南疆的稳定。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说课稿 姓名:代永峡学号:080210077 班级:08级历史学2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08级历史学的代永峡,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帝。他在江山初定,根基未稳的情况下继承皇位后,破除分裂势力,抗击外来入侵,亲征朔漠,和善蒙古。可以说,康熙大帝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优秀的儒学家、书法家、诗人,一生文治武功卓著,历史成绩斐然,在中国历史上的三百多位皇帝中,堪称佼佼者。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除了上述历史贡献外,康熙也不可避免的带有自身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 下面我们说一下学情。初中知识以及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电视剧、小说都已经让我们大部分学生对康熙帝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我们缺乏一个对其全面而又客观的人物形象分析及评价。 基于以上两方面,我把本课目标确定为三方面:第一,了解康熙初年所面临的形势;第二;明确掌握康熙帝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对当时清王朝的影响;第三,让学生评价康熙帝,培养学生对人物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了解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对康熙在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主要功绩的探讨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正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给予客观而又辩证的历史评价。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教学主要采用以讲为主,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时综合运用图片法、视频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4 第一单元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清单一康熙帝面临的主要问题 少年皇帝 1. 1661年,玄烨继位,年号康熙。 2.面临形势 (1)有利形势: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 (2)严峻形势: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仍然坚持抗清斗争。 ②侵入我国黑龙江领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 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④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辅政大臣鳌拜骄横跋扈,欺君擅权。 3.总揽大权 康熙帝14岁亲政。智擒鳌拜,禁止株连,稳定了朝廷秩序,总揽朝政。 [深化认知] 康熙帝即位时,世界形势发生变化:欧洲封建统治已经动摇,商品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联系加强,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正孕育着危机。 清单二康熙帝的对内措施 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 (1)原因:在康熙帝下令撤藩后,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起兵反清。 (2)过程及结果:康熙帝亲自指挥平叛,并大胆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平定叛乱。 2.统一台湾

(1)收复台湾:1681年,任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兵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2)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3.镇压西北叛乱 (1)原因:噶尔丹分裂祖国,发动叛乱。 (2)过程及结果:康熙帝三次亲征,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取得平叛成功。 4.加强民族团结 (1)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2)加强与蒙、藏两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 清单三康熙帝的对外措施 维护国家主权 1.背景 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和雅克萨等据点。 2.概况 (1)军事上:康熙帝分别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 (2)外交上: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意义 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深化认知] 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实质上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尼布楚条约》平等协商签订后,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北方的版图,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探究点一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史料探究] 材料一过去,一个王朝的建立,多半是通过一两次决定性的大战争而解决问题的,清朝则不是这样。清朝是在入关以后,经过了短时期的大规模战争,长时期的小规模战争,将近二十年才逐渐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清初的军事时期较长,而军事行动又反映了民族矛盾。如满清剃发易服,就是用暴力手段剥夺汉族男子穿民族服装的权利。 ——《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材料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